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细菌性疫病危害严重的桑园,部分桑树由于病原菌已侵入树干,因而成为连年最早发病的初次侵染源,致使病害蔓延扩大危害加烈,为了清除侵染源减轻为害,以往多采用降干,挖除等措施,但对桑叶产量影响较大,效果也不甚理想.为此,我们试用芽接探讨该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前面二讲中已经提到,在桑树病害系统中,由于寄主(桑树)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影响下,相互作用出现了寄生现象,引起桑树病害问题,防治桑树病害,就是要处理好桑病系统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不发生病害,或使病害可能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本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桑树病害防治原理.  相似文献   
3.
桑疫病(黑枯型)为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pseudomonas syring PV.mori在国内外均有发生,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该病的研究已有近百年历史,对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侵染规律已基本搞清,但由于该病发生来势猛,蔓延快,故在防治上仍属比较困难的病害。近年来,该病在嘉兴市蚕区危害  相似文献   
4.
药剂防治和剪病条作为防治桑疫病的二条措施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70年代河北邢台蚕种场及我省绍兴蚕种场都曾用此法防治桑疫病,压低发病程度,减轻流行强度。1980年桑疫病在善兴蚕区流行以来,对其防治效果各说不一,为进一步验证土霉素药剂和剪病条的防治效果及其实用价值,于1984年秋在重病区海盐蚕种场进行了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5.
桑品种对桑疫病抗病性鉴定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桑疫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生面广,危害严重,该病发生的轻重和流行的强度除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外,还与桑品种抗病性强弱有关。受桑疫病危害后,桑叶质量差,产量急剧下降,因此在生产上迫切要求提供抗病性强的高产优质桑品种。目前育种部门已把桑疫病列为育种的一项指标。但以往在桑品种的选育中,在抗病性鉴定上,仅依鉴定桑园中自然发病的观察、调查来确定,然而在鉴定点的选择上多数不一定在疫区进行,也很少有过人工接种,所以难能正确地反映桑品种的抗病性,为此有必要寻找比较准确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桑疫病(黑枯型)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国蚕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年来在浙江省嘉兴地区广为流行,为了进一步掌握该病流行的规律和提出对应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80年至1982年在发病严重的钱塘江边、太湖边及绍兴、海盐等蚕种场对该病的流行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桑疫病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求桑疫病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将1981—1987年的气象因子与桑疫病危害严重度进行了相关性测定。结果表明:桑疫病流行与7月中旬—8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34℃的天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雨量、雨日、旬降水量>80mm出现次数及台风次数呈正相关。7月中旬—8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在28℃以下,最高气温>34℃的天数在10天以下,相对湿度达85%左右,雨量在200mm以上,雨日20天左右,旬降水量>80mm出现2次,台风2次以上,为重发病年。将1978—1986年的上述气象因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桑疫病流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菌灵等药物防治桑褐斑病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褐斑病是桑叶的主要病害之一,1973年、1975年、1977年春期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江、浙两省普遍发病,浙江省的一些县,大面积栽种易感病的白条桑和嵊县青等桑品种,发病更甚。1975年,据德清县的调查,全县8万多亩桑园有一半面积发病,其中2万多亩发病严重,发病严重的大队春叶损失达30%,叶质下降,影响养蚕生产。对本病的药剂防治,由于波尔多液的残毒期长,而赛力散混合液系汞制剂又停止生产;为了探索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时期,我们于1973~1978年作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桑园天敌种群变化,红蜘蛛已成为夏秋季为害桑叶的主要害虫之一,高温干旱季节危害更强烈,严重田块亩虫量达1000万头以上,造成桑叶的枯萎呈火烧状,影响夏秋蚕的饲养成绩,目前防治桑红蜘蛛常用三氯杀螨醇,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采用扬州农药厂生产的杀螨剂——蚜螨灵进行了试验,现将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桑品种对桑疫病(黑枯型)抗病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桑疫病(黑枯型)是由桑假单孢杆菌(Ps movi)侵染桑树嫩叶嫩梢的病害,国内外曾对本病防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尚少理想的防治方法。浙江省加兴地区1980年大量发生桑疫病,近年流行成灾,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尽快地控制本病为害已成为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大田调查中发现在环境条件和肥培水平相同的同一块桑园中,由于桑品种不同,其被害程度有明显差异,说明桑品种不同,对桑疫病的抗性是有强弱的。我们自1980年夏季开始对36个桑品种,采用人工接种和栽植在重病区田间自然感病两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为选育抗病性桑品种提供参考。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