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网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2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2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2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 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KNP。2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腐解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腐解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2.
两种不同绿肥作物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埋袋法模拟研究了二月兰、毛苕子两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两种绿肥均在翻压后14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80 d时,二月兰、毛苕子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66.92%和63.12%。两种绿肥不同养分的释放快慢不同,氮和钾在翻压7 d内快速释放,磷在翻压80 d内均稳步释放,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钾氮磷。两种绿肥比较,二月兰的磷累积释放率显著高于毛苕子,其他养分的累积释放率也以二月兰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绿肥毛叶苕子为材料,研究不同处理下绿肥养分积累量变化;并采用网袋法模拟研究绿肥腐解率及碳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在7-42d之间腐解迅速,腐解率到达60%左右,42-98d内腐解速度逐渐缓慢,到了 154d腐解率高达85%左右趋近平缓;毛叶苕子碳释放率与腐解规律相似,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154d时碳累计释放率...  相似文献   

4.
稻田豆科冬季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豆科冬季绿肥作物紫云英、苕子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采用网袋法研究其在稻田中的腐解动态。结果表明,在稻田环境中,紫云英和苕子的茎秆在0~20 d腐解速度较快,累计腐解率分别为42.3%、44.6%,之后,腐解缓慢,在100 d时,紫云英和苕子累计腐解率分别达74.5%、76.6%。经过100 d的腐解,紫云英的碳、氮、磷、钾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0.1%、72.3%、81.2%、89.3%;苕子的碳、氮、磷、钾累计腐解率分别为76.3%、75.5%、83.5%、91.1%。紫云英和苕子茎秆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苕子的茎秆累计腐解率及碳、氮、磷、钾等养分的累计释放率均大于紫云英,翻压还田后其理论化肥减施量大于紫云英。  相似文献   

5.
不同还田方式下2种夏季绿肥的腐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夏季绿肥作物的腐解规律和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田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夏季豆科绿肥品种猫豆和赤小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网袋法模拟其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动态,分析其干物质的腐解特征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释放情况。【结果】在免耕覆盖还田和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茎秆在还田后的0~20 d腐解速率较快,之后腐解缓慢;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40.11%和37.25%,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和赤小豆的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分别达70.71%和66.87%。至还田100 d时,在免耕覆盖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0.44%、15.64%、45.28%和83.49%,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17.66%、13.33%、40.33%和79.49%,而在翻压还田方式下猫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5.24%、63.78%、84.36%和92.48%,赤小豆的碳、氮、磷和钾养分累积释放率分别为60.06%、58.88%、79.56%和88.20%。【结论】绿肥作物猫豆和赤小豆干物质及碳、氮、磷和钾等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和释放速率表现为翻压还田免耕覆盖还田,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碳氮;猫豆的干物质腐解及养分释放速度大于赤小豆,作为夏季绿肥品种翻压还田效果优于赤小豆。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生长时期籽粒苋绿肥在油茶林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设置覆盖地表和埋压地下2种方式,研究现蕾期和成熟期籽粒苋绿肥碳、氮、磷、钾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现蕾期籽粒苋腐解速度快,腐解后干物质剩余少,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8.18%、71.11%,干物质腐解速度相当;氮、钾养分释放快,磷养分释放慢。成熟期籽粒苋腐解速度较慢,腐解后干物质剩余较多,覆盖地表与翻压地下累计腐解率分别为54.05%、70.66%,埋压地下干物质腐解速度明显快于覆盖地表;氮、钾养分释放较现蕾期相对要慢,磷养分释放相对较快。将籽粒苋用作绿肥,现蕾期籽粒苋氮肥肥效较好,且可作为油茶林的追肥;成熟期籽粒苋10月份后埋压土壤中作油茶林的基肥。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后的养分腐解和释放规律,以豆科绿肥紫云英和箭舌豌豆、非豆科绿肥黑麦草和油菜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内应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紫云英、紫云英+黑麦草、紫云英+油菜、箭舌豌豆+黑麦草、箭舌豌豆+油菜5种绿肥混合还田后的腐解特征及氮、磷、钾养分释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绿肥腐解过程可分为快速腐解期(0~20 d)、中速腐解期(20~70 d)和缓慢腐解期(70~110 d)3个阶段;其中,紫云英还田的腐解率及养分累积释放率均在前三阶段(0~5 d、5~20 d、20~40 d)较高,而紫云英+油菜和箭舌豌豆+油菜还田的在后两阶段(40~70 d、70~110 d)较高;试验结束时(110 d),各处理绿肥累积腐解率为57.61%~66.25%,氮、磷、钾累积释放率分别为57.75%~69.69%、55.54%~64.38%、93.73%~95.71%,表现为钾>氮>磷,其中,紫云英+油菜混合还田的累积腐解率和氮、磷累积释放率最高,箭舌豌豆+黑麦草的钾累积释放量最高。综上可知,绿肥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受绿肥种类和不同绿肥混合的影响,紫云英和油菜混合还田更适...  相似文献   

8.
南方桃园不同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埋袋法模拟研究白三叶、鼠茅草、黑麦草、鸭茅草4种绿肥在果园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特征,旨在为南方地区果园生草的草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从4种绿肥生长量来看,综合表现为黑麦草白三叶鸭茅草≥鼠茅草。随着翻压时间的延长,4种绿肥腐解释放规律基本一致:翻压后的干质量和质量累积减少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且4种绿肥主要在翻压后20 d内腐解较快,随后腐解速率变慢,翻压120 d时,白三叶、鼠茅草、黑麦草和鸭茅草的累积减少率分别为83.17%、67.83%、65.35%、54.07%。4种绿肥的养分释放速率总体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养分累积释放率由快至慢依次为白三叶鼠茅草鸭茅草≥黑麦草。其中,白三叶的氮、钾和有机碳的释放量在前20 d就达到了50%以上。整个翻压过程中,总体上碳氮比、碳磷比和碳钾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黑麦草鸭茅草鼠茅草白三叶。  相似文献   

9.
5种绿肥在柑橘地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绿肥在柑橘地还田后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为绿肥在橘园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应用尼龙网袋法,在柑橘地采用拉巴豆、紫云英、光叶苕子、紫花苜蓿、黑麦草等5种绿肥进行翻压还田,还田深度为20 cm,并分别于还田后的第20、40、60、80、100 d对5种绿肥样品进行取样,对样品中的碳、氮、磷、钾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研究5种绿肥的碳氮比、腐解规律以及养分释放特征。【结果】5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均表现前期(0~20 d)快,中后期(20~100 d)慢的特征。腐解至20 d,5种绿肥腐解率达到35.52%~73.96%,腐解至100 d,腐解率达79.13%~90.25%。腐解至20 d,5种绿肥的C、N、P、K的释放率分别为38.10%~78.59%、66.92%~87.63%、28.60%~80.92%、80.22%~96.72%;腐解至100 d时,5种绿肥的C、N、P、K的释放率分别为80.90%~95.48%、 94.63%~97.64、 59.66%~96.28%、 94.46%~99.64%,养分累计释放率表现为钾氮碳磷。5种绿肥的碳氮比随腐解的进行大致呈现上升的趋势。【结论】5种绿肥还田后,紫云英的累计腐解率最高,拉巴豆的N和K累计释放率最高,黑麦草的C和P累计释放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网袋装埋方式模拟水田环境,研究了油菜、紫云英、紫花苜蓿、蚕豆和豌豆5种绿肥的腐解及养分释放特性.结果表明:5种绿肥的腐解速率均在15 d内较快,且累积腐解率均大于50%;15 d后,腐解速率逐渐减慢,试验结束时,油菜、蚕豆、豌豆、紫云英和紫花苜蓿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72.8%、83.2%、77.7%、83.8%和87...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介绍与推销商品的应用工具,广告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商品经济的必要手段,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社会功能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结合大量来自英文原版杂志的广告实例,从词法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3个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应用性语言,广告英语具有显著的语言特色。其中,广告英语在词汇、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尤为明显。使用广告英语切忌华而不实,尽量接近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文化具有软实力特质,包括:历史特质、哲学特质、学术特质、文学特质、伦理道德特质等,这些特质之间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相互滋生而缺一不可。她们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中医药文化的内在力量。立足中医药文化软实力的特质,有的放矢地制定中医药文化研究及推广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够发挥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土质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以不同土质(暗棕壤和白浆土)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 NaOH抽提物)等指标。对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质的长白落叶松木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土质长白落松木材的有关指标进行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土壤为暗棕壤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用材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不同番茄砧木生长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番茄砧木研究结果表明:BF兴津101生长势最强,其次为Besupa、128、LS-89,北京1号生长势最弱。与其它番茄砧木相比,BF兴津101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根鲜重及茎叶鲜重均显著高于其它砧木品种,光合最大值分别比Besupa、128、LS-89和北京1号高出5.0%、10.0%、19.1%、31.6%。从增强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方面考虑,BF兴津101可以作为嫁接换根首选砧木,其次为Besupa、128、LS-89。  相似文献   

16.
3种补血草属植物光合特性的日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用英国TPS-1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二色补血草(L.bicolor)、黄花补血草(L.aureum)和欧洲补血草(L.p erez ii‘B lue Sea’)3种补血草属植物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补血草属植物光合速率(P n)的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次高峰远低于最高峰,欧洲补血草和二色补血草的P n在10:00时达到最高峰,黄花补血草在11:00时达到最高峰,黄花补血草的P n显著低于欧洲补血草和二色补血草,后两者的P n无显著差异;3种植物叶片蒸腾速率(T r)和气孔导度(G s)的日变化动态与其P n基本相似,胞间CO2浓度(C i)的日变化呈倒抛物线形,且3种植物间差异较小;3种补血草属植物P n的日变化与其T r、C i及叶室温度(T lc)和光照强度(R s)的日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 i呈极显著负相关;中午11:00~14:00,叶室温度高于37℃、光照强度超过13.00万lx时,参试植物P n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为黄花补血草,其次是欧洲补血草,二色补血草降幅最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分布于天山北坡不同野生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形态学及解剖学特征的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分布的野生鸭茅在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形态学特征上,不同区域野生鸭茅在株高、茎节数、叶长和旗叶长、花序长度、花序宽度、花药长度、小穗长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及千粒重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解剖学特征中,不同区域野生鸭茅叶片的解剖结构除气孔密度及上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上下表皮细胞的气孔下陷程度、角质层厚度及下表皮细胞的长度和宽度未呈现显著性的差异(P〉O.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分布于不同生态地理区域的野生鸭茅在形态及解剖学特征上的差别,同时表明,营养器官与繁殖器官各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坡向对人工林落叶松纤维形态及造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坡向(阳坡和半阳坡)的人工林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木材为试材,测定了木材纤维的纤维形态特征(包括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壁腔比、微纤丝倾 角及管胞长宽比)、物理特征(包括生长轮宽度、生长速率、晚材率及密度)和化学特征(包括综纤维素含量、木素含量、树脂含量及1%NaOH抽提物)等指标,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的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大多数纤维形态指标和物理、化学特征指标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综合评分法对不同坡向长白落叶松木材的制浆造纸性能的综合比较分析得出:半阳坡的长白落叶松用作造纸材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
为害蔬菜的朱砂叶螨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是一种多食性螨类。该螨在吉林省长春地区一年发生6-8代,在雌螨在落叶、土块缝隙、杂草根际等处越冬。文中详述了朱砂叶螨的形态特征及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