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用青蒿、常山等组成复方中药制剂“球宁”,并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加工成微粉制剂。按不同比例添加与饲料中,饲喂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以磺胺喹啉钠为对照,在感染后8d剖杀,检测血浆中红细胞C3b受体(RBC-CR1)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以观察“球宁”及其微粉制剂对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雏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粗粉组(2%)、微粉组(2%)、微粉组(1%)三组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明显提高(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形成率比阳性对照组有所降低(p<0.01)。说明所试药物能改善红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显著降低血浆中免疫复合物的含量,降低球虫病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素体外抗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果。[方法]实验前将柔嫩艾美耳球虫活化,配成2.5×106/ml细胞悬液加入细胞培养板,实验组各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表面活性素,对照组加入等量MEM,采用定量法作柔嫩艾美耳球虫生长曲线,观察其增长速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表面活性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成活率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LDH)测定法测定表面活性素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损伤。[结果]在5 mg/ml表面活性素作用下其20~120 h增殖率为0,5 mg/ml表面活性素可使其破裂。[结论]表面活性素具有较强的抗柔嫩艾美耳球虫作用,有可能成为预防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感染对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感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的相互作用显著;在球虫感染后第4,10,14d 时,柔嫩艾美耳虫球虫感染可显著地(P<0.01)增加盲肠内容物中肠炎沙门氏菌数量。肠炎沙门氏菌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之间协同作用与肠炎沙门氏菌的感染量大小和感染后的时间显著相关(P<0.01)。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并没有显著地提高肝脏、脾脏中肠炎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不同感染量的肠炎沙门氏菌感染对鸡盲肠的球虫病变记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的己孢子化卵囊有计划地感染21日龄来克亨雏鸡:有三组分别以5×10~2、5×10~3、5×10~4个卵囊经口感染,另一组每只以5×10~2、5×10~3、5×10~4个卵囊每隔十天依次感染,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表现了初次投服的卵囊数量越多,耐过的雏鸡所获得的免疫力就越大些,但初次以较大剂量卵囊投服,对机体有不良影响,甚至可造成死亡。而通过依次增加卵囊的数量反复轻微感染的雏鸡,对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几乎无不良影响,并且获得的免疫力也较牢固。  相似文献   

5.
将不同地理株及其杂交株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孢子化卵囊饲喂肉鸡,选择12日龄的AA肉鸡进行免疫,首免的剂量为1×104。免疫10d后攻虫,剂量为1×103。攻虫后以排卵数、增重、粪便记分、盲肠病变记分等指标测定其免疫功能,并计算各株的保护率。结果表明:杂交株的柔嫩艾美耳球虫的免疫保护率明显高于亲本株。  相似文献   

6.
鸡球虫种类和感染状况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凤台县 4个村 5个鸡场的 12 9个粪样 ,调查鸡球虫种类和感染情况 ,并对其中某一养殖户进行了追踪调查。采用饱和盐水漂浮 ,重铬酸钾培养 ,饱和蔗糖溶液漂浮等方法进行检查 ,共检出 8种艾美耳球虫 ,即 :毒害艾美耳球虫 (Eimeria .necatcix) ,早熟艾美耳球虫 (E .praecox) ,巨型艾美耳球虫 (E .maxima) ,和缓艾美耳球虫 (E .mitis) ,柔嫩艾美耳球虫 (E .tenella) ,堆型艾美耳球虫 (E .acewulina) ,布氏艾美耳球虫 (E .brunetti) ,变位艾美耳球虫 (E .acervulina) ,其优势虫种主要为毒害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调查结果显示 ,每个鸡场的感染率均为 10 0 % ,且多为混合感染 ;土杂鸡的感染强度大于AA肉鸡。  相似文献   

7.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的构建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构建了一种新的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技术 ,并对杨陵柔嫩艾美耳球虫地理株进行了分离 ,对继代增殖的纯种卵囊进行了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 ,该单卵囊分离技术简单易行 ,单卵囊感染成功率可达4 0 % ;该虫株对雏鸡有很强的致病性 ,经口接种 1× 10 5个孢子化卵囊 ,致死率高达 80 %。  相似文献   

8.
<正>寄生于鸡的球虫共有7种,分别为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虫因寄生于鸡的盲肠,故称为盲肠球虫;其余6种均寄生于鸡的小肠,称为小肠球虫,小肠球虫寄生于鸡的小肠上皮细胞引起的疾病称为小肠球虫病(大多为6种球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区鸡球虫种类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武汉郊区多个鸡场采回粪便 ,对艾维茵肉鸡进行感染 ,通过卵囊的实验室鉴定和鸡的病理剖检 ,初步鉴定出武汉地区鸡球虫有 :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eria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 (E necatrix)、堆形艾美耳球虫 (E acervulina)、巨型艾美耳球虫 (E maxima)、布氏艾美耳球虫 (E brunetti)、和缓艾美耳球虫 (E mitis)等 6种 ,主要致病虫株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形艾美耳球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评价酵母细胞壁多糖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日龄健康雏鸡18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雏鸡基础日粮+不攻虫)、阳性对照组(雏鸡基础日粮+攻虫)、酵母细胞壁多糖低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500mg/kg+攻虫)、酵母细胞壁多糖中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750mg/kg+攻虫)和酵母细胞壁多糖高剂量组(雏鸡基础日粮+酵母细胞壁多糖1 000mg/kg+攻虫)。14日龄时,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雏鸡经口感染5 000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分别于21日龄和28日龄时,心脏采血后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氧化氢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于28日龄时摘取各组盲肠并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盲肠的病理变化。【结果】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酵母细胞壁多糖可以缓解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的盲肠病变,还可以显著提高同日龄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血清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且呈现一定正相关;显著降低其血清中丙二醛含量(P&l...  相似文献   

11.
感染猪放线杆菌(Ⅰ型)对猪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24头健康DLY仔猪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2组,采用鼻腔喷雾法一组接种生理盐水(对照组CG),另一组含3.8×107 cfu·mL-1猪放线杆菌(APP)的稀释液(试验组TG),研究感染APP对猪血常规指标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感染APP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GRA)、中间细胞数(MID)均极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数(LYM)却极显著降低(P<0.01);TG的E-C3bR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极显著高于CG组(P<0.01),E-I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低于CG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感染放线杆菌猪的防御能力增强,但其免疫力下降,并且红细胞免疫功能及清除循环血液中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2.
颗粒细胞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系统研究了颗粒细胞对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COCs、机械裸卵和自然裸卵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8.3%、45.6%和6.1%,组间差异显著(P<0.05),卵裂率分别为41.5%、8.1%和0,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和15×104个/ml、150×104个/ml颗粒细胞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5.9%、60.2%和64.6%,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1 500×104个/ml(50.0%)和1.5×108个/ml(30.3%)颗粒细胞组(P<0.05)。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系统卵母细胞成熟率为75.8%,显著高于150×104个/ml颗粒细胞条件培养液组(63.4%)和M199培养液组(66.7%)(P<0.05)。颗粒细胞单层共培养系卵裂率为50.0%,显著高于150×104个/ml条件培养液组(36.7%)和M199培养液组(38.2%)(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对奥尼罗非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方法]采用 奥尼罗非鱼作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马尾藻多糖(添加量分别为0、0.10%、0.15%和0.20% ),饲养30日后测定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血液生化指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浓度为0.10%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增重率、生长速度和降低饲料系数(P〈0.01),并能显著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数、总蛋白和血糖的含量 (P〈0.05);浓度为0.15%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其总蛋白含量(P〈0.01)和显著提高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P〈0.05);浓度为0.20%的马尾藻多糖能极显著提高其血液中总蛋白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力(P〈0.01),并显著提高溶菌酶活力(P〈0.05)。[结论]马尾藻多糖能显著提高奥尼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在奥尼罗非鱼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15%。  相似文献   

14.
绵羊实验性铅镉中毒及硒解毒时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2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3组,Ⅰ组口服醋酸铅和氯化镉溶液剂量为10mgPb/Kg·d和1mgCd/Kg·d,实验性制备出铅镉中毒模型;Ⅱ组除按Ⅰ组处理外,按0.1mgSe/Kg·d的剂量肌注0.2%亚硒酸钠生理盐水;Ⅲ组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各组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开始后30d左右,Ⅰ组绵羊表现明显的中毒症状,精神沉郁,出现渐进性消瘦、贫血、腹泻和下颌水肿;Ⅱ组绵羊中毒症状较轻微。Ⅰ组绵羊的血红蛋向(Hb)、红细胞压积容量(PCV)和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表现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Ⅰ、Ⅱ组绵羊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升高(P<0.01或P<0.05);表明引起了肾脏及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将40头健康娟荷奶牛和荷斯坦奶牛分为2组,分别于冬季12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10.35℃,温湿度指数为47.24)和次年夏季7月份(牛舍日平均气温31.07℃,温湿度指数为82.61)测定热应激对奶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无机离子浓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血沉外,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荷斯坦奶牛、娟荷奶牛夏季都明显升高,与冬季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但在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K+浓度,娟荷奶牛冬季与夏季间差异显著(P<0.05),荷斯坦奶牛冬季与夏季间以及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极显著降低血清Na+、Ca2+浓度(P<0.01),但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C l-浓度,2个品种间及2个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热应激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但夏季或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谷草转氨酶活性,冬季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夏季2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清Na+、Ca2+浓度和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奶牛品种无关,与热应激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40%杀灭菊酯、2.5%溴氰菊酯对荔蝽平腹小蜂成虫的LC_(30)分别为24.1×10~(-6)和35.41×10~(-6)。本试验分别取20×10~(-6)杀灭菊酯和35×10~(-6)溴氰菊酯作为亚致死剂量,对成蜂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其寿命缩短、寄生率下降。经t测验,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1≥0.01)。用这2种农药的田间推荐使用浓度对荔蝽平腹小蜂的卵期、幼虫期、预蛹期及蛹期处理结果,最高死亡率不超过10%。因此当释放平腹小蜂的果园需要用药防治其它害虫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类农药,但要注意农药的残效作用对成蜂的影响,尽量选择平腹小蜂发育的前期喷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防治甘蓝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与吡虫啉、灭多威、阿维菌素、乐斯本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配对甘蓝蚜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孢子液在4 900~4.9亿个/ml浓度对甘蓝蚜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防效提高,0.49亿个/ml和4.9亿个/ml浓度时效果最好,死亡率达64.69%.在分生孢子液为0.49亿个/ml与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用增效比较中,吡虫啉最高增效9%,与灭多威等混用则表现出拮抗作用.因此从生物防治和IPM等方面来看,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1974—1980年间利用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几个变种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室内菌效试验结果指出,不同菌剂的1×10~8/ml孢子、晶体混合液处理后2天可获90%以上死亡率,某些菌剂的1×10~7/ml悬液2天内可获55—100%死亡率。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看出,HD-1和B-Hm-18对3龄幼虫毒力随菌剂浓度递减相应减低,致死中浓度(LC_(50))随作用时间增长而降低。田间防治实践所用浓度不宜过低。对菜青虫的毒力直线回归的斜率b值经多次测定范围为0.44—2.65。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0~8/ml的菌液浓度一般可使虫口减退90%以上,以B-Hm-18效果较好。0.1×10~8/ml菌液的防治效果与80%敌敌畏1:800药液防治效果相同,0.4×10~8/ml菌液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敌敌畏。同浓度的HD-1(美国高效菌种)和B-Hm-18(我院分离菌株)菌剂间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结果指出利用苏云金杆菌可以在生产上有效地防治菜青虫。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钻打孔法接种禾谷镰孢菌,测定22个玉米新杂交组合对禾谷镰孢菌茎基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玉米新组合中,有6个表现为抗性1级,15个表现为抗性2级,1个表现为感病;玉米杂交组合接种禾谷镰孢菌后,大部分组合的穗重、粒重下降,部分组合秃尖长度增大,行粒数减少,对出籽率、穗长、穗行数的影响较小;2个玉米组合的抗病补偿能力较强,其中2×372组合未接种的穗重和粒重分别为186.8g和165.5g,接种后穗重和粒重减少8.7 g和8 g,15H037×1090组合2次接种的穗重、粒重平均值分别达172.9 g和153.7g,比未接种的穗重和粒重增加12.3 g和9.3 g,2个玉米组合的产量超过对照郑单958,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量、感染时间与被感染RAW264.7细胞活性氧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为建立RAW264.7细胞氧化胁迫体外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PCV2原液调至5×106/mL,经10、102、103和104倍稀释(10-1、10-2、10-3和10-4释度)后,感染作用RAW264.7细胞2h,弃病毒液,加入含5% FBS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第4、8、12、24和48 h收集细胞上清液或细胞,测定一氧化氮(NO)、活性氧自由基(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黄嘌呤氧化酶(XOD)、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等指标.[结果]10-1PCV2感染RAW264.7细胞后能有效升高细胞NO、ROS水平,降低细胞GSH水平和GSH/GSSG,升高细胞XOD、MPO和iNOS活性,表明以10-1pcv2感染RAW264.7细胞一定程度上能改变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诱导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结论]PCV2感染能诱导RAW264.7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并确立10-1 PCV2(5× 105/mL)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4~24 h是建立RAW264.7细胞氧化胁迫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