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程序作了相应调整.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4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不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而且操作方便,并可克服以往免疫程序给母猪和仔猪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生产和仔猪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程序作了相应调整。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在配种前4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不仅能产生良好的保护力,而且操作方便,并可克服以往免疫程序给母猪和仔猪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按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后给母猪的生产和仔猪的生长发育等带来负面影响,如仔猪应激,妊娠母猪流产及胚胎死亡等,金华种猪场以抗体测定为依据对猪瘟、伪狂犬病的免疫接种效果作了相应的试验后得出:后备母猪在配种前3周接种猪瘟疫苗,150日龄和200日龄接种伪狂犬病疫苗;母猪在断奶时接种猪瘟疫苗,产前3周接种伪狂犬病疫苗;仔猪分别在21日龄和50~6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4.
采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方法,对7头烟台黑猪和5头鲁烟白猪母猪及其哺乳仔猪进行母猪猪瘟抗体和哺乳仔猪母源抗体效价检测,研究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母源抗体变化规律,通过试验找到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最佳首免时间。试验表明,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母猪的猪瘟抗体效价,从分娩到产后21 d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产后28天鲁烟白猪母猪猪瘟抗体效价下降速度快于烟台黑猪;烟台黑猪和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变化差异显著,产后21~35 d鲁烟白猪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水平下降明显快于烟台黑猪。根据猪瘟母源抗体的变化情况,确定烟台黑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最好在40日龄,可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鲁烟白猪仔猪猪瘟首免时间在30~35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试验选择广东某规模化猪场怀孕母猪30头及其所产仔猪30头用进口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B苗)和国产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缺失疫苗(A苗)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各组母猪产前10 天免疫接种后20~30 d的母猪抗体水平接近或达到峰值,其所产仔猪10~60 d获得的母体抗体恰巧达到最佳.根据母猪产仔时抗体水平及其后代母源抗体维持时间的关系,建议母猪产前20~30 d为猪伪狂犬病病毒加强免疫接种的适宜时间,仔猪60日龄为适宜的首免时间;使用B苗和A苗免疫对母猪产前免疫是必要的,有利于控制带毒母猪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的排放,降低感染其他猪只的机会,提高仔猪保护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猪瘟和伪狂犬活疫苗的免疫效果,采用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和伪狂犬活疫苗(Bartha—K61株)对35—40日龄猪瘟和伪狂犬母源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分为4组,分别进行单独注射、分点同时注射与混合注射,观察各组注射后的副反应,并对不同时期的抗体用ELISA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来评价其免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疫苗同时分点注射和混合注射,相互间的干扰很小,两种疫苗同时注射不影响各自免疫抗体的产生,原因可能是两疫苗共同刺激动物的免疫器官后有提高动物产生免疫抗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仔猪吸吮经猪瘟疫苗免疫的母猪的初乳后,对10头母猪和各所产仔猪中的任意2头在14、21、28、35日龄分别采血,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监测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的消长规律,以探索金华猪仔猪猪瘟疫苗最佳首免时间;检测母猪抗体水平以探索对仔猪母源抗体的影响。结果发现,仔猪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增大而逐级降低,半衰期为17d左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与母猪抗体水平成正比,随着日龄的增加母猪对仔猪母源抗体影响越来越低。  相似文献   

8.
猪瘟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持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仔猪吮吸免疫猪瘟疫苗母猪的初乳后,监测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的消长规律,以探索仔猪猪瘟疫苗最佳首免日龄.试验选择3个场共12头母猪,产前136~140天进行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疫苗接种,4毫升/头.通过猪瘟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竞争性ELISA)检测其所产仔猪7、14、21、28、35和42日龄时血清中抗体水平.结果发现,3个猪场试验仔猪母源抗体下降幅度不一,甲场第28天降到最低,丙场第21天降到最低,之后其抗体水平均出现升高现象.但3个猪场之间不同日龄仔猪抗体水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们在认真贯彻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免疫接种,猪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在高密度免疫接种情况下,免疫猪发生猪瘟的现象时有发生。接种了猪瘟疫苗的猪,为何还会发生猪瘟?为此,我们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加以研究总结并论述如下,供同仁参考。1免疫失败的原因1.1免疫程序不合理接种猪瘟疫苗的母猪产仔后,通过母乳将母源抗体传递给仔猪,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随着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逐渐下降。若过早免疫,由于仔猪体内尚残留部分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产生抗体,从而不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抵抗不…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月,江西高安某规模化养猪场有3头经产母猪产仔不正常,3窝仔猪3日龄内全部死亡。 1流行性调查 该猪场经产母猪产前产后注射2次蓝耳病疫苗,产后21天注射猪瘟疫苗,每年3、8月份普免乙脑和细小病毒疫苗,每年普免2次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且该猪场附近无疫病流行。母猪产仔当天有流产现象,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对淮阳某规模化猪场7头母猪及其各自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通过猪瘟IHA试验,发现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仔猪到42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才不能有效保护仔猪.因此,35日龄左右时对仔猪进行猪瘟首免,可以有效减少猪瘟母源抗体对疫苗免疫的干扰,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实验旨在观察猪场母猪与仔猪猪瘟的免疫程序。在南堰猪场根据其母猪与仔猪的猪瘟免疫程序,选取15日龄乳猪、25~80日龄断奶保育猪、产后15d母猪、产后25d母猪,采用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其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水平,其中,母源抗体合格率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25日龄断奶时仍然高达97.8%,所以仔猪断奶前无需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还可适当推迟猪瘟活疫苗的首免日龄;而仔猪猪瘟苗首免4周时抗体合格率为100%,因此仔猪猪瘟苗二免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个月;母猪在断奶时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也为100%,说明该母猪断奶时不需要注射猪瘟活疫苗。从检测的母猪与仔猪的猪瘟母源抗体与免疫抗体的合格率来看,母猪、仔猪在猪瘟免疫注射间隔时间上均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不同日龄猪伪狂犬抗体跟踪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伪狂犬gB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一规模化猪场的4头母猪所产整窝仔猪从出生到出栏进行伪狂犬抗体跟踪监测,掌握了伪狂犬抗体的消长变化,发现仔猪断母源抗体可以维持至30 d以上,确定了仔猪伪狂犬疫苗的初免时间为35 d左右,并同时进行伪狂犬gPI抗体检测,了解了各个阶段的野毒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不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选取猪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场和阴性场各1个作为本次试验猪场,每个试验猪场选取40头体重相当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头。试验猪场按照各自免疫程序分别免疫A、B、C三种疫苗,对照组免疫生理盐水。在一免前1天、二免前1天和二免后28天采集所有试验仔猪血样,进行猪伪狂犬病g B抗体和g E抗体检测,观察试验组仔猪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猪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场和阴性场试验仔猪一免后g B抗体均小幅下降,二免后抗体水平均明显上升,其中A疫苗g B抗体水平高于B疫苗和C疫苗。  相似文献   

15.
猪口蹄疫和猪瘟疫苗同时注射免疫试验技术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仔猪口蹄疫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和仔猪口蹄疫免疫效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口蹄疫疫苗和猪瘟疫苗不同组合免疫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未吃初乳前的新生仔猪体内口蹄疫母源抗体效价<5log2,仔猪吃初乳后,其抗体水平与母猪相当(100%),此后从第7天开始下降,到35日龄时,其O型抗体效价下降到80%。仔猪断奶后阉割时免疫注射口蹄疫二价苗,到注射后28天,O型抗体的效价才达到(≥5log2)27.78%,亚I型抗体效价(≥1:22-90)29.73%。在60日龄加强免疫口蹄疫苗后才能使抗体效价达到70%以上。在仔猪阉割时,同时分点注射口蹄疫二价苗和猪瘟苗,或者口蹄疫O型灭活苗和猪瘟苗,此二种组合与单独注射口蹄疫疫苗相比所产生的口蹄疫抗体效价在生物统计分析上没有差异。在仔猪阉割时注射口蹄疫O型合成肽苗和猪瘟疫苗,21天后口蹄疫O型抗体效价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猪病混合感染较为常见.猪伪狂犬病和蓝耳病主要危害母猪和仔猪,通过破坏机体免疫系统而干扰猪瘟抗体产生,使猪瘟抗体水平大幅下降,使猪群易受猪瘟病毒感染,从而造成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混合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苗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效果,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选用国产和进口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用4种不同的免疫程序,对250头母猪和1000头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期间,按比例定时采集免疫猪的血液,用ELISA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证明猪伪狂犬gE基因缺失疫苗,无论国产苗或进口苗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无论跟胎免疫、1年2次普免,每隔4个月定时免疫,效果均良好。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达100%,仔猪49日龄前抗体合格率达100%,75日龄后抗体逐渐降低,120日龄后基本消失。为了使猪体免疫力更强,不给野毒入侵的机会,建议仔猪在首免后,适当时间进行二次加强免疫。而只给公猪、母猪春秋两季免疫,不给仔猪免疫组,仔猪在35日龄后抗体降为阴性,不能抵抗野毒的侵袭,这种免疫方法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经常发生注射过疫苗的猪在有效免疫期内仍然感染猪瘟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免疫程序不科学,仔猪虽然注射了猪瘟疫苗,但由于吸吮母猪初乳而获得的母源抗体的干扰,使注入体内的猪瘟疫苗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抗源性,因而不能刺激猪体产生抵抗猪瘟病毒的抗体。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可实行仔猪超前免疫。  相似文献   

20.
选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抗体阴性、猪伪狂犬病抗体阴性、猪瘟抗原阴性的20头仔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试验Ⅰ、Ⅱ、Ⅲ组及对照组,分别设计3种猪瘟、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免疫程序,首免后第2周开始每隔2周分别采血检测抗体。试验结果表明只有试验Ⅰ组的免疫程序可行,即:21日龄进行猪瘟疫苗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1次,母猪分娩前10日龄进行猪伪狂犬疫苗首免,35日龄加强免疫1次,35日龄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