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利用GC-ECD对环鄱阳湖区11个县市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测定的数据,研究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蔬菜地土壤中HCHs、DDTs、氯丹和六氯苯均有检出,且DDTs、HCHs的残留量较高,总有机氯农药含量范围为2.39~47.28 μg·kg-1.从整体上分析,处于工业分布区域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其他区域.有机氯农药组成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壤中除个别采样点有机氯农药主要来自于早期残留外,大部分地Ⅸ有新的污染源输入.与国内其他地区蔬菜地土壤相比,环鄱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较低.生态风险分析显示,环鄙阳湖区蔬菜地土壤中HCHs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险较低,而DDTs可能对鸟类和土壤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浙北农田土壤中HCH和DDT的残留及其风险   总被引:41,自引:8,他引:33  
通过采样及样品测试,分析了浙北平湖县和海盐县两地81个样点的农田土壤HCH、DDT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情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HCH、DDT残留。结果表明,HCH残留低于DDT,ΣHCHs介于0.20~20.1ng·g-1,平均值为1.73ng·g-1,ΣDDTs介于1.50~362.84ng·g-1,平均值为44.68ng·g-1;残留水平较高的是p,p′-DDE、p,p′-DDD和p,p′-DDT,平均值分别达到15.45、5.79和13.71ng·g-1,23.5%的表层土壤中的ΣDDTs超出了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自然背景值。HCH、DDT残留与土地利用类型呈较好的相关性,水田土壤高于菜地土壤。浙北农田土壤中的HCH残留对于土壤生物的风险较低,而DDT对食物链高营养级生物具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洞庭湖滩地退田还湖后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的残留特征和生态危害情况,对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的质量分数及它们的异构体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退田还湖滩地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中DDT残留很普遍,DDT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5788μg/kg,质量分数范围为2.7450~4.9964μg/kg,DDT的质量分数均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自然背景值;DDT异构体之间的质量分数也存在差异,p,p'-DDT的残留量最大,p,p'-DDD的残留量最低;DDT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土壤中DDE/DDT的比值绝大部分大于1,DDT/(DDD+DDE)比值均大于1,表明该样地大部分地点DDT降解环境为好氧条件,并且该地区有新的DDT输入。另外,洞庭湖滩地杨树人工林土壤中DDT生态风险较低,但由于存在新的输入源,存在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食品安全提供科学数据,采用田间抽样检测方法,对贵州9个地区稻米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的残留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HCHs和DDTs中,α-HCH和p,p'-DDE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75.6%和77.8%;∑HCHs和∑DDTs的检出率均为100%;γ-HCH和p,p'-DDT在黔南地区稻米中的平均残留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042 ng/g和0.786 ng/g;o,p'-DDT在6个地区稻米中,均低于检测限;所有地区稻米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残留HCHs和DDTs中以δ-HCH和p,p'-DDT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0.4%和57.6%;贵州偏酸性土壤是导致DDT降解缓慢的原因之一;DDTs和HCHs的致癌风险值与非致癌风险值均低于安全阈值;不同年龄与性别人群的日均暴露量中,∑HCHs显著低于 0.005 mg/kg bw,∑DDTs低于 0.01 mg/kg bw,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东北部蔬菜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组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3月,采集湖南省东北部7个地区蔬菜土壤样品.采用GC-ECD检测、GC/MS-MS确证的方法对土壤中20种有机氯农药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机氯农药在蔬菜土壤中的残留现状及组成.结果表明,HCHs和DDTs检出率高达100%,残留量范围分别为0.15~16.80 μg·kg-1和6.05~57.91 μg·kg-1.0CPs的主要残留物是DDTs,占残留总量的70%以上.绝大部分地区土壤中α-HCH/γ-HCH比值大于1,DDT/(DDE DDD)比值小于1,表明HCHs和DDTs主要来自于早期的使用,但岳阳和衡阳地区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农药输入.艾氏剂、狄氏剂、γ-氯丹和环氧七氯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与国内外相关报道相比,HCHs和DDTs残留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会仙湿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现状,于2019年11月,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桂林会仙湿地18个点位分别采集了不同深度的表层土壤样品,采用GC-ECD法对土壤中24种OCPs进行检测分析,对其残留特征、可能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24种OCPs检出率均高于80%,总OCPs含量范围为3.56~69.7 ng·g-1,均值为14.0 ng·g-1,与其他研究区相比,OCPs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主要组分为滴滴涕(DDTs)和甲氧滴滴涕(MXC)。农用地土壤中OCPs残留量较高,且OCPs在0~10 cm深度残留量高于其他深度。研究区土壤中OCPs主要来源于工业DDTs等传统农药的历史残留。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六六六(HCHs)生态风险较低,DDTs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对采自福建省21个茶园的土壤样本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被调查茶园土壤中,HCHs和DDT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其中HCHs的残留总量为0.10μg.kg-1,DDT的残留总量为0.18μg.kg-1,HCHs以β-666和α-666为主,DDTs以pp-dde、pp-ddd和op-ddt为主。高海拔茶园土壤中的HCHs和DDTs残留量高于低海拔地区,同时发现残留量与茶龄呈负相关。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尚未超标,土壤总体处于无污染状态,符合自然土壤级别机制标准,适合茶树种植。  相似文献   

8.
DDTs污染农田土壤的强化微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微生物对DDT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利用混合菌[球形节杆菌(Arthrobacter globiformis)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对沈阳市沈北新区设施农业DDTs污染土壤进行现场修复实验,研究定期添加血粉(3X)和阴-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SDBS-Tween 80(3H)对混合菌修复DDTs污染土壤的强化效果,分析修复过程对DDT同分异构体及初级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混合菌可有效降低土壤中DDTs的残留,连续3次接种的修复效果(3PN-1)比1次(PN-1)好,90 d后DDTs降解率可达50.5%,比对照组提高了45.9%。在此基础上,添加血粉和SDBS-Tween 80均可显著降低土壤中DDTs的残留,其中SDBS-Tween 80的处理效果较好,DDTs降解率最高达到63.2%,比单独接种混合菌处理提高了12.8%。DDT同分异构体及初级代谢产物分析表明,SDBS-Tween 80强化修复对生态毒性较强的p,p′-DDE降解率达到了62.4%,有效降低了修复后的生态风险。因此,SDBS-Tween 80强化混合菌处理可以作为DDTs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适宜措施。  相似文献   

9.
贵州草海耕地土壤与农作物中DDTs和HCHs残留及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草海流域周边成熟期整株农作物及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其中DDTs和HCHs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DDTs和HCHs污染水平及其在作物中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检出率均为100%,残留范围分别为0.06~16.66μg·kg-1和0.08~39.77μg·kg-1,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均小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种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残留量差异显著,HCHs含量最高的是玉米,DDTs和Σ(DDTs,HCHs)最高的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中HCHs和DDTs残留的风险系数均为1.1,属于低度风险,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的安全指数IFSC均小于1,DDTs和HCHs残留量对三种农作物安全影响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gilent 7890-5975C 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 ng·g-1,平均值为8.58ng· g-1; 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 ng·g-1,平均值为1.32 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江西省典型水稻土对铅的吸附解吸特性.【方法】以江西省2种典型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铅在水稻土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并利用保留因子对铅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潴育型水稻土的吸附能力较强,明显大于潜育型水稻土,但潴育型水稻土的解吸能力小于潜育型水稻土,各初始浓度下,潜育型水稻土的解吸率为4.88%~28.81%,而潴育型水稻土解吸率为4.90%~20.56%;2种水稻土对铅的吸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相对较好;铅的环境风险随铅含量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且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水稻土.【结论】研究表明与潴育型水稻土相比,潜育型水稻土更容易受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山东枣庄地区蔬菜种植区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植物杀菌剂代森锌的残留情况。[方法]选取山东枣庄地区3个较为典型的蔬菜种植区为调查对象,采用土壤系统布点法,对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六六六、DDT、氯丹、七氯及代森锌进行采样分析。[结果]六六六、DDT、氯丹、七氯全部被检出,残留量为低浓度水平,代森锌未检出。DDT、六六六、七氯、氯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值分别为0.648 0、0.269 0、0.044 0、0.000 4,属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级Ⅰ级,为无污染级别。采样区1、2、3的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14 7、0.191 8、0.122 7,污染等级为清洁(安全)。[结论]3个典型蔬菜种植基地土壤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江西省典型水稻土对铜、铅的吸附解吸特性。[方法]以江西省2种典型的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铜、铅在水稻土中的单一和竞争吸附-解吸情况,并利用吸附分配系数对铜和铅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等比例条件下两种水稻土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量为铅大于铜,且潴育型水稻土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潜育型,但两种水稻土对铜和铅离子的解吸量则为铜大于铅,且解吸能力为潜育型水稻土大于潴育型;与单一体系相比,竞争条件下水稻土对铜和铅离子的吸附量均明显降低,但解吸率则明显升高;水稻土中铜污染的潜在环境风险大于铅,铜和铅离子的环境风险随p H升高而减小,且铜和铅共存时明显增大。[结论]研究表明在铜和铅离子共存于水稻土时,与铅污染相比,应重视和尽量避免铜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彭龙慧  刘子莹  张金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0-15011,15013
[目的]进一步加强对江西省松林松墨天牛的综合治理,有效控制其在江西全省的蔓延扩散和危害。[方法]采用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方法,对松墨天牛在江西省的危险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江西省松墨天牛危险性值R为1.89,可判定松墨天牛在江西省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江西省松墨天牛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兽用抗生素被广泛用于畜禽养殖业的疾病预防与促进动物生长,由于动物对抗生素的吸收率较低,抗生素可以母体或代谢产物方式残留于畜禽粪便中,并随畜禽粪便的施用进入农田环境,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潜在的影响.鉴于此,该研究以作物体内抗生素的积累与作物生长状况为观察指标评估了土壤中土霉素污染对蔬菜作物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选择了砂质土和粘质土等2种土壤,通过使用畜禽粪及添加不同剂量的土霉素(0,2,5,10,25和50 mg/kg)进行了为期7个星期的萝卜生长试验,测定了萝卜地上和地下部分中土霉素含量,观察了萝卜光合作用强度及生物量的变化,模拟研究了由畜禽粪便引入的抗生素对萝卜生长及萝卜对土壤中土霉素的吸收.[结果]萝卜能吸收土壤中的土霉素,其体内土霉素含量随土壤中土霉素污染浓度增加而增加,并随作物生长时间的增加有所下降;萝卜根系中土霉素积累比地上部分明显.砂质土壤中土霉素的生物有效性高于粘质土壤.土壤中土霉素污染水平低于10 mg/kg对萝卜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污染水平在25 mg/kg以上时可显著减弱萝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减少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结论]由于抗生素可在蔬菜中的积累,研究认为长期施用含高量抗生素的畜禽粪便可引起人类食用蔬菜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稻田土壤养分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敏玉  万正  严芳  张崇华  胡逢喜  王尚明  曾凯  张清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64-13766,13796
[目的]研究江西省水稻田的土壤养分现状。[方法]对江西省6个农田生态站的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养分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江西省稻田土壤普遍呈现酸化现象,全省平均pH值为5.60。重氮轻钾是普遍现象,导致肥力结构不平衡,其中碱解N含量多数处于2级以上,大部分地区缺钾严重,速效K含量多数在4、5级;有机质含量多数在2、3级,速效P分布不均衡。[结论]该研究可为农业生产部门合理施肥及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方法]从贵州普定县典型喀斯特山区耕地、林地和荒地采集96份土壤样品,并对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养分进行室内理化分析。[结果]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pH值依次为:荒地>林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依次为:林地>荒地>耕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全氮含量均较丰富,碱解氮含量偏低,尤其是耕地;全磷含量水平很低,全磷含量低于1.0 g/kg的土壤分别占耕地、林地和荒地的95.23%、95.83%和100%;耕地有效磷含量较高,而林地和荒地有效磷含量较低;荒地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林地和耕地均存在不同程度地缺钾。[结论]该研究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江西红壤α-淀粉酶分离株的多态性。[方法]以江西红壤中分离的产α-淀粉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研究产α-淀粉酶菌株的多态性。[结果]从江西红壤中共分离到33个产α-淀粉酶的菌株,用HhaI酶对这些菌株的16S rDNA进行酶切,共得7种酶切类型。这些菌株存在表型差异,而且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遗传背景有很大相似性,但个别谱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结论]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产α-淀粉酶的菌株在红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9.
腾冲火山灰母质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腾冲县火山灰母质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养分状况。[方法]对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烟区火山灰母质的旱地与水田土壤样品各81个进行了土壤养分的测定及比较。[结果]腾冲县烟区火山灰植烟土壤整体偏酸,旱地土壤的pH平均值低于水田。腾冲烟区火山灰母质植烟土壤的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整体偏高;水田土壤的速效K含量偏低,而旱地土壤速效K含量锿丰富,其有效Mg含量则偏低;腾冲烟区有效zn、有效B和水溶性Cl含量整体偏低。[结论]为腾冲县烟区的土壤改良与平衡施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亚宇  钱翌  朱建雯  王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680-4681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壤中Cu的污染现状。[方法]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乌鲁木齐市6种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Cu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同功能区中,不同形态的Cu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工业区、交通密集区和商业区的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所占比例较高,居民区、风景区和文教区的土壤中的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结论]乌鲁木齐市各功能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Cu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