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工条件对再制干酪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加工条件对再制干酪功能特性的影响,用不同加热温度(80 ℃、95℃)、剪切速度(600 r/min、1200 r/min)和冷却方法(冰水冷却、自然冷却)制作了4种再制干酪样品,并分别测定了样品的融化功能特性(融化性)和非融化功能特性(硬度、凝聚性、粘着性).结果表明,加热温度、搅拌速度的提高和冷却速度的降低明显降低了再制千酪的融化性(P<0.05);剪切速度的升高使再制干酪的硬度显著提高(P<0.05);加热温度的升高降低了再制干酪的凝聚性(P<0.05);而加工条件对再制干酪粘着性的影响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菊粉对再制干酪质地与感官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的菊粉替代再制干酪中的油脂成分,对再制干酪质构的影响。质构仪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菊粉添加到再制干酪中,能够降低干酪硬度,改善再制干酪的质构,使其达到良好的口感。  相似文献   

3.
以感官评价指标进行感官评定,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研究一种原味水牛乳再制干酪配方。结果表明,天然干酪添加量30.0%,乳脂肪添加量10.0%,食盐添加量1.0%,稳定剂添加量1.0%,此工艺下制作的水牛乳再制干酪口感细腻滑润、风味香浓、涂抹延展性佳,感官评价达到90分。  相似文献   

4.
利用花生粉部分替代牛乳生产涂抹型花生牛乳再制干酪,可以改善产品风味,提升营养价值,还可以降低成本。为了使花生牛乳再制干酪易于涂抹且口感饱满细腻,避免油脂分离、乳清析出等缺陷,制作过程中必须添加增稠剂。本试验测定了单一增稠剂对再制干酪热性黏度及融化性的影响,选出效果较好的增稠剂即刺槐豆胶、卡拉胶、黄原胶进行复配,通过正交试验以选定最佳配比,得出三种增稠剂添加比例分别为0.2%、0.1%、0.2%时制得的涂抹型花生牛乳再制干酪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脂肪含量和脂肪替代物对再制片状干酪品质的影响。对5 种不同脂肪含量再制片状干酪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质构和感官品质进行测定和评估。结果表明:5 种不同脂肪含量的再制片状干酪pH值、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酶解浓缩黄油的添加对再制片状干酪亮度值、红度值和黄度值均有明显影响;用酶解浓缩黄油替代全部黄油的减脂50%干酪全质构特性与其他组样品有差异,酶解浓缩黄油部分替代黄油制备的4号减脂干酪全质构特性除凝聚性、回复性外,与1~3号干酪无显著差异;通过感官评定发现,酶解浓缩黄油替代全部黄油的减脂50%干酪(5号)感官评分最低,酶解浓缩黄油部分替代黄油的减脂50%干酪(4号)风味和滋味有所增强,总体得分与全脂干酪产品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降低黄油含量,并添加酶解浓缩黄油可提升减脂再制片状干酪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研究稻米油添加量对涂抹再制干酪流变特性的影响,以切达干酪为原料,添加不同量的稻米油制备涂抹再制干酪,测定不同振荡频率下涂抹再制干酪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并观察稻米油添加量不同的涂抹再制干酪到达黏弹性变化临界点温度(融化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涂抹再制干酪G’和G’’随稻米油添加量的增大而减小,到达黏弹性变化临界点的温度也随稻米油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其中稻米油添加量25%、50%两个样品间的临界点温度降低幅度最大,为2.45℃。因此涂抹再制干酪中稻米油添加量控制在50%以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以市售切达干酪为原料,以硬度、咀嚼性、弹性、胶着性、粘聚性5 个性质为评价指标,研究乳酸钙、柠檬酸钙、氯化钙对再制切达干酪质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钙盐对再制切达干酪质构均有影响,3 种钙盐对再制切达干酪质构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氯化钙>乳酸钙>柠檬酸钙,最适添加量为柠檬酸钙2.0%,乳酸钙1.5%,氯化钙1.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蛋清粉复水时间、搅打时间、塔塔粉及细砂糖添加量对蛋清粉的起泡性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得到的数据,以威风蛋糕的感官分析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各因素对戚风蛋糕的感官影响顺序依次为塔塔粉添加量>搅打时间>细沙糖添加量>复水时间,结合质构分析结果得出最优参数为塔塔粉添加量2.5%,搅打时间40 min,细沙糖添加量110%,复水时间30 min,此条件下制作出的戚风蛋糕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9.
孙颖  李晓东 《中国乳业》2006,(12):46-48
再制干酪的融化性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融化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干酪加热后的流动和扩散情况。本实验选取6种市售涂抹型再制干酪为原料,分别用融化管法、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融化性。通过比较,探讨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融化性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得出:荧光强度与再制干酪的融化性成强相关(R2=0.9425),相关关系为负相关。因此,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涂抹型再制干酪的融化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10种市售片状再制干酪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片状再制干酪质构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再制片状干酪pH值、色泽和质构特性存在显著差异,pH值集中分布在5.94~6.15,色素决定了颜色的差异性,亮度值、红度值和黄度值均有差异;除弹性外,硬度、黏着度、胶黏性和咀嚼性等质构参数均有显...  相似文献   

11.
以豆乳替代部分牛乳制作新鲜软质豆乳干酪,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豆乳添加量、CaCl2和凝乳酶对凝乳时间和感官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生产新鲜软质豆奶干酪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豆乳添加量20%、CaCl2添加量0.04%、凝乳酶添加量0.02%时制备的产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研究3种植物蛋白对干酪凝乳特性的影响,从而选出1种最佳的植物蛋白.从3种干酪的凝乳特性(凝乳时间、凝乳强度、乳清OD值)和干酪凝块的质构特性(弹性、黏聚性、咀嚼性)2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干酪凝块的感官品质进行模糊评判.结果表明:添加豌豆蛋白制得的干酪品质优于其他两种.  相似文献   

13.
加工参数是影响涂抹型再制干酪物性和微观结构的重要因素.通过测定样品的质构性质、融化性、表观黏度和结合微观结构观察,确定加工参数对涂抹型再制干酪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速率、加工温度和时间对样品质构指标和融化距离影响显著(P<0.05),剪切速率由800 r/min升高到1400 r/min的过程中,硬度、涂抹功和黏着性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再制干酪的发展概况及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制干酪是干酪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以天然干酪为主要原料,添加乳化盐等辅料,经加热融化、乳化、杀菌等工序制得的、可长时间保存的~种干酪制品。再制干酪所采用的原料天然干酪是乳制品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经过发酵、酶解和浓缩的特殊工艺,使得天然干酪产品不仅种类多,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21%~32%,约为鲜奶的5~8倍,含钙量为300~1000mg/100g,是鲜奶的3—6倍,并富含维生素、生物活性肽等。同时,由于经发酵处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乳糖不耐症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韩国研究者向阿齐亚戈干酪中分别添加红参纳米粉末(200 nm)和普通粉末(120μm),并使其在14℃成熟4个月,探讨2种红参粉末对干酪理化和感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干酪成分相近,乳酸菌数无显著差异。但添加0.1%纳米粉末与添加普通粉末相比,可显著降低L*值。添加2种红参粉末均可显著提高干酪硬度。0.1%纳米粉末干酪总体感官接受度接近于对照。结论:0.1%纳米粉末组理化和感官性质颇接近于对照组。(已发表于2014年8月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产品的TPA和融化特性,对再制块状干酪融化过程中剪切(热)处理时间和剪切强度对终产品质构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强度和剪切(热)处理时间对再制干酪的质构和融化特性有明显影响。其中,剪切(热)处理时间对产品的硬度,胶性,咀嚼性,凝聚性和融化性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于黏着性有显著影响(P<0.05),弹性无明显影响。剪切强度对硬度,胶性和咀嚼性有显著影响(P<0.05),其它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再制干酪的研究进展,包括再制干酪生产中乳化剂的作用及研究进展;再制干酪的加工技术、加工设备、包装方式及控制储藏期间不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解决再制干酪高温灭菌过程中的褐变.以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及色差△E为评定指标,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亚硫酸氢钠(NaHSO3)对高温灭菌再制干酪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2~0.8 g/kg NaHSO3对再制干酪高温灭菌过程中防褐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云南民族特色传统乳制品乳饼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玫瑰再制乳饼的工艺参数,并分析了产品的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结果表明:即食玫瑰再制乳饼最佳工艺参数为:奶粉添加量14%、麦芽糊精添加量3.5%、玫瑰花添加量0.2%、卡拉胶添加量0.3%。玫瑰再制乳饼产品富有独特的奶香味和玫瑰风味,弹性、内聚性、胶着性以及咀嚼性都显著高于作为参照的酸水乳饼(P0.05);其蛋白质含量(24.62±0.62%)、脂肪含量(28.79±0.43%)、水分含量(36.6±0.27%)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标准。即食玫瑰再制乳饼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卫生安全、便于携带及食用,可为云南乳饼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麦麸和胡萝卜渣对鸡肉香肠感官、质地、色泽、理化及营养特性的影响。以麸皮和胡萝卜渣作为纤维原料,添加水平分别为3%、6%和9%,用于制作香肠样品,并对香肠品质进行评价,同时选择各感官可接受度较好的产品进行纤维含量和冷藏保存期分析。结果显示:添加3%纤维的香肠感官可接受度与对照组相当,但进一步提高纤维水平导致感官可接受度显著下降(P 0.05)。纤维含量高的香肠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硬度(P 0.05),但黏性无显著差异(P 0.05)。6%和9%的麸皮或胡萝卜渣组黏性和咀嚼性显著提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香肠水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 0.05)。纤维组香肠具有较高的纤维和较低的胆固醇含量,同时蒸煮回收率和乳化稳定性均显著提高(6%组,P 0.05)。麸皮处理组香肠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胡萝卜渣组香肠pH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鸡肉中麸皮和胡萝卜渣添加水平达到9%时,可制得品质具有中等可接受度的鸡肉香肠。添加6%麸皮和胡萝卜渣可以制作出可接受度良好、纤维含量高、可在冷藏温度下保存15d的鸡肉香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