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小麦制酒精废水生产沼气后沼渣对鸡的营养价值。同时选用12只(2.26±0.09)kg成年皖南三黄蛋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处理一饲喂基础日粮,处理二饲喂80%基础日粮+20%小麦制酒精废水生产沼气后沼渣,采用全收粪法-套算法测定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以及表观代谢能值,并测定小麦制酒精废水生产沼气后沼渣常规成分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沼渣中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Ca和P含量分别为5.17%、52.61%、2.02%、1.18%和1.02%;各氨基酸含量分别为精氨酸1.93%、组氨酸0.76%、异亮氨酸2.11%、亮氨酸3.29%、赖氨酸2.15%、蛋氨酸1.19%、胱氨酸0.83%、苯丙氨酸1.94%、酪氨酸2.04%、苏氨酸2.23%、色氨酸0.30%、缬氨酸2.35%、天冬氨酸4.26%、丝氨酸1.68%、谷氨酸4.84%、甘氨酸1.98%、丙氨酸2.71%、脯氨酸1.52%;代谢能为10.26 MJ/kg;粗蛋白质代谢率为42.77%,可利用粗蛋白质含量为20.50%。由此可见,小麦制酒精废水生产沼气后沼渣可用作蛋鸡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玉米淀粉渣的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同时选用12只体重为(1.8±0.12)kg的蛋公鸡,采用套算法测定蛋公鸡对玉米淀粉渣中各常规营养成分代谢率及代谢能,确定其对蛋鸡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均以干物质为基础),玉米淀粉渣中粗蛋白质和钙的含量分别为20.65%和0.25%,均明显优于玉米,代谢能为15.21 MJ/kg,与玉米相近;蛋公鸡对玉米淀粉渣粗蛋白质利用率为52.85%,并计算其可利用粗蛋白质为10.91%,其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玉米,各氨基酸组分比例较均衡。可见,玉米淀粉渣对蛋鸡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可以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原料代替玉米,同时也可替代少量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评价肉雏鸭饲粮中小麦氨基酸和能量的营养价值,并比较套测法和直接强饲法测定结果的差异。选取48只15日龄樱桃谷肉鸭(SM3品系),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单笼饲养。处理1为基础饲粮组,处理2为80%基础饲粮+20%小麦组(套测组),处理3为100%小麦组(直接强饲组),处理4为饥饿组,用以测定内源损失。结果表明:1)小麦干物质中的粗蛋白质和总能含量分别为16.09%和18.56 MJ/kg。2)除了谷氨酸、脯氨酸、胱氨酸外,套测法测定的其余氨基酸的表观(真)氨基酸代谢率均高于直接强饲法测得到的结果(P<0.01);套测法和直接强饲法测得的总氨基酸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86.59%和82.42%,真代谢率分别为92.36%和90.80%。3)2种方法测定的能量代谢率和代谢能差异不显著(P>0.05)。套测法测得小麦能量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分别为77.51%和86.23%,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14.38和16.00 M J/kg;直接强饲法测得小麦能量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分别为75.95%和84.81%,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分别为14.09和15.74 M J/kg。由此得出,套测法和直接强饲法皆可用于评定小麦代谢能;而使用套算法测定小麦氨基酸代谢率时,合适的替代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测定枣粉常规养分含量的基础上,选用1.5 kg海兰灰蛋公鸡16只,采用套算法测定蛋公鸡对枣粉常规养分的表观利用率及代谢能,确定其对蛋鸡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枣粉的营养成分含量分别为:粗蛋白质6.91%、粗脂肪6.72%、粗纤维10.42%、灰分3.33%、钙0.34%、磷0.17%;蛋公鸡对枣粉粗蛋白质、钙、磷利用率和代谢能分别为48.08%、39.79%、23.31%和14.17 MJ/kg。由此可见,枣粉是一种高能饲料,可作为一种能量饲料原料代替玉米。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育雏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的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720只1日龄健康太行鸡,随机分成9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70、12.00、12.30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7%、18.5%、20%,共9种饲粮。结果表明:日粮代谢能水平对育雏期太行鸡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效应显著。随代谢能水平提高,太行鸡末期体重、平均日增重增加、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随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太行鸡末期体重、平均日增有增加趋势,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有降低的趋势。日粮代谢能水平对育雏期太行鸡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其他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影响,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雏期太行鸡的血液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代谢能水平升高,甘油三酯含量显著升高,其余各项血液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随蛋白质水平升高,血清中胆固醇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其他各项血液指标有升高的趋势。日粮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育雏期太行鸡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H-H、H-M、H-L组含量显著高于M-H、M-L、L-M、L-L组。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建议太行鸡育雏期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2.0~12.30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7%~20%。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3):23-27
试验通过研究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日粮对育成期坝上长尾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饲粮中适宜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日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0、11.5 MJ/kg和12.0 M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00%、15.00%和16.00%。结果表明:日粮代谢能水平对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性能的影响不显著(P>0.05),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互作效应显著。日粮代谢能水平对血液中除尿酸和胆固醇含量之外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日粮代谢能、粗蛋白质水平对血糖和胆固醇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建议坝上长尾鸡育成期日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0~11.5 MJ/kg、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用体重(15.6±1.98)kg杜长大仔猪12头,在测定血球蛋白粉常规养分和氨基酸含量基础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用无氮日粮和血球蛋白粉半纯合日粮法测定血球蛋白粉中粗蛋白质和能量的消化利用率及猪回肠末端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血球蛋白粉含粗蛋白质91.87%,总能20.96MJ/kg,总氨基酸71.85%,其中主要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分别为6.32%、0.91%、2.30%、0.36%。粗蛋白质表观和真消化率分别为92.69%和94.34%,总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80.83%,消化能19.28MJ/kg,代谢能19.03MJ/kg。  相似文献   

9.
用1600只42日龄岭南黄鸡以2(性别)×5(代谢能水平)试验设计,向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植物油、沸石粉和玉米芯粉,使5种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134,12.552,12.970,13.389,13.807MJ/kg,观测鸡的生产性能。结果:以生长性能、能量和粗蛋白质沉积率以及胴体品质为评价指标时,43~63日龄最适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3.376MJ/kg、12.958MJ/kg和12.540MJ/kg;以肌肉脂肪含量为评价指标时,公、母鸡饲粮代谢能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2.958和13.376MJ/kg;以空体成分为评价指标时,母鸡最适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2.540MJ/kg。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猪上测定辣木叶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旨在评定辣木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24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去势公猪,平均体重为(39.80±1.06)kg,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辣木叶饲粮和辣木枝饲粮,每组6个重复。预饲7 d后,进行4 d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消化代谢试验结束后,继续2 d收集回肠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辣木枝相比,辣木叶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含量分别为26.29%、6.25%和2.70%。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9.26%,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51、6.03 MJ/kg和40.81%,辣木叶的有效能值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辣木叶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2.05%、42.59%和49.03%,而辣木枝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35.13%、37.31%和40.15%,辣木叶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综上所述,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2.05%,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辣木叶的80.3%、73.3%和83.5%。因此,辣木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适合作为生长猪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梯度饲养、消化代谢和比较屠宰试验,综合评定了籽粒苋籽实粉对星布罗(Star-bro)肉仔鸡的营养价值和对日粮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测得籽粒苋籽实粉含可消化粗蛋白质132.75g/kg,表观代谢能13.44MJ/kg;日粮中纳入16%苋籽实粉,显著提高了氨基酸利用率和血浆游离赖氨酸、亮氨酸及甘氨酸浓度,日粮粗蛋白质和能量代谢率分别提高6.91%和5.33%,日粮中营养物质转化为胴体蛋白质、脂肪的效率及料肉比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采用真代谢能(TME)法评定3种蒸煮酶解羽毛粉对于肉鸭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价值,为合理开发和利用羽毛粉蛋白质资源提供基础数据。3种羽毛粉(Ⅰ~Ⅲ)分别为42日龄樱桃谷肉鸭羽毛粉、550日龄罗曼蛋鸡羽毛粉和100日龄三黄肉鸡羽毛粉。试验选取20只7周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肉鸭,单笼饲养。处理1(T1)为测定羽毛粉Ⅰ,处理2(T2)为测定羽毛粉Ⅱ,处理3(T3)为测定羽毛粉Ⅲ,处理4(T4)为饥饿处理。试验期为7 d。结果表明:1)以干物质(DM)为基础,羽毛粉Ⅰ、Ⅱ、Ⅲ的总能(GE)分别为21.31、21.02和20.18 MJ/kg,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13.71、12.29和12.10 k J/kg,TM E分别为14.83、13.42和13.22 M J/kg。2)以DM为基础,羽毛粉Ⅰ、Ⅱ、Ⅲ的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为91.05%、87.31%和91.06%;羽毛粉Ⅰ、Ⅱ、Ⅲ的总氨基酸(TAA)含量都在80%以上,但不同羽毛粉的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大。3)羽毛粉Ⅰ、Ⅱ、Ⅲ的TAA表观可代谢率分别为81.51%、73.07%和76.85%,TAA真可代谢率分别为85.09%、76.89%和80.43%。3种羽毛粉的表观可利用氨基酸和真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利用TM E法测定毛粉能量与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发现3种羽毛粉的代谢能(M E)、表观可利用氨基酸和真可利用氨基酸存在明显差异。羽毛粉Ⅰ的GE、ME、CP及TAA代谢率均高于羽毛粉Ⅱ和羽毛粉Ⅲ。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1~21日龄爱拔益加(AA)×罗曼肉杂鸡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1.70、12.12、12.54 M J/kg;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9.00%、20.00%、21.00%;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45%、0.50%、0.55%;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00%、1.10%、1.20%。选取1日龄AA×罗曼肉杂鸡864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试验期21 d。通过饲养试验、屠宰试验等方法检测不同营养水平饲粮的饲喂效果。结果表明:1)饲粮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对试验鸡平均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21.00%粗蛋白质水平组显著高于20.00%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0.50%蛋氨酸水平组显著高于0.55%蛋氨酸水平组(P0.05),1.20%赖氨酸水平组显著高于1.10%赖氨酸水平组(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21日龄试验鸡活体总能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2.12 MJ/kg代谢能水平组显著高于12.54 MJ/kg代谢能水平组(P0.05);饲粮蛋氨酸水平对试验鸡活体粗脂肪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0.50%和0.55%蛋氨酸水平组显著高于0.45%蛋氨酸水平组(P0.05)。3)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21日龄试验鸡活体能量沉积率有显著影响(P0.05),11.70和12.12 MJ/kg代谢能水平组显著高于12.54 MJ/kg代谢能水平组(P0.05),21.00%粗蛋白质水平组显著高于20.00%和19.00%粗蛋白质水平组(P0.05);1.10%赖氨酸水平组的试验鸡活体赖氨酸沉积率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4)饲粮赖氨酸水平对试验鸡血清葡萄糖、尿酸、尿素氮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1.00%赖氨酸水平组血清葡萄糖水平最高,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1.10%赖氨酸水平组血清尿酸水平最高,显著高于1.20%赖氨酸水平组(P0.05),1.20%赖氨酸水平组血清尿素氮水平最高,显著高于1.10%赖氨酸水平组(P0.05)。5)由回归分析得出1~21日龄AA×罗曼肉杂鸡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适宜水平的计算公式分别为ME=45.33W~(0.75)+183.84△W,CP=19.77 W~(0.75)+626.47△W,Met=1.44 W~(0.75)+10.31△W,Lys=3.01 W~(0.75)+21.28△W(M E为代谢能,W~(0.75)为代谢体重,△W为平均日增重,CP为粗蛋白质,Met为蛋氨酸,Lys为赖氨酸),根据公式计算得出饲粮代谢能、粗蛋白质、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1.90 MJ/kg、21.08%、0.51%和1.05%。  相似文献   

14.
用排空强饲法对粉浆蛋白粉的常规成分、代谢能及氨基酸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粉浆蛋白粉干物质中含有粗蛋白质78.4%;代谢能为15.86MJ/kg;赖氨酸5.03%;蛋氨酸0.39%;胱氨酸1.30%;异亮氨酸3.25%;亮氨酸6.92%;精氨酸6.68%:酪氨酸2.34%;苯丙氨酸3.78%:组氨酸1.75%。这些必需氨基酸利用率分别为:92.0%、81.7%、85.2%、90.2%、92.9%、92.4%、90.5%、90.5%和92.1%。其氨基酸利用率介于豆饼与鱼粉之间,是一种值得开发的蛋白质饲料资源。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16.
试验对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钠的副产物黑曲霉菌渣作常规营养分析,得到热能10.91 MJ/kg、粗蛋白10.3%、粗脂肪3.89%、粗纤维14.46%、钙0.13%、有效磷0.27%和钠23.42%等多项数据,微量元素中硒、铅和镉并未检出,确定该菌渣的喂饲安全性,具有作为饲料的潜在应用价值.以鸡(鸭)各4羽为研究对象,采用真代谢能(TME)法对它们进行饲喂试验,获得其代谢物(粪便)后,测定鸡(鸭)对黑曲霉菌渣的利用率及代谢能.结果表明:鸡(鸭)的代谢能、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真利用率分别为8.37 MJ/kg(7.12 MJ/kg)、97.61%(99.63%)、88.97 %(76.22%)和66.74 %(58.84%).研究证明,黑曲霉菌渣可开发成为一种新的饲料营养添加剂,具有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田亚东  康相涛 《中国家禽》2004,8(Z1):145-148
本试验选用8周龄固始鸡公母各432只,分群饲养.采用3×3因子设计,饲喂代谢能(ME)和粗蛋白质(CP)水平不同的9种玉米--鱼粉--豆粕型日粮.通过饲养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和代谢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对9~12周龄固始鸡雏鸡的生产性能、屠体成分的影响,根据三个试验的研究结果得出,固始鸡9~12周龄阶段日粮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营养水平分别为代谢能12.74MJ/kg,粗蛋白质16.03%,蛋能比12.59g/MJ.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来源豆粕对大恒肉鸡的能量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运用真代谢能(TME)法,在适宜强饲基础上,评定不同来源豆粕对大恒肉鸡能量和氨基酸的营养价值。从四川省的饲料企业随机收集12个豆粕样品,评定代谢能和氨基酸真利用率(TAAA)。代谢能评定分3批次代谢试验,每批48只正常大恒肉公鸡,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TAAA评定分3批次代谢试验,每批36只去盲肠鸡,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批设1个内源组,批次之间设10 d恢复期。采用TME法测定,试验鸡饥饿48 h,强饲2%待测饲粮,收集48 h排泄物;内源组饥饿48 h,收集48 h排泄物。结果显示:12个豆粕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ash)含量和总能(GE)的平均值分别为85.74%、52.81%、、13.61%、6.47%、6.67%、1.52%、6.63%和19.790 MJ/kg;其中,NDF、CF和EE的变异系数(CV)大于15%。12个豆粕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0.56%~7.99%,CV为6.36%~10.94%;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9.26%,CV为7.35%;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4.66%,CV为7.10%;总氨基酸含量为43.92%,CV为7.18%。12个豆粕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真代谢能(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平均值分别为12.523、12.933、12.795和12.339 MJ/kg,不同来源差异显著(P0.05);TAAA平均值为78.16%~94.38%,不同来源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1)12个不同来源豆粕代谢能值存在差异,AME、AMEn、TME和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12.523、12.933、12.795和12.339 MJ/kg;2)不同来源的豆粕对于大恒肉鸡的TAAA存在差异,总必需氨基酸的真利用率平均值为84.32%。  相似文献   

19.
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不同性别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用1600只21日龄岭南黄鸡进行了试验。采用2(性别)×5(代谢能水平)因子试验设计,通过向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植物油、沸石粉和玉米芯粉,配制成5种含不同代谢能水平的试验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设置为:11.715、12.134、12.552、12.970、13.389MJ/kg。试验期21天,通过观测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试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空体成分、能量和粗蛋白质沉积率、肌肉脂肪含量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不同性别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根据不同评价指标确定的22~42日龄黄羽肉鸡饲粮代谢能需求参数略有不同,雌、雄黄羽肉鸡的最适饲粮代谢能水平基本一致。以生长性能为评价指标时,雌、雄试鸡结果一致,为12.958MJ/kg;以胴体品质和能量、粗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时,得到的结果一致,为12.122MJ/kg;根据试鸡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尿素氮浓度确定的结果一致,为12.540MJ/kg;以空体成分为评价指标时,得到的雌、雄试鸡最适饲粮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540和12.958MJ/kg;以肌肉脂肪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雌、雄试鸡饲粮代谢能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2.540和12.122MJ/kg。综合考虑本试验根据不同判据指标得到的结果,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 12组为中心组(即0水平组),试验期为21 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中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响应面图和回归分析显示,当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0.05~ 12.40 MJ/kg时,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上升,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对于平均日增重影响逐渐变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80 MJ/kg和22.85%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5 MJ/kg和20.65%时,料重比最小为1.65;当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在12.05 ~12.15 MJ/kg和20.85% ~21.2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时腹脂率较低.综上所述,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5~ 12.45 MJ/kg和20.65% ~21.25%,l~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