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比较了12批海南高良姜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对其中20个特征化合物进行了相似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不同地区的高良姜品质相似。与相同生长年份和相同采收期的徐闻产高良姜进行比较,海南不同产地高良姜在挥发油得率及挥发油主要成分上与其无显著差异,而且两地的高良姜GC-MS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为0.956。因此,海南产高良姜可替代徐闻产高良姜用于食品和香料。  相似文献   

2.
国产沉香TLC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个展开系统和3种检视方法,建立10批国产沉香的薄层色谱(T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10批样品中检测到17个共有斑点,初步鉴定了其中6个,包括3个色酮类成分,2个倍半萜类成分和1个谷甾醇。  相似文献   

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测定干姜与高良姜挥发油成分,并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重叠的色谱峰进行处理,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图,再与质谱库中的标准图对照定性,用峰面积归一化积分法对各组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姜与高良姜挥发油分别鉴定得到71、81个组分,占总含量的89.91%、90.88%,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分别是姜烯、桉叶油素,含量分别为30.74%、20.03%;干姜与高良姜挥发油共有组分30个,分别占鉴定组分数的42.25%、37.04%,相对含量较高的主要共有成分是α-金合欢烯(7.29%、9.18%)、D-柠檬烯(12.78%、2.32%)、莰烯(1.08%、1.72%)和十三酸(1.25%、2.11%)。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花和果实的挥发油,采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并采用琼脂滤纸片法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高良姜新鲜的花和果实中的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003%和0.209%;花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Caryophyllene oxide (40.63%)和β-caryophyllene(11.14%),果实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cadinol(41.20%)和τ-cadinol(22.88%);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栀子花挥发油的GC-MS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栀子花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测定分析方法,为栀子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标准提取挥发油方法,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指纹图谱测定,并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软件进行计算,建立栀子花挥发油的共有图谱。[结果]建立的GC—MS研究栀子花挥发油指纹图谱的方法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和稳定性,RSD均小于5%,再加上GC—MS具有多成分同时定性的优势,所建立的栀子花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基础。[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以用于栀子花挥发油指纹图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Hance)系姜科植物,其根状茎可入药,有药性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效[1]。近十年来,广东雷州半岛大面积人工种植高良姜,成为高良姜主要产地。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药物资源,我们对其主要成分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湛江、汕头、梅州三个产地高良美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及挥发油的提取样品分别购于湛江徐闻县药材公司、汕头市药材公司和梅州市药材公司(证实为当地产)。将其洗净切碎后,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得油率分别为1.8%(湛江)、1.2%…  相似文献   

7.
辽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来源于辽宁不同产地辽细辛挥发油的中药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建立辽细辛挥发油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辽细辛药用资源的开发评价和内在质量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辽细辛挥发油,选择适宜的升温程序,应用气相色谱法对来源于辽宁不同产地辽细辛挥发油的中药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标示出辽细辛挥发油图谱中10个共有峰,所建立的10批辽细辛挥发油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其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可靠,可操作性强,可用于辽细辛药用资源的开发评价和辽细辛内在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良姜不同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良姜不同提取物(3.12g/kg)、别嘌醇(40mg/kg)、苯溴马隆(20mg/kg)给小鼠灌胃,1次/d,连续8d,在最后一次给药后分别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模型A)和次黄嘌呤(模型B)的方法建立两种小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检测小鼠血清尿酸(UA)、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XOD)。结果:高良姜水提物、醇提物及挥发油(3.12g/kg)均能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XOD活性(P0.05),且高良姜挥发油(3.12g/kg)对尿酸排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0.01),高良姜55%醇提组(3.12g/kg)对尿酸生成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结论:高良姜水提物、醇提物及挥发油(3.12g/kg)均可通过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生成来达到减少尿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高良姜挥发油对人HL-60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CK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高良姜挥发油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并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高良姜挥发油可呈不同程度地剂量依赖性抑制HL-60细胞株增殖,能浓度依赖性阻滞HL-60细胞于G0/G1期,且随其浓度增加诱导细胞凋亡的形态越明显.结论 高良姜挥发油能抑制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增殖,并具有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GC-MS联用技术对高良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从高良姜中分离鉴定了7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α-萜品烯基乙酸酯、香榧醇、异长叶烯和喇叭烯等,相对含量分别为38.54%、6.55%、7.74%、3.64%和3.93%。[结论]同时蒸馏萃取法提供的高良姜挥发物信息比水蒸气蒸馏法、顶空加热法提供的信息更丰富,结合这3种方法可以建立更完善的高良姜挥发性成分GC-MS表征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高良姜中槲皮素、异鼠李素、高良姜素和山奈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不同产地高良姜中的上述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多地产的高良姜的槲皮素、异鼠李素、高良姜素和山奈素均高于广东徐闻地区,且高良姜素的含量达到了国家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12.
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对海南产高良姜的不同提取部位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降血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高良姜的根茎、花、果实和茎叶的乙醇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高良姜素、山奈素、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海南省不同产地的高良姜花和果实乙醇提取物中槲皮素、异鼠李素、高良姜素和山奈素的含量,通过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茄科雷尔氏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高良姜花中只含有槲皮素,果实中含有槲皮素、高良姜素、山奈素;高良姜花和果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茄科雷尔氏菌均有一定的生长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油指纹鉴别中特征比值的t检验比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油品特征比值进行油指纹鉴别的t检验比较法,包括方法原理、特征比值的筛选及鉴别原则,并分别以某原油及其风化样品的油指纹鉴别和2种不同原油的油指纹鉴别为例,说明了t检验法在两个油品鉴别中应用的有效性,该方法将传统油指纹鉴别中繁杂的谱图比较或抽象的数值比较转化直观简洁图形判别,减小了目视谱图比较的主观随意性和人为差别,并提出了量化指标,使得鉴别结果更加可靠,利于油指纹鉴别方法的标准化和推广.同时综合文献也给出应用t检验法进行油指纹鉴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Saccharumofficinarum在世界上已形成几个多样性中心,如新几内亚、印尼东部和南太平洋群岛等。但多样性中心并不一定就是起源中心。S.officinarum的起源中心是印尼东部-新几内亚地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地区被认为是起源中心,如中国、印度、东南亚,但证据还不够充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S.officinarum是通过S.spontaneum与其他属的植物(包括Erianthusarundinaceus、Miscanthussp.等)的种质渗透而进化来的,进化的中间阶段是S.robustum。种质渗透的第一步可能是在印尼东部,然后一些材料被传到新几内亚,通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而进化成S.officinarum。S.sinense和S.barberi可能是S.officinarum传到中国和印度后,分别与S.spontaneum及近缘植物发生种质渗透而形成的。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一些S.barberi无性系独立于S.officinarum。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日本晚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日本晚樱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04%,以醛、酯、醇类为主,含量最高的成分为苯甲醛(57.00%)。[结论]日本晚樱叶挥发油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川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基础种质和亲缘系数。结果表明:川蔗系列品种的细胞质源主要集中于班扎马新黑潭和黑车里本2个热带原种;遗传组成源主要由甘蔗属的11个热带种、2个印度种、3个割手密种和2个中国种共18个原种构成;亲缘关系中,与热带种的亲缘系数为50%-65%,与野生种(割手密)的亲缘系数为10%-30%,其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比值相对于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品种为高,这与四川蔗区的生态实际相一致。在今后的甘蔗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扩展细胞质源,增加遗传组成源,注意父母双亲遗传组成源的互补性,引入野生或近缘种质,并注意遗传基础中野生种与热带种血缘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8.
喜光花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喜光花(Actephila merrilliana)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喜光花果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2个成分,鉴定出3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4.97%。其主要化学成分为2,2-二甲基丙酸辛酯(8.530%)、2-甲基丙酸-2-乙基己酯(6.855%)、4-甲基-2-庚酮(4.329%)和1-乙氧基-4-甲基-2-戊酮(4.011%)等。[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喜光花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