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沙田人工湿地植物生长特性及除污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人工模拟小试系统,研究了沙田人工湿地9种植物的长势、生物量变化及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分析了各种植物的生长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深圳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期可贯穿全年,但长势受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仍非常明显。植物茎叶的生物量受收割季节和周期的影响较大,根系的生物量及根区范围随植物收割呈周期性变化。在热带砾石床中,红花美人蕉(Cannaindica)、水葱(S.tabernaemotaniGmel)难以适应环境,芦苇(Ph.australisTrin)、再力花(Thaliadealbata)、荻(M.sacchariflorus)一直生长旺盛,但荻的除污能力较差;纸莎草(Cyperuspapyrus)和美人蕉长速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工浮床法研究了3种湿地植物野生稻Oryza rufipogon、香根草Vetiverial zizanioids和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构建的浮床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试验水体中均能较好地生长,并能有效降低水体总悬浮物和叶绿素a含量,其中,香根草和风车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垂直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相似文献   

4.
仝昭昭  王延华  顾中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8035-8037,8045
采取间歇式进水和垂直潜流湿地结合的方法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构建了4个人工湿地,即菖蒲湿地、芦苇湿地、混栽湿地(菖蒲和芦苇)及空白对照湿地,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植物种属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氮(TN)和氨氮(NH4+-N)的去除,种植植物的湿地以HRT为7 d处理效果最好,TN和NH4+-N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99.60%和99.58%。空白湿地中,TN去除率以HRT为6 d和NH4+-N去除率以HRT为5 d为最好,最高分别达到87.90%、91.80%。对总磷(TP)的去除,4个湿地均以HRT为6 d为最佳,去除率均高于93.00%。通过对不同植物的研究,发现植物床对氮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芦苇湿地和混栽湿地的处理效果均优于菖蒲湿地。  相似文献   

5.
高燕  吴晓莉  雷蕾  邓洪伟  肖琳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7):3041-3043,3052
为了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对畜禽废水的净化效率,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盆栽试验,测定了石龙芮和接骨草对畜禽废水中CODCr、TP、NH4+-N、TN、浊度的去除率及基质与植物对N、P的吸附效果,以及计算了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比(A/U)。结果表明,石龙芮和接骨草系统的出水水质中NH4+-N、浊度、TN和CODCr含量与无植物系统中的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水水质中TP含量在3个系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石龙芮和接骨草系统与无植物系统对P的吸附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质中土壤对P的吸附量显著高于河沙和砾石(P<0.05);在地上地下生物量比中,石龙芮床为0.82,接骨草达到1.18。可见,石龙芮和接骨草生长速度较快,较适合于需快速启动的人工湿地系统,覆盖度近100%,环境适应性强,可作为处理畜禽废水的人工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6.
高氨氮浓度下湿地植物筛选及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实验采用氨氮浓度为20、30、40、50mg·L-1的人工配置生活污水,通过实验室盆栽法研究7种典型水生植物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花叶芦竹(Arundo donaxvar.)、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vientalis Presl.)、千屈菜(Spiked Loosestrlfe)、黄花鸢尾(Irispseudacorus)、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的生长状况、发育规律以及对污水中氮的同化吸收作用,结合植物本身的形态指标,对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脱氮型潜流湿地的植被的脱氮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植物在20 mg·L-1的处理中长势最好,各植物的形态指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黄花鸢尾(Iris pseudacorus)在NH3-N浓度50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花叶芦竹(Arundo donax var.)在NH3-N浓度30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梭鱼草(Pontederiacordata)在NH3-N浓度20 mg·L-1以上的条件下不能生长;植物脱氮效果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综合评定7种植物的脱氮效果,比较好的是再力花(Thalia dealbata)、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这3种植物.  相似文献   

7.
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处理生活污水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传统人工湿地复氧量常小于截留污染物降解需氧量,床体氧环境较差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效率,且易于堵塞。本研究以探索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高效处理为目的,以室内无植物封闭柱式潮汐湿地床为研究对象,探讨5种不同运行条件下污染物去除能力和复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运行条件对悬浮物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淹水时间3h,总磷(TP)和氨氮(NH3-N)的去除效果最优,且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计算得到的有机物降解常数KBOD最大,有机物降解能力较强。通过对各运行条件系统供氧和理论污染物降解需氧的恒量计算发现,在忽略植物根系泌氧和大气自由扩散复氧的前提下,排空时间3h均满足系统污染物理论需氧量的需求。不同运行条件床体基质孔隙率差别不明显,有机负荷是影响孔隙率变化的主导因素,适当轮休可有效缓解堵塞现象发生,恢复床体水流传导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择适合华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浮水植物。[方法]在官厅水库黑土洼人工潜流湿地系统的水生生物塘中分别种植大薸、水葫芦和水鳖3种植物,通过实地观测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出3种植物对北方气候的适应性。[结果]3种水生植物中,大薸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态势均最好,其生理特征能很好地适应黑土洼人工湿地水生生物塘中水环境状况;水葫芦次之;水鳖长势最差,不适应北方环境。[结论]为北方人工湿地浮水植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丽  赵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08-18109,18137
[目的]选择适合华北地区潜流人工湿地种植的浮水植物。[方法]在官厅水库黑土洼人工潜流湿地系统的水生生物塘中分别种植大薸、水葫芦和水鳖3种植物,通过实地观测3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得出3种植物对北方气候的适应性。[结果]3种水生植物中,大薸的生长速度和生长态势均最好,其生理特征能很好地适应黑土洼人工湿地水生生物塘中水环境状况;水葫芦次之;水鳖长势最差,不适应北方环境。[结论]为北方人工湿地浮水植物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种植不同植物的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人工湿地中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对种植美人蕉、香蒲、芦苇和旱伞草4种植物的人工湿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正在运行的人工湿地系统中,在15~25 cm深度,人工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16SrDNA的PCR-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群落相似性高于70%;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人工湿地植物对北京未来科技城污水处理的效果,以芦苇、水葱、泽泻、香蒲、荷花和凤眼莲6种常见的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个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芦苇、香蒲和凤眼莲组合最好,对COD,BOD5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9.2%,47.6%和54.4%,综合净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采集标本、拍摄图片和查阅相关文献,对沅水中上游湿地植物的种类、生活型、分布及群落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沅水中上游湿地植物种类丰富,湿地植物339种,隶属81科232属,区系成分复杂,植物类型多样,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保护价值,拟编写出完整的植物名录,为综合保护和利用沅水中上游湿地植物资源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带与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北京市24处湿地维管束植物的物种分布及数量。参考濒危物种名录及实地调查结果,确定湿地濒危植物和环境指示植物,以物种丰富度和重要值为基础,分析其分布、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确定濒危植物20种,根据分布和多样性特征对野大豆、宽叶荨麻、青蒿、芹叶铁线莲和槐叶萍的濒危等级提出调整建议;确定湿地环境指示植物14种,建议将泽泻、千屈菜、篦齿眼子菜和黑三棱等列入珍稀植物名录中。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人工湿地系统中植物、根际微生物和基质在净化生活污水中的作用方式,探讨了湿地植物的关联性、根际微生物的互动性、基质的承载性及其相互关系和系统优化配置,展望了利用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和基质的特性进行优化配置,以提高湿地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江苏南通狼山风景区湿地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狼山风景区湿地植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军山湿地生态系统相对完整,物种丰富,有一些珍稀物种,其中有国家Ⅱ级保护植物2种,如野大豆和榉树;还有一些经济价值比较高的野生种,如野水芹、野生慈姑等。狼山与江边由于人类活动的干预,原生态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功能退化,而军山有大片原生态的湿地,这对狼山和江边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有示范、借鉴和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湿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小燕  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92-9693,9708
综述了国内外森林湿地和湿地植物的研究进展及研究前景,探讨了保护和研究森林湿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6种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韩苏娟  尤朝阳  万玉龙  刘汤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67-6368,6397
[目的]比较6种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特性,为选出耐低温、脱除有机质好的优势品种提供依据。[方法]用黄菖蒲、水莎草、香蒲等6种水生植物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在秋季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结果]黄菖蒲湿地CODcr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为60.73%,大红草去除效果最差,去除率为33.72%;黄菖蒲、水莎草和芦苇对TN去除效果相似,达30%以上;对照试验除P率达65.46%,植物湿地对TP去除率比对照试验仅提高4.78%~11.06%。[结论]植物在人工湿地中对COD的去除效果较明显;填料对P的吸附是湿地除P的主要因素,而植物除P效果不明显;黄菖蒲、芦苇及水莎草是低温环境中较佳的湿地植物。  相似文献   

18.
三种人工湿地植物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云成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586-4589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探讨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与利用,研究菖蒲、美人蕉、麦冬3种植物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3、5、7 d时对城镇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中美人蕉的处理效果最好,麦冬较差。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 d、密度为10株/m2时美人蕉对BOD5、CODcr、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2.3%、88.2%、94.9%、94.6%。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适合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镇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9.
对蒲鸭河自然湿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出26种在湿地景观营造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植物,结合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将其运用于湿地景观的色彩设计中,提出湿地景观色彩设计的植物配置模式,最终归纳总结出植物在湿地景观色彩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