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地种植香蕉或其他经济作物,研究水田改种香蕉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方法]通过对海南琼海市塔洋镇具有代表的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取样,并与其附近未改种的水田土壤比较,探讨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水田改种香蕉园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和pH值均出现了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没有表现明显变化;香蕉土壤有效性锰含量比水田的显著增加,而有效性铁含量却显著降低;香蕉土壤蔗糖酶活性较水田显著增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酸碱度与蔗糖酶活性均表现极显著相关。[结论]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水田改种香蕉土壤肥力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为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精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108个样品,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滁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表现为0.01水平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不存在相关性。[结论]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可以作为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连作年限条件下桑园土壤肥力变化及其与桑叶产量的关系,为桑园土壤养分管理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近15年未植桑的田块为对照(CK),测定连作5、10和15年桑园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等土壤参数,并分析其与桑叶年产量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连作5和15年的桑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pH和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显著提高(P<0.05,下同);连作10年,桑园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显著降低.桑园土壤养分整体以连作15年最高,连作5年次之,连作10年最低;桑叶年产量以连作10年最高,达40050 kg/ha,连作5年次之,连作15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养分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pH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桑叶年产量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植桑的桑园土壤养分含量与桑叶年产量密切相关.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桑园土壤有机质,也有助于均衡提高土壤养分及改善土壤pH.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肥力及养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方法]对青海省湟中县、湟源县绿色农业农田土壤进行取样,测定土样的pH值和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参照青海省农田土壤养分6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湟中县、湟源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差不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氮含量基本持平,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3级;速效磷含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且湟源县的变化幅度更大,按养分标准划分,均为2级;速效钾含量大于或接近200 mg/kg。[结论]青藏高原绿色农业农田土壤pH值在7.62~8.69,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属于中等肥力水平,速效钾含量基本达到了一级高肥力土壤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摸清湖州市区水田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指导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年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半微量凯氏法和等离子体光谱法等检测了湖州市区318个水田土样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pH值,并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湖州市区水田土壤有机质丰富,全氮含量较高,普遍缺磷,严重缺钾。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6.5 g/kg1、.9 g/kg、14.6 mg/kg和78.3 mg/kg。[结论]与1984年第2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持平,有效磷大幅提高,速效钾有所增加,土壤酸化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蓝旗桑根达来镇榆树林土壤养分随林龄增加的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方法]选择桑根达来镇3种不同林龄(10、25、40 a)榆树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0~10、10~20、20~40 cm土层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共5个指标。采用双因素分析法、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林龄榆树土壤养分在不同垂直深度土层中的含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林龄对榆树根系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pH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土层对土壤的速效磷、有机质含量及pH有显著影响;二者的协同作用对速效磷有极显著影响。随林龄增加,榆树林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速效磷在表层及深层土壤中先降低后升高,在中层土壤中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呈现较明显的表聚现象。土壤pH随林龄增加逐渐降低,且与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酸性越高,土壤养分含量越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榆树林的养分管理、提质增效及近自然改造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宜良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个土样共18800项次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宜良耕地养分,水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高,速效钾含量中等;旱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高,速效钾含量极高。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耕地养分含量明显提升了,水田、早地提高幅度最大的均为速效钾,其次是速效磷,再次是全氮和有机质,最低为碱解氮。施肥上要按照水田“控氮稳磷增钾、增施农家肥”,旱地“稳氮磷钾、增施农家肥”的原则。大力推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相似文献   

8.
周口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锦桥  毛家伟  刘建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19-18821,18824
[目的]研究周口主要植烟土壤养分状况,为烟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在周口烟区商水、鹿邑、郸城等植烟县市采集有代表性烟田土壤样品,分析其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结果]全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相对偏高,速效磷总体含量集中在"中低"水平,速效钾含量较丰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有效硼普遍缺乏。4个重点植烟县烟田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结论]该区烤烟施肥应遵循"控氮,增磷,稳钾,补硼、锰微肥"的施肥原则。  相似文献   

9.
北运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养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辉  李晓秀  张汪寿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81-11883,11901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剖面分布的影响。[方法]对北运河下游武清区土壤取样,测定土壤养分(pH、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结合武清区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机械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土壤剖面养分含量变化趋势为: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基本上呈抛"S"形分布,速效钾呈"U"形分布,而有效磷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耕层养分差异较明显。[结论]有效磷、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具有一定的表聚性,以有效磷含量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诸城市土壤中的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评价诸城市的土壤养分丰缺,以期为诸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产量和科学施肥等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利用ArcGIS软件研究诸城市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结果]诸城市土壤pH均值为6.10,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6.95 g/kg、108.58 mg/kg、 60.36 mg/kg、168.35 mg/kg。[结论]总体来看,诸城市的土壤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适量水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丰富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极丰富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青枣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差异。[方法]对干热区2年树龄的青枣叶片进行光合参数的测定。[结果]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日变化曲线都是典型的"双峰"型曲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净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与气孔因素有关。[结论]4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最佳光合特性的土壤水分处理为目字沟埋草沟灌+墒面死覆盖。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人为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研究了1年生台湾青枣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物量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根冠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种植台湾青枣苗的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持水量的40%~60%为宜.  相似文献   

13.
粤引大脆蜜青枣的ISSR分子标记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粤引大脆蜜等10个青枣品种进行基凶组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粤引大脆蜜是一个新的种质类型,不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但青枣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ISSR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青枣品种的鉴定及亲缘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顶菊苗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探究黄顶菊适应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预防其入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黄顶菊种植在塑料桶中,并放于全透光的遮雨棚内,设3种土壤水分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CK)、60%(T1)、30%(T2),对苗期黄顶菊的光合参数及相关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在CK条件下,黄顶菊的Pn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型,但在T1和T2处理条件下Pn呈"单峰"曲线;CK在上午11:30左右达到第1个峰值,为31.83μmol/(m2.s),13:30午休,下午15:30再次达到峰值,为23.34μmol/(m2.s)。而T1、T2在13:30达到峰值;3个处理黄顶菊叶片的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CK与T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T1处理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T2处理。[结论]干旱胁迫降低了黄顶菊叶片的Pn、Tr、Sc等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因素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干旱胁迫推迟了净光合效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适度干旱能够有效提高黄顶菊的水分利用效率引起其抗旱性响应。  相似文献   

15.
构树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构树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为构树的光合生理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也可为构树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对构树光合速率(Pn)日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在构树处于生长初期的条件下,其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与与光合有效辐射关系密切,而与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相关性不大。[结论]影响构树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互花米草的防治提供生理生态学依据。[方法]利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成熟期互花米草光合生理特性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互花米草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7:00~9:00迅速升高,9:00左右达到1d中的最大值,9:00~13:00持续下降,出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叫)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强、温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峰值均出现在12:00。[结论]互花米草的光合“午休”现象受非气孔因素和气孔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樟子松光合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方法]通过研究4年树龄的樟子松光合日变化特征,设置接种彩色豆马勃菌[Pisolithus tinctorius(Pers.)CokerCouch](接菌组)和不接菌(对照组)2种处理,采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樟子松08∶00—18∶00的净光合速率(Pn)及其参数,研究其光合日变化特征。[结果]对照组和接菌组的Pn日变化绘制的都是"双峰"曲线。对照组的Pn是0.89~6.67μmol/(m~2·s),接菌组的Pn是0.51~10.90μmol/(m~2·s),最小值均出现在18∶00,最大值均出现在09∶00。接菌组Pn的日均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影响Pn的环境因子存在共线关系。得到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方程,对照组:Pn=-120.96+63.083Cond-0.157Ta+8.06Ls+0.001PAR-0.05Ca+1.644RH(R~2=82.9,F=161 279.83);接菌组:Pn=5 910.823+92.104Cond-11.807Ta+12.622Ls-0.006PAR(R~2=0.92.7,F=2 045.23)。通过通径分析得到对照组环境因子对Pn的通径系数(直接作用)的顺序是CondTaLsPARCaRH,间接通径系数(间接作用)的顺序是RHPARTaCaLsCond;接菌组环境因子对Pn的通径系数大小顺序是CondLsPARTa;间接通径系数顺序是LsPARCondTa。接菌组RH、Ca不是限制因子。[结论]试验结果为不同处理下影响Pn的主导因素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秀彦  阎海霞  黄大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3):7653-7655,7819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黄顶菊苗期光合特性的日变化规律,探究黄顶菊适应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预防其入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黄顶菊种植在塑料桶中,并放于全透光的遮雨棚内,设3种土壤水分处理,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CK)、60%(T1)、30%(T2),对苗期黄顶菊的光合参数及相关生态因子的日变化进行测定,并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结果]在CK条件下,黄顶菊的Pn日变化曲线基本呈"双峰"型,但在T1和T2处理条件下Pn呈"单峰"曲线;CK在11:30左右达到第1个峰值,为31.83μmol/(m2.s),15:30再次达到峰值,为23.34μmol/(m2.s)。而T1、T2在13:30达到峰值;3个处理黄顶菊叶片的Tr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CK与T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而T1处理的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T2处理。[结论]干旱胁迫降低了黄顶菊叶片的Pn、Tr、Sc等生理指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既有气孔因素又有非气孔限制因素;干旱胁迫推迟了净光合效率峰值出现的时间;适度干旱能够有效提高黄顶菊的水分利用效率引起其抗旱性响应。  相似文献   

19.
3个荔枝品种盛花期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不同荔枝Litchi chinensis品种盛花期叶片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及光合特性,为荔枝开花期的栽培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在自然条件下,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妃子笑’、‘桂味’和‘糯米糍’3个主栽荔枝品种盛花期的光合作用参数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首峰出现在10:30,次峰出现在13:30,午休现象明显。‘糯米糍’的Pn日均值(3.76μmol·m~(-2)·s~(-1))显著高于‘妃子笑’(2.38μmol·m~(-2)·s~(-1))和‘桂味’(2.41μmol·m~(-2)·s~(-1))。3个荔枝品种的Pn都与光合有效辐射(PAR)呈显著正相关,‘桂味’的Pn与气温(θa)呈显著正相关,‘糯米糍’的Pn与气孔导度(Gs)呈显著正相关。【结论】PAR是影响3个荔枝品种Pn的主要生态因子,其他因子对荔枝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品种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生境条件对沙漠植物约书亚树(Yucca brevifolia)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8月初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研究了移栽裸沙地、五角枫林地、银中杨林地以及樟子松林地的约书亚树幼苗光合生理特性的日变化规律,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约书亚树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裸沙地和银中杨林地的约书亚树Pn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型,在11:00的光合“午休”现象,为非气孔限制因素所致.裸沙地约书亚树日均Pn最大为9.67 μmolCO2/(m2·s),是五角枫林地的6.89倍,樟子松林地的3.87倍,银中杨林地的1.95倍.通过通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生境条件下约书亚树Pn的主导环境因子是PAR.[结论]该研究提示了约书亚树对不同生境的响应机制,可为在我国大面积种植和推广该树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