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固氮植物与未长根瘤的豆科植物所同化氮素的运输形式有所不同,许多豆科植物所固定氮素是以酰脲或酰胺的形式在木质部中运输的。测定一些豆科植物木质部液汁中酰脲的相对含量,则可以估测出该植物的固氮能力。该法县有取样方便、测量简单,对某些植物可以做到非破坏性测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五加属五加组(Sect.Acanthopanax)植物11个种为分类单位,以22个形态特征作为性状,用系统聚类的方法探索了种与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认为浙江五加Acanthopanaxzhe-jiangenseX.J.Xue与细刺五加A.setulosusFranch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两者不应归并  相似文献   

3.
植物体内钾循环与再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体内钾循环与再循环在不同器官间的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这主要包括给韧皮部负载提供所需的矿质营养、维持阴阳离子平衡、满足根系生长对钾的需求、给木质部及韧皮部中的溶质流动提供驱动力以及作为地上部钾营养状况的重要信号反馈调节根对K+的吸收。钾循环与再循环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裂根技术、直接收集韧皮部汁液来计算钾的循环量和通过测定各器官中钾、钙的净吸收量及木质部汁液中的K/Ca来确定循环量的大小3种。氮素供应形态、钾的供应量、光照与寄生植物的侵染都影响植物体内钾的循环与再循环。  相似文献   

4.
羊奶果的共生固氮及氮素的运转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羊奶果根瘤的固氮、吸氧、防氧保护及固氮产物的运转进行研究。羊奶果是热带植物,离体根瘤固氮活性在25-30℃时最高,且在离体3h以内无显著变化;35-40℃的高温对根瘤吸氢活性有促进作用,离体根瘤的吸氢活性可保持6h 以上,低温对固氮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羊奶果为酰脲型植物,根、根瘤和木质部中都含有大量的尿囊酸,酰脲含量均占氮化合物总量的50%以上,说明它的根瘤和根都能将氮素转化成酰脲并经过木质部 向上转运,还有部分氮素通过丝氨酸、蛋氨酸为主的氨基酸形式运输。根瘤中未检测到血红蛋白,但有较高含量的SOD、ASA和GSH.  相似文献   

5.
内生菌根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根是土壤中真菌与植物根系建立的共生联合体 ,分为三种 :外生菌根、内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同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主要是内生菌根 ,又称泡囊—丛枝菌根 (Vesiculer-ArbuscularMycorrhiza ,VAM)它得名于其菌丝在寄主根细胞的皮层细胞内或间隙蔓延生长 ,形成特殊的结构 :泡囊 (Vesicle)和丛枝(Arbuscule )状吸胞 ,因此称为泡囊—丛枝菌根。植物学家发现VAM已有 1 0 0余年 ,但长期没有重视它。一方面是由于VAM的外部形态与未受感染的根没有什么区别 ,一般不易发现 ;另一方面 ,由于VA…  相似文献   

6.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掌叶半夏和半夏中发现对几种蚜虫有致死活性的蛋白TheDiscoveryofInsecticidalProteinAgainstAphidsfromPineliapedatisectaandP.ternata1993年以来,国外先后报道了雪花莲(Ga...  相似文献   

7.
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信号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在受到病原物侵染时 ,常表现出一系列的防卫反应 :活性氧的释放、防卫基因的表达、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 sponse,HR)和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Ac quiredResistance,SAR)等。许多研究表明 ,这些反应是由于在植物体受病原菌侵染后 ,体内产生一些信号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诱发以上反应的产生。早在60年代 ,Ross就假设植物体内存在一种能诱发SAR的系统性信号。80年代 ,Dean和Kue进一步证实了这个假设。近年来对植物抗病反应中信号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氧…  相似文献   

8.
非洲菊苯基苯乙烯酮合成酶CHS基因表达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苯基苯乙烯酮合成酶 (chalconesynthase ,CHS)是植物体内花色素苷等类黄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 .有关该酶特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在花发育过程中已有一些研究 ,大多集中于矮牵牛、金鱼草等模式植物[1] ,而对非洲菊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研究较少 .非洲菊花序结构复杂 ,是研究花发育、花色素苷合成及花色素苷基因表达调控的理想材料 .非洲菊的头状花序可分为 3种类型的花 ,其最外层花 (rayflorets,Rf)大且色泽鲜艳 .本研究以非洲菊Rf为试材 ,提取不同发育时期Rf的总RNA ,通过测定花色素…  相似文献   

9.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基因型的易于识别的表现形式 ,遗传标记 (geneticmarkers)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育种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 ,应用较为广泛的遗传标记有形态标记 (morphologicalmark ers)、细胞标记 (cytologicalmarkers)、生化标记 (biologicalmarkers)和分子标记 (molecularmarkers)。形态标记指植物的外部特征 ,细胞标记主要是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 ,生化标记主要包括同功酶和贮藏蛋白。这 3种标记都是基因表达的结果 ,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 ,标记数目…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 1 50余份 ,经初步鉴定 ,共有锈菌 2 0个属 ,1 1 8种 ,寄生于 1 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 3个 :即拟三孢锈菌属 (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 (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 (UredoPers) ;国内新记录种 3种 :桑锈菌构树变种 (Ae cidiummoriBarcl.var.broussonetia)。臭椿鞘锈菌 (Coleosporiumsp .)和扁担木层锈菌 (Phakopso rasp .) ;省内新记录种 2 4种 :即鞘锈菌 (Coleospo …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无氮的水培法中,设有~(15)N_2和~(15)N_3二个处理,8小时后,~(15)N_2处理的根瘤谷酰氨酸、丙氨酸、r—酪氨酸的~(15)N 浓度高;~(15)No_3处理的根部天冬酰胺最多。在茎部,~(15)N_2处理中尿囊素的~(15)N 浓度最高,说明根瘤中固定的氮素活跃地合成为尿囊素,并移向茎叶部。从根部向吸收的~(15)No_3的根瘤移动,在根瘤内~(15)N_3和~(15)No_3同样全部被同化,估计不同的移动形态是由于根瘤氮素代谢的特殊性。在生育期间同化的固氮量和吸氮量的分布中,认为根瘤和根部的氮素一半以上是由固氮素来的,明确了茎叶部的尿囊素大部来自根瘤,并通过茎的木质部移向地上部。在大豆根瘤中用~(15)N_2进行脉冲标记实验,认为固氮的最初产物氨的~(15)N 浓度提高最快数分钟内达到顶点,固定生成的氨是在谷酰氨合成酶/谷酰氨酸合成酶体系下开始同化的,根瘤中氮素主要移动形态是尿囊素。在根瘤中代谢循环快的氨基酸主要从谷酰氨酸的氨基转移反应中生成的。为了区别氮素代谢过程,用离心法分离根瘤至拟杆菌和细胞质两部分,认为拟杆菌部分含有多量氨,并最初被同化,细胞质部分含多量的尿囊素、天冬酰胺多。无氧条件下固定生成的氨的同化过程比自身回氮感受性要高。  相似文献   

12.
贵州农田杂草上的几种病原真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贵州农田杂草上的8种病原真菌。它们是禾本科马唐Digitari adscendens(H.B.K)Henrard上的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ke)Sace、酢浆草科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上的酢浆草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oxalidis Goh & Hsieh、菊科钻形紫菀Aster sublatus Michx.上的紫菀壳针孢  相似文献   

13.
动物转移因子及其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因子 (Transferfactor)是白细胞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所释放的一种低分子核苷酸和多肽 ,这种物质能将供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特异地转移给受体。1945年 ,Chase氏[1] 首次发现了豚鼠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能被活的淋巴样细胞转移。 1949年 ,Lawrence氏[  相似文献   

14.
硒与鱼类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开始是作为有毒物被人们所注意的 ,因为在 3 0年代北美地区曾发生家畜吃富硒植物而死亡的事件[1] 。但 1 957年后 ,陆续有研究者发现哺乳动物中有数种重要的疾病是因为硒的缺乏而引起的[2 -4 ] ,此后 ,硒即被公认为微量元素。所以硒是一种对动物和人类具有益处和害处双重作用的矿物质[5,6] 。1 硒的化学特性与分布硒是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 1 81 7年在黄铁矿炼铁炉的烟灰中发现的。硒原子序数为 3 4 ,原子量为78.96 ,具有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硒有 2 0个同位素 ,其中 6个是稳定性同位素 (74 Se,76Se,77Se ,78Se ,80 Se…  相似文献   

15.
硒开始是作为有毒物被人们所注意的 ,因为在 3 0年代北美地区曾发生家畜吃富硒植物而死亡的事件[1] 。但 1 957年后 ,陆续有研究者发现哺乳动物中有数种重要的疾病是因为硒的缺乏而引起的[2 -4 ] ,此后 ,硒即被公认为微量元素。所以硒是一种对动物和人类具有益处和害处双重作用的矿物质[5,6] 。1 硒的化学特性与分布硒是瑞典化学家Berzelius于 1 81 7年在黄铁矿炼铁炉的烟灰中发现的。硒原子序数为 3 4 ,原子量为78.96 ,具有非金属性和金属性。硒有 2 0个同位素 ,其中 6个是稳定性同位素 (74 Se,76Se,77Se ,78Se ,80 Se…  相似文献   

16.
整理研究了甘肃省所产六道木属植物,确认分布有AbeliaparvifoliaHem-sl.,A.engleriana(Graebn.)Rehd.,A.dielsi(Graebn.)Rehd.等3种,集中于甘肃东南部山地林区,采用形态地理学方法初步探讨了二花六道木亚组Subsect.BifloraeRehd种间关系及演化式样,认为聚伞花序的简化是这一种群组合主要的分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锈菌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类化合物(JAs)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在植物中广泛存在。JAs是重要的信号传递物质,在对环境各种胁迫的反应中可调节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最近曾晓春和周燮发现JAs中的重要一员茉莉酸甲酯(MeJA)可诱导水稻颖花的开放。冠毒素是植物病原菌假单胞菌产生的一种致病毒素,国外的许多研究证实它是JAs的环戊烷结构类似物,在一些方面可以模拟JAs的功能。通过对MeJA和冠毒素是否具有诱导小麦和其它植物颖花开放的作用,诱导效果如何等的探讨结果表明,4mmol/L的MeJA和1.1~4.4μmol/L的冠毒素对小麦的颖花开放有明显的诱导效果,MeJA和冠毒素对颖花开放的诱导作用在植物品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参照改进的张守敬-Jackson无机磷分级体系,可以把土壤无机砷分成水溶态砷(H2O-As)、铝型砷(Al-As)、铁型砷(Fe-As)、钙型砷(Ca-As)和闭蓄态砷(O-As).本文分析了我国东南部一些茶园土壤砷的形态后认为:H2O-As含量在不同的土壤中变幅不大,它与土壤锰含量有显著负相关性,与pH值有显著正相关性;Al-As含量在土壤中所占比例不大,它与土壤全铝含量关系密切,而与游离氧化铝关系不大;Fe-As在土壤中占有较大比重,含钙、镁、锰、铝高的土壤,Fe-As含量低一些;Ca-As在土壤中所占比例也较少,它与土壤含钙量有密切关系;土壤中的砷绝大部分以O-As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方杰  范继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72-11674
[目的]为了研究丛枝菌根对黄檗叶片氮素及含氮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用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地表球囊霉、透光球囊霉4种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黄檗一年生实生苗。[结果]黄檗幼苗形成丛枝菌根后,黄檗叶片氮素含量增加,接种摩西球囊霉的苗木叶片氮素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28~1.60倍,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可溶性蛋白含量、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含量增加。[结论]丛枝菌根能够增强黄檗氮素代谢能力,促进氮素吸收及含氮物质合成代谢,有利于黄檗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