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阳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9):326-328
土壤氮素供应状况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开展了南京紫金山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呈密切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影响土壤氮素供应水平.  相似文献   

2.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是土壤肥力诸因素中很重要的2个因素。在化学测定技术上,土壤全氮的测定较繁琐,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较为容易。通过对测定的大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太仓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土壤有机质的测定结果估算土壤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0.039x+0.5。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对土壤供氮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国家级遗鸥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泊江海子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采集的土样中有机质、全氮含量的数据,利用ArcGIS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并绘制了含量分布图,分析了整个流域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覆盖类型、pH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泊江海子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6.67 g/kg,全氮含量均值为0.36 g/kg,二者含量均偏低且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在垂直方向上,0~20、40~60、90~100 cm土壤深度下的有机质含量均值依次为10.46、8.86、7.06 g/kg,全氮含量均值依次为0.40、0.29、0.25 g/kg,分布规律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均逐步降低。在整个流域,草本植物分布区的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相对较高,土壤pH值和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含量呈现负相关关系;相比之下,有机质含量更易受到pH值的影响,而土壤覆盖类型是全氮含量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析武夷山风景区2008-2010年3年期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植被分布格局和海拔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武夷山风景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总体呈现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趋势,气候和植被类型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有机质和氮素的空间分布。②土壤有机质、全氮在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具有空间相关性。土壤深度与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现负相关,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占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的40%以上,甚至可高达66.33%。③从整体上看,3年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基本上呈现不变的趋势,表明武夷山景区在近几年开发旅游过程中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保持较好。  相似文献   

5.
温州稻田耕层土壤机械组成与理化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温州地区稻田耕层土壤中机械组成与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粘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砂粒含量与速效磷,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速效磷,砂粒含量与速效钾,粘粒、粉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砂粒含量与阳离子交换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壤的各种理化性状,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和基础。通过对2007~2013年测定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求得线性方程为[y=0.0456x+0.1731,R2=0.7984]。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从而为通过有机质含量间接估算全氮含量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理对耕地的破坏、剥离与回填,导致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发生变化。通过对邵阳县金称市镇烟田土地整理后耕作层土壤养分调查分析发现:垦复烟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变化相对于未整地土壤都有所降低或变小,但变化不大;土壤全氮与碱解氮含量变化相对增大;不同土壤之间土壤全磷含量变化趋小,有效磷缺乏的土壤相对增加;未整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垦复整地后的烟田耕作层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整地复垦或未整地土壤有机质与全磷线性关系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旱地土壤氮素、有机质状况及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具有典型半干旱气候特征的陕西永寿选取6种不同肥力水平的田块,分层采集0~100cm土样,测定各土层可矿化氮、全氮及有机质含量,研究其与作物吸氮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土层可矿化氮、全氮及有机质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可矿化氮与作物吸氮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于与全氮、有机质间的相关性,可矿化氮加上土壤起始矿质氮后,相关系数更高,0~45cm土层的可矿化氮、全氮、有机质与作物吸氮量的相关性高于45cm以下的土层,且以30~45cm土层的为最好;以土壤全氮或有机质作为评价土壤供氮能力的指标,效果不如可矿化氮。  相似文献   

9.
根据焦作市五城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 505个土样的化验数据,研究了0~20 cm深耕层农化样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与速效钾、土壤全氮与速效钾之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3~29.9 g/kg范围的1 005个土样分析,土壤有机质每提升1 g/kg,土壤全氮将以0.0402g/kg的幅度相应提高,土壤速效钾将以5.0305 mg/kg的幅度提高;土壤全氮在0.3~3.29 g/kg范围内的1 505个土样分析,土壤全氮每提升0.1 g/kg,土壤速效钾将以15.817 mg/kg的幅度相应提高。分土类研究,在潮土、褐土和砂姜黑土上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三者之间也均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这进一步验证了增施有机肥、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还田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对提高土壤全氮和钾素水平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土壤全氮与速效钾之间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验证了土壤全氮主要源于真正的土壤有机质-腐殖质,完全屏蔽了土壤中施用粉煤灰等高度缩合碳的干扰因素,因而更能明显地反映出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对补充土壤钾素的直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该文以崇州市为研究区,对土壤有机质进行了研究,运用经典统计学结合GIS技术,研究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和全氮的空间相关关系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周围水稻田种植区域,全区土壤全氮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紧密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松阳县标准农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松阳县各乡、镇的7 804 hm2标准农田的土样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幅较大,平均分别为29.5/kg和1.85 g/kg.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也高,两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及统计分析,塔城市耕地有机质含量集中在10~30克/千克之间,全氮含量集中在0.75~1.5克/千克之间,从极差来看,塔城市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塔城市不同土类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影响土壤氮素供应水平;利用回归方程,可以从有机质含量估算出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3.
周淑平  程贵敏  李卫红  田晓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54-8255,8258
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NIRS)对植烟土壤样品中全氮、有机质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应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土壤样品中全氮、有机质含量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稳定性好,NIRS法测定的结果与化学方法测试结果相吻合,可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仪来快速预测植烟土壤样品中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福建武平烟区205个土壤样本的质地、pH值及土壤养分状况,并对不同质地土壤各肥力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武平烟区植烟土壤砂土占37.07%,壤土占58.05%,黏土占4.88%.(2)不同质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全钾达到显著水平,并表现为黏土含量最高,砂土含量最低.壤土全磷含量最高,砂土最低,pH值表现为砂土最高,黏土最低.砂土pH值与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碱解氮呈显著负相关,全氮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全磷和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壤土pH值与全磷和全钾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和全磷,有效磷与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全磷与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黏土pH值与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砂土各肥力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大,而壤土和黏土各肥力因子间的相互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宜昌13个典型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宜昌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水平分异特征,并且在10~20 cm土层变异性达到最大,变异系数分别为94.2%、72.6%、63.1%.整体上各土层土壤养分变异系数随剖面深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大部分土壤全氮与有机质的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并表现出从表层往下减少的趋势,尤其以黄棕壤与棕壤最为典型,全磷沿土壤剖面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棕壤、黄棕壤和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含量较为丰富,主要与地表植被、气候条件、土壤结构、人工有机肥料投入等因素有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均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质地没有明显相关性.土壤全磷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没有明显相关性,主要与土壤母质磷素矿物含量及土壤自身的发育过程有关.黄壤与红壤的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与土壤自身发育过程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选取贵州省兴义市三江口镇杉木人工林为试验区,以不同林龄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林龄采取野外样地调查与实验测定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剖面(包括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即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且在各土层之间的含量分布差异显著;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在各林龄之间含量分布差异显著;二者在土壤剖面和林龄分布上均存在波动,但高于耕地.不同林龄之间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换算系数略有不同,在0.05~0.06之间.回归分析显示,各林龄(包括耕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总体上有较显著的线性关系;林龄与有机质含量以及林龄与全氮含量在土壤剖面各层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天水农校教学实习农场农田耕层土壤养分取样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全磷、速效磷和pH基本稳定.建议采用加厚土层,改良质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合理施用化肥等方法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8.
土壤中的酚类物质是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微生物驱动下的土壤有机质周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土壤养分的供应等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对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揭示土壤酚类与土壤性质的关系,我们采集了湖北省境内几种不同的农业土壤,分析了土壤酚类以及铵态氮、硝态氮、全氮、有机质含量等。结果显示:不同土壤的酚类含量变化范围为45.64~198.48 mg C·kg-1,且不同农业土壤的酚类含量存在差异,其含量大小为菜地水田旱地林地,这与不同的农业利用方式有关;相同农业利用的土壤酚类含量也不尽相同,主要受土壤质地和pH值的影响所致。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酚类含量与铵态氮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与酚类对土壤氮转化过程的影响、酚类共价绑定有机氮以及酚类抑制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有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全氮含量高有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而土壤砂粒含量多时酚类含量则较少。这些结果表明:土壤全氮有利于酚类物质在土壤中的积累,进而影响土壤的氮转化过程,减缓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对土壤碳氮循环有着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国云南地区抚仙湖流域典型流域尖山河小流域为试验区袁以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径流小区作为试验对象袁对径流小区内土壤不同土层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进行测定遥结果表明院在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红壤坡面上袁土壤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均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曰土壤剖面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袁即0耀20 cm>20耀40 cm>40耀60 cm袁且随深度增加含量差距减小曰在坡耕地尧次生林尧人工林和灌草丛4 种土地利用类型中袁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表现为次生林>人工林>灌草丛>坡耕地袁土壤全氮的含量表现为灌草丛>坡耕地>人工林>次生林袁土壤速效氮的含量表现为坡耕地>次生林>灌草丛>人工林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袁土壤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袁土壤有机质是表征土壤供氮能力的重要指标曰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土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尧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之间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之间的换算系数不同袁表现为坡耕地>灌草丛>人工林>次生林遥  相似文献   

20.
以河南洛宁烟区86份土壤样品为试验材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洛宁烟区大部分土壤符合生产优质烟叶的条件,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稍低;(2)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土壤有机质与其他肥力因子的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偏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4)土壤肥力因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联顺序为:碱解氮〉全氮〉速效磷〉pH值〉速效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