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赤子爱胜蚓 (Eiseniafetida)在地面平放的不同厚度、不同基料配比中的分布及基料中的通气条件。结果表明 ,不同的基料配比 ,对赤子爱胜蚓在超过 2 0cm深的基料中的分布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P >0 0 5)。通气条件是影响蚯蚓在基料中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 ,地面平养赤子爱胜蚓的基料厚度应为 2 0cm ,根据通气性提出了网筒养殖蚯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羊粪中添加蚓粪腐熟发酵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羊粪腐熟发酵,明确羊粪中添加蚓粪后的腐熟发酵效果,提高羊粪和蚓粪利用率,试验采用瓶装腐熟发酵法,在新鲜羊粪中分别添加5%、10%、15%、20%比例的环毛蚓和"太平3号"蚓粪,以新鲜羊粪为空白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瓶,在室温下腐熟发酵42 d,定期观测腐熟温度、pH值、含水率、色泽、疏松度、气味、种子发芽指数(GI)等指标。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比较,腐熟42 d后随着蚓粪添加量的增加各处理的含水率、pH值逐渐降低,GI和微生物数量则逐渐增高,腐熟发酵效果增强,其中添加20%的"太平3号"蚓粪腐熟温度上升最快,温度最高(48.2℃),较空白对照高7℃,缩短腐熟时间2~3 d,腐熟发酵42 d后GI为106.42%,分别较20%环毛蚓粪处理和空白对照高6.13和25.20百分点。说明在新鲜羊粪中添加适当比例的两种蚓粪均能促进羊粪的腐熟发酵,其中添加20%的"太平3号"蚓粪腐熟发酵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辟蛋白质饲料来源,我所于1979年开始对蚯蚓进行人工养殖试验。现将初步试验介绍如下: 一、选择蚯蚓养殖品种及对比试验济南地区最常见的有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背暗异唇蚓等,为了从本地选择养殖品种,我们对赤子爱胜蚓与环毛蚓进行了养殖对比。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斑马鱼和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硝唑尼特的生态毒性.结果表明,硝唑尼特在静水条件下对斑马鱼24 h LC50为2.312 mg/L、48 h和72 h LC50为2.033 mg/L、96 h LC50为1.968 mg/L,按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硝唑尼特属高毒类物质;硝唑尼特滤纸法对赤子爱胜蚓24 h...  相似文献   

5.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无脊椎动物。利用蚯蚓可处理畜禽粪便、污泥,肥沃土壤,降低环境污染,为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提供富含蛋白的饲料。人工养殖蚯蚓,合理开发、利用蚯蚓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人工养殖的蚯蚓为爱胜蚓属(Eisenia)的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及从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蚯蚓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用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发酵程度,测定了赤子爱胜蚓属大平2号在未发酵牛粪(BD0)和发酵10 d牛粪(BD10)、20 d牛粪(BD20)、30 d牛粪(BD30)中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BD0和BD30处理蚯蚓的试验末体重、蚓茧产生量和蚓茧孵化率都极显著或显著高于BD10和BD20(P<0.05),而BD0和BD3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未发酵及发酵30 d牛粪比发酵10,20 d牛粪更适宜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而用未发酵牛粪养殖蚯蚓在工艺上更简单,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7.
试验以猪粪为饵料,以蚯蚓的总生物量为衡量指标;以牛粪为饵料,以蚯蚓的总产茧量为衡量指标。选择温度、湿度、接种密度、C/N比为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试验L9(34),分别对猪粪条件下蚯蚓的总生物量和牛粪条件下蚯蚓的总产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猪粪为饵料时,温度为20℃,接种密度为12条/90g干饵料,湿度为70%,C/N比为14.2,蚯蚓的总生物量最高,极差分析表明,接种密度的影响较大;以牛粪为饵料时,温度为25℃,接种密度为12条/90g干饵料,湿度为65%,C/N比为19.4,蚯蚓的总产茧量最大,极差分析表明,温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海安县从试验研究养殖威廉环毛蚓和赤子爱胜蚓以来,农村年利用蚯蚓量达15万斤以上。自农村建立大包干责任制以后,集体猪场大多调整了,蚯蚓养殖基地也随之变化。去年秋天,随着农村专(兼)业户的发展,人们为了提高畜、禽、鱼生产的经济效益,经过宣传组织和技术指导,把养殖爱胜蚓和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川沙县蔡路公社种畜场对自繁的赤子爱胜蚯蚓粪进行测定,蚓粪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富有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表1)。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温度对牛粪养殖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试验采用花盆室内养殖法进行小规模饲养,观测牛粪养殖的蚯蚓在15,20,28℃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取食活动、蚓茧孵化及适应性等生物学特性指标。结果表明:牛粪养殖蚯蚓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28℃,蚯蚓逃逸和死亡数量少,较为活跃,采食量和排便量增加,增重快;蚓茧孵化率达80%~92%,幼蚓长到成体需要70~80 d。随着温度的升高,蚯蚓产茧和生殖环带出现日龄缩短、孵化时间减少和孵化率升高的现象,幼蚓到成蚓周期为70~80 d。  相似文献   

11.
环境温度和湿度对蛋鸡粪便含水率、氮素和pH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温度、湿度因子对存放期蛋鸡粪便含水率和氮素变化的影响,试验在人工气候箱内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研究存放0~6d在15、20、25、30℃的温度水平和65%、75%、85%、95%的湿度水平下蛋鸡粪便的成分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0~6d内随着时间延长,蛋鸡粪便含水率均下降;最初1~2d内含水率变化较小,从第3天开始,高温环境(35℃)贮放粪便不利于含水率的降低。环境温度越高,12h~4d粪便pH值上升越快;高温(35℃)会加快粪便降解和氮素损失,而在25℃环境下,环境湿度对存放期粪便的含水率、pH值以及氮素变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碳素变化的贡献,通过便携CO2/H2O红外气体分析仪EGM-4研究腐熟羊粪、磷酸二铵和生羊粪处理下青海草地早熟禾(Po apratensis‘Qinghai’)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并测定草地土壤温度、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肥料种类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差异显著。与各处理对照呼吸速率相比(1.27,0.99和0.42g CO2·m-2·h-1),适量腐熟羊粪表现为促进土壤呼吸(1.72,1.53和0.69g CO2·m-2·h-1),而化肥在盛花期时抑制土壤呼吸(0.99g CO2·m-2·h-1),成熟期时对土壤呼吸无影响(1.16g CO2·m-2·h-1),枯黄期则促进土壤呼吸(0.72g CO2·m-2·h-1)。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呈指数正相关,与0~10cm土壤含水量呈线性关系。腐熟羊粪处理提高了Q10,而磷酸二铵和生羊粪对Q10无影响;磷酸二铵和腐熟羊粪处理的土壤呼吸与土壤含水量相关系数比生羊粪的高。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系数,而磷酸二铵对其无影响。腐熟羊粪可以提高土壤对土温的敏感性而降低土壤呼吸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高温季节羔羊育肥舍环境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原农区(山东东营、河南洛阳、河北衡水)三个国家肉羊试验站同类型半开放式羊舍,取中伏10d高温时段(14∶00),测得羔羊育肥羊舍内平均温度(30.34±1.16)℃,平均湿度71.9%;测得舍外平均温度(31.89±2.88)℃,湿度70.2%。舍内比舍外低1.55℃(P〉0.05),湿度增加1.7%(P〉0.05)。而同步测得本试验羊场(济南)同类型羊舍与三个试验站的平均温度、湿度相吻合。极端温度舍外温度40.3℃时,开放式羊舍内达到38.2℃,半开放式羊舍内35.5℃,密闭式(空调)舍保持在24.4℃,比开放式羊舍降低13.8℃(P〈0.01),比半开放式羊舍降低11.1℃(P〈0.01)。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开放式羊舍中鲁西黑头羊公羔呼吸次数达到94次/min,而半开放式羊舍中的鲁西黑头羊公羔为62次/min(P〈0.05)。综合分析,夏季农区羔羊育肥最好选择半开放式羊舍。  相似文献   

14.
研究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过程的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的优化条件,为猪粪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猪粪发酵液厌氧消化试验选择环境温度、接种率和原料添加量作为三因子,每因子设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表明.温度对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有显著影响,温度能影响物料水解过程,从而影响发酵液的pH值和氨氮值,二者关系到产气过程。猪粪发酵液厌氧产气优选组合是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100g,20d累积产气量达8899mL;TS降解率最好的组合为温度55℃、接种率30%、原料添加量80g,降解率达85.54%。  相似文献   

15.
Eimeria (E.) tenella (local isolate) sporozoites were adapted on the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 (CAM) of 10-12 days chicken embryos and completed its life cycle in 6~7 days at 39℃ and 70 per cent humidity. Only 23 embryos (4.6%) were found dead from 1~4 day post inoculation of sporozoites with mild lesions on CAM with no gametocytes but few sporozoites in chorioallantoic fluid (CAF). On 5~7 day post inoculation, 432 embryos (86.4%) were found dead with severe haemorrhages on CAM and CAF contained uncountable number of gametocytes. After seven days post inoculation, 45 embryos (9%) were found to be alive. Some oocysts were also detected in the CAF on 6~7 days post inoculation. In the histological sections of the CAM, there were abundant small dark colored rounded bodies of gametes;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in tissues of CAM on 5~7 days post inoculation of sporozoites. In some cases, cluster of small mature and immature relatively large bodies were seen in increasing numbers on 5~6 days post inocu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堆肥时添加高温期堆料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有机成分降解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青藏高原地区将高温期羊粪堆料添加于羊粪和油菜秸秆混合物中,以不添加高温期堆料作为对照,进行了28 d条垛式堆肥试验,通过测定堆肥过程中堆肥温度、pH、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有机质、木质纤维素等指标以及各种酶活性来判断高温期堆料对青藏高原羊粪堆肥发酵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高温期堆料可促进堆体升温,提升堆体最高温度,并延长堆体高温期6 d;堆肥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高温期堆料可显著降低堆肥中铵态氮与硝态氮比值、E4/E6以及碳氮比(P<0.05);可显著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P<0.05);可显著提高有机质、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P<0.05);并可显著提升堆肥过程中蛋白质酶、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0.05)。【结论】高温期堆料可促进青藏高原羊粪堆肥有机成分降解,提升堆肥产品腐熟度及提升堆肥过程中多种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Yn制备发酵饲料的合适参数及发酵后饲料品质。试验以酵母活菌数为检测指标,对发酵原料添加量、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和发酵温度等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确定糖化酶添加量、接种量和发酵温度的最优条件,同时评价最优固态发酵条件下发酵饲料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最适的发酵配方为玉米粉50%,豆粕20%;酵母菌Yn最佳的发酵条件为糖化酶添加量220 U/g、接种量1.4%(w/w)、料水比1:0.8(w/v),优化后的酵母菌数(折算干重)达到1.30×10~(10) CFU/g;粗蛋白、总酚、维生素B_2和低分子量肽含量在发酵后显著提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该发酵条件在饲料发酵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铺网和不同栽培基质组合对草皮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网草皮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铺网能显著提高草皮强度,降低草皮破损率,缩短成卷时间。农田土(60%)+羊粪(20%)+河沙(20%)成坪和成卷时间最短,草皮生长速度最快,质地最优,颜色最深,密度和强度最大;农田土(100%)草皮破损率最小;河沙(60%)+农田土(40%)草皮重量最轻。草皮综合质量评价显示,C基质即农田土(60%)+羊粪(20%)+河沙(20%)C+尼龙网是生产草皮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9.
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研究和鉴定苜蓿褐斑病抗病性的离体叶接种技术。结果表明,离体叶接种鉴定比传统的整株鉴定效率高,结果可靠。在0.3%水琼脂培养基中加入50μm/mL苯骈咪唑,即可达到最佳保绿效果。接种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相对湿度接近100%,温度20℃,接种时间20h,无光照。培养所需的适宜条件是,生长箱内光照(光强度9000lux)和黑暗每12h交替一次,有光时22℃,无光时18℃。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不同玉米种质资源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本研究于2012—2015年间采用人工接种法对1 164份玉米种质进行了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8份材料03GEM00041、07GEM02289、07GEM02902等表现高抗,占比3.26%;61份材料W6、478、4619、A580等表现抗病,占鉴定种质的5.24%;W22、W216、W286等140份表现中抗,占比12.03%;其余566份和359份分别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总鉴定材料的48.63%和30.84%。经过对比发现,不同地区玉米种质抗性强弱以及抗性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来自云南和广东的种质其抗性水平明显低于内蒙古和黑龙江。通过聚类分析发现,41份材料可划分为5类。在系谱图上,抗病性相同的品种大致划分在同一个类中,但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研究结果同时表明0~10 cm的土壤温度在15.8~17.9℃,病株率在85%以上,为适宜发病温度,其中15.8℃为最佳发病温度;接菌量为0.3%时的病株率明显高于接菌量为0.1%和0.2%的病株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