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热应激蛋白70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了1%复方中草药的试验组和只喂食基础饲料的对照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进行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检测,并以18S rRNA为内参照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肝组织HSP70基因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中草药可提高凡纳滨对虾HSP70基因mRNA的表达量,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草药有利于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抗逆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草药对大鼠热应激蛋白70mRNA的表达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热应激模型组、热应激加中草药配方一组、热应激加中草药配方二组和对照组的SD大鼠的肝组织进行HSP70mRNA表达检测,观察清热复方中草药对两种模型大鼠肝HSP70mRNA表达的影响,并以β-actin为内参照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热应激组中HSP70mRN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加中草药配方一组和热应激加中草药配方二组高于热应激组(P<0.05),但其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清热复方中草药可诱导热应激大鼠肝脏组织中HSP70表达量的增加,从而提高组织细胞的耐受性,避免损伤,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复合免疫制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复合免疫制剂为试验组饲喂凡纳滨对虾28 d,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监测对虾生长情况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在门水平上,两组对虾肠道微生物均以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试验组弧菌属相对丰度在各采样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黄杆菌属相对丰度在第28天低于对照组。综上,复合免疫制剂能增加有益优势菌群丰度,抑制条件致病菌增殖,改善对虾肠道菌群结构的同时,不会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分析凡纳滨对虾HSP10基因,为研究其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调控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EST库获得凡纳滨对虾HSP10基因序列,再通过RACE-PCR扩增获得凡纳滨对虾HSP10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HSP10基因的组织表达及低温胁迫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凡纳滨对虾HSP1基因cDNA全长720 bp,包含30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2个氨基酸.以各物种的HSP10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能较好反映各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HSP10mRNA在各组织中呈遍在表达,其中以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低温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HSP10mRNA在低温处理凡纳滨对虾的各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当处理温度降至13℃,其在肝胰腺中表达量降至最低.[结论]凡纳滨对虾HSP10在结构和进化上较保守,其mRNA表达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可能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对象,投喂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中草药饲料,研究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血清非特异免疫因子的影响。试验共分7组,A—F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5%、0.9%、1.3%、1.7%、2.1%、2.5%的复方中草药,对照组饲料中不添加。饲养试验共进行56d。结果表明: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仅F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增重率与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回归方程为Y=-125.86X^2+521.93X+6063(R^2=0.9561)。由方程可知:当复方中草药水平为2.07%时增重率最高;对虾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酚氧化物酶和溶菌酶随着复方中草药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出先显著增加然后下降的趋势,E组中4种酶活力均最高;复方中草药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和抗病的影响,为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黄芪、板蓝根、柴胡、甘草和茯苓经超微粉碎后,分别添加1.5%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凡纳滨对虾35 d,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成活率、饲料系数、消化酶活力、非特性免疫指标及感染WSSV后的抗病力的影响。[结果]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大小顺序均为茯苓组黄芪组甘草组柴胡组板蓝根组对照组。各组饵料系数的大小顺序为茯苓组黄芪组甘草组柴胡组板蓝根组对照组。各组对虾存活率的大小顺序为板蓝根组柴胡组甘草组黄芪组茯苓组对照组。不同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各组淀粉酶大小顺序为茯苓组甘草组黄芪组板蓝根组柴胡组对照组;各组脂肪酶大小顺序为甘草组茯苓组黄芪组对照组柴胡组板蓝根组;各组蛋白酶大小顺序为茯苓组黄芪组甘草组板蓝根组对照组柴胡组。5种中草药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非特异性免疫力有影响,其中黄芪组和甘草组对虾的AKP、ACP、POD和SOD活力较高。感染WSSV后,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半致死时间顺序为柴胡组板蓝根组黄芪组甘草组茯苓组对照组,各组存活率大小顺序为柴胡组黄芪组板蓝根组甘草组茯苓组对照组。[结论]中草药制剂可以明显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抗病力。其中,茯苓的促生长作用较佳,而黄芪、板蓝根、柴胡和甘草可以明显提高其抗病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蜈蚣藻多糖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今后将蜈蚣藻多糖开发成凡纳滨对虾免疫增强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试验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对照组)对虾投喂基础饵料,B、C、D组对虾分别喂食含有0.1%、0.2%和0.3%蜈蚣藻多糖的药饵,饲养15d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各组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组织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原、C凝集素、溶菌酶、热休克蛋白70等7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投喂基础饵料和投喂蜈蚣藻多糖药饵的凡纳滨对虾在外表和行为上无明显差别,且均未出现对虾死亡现象.与A组相比,B、C、D组对虾肝胰腺组织中血蓝蛋白、酚氧化酶原、热休克蛋白70等3个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且均表现为D组>C组>B组>A组;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C凝集素、溶菌酶等4个基因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蜈蚣藻多糖可影响凡纳滨对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今后可将蜈蚣藻多糖用于对虾病害防治,以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9.
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基础饲料中加入0.1%、0.5%、1.0%、1.5%、2.0%、2.5%六个不同添加梯度的小肽制品,以基础饲料为对照,饲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初始体重0.084g。37d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添加不同水平的小肽制品对凡纳滨对虾的肝胰腺类胰蛋白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添加1.0%和1.5%小肽可极显著地提高凡纳对虾的胃和肝胰腺的胃蛋白酶活力及胃和肠的类胰蛋白酶活力(P>0.01),同时添加1.0%小肽可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胃和肠的淀粉酶活力(P>0.01),添加1.5%小肽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肝胰腺淀粉酶活力(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纳豆菌抗菌脂肽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非特异免疫能力的影响,在基础组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A0组,对照组)、50 mg/kg (A1组)、100 mg/kg (A2组)、150 mg/kg(A3组)和200 mg/kg (A4组)NT-6抗菌脂肽,分别投喂平均体重为1.12(±0.10)g的凡纳滨对虾8周,测量和计算对虾的生长和形态指标以及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血清中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喂养,试验组对虾生长速度均比对照组快,其中A2组对虾的生长速度最快,相对增重率可达58.13%;试验组对虾的各形态指标受抗菌脂肽添加量影响显著,对虾的整体外观商品形态有所改善.试验组对虾肌肉中粗蛋白、脂肪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粗灰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LZM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A2组最显著;A1组血清中的POD活性高于其他各组;各组血清中的AKP活性差异不显著;试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中T-AOC和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A2组最高.A4组凡纳滨肝胰腺中T-AOC 、LZM、AKP、T-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虾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提高使对虾的成活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A2组的成活率最高.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NT-6抗菌脂肽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和提高对虾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可作为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一种替代物.  相似文献   

11.
顾楠  戴习林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098-1107
【目的】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理生化和血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氨氮胁迫的毒性作用,为养殖户在对虾中后期健康养殖管理上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丰富凡纳滨对虾的毒理研究资料。【方法】挑选540尾平均初始湿体重9.92±0.24 g/尾的健康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暴露于不同氨氮浓度[0(对照)、4、6、8、12和16 mg/L]的曝气自来水中,分别于胁迫16、17、18、19和20 d时取样测定凡纳滨对虾的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及血蓝蛋白含量,胁迫结束后统计凡纳滨对虾的体长增长率、体重增长率和存活率,同时取鳃组织和肝胰腺制作石蜡切片。【结果】慢性氨氮胁迫16~20 d,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体重增长率和体长增长率均随氨氮浓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P<0.05,下同)。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胁迫处理组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凡纳滨对虾,且血蓝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与水体氨氮浓度呈负相关,血蓝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血蓝蛋白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符,总体上表现为氨氮胁迫时间越长,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越低。经慢性氨氮胁迫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鳃丝肿胀,核固缩,血淋巴细胞增多,局部空泡化、结构不完整,鳃呼吸上皮细胞大面积脱落;胰腺管肿大,空泡化严重,肝小管排列紊乱,管腔扩大,边界模糊,肝小管间隙和管腔中可观察到破碎的细胞组织。【结论】慢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及生存有明显影响,造成血淋巴氨氮和尿素氮含量增加,并下调血蓝蛋白基因表达及阻碍血蓝蛋白合成,凡纳滨对虾的鳃组织和肝胰腺严重受损。即慢性氨氮胁迫引起的呼吸功能障碍及肝胰腺代谢功能紊乱,是导致凡纳滨对虾应激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母猪热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一种新型中草药复方制剂对母猪热应激的影响,将45头空怀母猪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高温对照组和试验组。常温对照组和高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新型中草药复方制剂,连用10 d。结果表明,饲喂新型中草药复方制剂10 d后试验组母猪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HSP70)含量显著低于高温对照组(P0.05),血液免疫球蛋白G(Ig G)、母猪发情率均显著高于高温对照组(P0.05)。本试验使用的新型中草药复方制剂能够明显改善母猪热应激下的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克隆分析凡纳滨对虾HSPIO~因,为研究其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调控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EST库获得凡纳滨对虾HSPIO~因序列,再通过RACE—PCR扩增获得凡纳滨对虾HSP10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HSPIO基因的组织表达及低温胁迫下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凡纳滨对虾HSP10基因cDNA全长720bp,包含30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2个氨基酸。以各物种的HSP10蛋白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能较好反映各物种间的进化关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HSPIOmRNA在各组织中呈遍在表达,其中以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低温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HSPIOmRNA在低温处理凡纳滨对虾的各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当处理温度降至13℃,其在肝胰腺中表达量降至最低。【结论】凡纳滨对虾HSP10在结构和进化上较保守,其mRNA表达量在低温胁迫下呈下降趋势,可能在寒冷耐受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鱼粉含量为25%的饲料为对照组,分别用酵母提取物替代配方中15%、30%、45%和60%鱼粉,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7.50±0.13) g 42 d,研究酵母提取物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免疫酶及鳃组织中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并进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人工急性感染试验。结果表明:15%组血清溶菌酶(LSZ)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替代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酵母提取物部分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鳃组织中溶菌酶mRNA及Toll受体mRNA的相对表达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经溶藻弧菌人工急性感染后,24 h和48 h时 60%组累计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WTBX〗P〖WTBZ〗>0.05),72 h和96 h时各替代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以酵母提取物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45%的鱼粉不会显著降低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组织表达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血淋巴、鳃、肌肉和肝胰腺)中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Toll受体mRNA在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溶菌酶mRNA表达水平则依次为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但血淋巴和鳃之间无显著差异。溶菌酶mRNA和Toll mRNA表达量重复测定间的变异度在血淋巴和鳃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鳃和血淋巴是检测凡纳滨对虾Toll受体和溶菌酶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理想实验材料。研究亮点:Toll受体能够将异物入侵的信号从细胞外传递到细胞内并引起胞内信号级联反应产生各种免疫效益因子,因此其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对虾对病原入侵的灵敏性。溶菌酶活性是评判对虾免疫抗菌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Toll受体和溶菌酶基因表达的组织差异性,可以为后续开展对虾营养免疫学研究中免疫相关基因检测时实验材料的选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组蛋白去乙酰基酶1基因(HDAC1)在不同淡水生长特性家系凡纳滨对虾中的表达情况,明确HDAC1基因在对虾淡水养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为揭示凡纳滨对虾生长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RACE克隆凡纳滨对虾HADC1基因cDNA序列,利用DNAMAN、ProtParam、ProtScale、PSOR...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每尾0.33克的凡纳滨对虾在42天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含6%鱼油的对照饲料和3种添加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试验饲料,鱼油和豆油分别为:4.5%+1.5%,3%+3%和1.5%+4.5%,观察了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肝体比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肝体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初始体质量(0.33±0.00)g/尾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42 d的饲养期中分别投喂1种含6%鱼油的对照饲料(FO)和3种添加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试验饲料,鱼油和豆油分别为:4.5%+1.5%,3.0%+3.0%和1.5%+4.5%(分别记作25SO、50SO和75SO),观察了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和肝体比的影响.养殖试验结束后,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豆油比例的增加,试验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O(P0.05),其中75SO组存活率最高.与对照组FO相比,各试验组对虾的饲料系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75SO组饲料系数最低.随着豆油添加量增加,肝体比呈上升趋势,25SO组和50SO组肝体比与FO组无显著差异(P0.05),75SO组肝体显著高于FO组(P0.05).结果表明,在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豆油可以部分替代鱼油,而不显著影响其生长性能.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到增质量率(y)与饲料中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量(x)的关系为y=-0.016 8x2+1.207 4x+435.7,R2=0.781 9,当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比例为35.93%时,凡纳滨对虾获得最大增质量率457.39%.  相似文献   

19.
凡纳滨对虾肌球蛋白轻链基因MLC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长性状分离凡纳滨对虾家系的肌肉组织,构建凡纳滨对虾生长性状差减cDNA文库,斑点杂交筛选获得MLC基因,克隆获得全长编码区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包含462 bp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的蛋白质为153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17.5ku,等电点为4..67.通过荧光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MLC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不同组织和不同生长期的肌肉组织中表达情况,显示MLC基因在凡纳滨对虾的心脏、肝胰腺、肌肉、胃、肠、眼柄、鳃和血等组织或器官中都有表达,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低;在日龄为45d的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日龄为10 d的对虾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以凡纳滨对虾幼虾为试验对象,以鱼粉、豆粕、肉粉和花生粕为蛋白源配制对照饲料,用玉米蛋白粉替代部分鱼粉配制3种与对照饲料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玉米蛋白粉用量分别为5%、10%、15%,替代鱼粉的水平分别为8.6%。17.2%和25.8%。饲养45d后,检测凡纳滨对虾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浸泡法进行哈维氏弧菌攻毒试验,计算存活率和免疫保护率。[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试验饲料中玉米蛋白粉用量的增加,凡纳滨对虾对哈维氏弧菌的抵抗力增强,但玉米蛋白粉代替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的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照组凡纳滨对虾肝胰脏和肌肉中溶菌酶活性分别为3.96和2.69U/mg prot.肝胰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为10.95和11.49NU/mgprot,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和肝胰脏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玉米蛋白粉使用量不超过15%(替代25.8%鱼粉).不影响凡纳滨对虾抗病力及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