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6a试验,提出了杉木幼林与大豆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其中包括:选择抗旱、耐瘠、高产稳产、适宜杉木幼林立体经营的大豆良种(本试验从78个品种中筛选出6个优良品种),适时播种(春大豆4月1日~15日,夏大豆5月15~25日),合理的株行距(20~50cm)和每个播种穴合理留苗数(2~4株/穴),用钙镁磷出作基肥(225kg/hm2),因地制宜施少量氮肥(尿素37.5~75.0kg/hm2),适宜立体复合经营的杉木幼林应为造林后1~2a,林地应为阳坡,豆株与幼树的距离33cm以上。杉木—大豆立体经营,不仅能增加粮食和直接经济收入,而且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善林地小气候,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改良了土壤,使杉木幼林年生长量比一级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用材树种。但湖南益阳地处低丘,由于每年7-9月的高温干旱和粗放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进入中龄阶段以后,便出现生长缓慢和平顶早衰现象。据此,我们在丘陵杉木人工中龄林内进行了间伐、垦复、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中林抚育是抑制林木早衰,增强后劲的重要营林措施,对开发丘岗林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就间种黄豆的和未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能增加相对湿度7.3%,降低地表温度2.8℃;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的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和速效磷显著增加;间种黄豆的杉木幼林的幼树高生长和生物量明显增加;间种黄豆能提高经济效益,补偿幼林抚育费用。  相似文献   

4.
丽水地区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论属(Pinus)树种是该地区的主要用材、薪材和造纸等工业原料树种,其面积、蓄积量分别占该地区有林地面积、蓄积量的42%和41%。长期以来,采取的大面积纯林粗放经营,造成地力损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低等缺陷。为提高松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1986~1993年共设计了松与乔、灌、草、菌结合的30个立体经营类型进行试验研究,从中筛选出4个综合效益较好的立体经营类型:松一福建柏、松一胡技子、松一绞股蓝、松一获等。现将上述4个立体类型的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方法1.1松一福建柏…  相似文献   

5.
天然幼中龄林立体经营试验结果表明:乔——药立体经营模式每公顷年可获纯利润5 037元,乔——藤立体经营模式每公顷年预测纯利润6 595元;试验林分目的树种的胸径和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地林木年平均生长量提高了131.3%和132.9%;主要目的树种的比例增加,林分质量和生产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达到了对天然幼中龄林科学经营、培育后备森林资源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人工林形成的立体林业研究是当今林业和进行林业集约经营的一个安要广面,也是现代农、林业发展的一个趋势。立体林业以生态农业为指导思想,实现了以林为主,多产业结构的经营,它能向社会提供木材、粮食和各种农副产品,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高邮市马棚实验林场地处里下河地区。1984年冬,该乡在荡滩地用抬田法开沟、筑垛、造林,造林后,做到沟中养鱼、林中放牧、水面放禽、林下间种,初步形成了一个新的立体林业的雏形,取得了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1试验地征况及试验方法设在马棚实验林场内,东经119”31’,…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福寿国有林场3个龄组杉木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功能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物种多样性、固碳、生产力4个方面功能共16个指标,对4种林分类型进行多功能效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龄组的杉木生态公益林中,幼龄林物种多样性功能最低,中龄林与近熟林无显著性差异,幼龄林与中龄林的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近熟龄最高,固碳功能和生产力功能均随林龄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为物种丰富度低,林分结构单一,生物量低下。以近自然可持续经营为指导,对林分进行结构优化,定期对林分进行抚育间伐,补植苦槠、深山含笑等当地乡土阔叶树种,实现杉木生态公益林多功能经营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满果粉开发研究组,根据果实、种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吸收国内外在植物栽培学方面的一系列先进科研成果,针对不同植物,精制成满果(MG)粉系列产品。近两年,经在浙江富阳等地区对板栗、柑桔、杉木、柳杉、棠梨等多种果树、林木以及黄豆等农作物的试验,证明其增产效果可达20%以上,经济效益超过成本5倍。据试验,满果粉具有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若果率,增加果实和种子的饱满度等多种功效。板栗喷施后,着果率提高26%以上,且能降低空苞率并增加籽粒重量;杉木、柳杉喷施后,大孢子叶球内胚株的发育率,由8.5%增加到15.6%,涩粒由87.7%降到68.7%;黄豆喷施后,平均每株黄豆结荚数由42.3个增加到63.0个,增产48.9%。满果粉现已有三种型号供选用:MG—1型,适用于黄豆、油菜等农作物;MG—2型,适用于板栗、杉木与柳杉等木本植物;MG—3型,适用于柑桔等果树。  相似文献   

9.
根据林木施肥模型,在南岭南坡山地对杉木幼林和中龄林进行了大面积的施肥试验与推广,结果表明,按照该模型的基本步骤进行实施,杉木中龄林可实现增产木材45m3/hm2,平均投入产出比接近达到1:8;杉木幼林施肥,可使林分提前1~3年郁闭,缩短了林木的生长周期,实践证明,本技术可操作性强,理论值与实际值差距小,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可以在条件类似的杉木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混交林能改善林内的各种生态因子,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林木生长。在我省马尾松分布在高温、干热、土壤贫瘠的浅丘和深丘地区,进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营造试验;同时调查观测该区内马尾松天然下种形成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并与该区的杉木纯林进行对比分析。杉木、马尾松人工混交林3—5年郁闭,林内直射光比杉木小13.1—27.3%,夏季高温季节气温比杉木纯林低2.2—2.4℃,湿度大5.0—10.0%。混交林内每年单位面积上的枯枝落叶量比杉木纯林高1—2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13.7—17.3%,孔隙度大5.0—7.4%,速效性氮高0.47—2.27毫克/100克,磷高0.59—0.60PPM,钾高2.28—3.78毫克/100克。混交林分比纯林提早1—2年郁闭,间伐期可提前3—4年。第一次间伐,每亩可出小径材0.3—0.5立方米。20年生的混交林分比杉木纯林每亩蓄积量大1.1—1.3倍,且大径材占42.3%,杉木纯林仅占14.5%。 试验和实地调查结果均证明,营造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不仅促进了杉木的速生,而且改善林地的生态条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和蔓延,对扩大我省杉木的栽植范围,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为我省混交林的营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杉木林地和根际土壤酚类物质的含量与动态变化,同时也为了和阔叶林地及连栽林地进行比较,作者采样分析了杉木1代、2代以及檫树林地林间和根际土壤的酚类物质。结果显示:①杉木榨树两林木根际土壤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其林间土壤,R/S植平均是1.61和1.67,但两种林木之间无论是根际土壤还是林间土壤总酚含量无明显不同;②杉木根际土壤游离酚含量显著高于檫树根际土,平均是檫树根际土的11.9倍;③从1年的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碳库平衡是土壤肥力保持的重要内容[1].不同森林类型,由于其凋落物数量、类组及分解行为不同,因而形成的土壤碳库大小与特征将存在较大差别.常绿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p.)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林是我国亚热带最主要的4种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3.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杉木萌芽纯林与混交林生长量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通过不炼山、套种火力楠与深山含笑,进行杉木萌芽纯林与混交林的对比试验,9a试验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地上部分单株生物量分别比杉木萌芽纯林增加4 04%、8 75%、16 3%、1 43%;混交林中火力楠和深山含笑生长良好,混交林总蓄积量和乔木层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分别为杉木纯林的1 47倍和1 32倍;混交林的投入产出比高于杉木萌芽纯林,说明本模式是恢复和提高杉木连栽地土壤生产力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林龄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武夷山脉选择3、12和38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利用碳源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96~168h培养时间内,3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12年生和3年生(P<0.05)。38年生对酚酸类、胺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12年生对酚酸类、多聚物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3年生对多聚物、羧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强度较大,并且38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和胺类的强度显著高于3年生,而12年生和3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热图分析结果表明:38年生和12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代谢31种碳源底物,而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仅能代谢19种碳源底物。环境因子中,土壤pH、全氮、速效钾和碳氮比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结论】38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最高,3年生最低,pH、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碳氮比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因此林龄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和非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赣中毛竹纯林(MC)、竹阔混交林(ZK)、竹杉混交林(ZS)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以阔叶林(KY)和杉木纯林(SC)为对照,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土壤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容重大小排序为ZK>MC>ZS>KY>SC;土壤孔隙状况总体表现为阔叶林优于杉木林,毛竹林类型较差;>0.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在94.43%~97.25%,土壤各层均为阔叶林最大;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值大小排序为MC>ZK>ZS>SC>KY;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MWD和GMD存在差异,与毛竹纯林比较,竹阔和竹杉混交林0~60 cm土层中土壤MWD和GMD均值分别提高了3.38%、4.10%和5.04%、8.11%;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类型土壤结构指标关联度大小排序为KY>SC>ZK>ZS>MC,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林地资源合理经营及植被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和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之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且与水解氮、速效磷、腐殖质碳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在林地土壤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可作为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撂荒具有更好地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地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变化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相似文献   

19.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综述了我国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着重阐述了生物防治与抗性育种方面的内容,还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木麻黄林几种较为重要的病虫害的概况。  相似文献   

20.
概述国内外人工林地力衰退情况,人工林地力衰退原因的探讨,从不合理的栽培措施、树种特性、人工林生态系统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研究动态。提出改革栽培制度、改善林分结构、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林的发展规模等对策,以实现林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