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豌豆对高温胁迫的某些生理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豌豆(Pisum sativum L.)幼苗电导率、丙二醛(MDA)、抗坏血酸(Vc)变化及下胚轴生长,探讨高温胁迫影响豌豆生长发育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豌豆细胞膜完整性受损,抗氧化剂含量下降,膜脂更多地被过氧化,下胚轴生长受到抑制。豌豆对高温胁迫的以上生理响应可能是高温导致豌豆品质下降和减产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豌豆根部对热胁迫的生理响应,进而分析高温对豌豆生长发育影响的生理学基础。[方法]通过测定热驯(37℃)、热驯预处理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的豌豆幼苗根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热胁迫对根生长、细胞膜损伤、膜脂过氧化物和抗氧化剂的影响。[结果]热胁迫(44℃)可抑制幼苗根生长,导致相对含水量(RWC)、细胞膜热稳定性(MTS)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致使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 经37℃热驯预处理再44℃胁迫处理的幼苗的根长、MTS和AsA含量明显高于直接热胁迫处理的。[结论]热驯预处理能适当提高豌豆根对后继热胁迫的耐性。高温胁迫对豌豆根部造成的不利影响,将直接影响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豌豆产量。  相似文献   

3.
高温胁迫对荞麦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荞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距茎尖第3节叶片为材料,用40℃和44℃水浴模拟高温胁迫2 h,22℃处理为对照。测定离体叶片电导率、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幼苗下胚轴长度。[结果]荞麦离体叶片经40℃和44℃高温胁迫2 h后,电导率、MDA含量、抗坏血酸AsA含量均高于对照,且胁迫温度越高,差别越大。荞麦离体叶片高温胁迫2 h转移到22℃培养室内培养48 h,对照、40℃组和44℃组幼苗的下胚轴长度达到极显著差异,长度分别为(2.2±0.7)(、0.9±0.4)和(0.6±0.2)cm。[结论]高温胁迫对荞麦生理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完整性受损,更多的膜脂被过氧化,根系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4.
田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15-5916
[目的]探讨热驯预处理对热胁迫下油菜下胚轴的影响。[方法]以油菜幼苗下胚轴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热驯(37℃)、经热驯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下油菜幼苗下胚轴生长量、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相对含水量(RWC)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研究热驯预处理对热胁迫下油菜幼苗下胚轴生理的影响。[结果]随着胁迫温度的升高,油菜下胚轴的生长量降低,下胚轴受损程度增加。经热驯预处理再高温胁迫,油菜下胚轴生长量、抗坏血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直接高温胁迫的,丙二醛含量、细胞膜受损和膜脂过氧化程度则明显低于后者。[结论]热驯提高了耐热性,使下胚轴的生长得到了一定保护。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热驯和高温胁迫下3个豌豆品种幼苗根热激蛋白70(HSP70)、抗坏血酸(AsA)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高温胁迫对豌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驯和高温胁迫下,HSP70的表达在品种之间存在差异;3个品种在高温胁迫下都表达了HSP70,但表达量有差异.高温胁迫还导致AsA含量下降和MDA含量升高;先热驯再高温胁迫的AsA含量明显高于直接高温胁迫者,MDA则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热驯(37℃)、经热驯再高温胁迫(37℃→44℃)和直接高温胁迫(44℃)下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幼苗下胚轴生长量、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相对含水量(RWC)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探讨高温胁迫对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幼苗下胚轴的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驯则提高了下胚轴对后继高温胁迫的耐性,使下胚轴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高于直接高温胁迫的,MDA和相对电导率低于直接高温胁迫的.显然,高温胁迫对油莱幼苗下胚轴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热驯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耐热性.  相似文献   

7.
以胭脂花实生苗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不同处理时间下的胭脂花丙二醛(MDA)含量等抗性生理生化指标,了解胭脂花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为其引种栽培以及在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胭脂花实生苗在高温胁迫下,经过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的处理,对胭脂花叶片的丙二醛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同一处理时间内,随着处理温度的加大,细胞膜透性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表现在处理的温度越高,细胞膜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不断增加。由此说明,高温胁迫对胭脂花叶片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Se(Na2SeO3)对NaCl(100 mmol/L)胁迫下,对番茄幼苗生长及叶片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对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进行外源施用了0.025、0.05、0.1和0.15 mmol/L 4个不同浓度的硒(Na2 SeO,).[结果]施用0.025、0.05和0.1 mmol/L的硒能不同程度促进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生长和缓解NaCl诱导的膜脂过氧化,其中以0.05 mmol/L的硒处理显著降低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提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缓解NaCl胁迫效果最好.而高浓度的硒(0.15 mmol/L)则加剧了NaCl胁迫下番茄叶片膜脂过氧化.[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硒(0.025~0.1mmol/L)能缓解NaCl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抑制,增强叶片AsA-GSH系统活性氧清除能力,减轻叶片膜脂过氧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培试验在150 μmol/L Cd2+溶液胁迫下研究外源微波预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显著增加(P<0.05),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及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②微波预处理5s和10s均能显著提高镉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同时抑制镉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MDA含量、H2O2含量及超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上升,显著提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叶绿素(a+b)含量.表明外源微波预处理可缓解镉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缓解镉胁迫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保护细胞膜减少或免受损伤,提高植物抗镉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荞麦幼苗根对热胁迫的生理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热驯(37℃)、经热驯再热胁迫(37℃→44℃)和直接热胁迫(44℃)下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 Moench)幼苗的根生长量、抗坏血酸(AsA)、丙二醛(MDA)、相对含水量(RWC)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探讨荞麦幼苗根对热胁迫的生理应答。结果表明,荞麦幼苗根的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热驯提高了根部对后继热胁迫的耐性,使根的生长量、RWC和AsA含量高于直接热胁迫幼苗,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直接高温胁迫的。显然,热胁迫对荞麦根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热驯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根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1.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蒜种为山东省农科院培育的鲁蒜王(VF684)1号,选取籽粒饱满、大小均匀、健壮无损伤的蒜瓣为试材。供试土壤为青岛市郊农田0-20cm表层土壤。该土壤远离公路和居民区,属于该地特有的砂质壤土,土壤污染较轻,其pH值6.56,有机质含量25.35g/kg,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分别为91.56、24.20、42.10mg/kg,重金属全镉、全铅含量分别为0.21、45.83mg/kg。采集土壤风干后过3mm尼龙筛,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外源钙对NaCl胁迫下西瓜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方法]在向培养西瓜幼苗的营养液中添加100 mmol/L NaCl模拟盐胁迫的同时,添加CaSO4使Ca2+浓度分别达到4、6、10和14 mmol/L.处理10天后对西瓜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包括株高、茎粗、单株叶片数、植株最大叶的叶长和叶宽、鲜重、干重、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抗坏血酸(As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结果]100 mmol/L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西瓜幼苗的生长,使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也不同程度增加;外源CaSO4可影响NaCl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有明显的浓度效应,其中6 mmol/L Ca2+处理显著促进了NaCl胁迫下幼苗的生长,使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显著降低,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外源CaSO4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减轻胁迫造成的膜脂过氧化伤害,缓解NaC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且以6 mmol/L Ca2+处理的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翌  杨立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420-8422
[目的]研究土壤镉污染对大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设置0.21-500mg/kg12个cd污染浓度梯度,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研究大蒜株高、叶绿素(Chl)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土壤镉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机制。[结果]土壤镉污染能显著影响大蒜的株高,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胁迫作用逐渐增大;除cd浓度500mg/kg外,其余各处理大蒜叶绿素a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各处理叶绿素总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高浓度的Cd污染对大蒜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但随着大蒜生理机制的调节,伤害逐渐降低。[结论]大蒜对镉污染土壤具有较强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具备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竹柏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和人控低温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所受的低温伤害有所降低。[结论]该研究为竹柏在汉江平原地区种植的冬季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蕊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888-7890,7928
[目的]研究重金属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液体培养研究铅(Pb)、锌(Zn)复合胁迫对台湾泡桐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Pb、Zn复合胁迫下台湾泡桐根、茎长度,鲜重,耐性指数随处理浓度升高而下降;不同浓度的Pb、Zn复合胁迫下,植物光合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下降趋势显著,在100 mol/L Pb和200 mol/L Zn复合胁迫下最低,较对照(CK)下降了60%;台湾泡桐丙二醛含量在根、茎、叶中的大小为茎叶根,呈先降后升趋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脯氨酸(Pro)含量在100 mol/L Pb胁迫下最高,分别较CK增加24%、1.2倍,随之下降趋势显著;根部谷胱甘肽含量变化较显著;茎、叶抗坏血酸含量在Pb、Zn复合胁迫下较CK呈上升趋势,根部防御活性氧毒害的能力减弱。[结论]Pb、Zn复合胁迫浓度的增加加重了其对台湾泡桐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镧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兰芳  王立新  张艳  卢亚娟  王欢婧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16-6718,6720
[目的]研究镧对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状况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开白花的豌豆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镧不同浓度(0.05、0.1、0.2、0.4、0.8 mg/L)对镉不同浓度(0.1、0.5、1.0、2.0、5.0、10.0、20.0、40.0、80.0 mg/L)胁迫下的豌豆在种子萌发、植株生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种子萌发时0.1 mg/L镧能较好地缓解镉的毒害,提高镉胁迫下豌豆种子的萌发率;幼苗生长中0.05 mg/L镧能较好地缓解镉的毒害,促进幼苗根系的生长,但镧仅对低浓度镉胁迫豌豆幼苗茎的生长有解毒效应。当镉浓度较高(80.0mg/L)、镧浓度(0.8 mg/L)也较高时,镧不仅无解毒效应反而与镉协同胁迫豌豆种子的萌发、幼苗根、茎的生长。镧浓度为0.1 mg/L时,POD的活性和数量达到最大。[结论]0.1 mg/L的镧对低浓度镉胁迫下豌豆幼苗的缓解效应较明显,提高了萌发率,促进了根和茎的生长,增强了POD的活性;高浓度镧则协同镉发生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