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桑疫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病、烂头病,对桑树危害很大。近年来,桑疫病在江苏省重点蚕区呈流行暴发的趋势,2009年秋季重害桑园桑叶产量损失达30%-50%,严重威胁江苏省蚕桑生产,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桑疫病的防治还没有理想药剂,因此必须加强综合防治,应对桑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桑品种对桑疫病(黑枯型)抗病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疫病(黑枯型)是由桑假单孢杆菌(Ps movi)侵染桑树嫩叶嫩梢的病害,国内外曾对本病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少理想的防治方法。浙江省加兴地区1980年大量发生桑疫病,近年流行成灾,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尽快地控制本病为害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水平相同的同一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被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对桑疫病的抗性是有强弱的。我们自1980年夏季开始对36个桑品种,采用人工接种和栽植在重病区田间自然感病两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为选育抗病性桑品种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对因秋季桑疫病危害影响桑树正常生长的桑园,春季采取不同的剪伐处理,调查其对春季桑树发芽、发育、春叶产量及桑疫病危害的控制等,以物理防治的理念,提出减轻桑疫病危害损失,控制桑疫病蔓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桑疫病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ps.mori)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桑细菌性疫病,细菌性烂头病、烂头病等.分布很广,我国的江苏、安徽、四川等其它蚕区都有发生为害.我县自1980年开始发生,尤以黄湾等沿海,沿河各公社为最严重.以黄湾公社为例,1982年发病面积达3113,9亩,占总桑园面积的51,95%,春季损失桑叶245吨,秋叶损失401.15吨,全年共损失桑叶646.15吨,群众的呼声很强烈,挫伤了蚕农对栽桑养蚕的积极性,要求有关部门能提出有效控制病情蔓延的防治措施.为此,我县从1982年起把桑疫病的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5.
桑疫病的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桑疫病(Psoudomonas.seringae pv.mori)是江苏省苏南地区桑园中的主要病害,尤其在1990年前后数年,发生量大,面广,常造成流行,给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于桑疫病的发生程度一般认为是与桑品种,施肥情况,多湿环境(特别是大风大雨)、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但对于桑疫病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抑制甚至极少发生,尚未有明确的报道.本文就最近几年的气象情况与桑疫病发病的关系进行一次讨论.  相似文献   

6.
桑疫病病原性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发生普遍,对蚕桑生产的影响很大。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十多年来在桑疫病的分型、病原性状、发生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扬州市桑园害虫多发,桑叶损失大,叶质下降明显,特别是桑尺蠖为害较为严重,并呈增长趋势,给蚕桑生产的稳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为此,笔者对扬州市桑尺蠖的发生规律进行了专门调研,并针对实际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疫病土名烂头病,常见有黑枯型和缩叶型两种,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春秋两季遇长时间阴雨和高温就会大面积发病。一般春季多发缩叶型桑疫病,夏秋季多发黑枯型桑疫病。自2002年以来,桑疫病在全区重点蚕区均有发生,以黑枯型桑疫病为主,并呈逐年蔓延上升之势,已成为我区桑树主要病害之一,造成桑叶大量减产,严重的整株枝条枯死,对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桑瘿蚊的繁殖与气候关系密切,雨水多的年份世代重叠严重,防治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桑树提前封顶,桑叶减产,给秋季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0.
桑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海安县海安镇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老桑更新,推广育71-1品种桑733.3hm^2,蚕桑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桑园总面积达1400hm^2,占总耕地面积55.2%,蚕桑生产成为我镇农业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多种原因,桑疫病时常星星点点发生。特别是2003年桑疫病发生面逐步扩大,严重的田块发病率达60%,对我镇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1.
胡家乐 《北方蚕业》2000,21(3):29-29
桑疫病是我县常见、多发性桑树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在稻改桑集中区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桑树的毁灭性病害.迄今为止,对于桑疫病尚无特效良方进行根治.为了探索桑疫病防治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98年结合养蚕,实施晚秋条桑收获,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程慧君 《蚕桑通报》1994,25(1):54-54,21
桑疫病是我市常见多发性桑树病害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在稻改桑集中区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桑树的毁灭性病害.迄今为止,对于桑疫病尚无特效良方进行根治.为了探索桑疫病防治有效措施,我们于1992年结合养蚕,实施晚秋条桑收获,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桑品种对桑疫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该病发生的轻重和流行的强度除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外,还与桑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受桑疫病危害后,桑叶质量差,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在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目前育种部门已把桑疫病列为育种的一项指标。但以往在桑品种的选育中,在抗病性鉴定上,仅依鉴定桑园中自然发病的观察、调查来确定,然而在鉴定点的选择上多数不一定在疫区进行,也很少有过人工接种,所以难能正确地反映桑品种的抗病性,为此有必要寻找比较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桑瘿蚊(Diplosis sp.)属双翅目,瘿蚊科,是广东桑园重要的芽部害虫。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在我省珠江三角洲曾大发生和大流行,给蚕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90年代初期,在粤北蚕区,桑瘿蚊再次爆发成灾。近年来此虫在广州地区发生也很严重。因此,我们对桑瘿蚊开展了综合治理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桑疫病是一种细菌病,其病原体在桑枝干内和土壤中越冬,次年春暖后病菌开始繁殖传播,是为害桑树枝叶的重要害虫.该病主要为害嫩叶和新梢,使叶片出现褐斑,扭曲畸形,顶芽枯萎,新梢变黑.严重者叶量损失达60%以上,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病态蔓延.  相似文献   

16.
“桑保Ⅰ号、桑保Ⅱ号”对桑疫病防治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如皋市6300km2桑园中,育71—1品种桑栽植面积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90%以上。由于该桑品种对桑疫病的抗性较差,加上我市春季多大风,夏秋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加速了桑疫病的传播蔓延。自2003年至今,桑疫病的发生呈现出逐年加重、逐步扩大的趋势,发病严重的田块,秋季整园的桑树枝条顶端发黑枯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桑疫病的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桑疫病的发生呈逐年上升之势,桑疫病已成为桑树主要病害之一,威胁蚕桑生产安全。本文针对桑疫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分析了该病在江苏省的发生流行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如皋市近年来气象因子与桑疫病发生的相关性情况调查分析认为,桑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春季低温多湿、秋季高温多湿的环境,容易导致桑疫病发生与流行。台风暴雨、雨后暴睛等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病特别严重.提出了建立预警预案、采取分级防治等措施,控制桑疫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春季桑园缩叶型桑疫病的为害趋重,叶片受害时出现圆形褐色病斑,叶柄、叶脉受害的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病叶易脱落,严重时新梢顶芽枯萎,春叶产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是我县桑树的主要病害.近年来、我县各地不同程度都发生了此病,特别是长山河桑带和县蚕种场为害严重,不但影响当年的秋蚕生产,而且影响来年的春蚕生产和病害的再次侵染发生及扩展,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为此今年春季我县建立了桑细菌性黑枯病防治协作小组,对目前推广防治桑细菌性黑枯病常用药剂,采取不同药剂,不同浓度,不同用药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把桑细菌性黑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