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蟹鳜混养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严格控制鳜鲴鱼种放养时间、规格和密度,避免鲴被鳜摄食。养殖季节禁止使用敌百虫等杀虫药物。细鳞斜颌鲴放养时间控制在3月底前,放养规格为13 cm/尾以上,每667 m2放养量为40尾,当年规格达250~350 g/尾,667 m2净利润140元。  相似文献   

2.
黄尾鲴是广布于江河、水库、湖泊的中小型经济鱼类,具有肉质好、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易捕捞等特点,是水库、湖泊、池塘增养殖的理想鱼类。  一、黄尾鲴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黄尾鲴体长而稍侧扁,头小而尖,吻端圆突,口近下位,呈一横裂,下颌有稍发达的角质边缘。背侧灰色,腹部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的斑块。尾鳍桔黄色。  2.生活习性  黄尾鲴在我国长江、珠江、黄河诸水系均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主要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以及固着藻类。在池塘养殖条件下,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如:糠、麸等。最…  相似文献   

3.
细鳞斜颌鲴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鱼类,是生长速度较快的鲴鱼品种,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以腐殖质、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摄食配合饲料,目前已成为我市继草鱼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鱼类养殖品种,是我市池塘、水库等多种水域主要混养鱼类。由于细鳞斜颌鲴  相似文献   

4.
彭良宇 《内陆水产》2000,25(7):18-18
1粗鳞黄尾鲴的生态特征粗鳞黄尾鲴属鲤科、鲴亚科的一种新型选育鱼类。它体形侧扁 ,较长 ,腹部圆 ;背部肉体厚 ,呈青黑色 ;嘴锥形 ,上颌下钩 ;胸鳍、腹鳍各一对 ;呈杏黄色 ,背鳍为灰青色 ,具光滑硬刺、分枝 ;尾鳍为桔黄色 ,鳞片排列较其它鲴类稀疏 ;侧线鳞62枚 ,手感粗糙。生殖季节 ,雄性有明显珠星。2粗鳞黄尾鲴的生活习性粗鳞黄尾鲴一般生活在水的中底层 ,摄食量大且贪食 ,可摄食植物碎屑、腐殖质、各种藻类、糠、麦麸、动物下脚料、人畜粪、肥泥以及人工饲料。其鳃耙排列紧密 ,滤食性极强 ,肠相当长 ,是体长的10倍 ,消化力极强 ,故…  相似文献   

5.
蒙古红舶(Erythroculter mongolicus)或称蒙古鲴(图见彩中插2),属鲤形目,鲤科,铂亚科,鲴属。俗称红珠、红梢,广泛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黑龙江水系,也是钱塘江流域和新安江库区的主要土著鱼类,具较高的养殖利用价值,肉质鲜嫩而不腥,营养丰富。蒙古红鲐天然常见个体约500~1000克,最大个体可达4千克以上,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主要摄食小龟虾,经人工驯化养殖可摄食配合饲料。浙江省前几年成功地开发并广泛地养殖翘嘴红鲴,使翘嘴红鱼白达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6.
管远亮  陈宇 《科学养鱼》2005,(10):18-18
细鳞斜颌鲴是安徽地方名优水产品种之一。它主要摄食水底腐殖质、有机碎屑、附着藻类等,不与吃食性鱼类争食。病害较少,容易捕捞,肉味鲜美,是池塘混养的优质品种。为了探讨精养塘套养细鳞斜颌鲴技术,我们于2003年在本所试验基地,进行了主养异育银鲫池塘套养细鳞斜颌鲴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7.
圆吻鲴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德明  乐兆标 《淡水渔业》1999,29(10):33-34
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 peters)属鲤科,鲴亚科,圆吻鲴属,又名翼鱼,广泛分布于闽江、钱塘江、长江等水系。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饲养简易,是鲴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适合于在池塘中与主养鱼混养以及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放养增殖。为了加快圆吻鲴的养殖开发,几年来,我市进行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共培育了各种规格苗种60万尾,我们通过调查实践,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生活习性1.1食性:圆吻鲴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杂(刮)食性。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周丛食物,包括丝状…  相似文献   

8.
细鳞斜颌鲴增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明亮 《内陆水产》2004,29(4):16-17
细鳞斜颌鲴(Plagiogathops mearolepis Bleeker)俗称沙姑子、黄片、黄皮、黄尾刁子等,在密鲴亚科中个体最大,是普遍分布于我国江河湖泊的一种中小型食用鱼。其含肉量高、肉质鲜美细嫩,据测定,内脏仅占体重的8%~12%.蛋白质占22%,脂肪占2%左右;且饲养容易简便.食料来源广泛.主要摄食天然饵料,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优良鱼类品种。  相似文献   

9.
1鱼正在发病,引起鱼类摄食饵料量减少 如鲫鱼内孢子虫病、草鱼三病、斑点叉尾(鲴)出血病、肠炎等发病时,鱼的摄食量显著减少.当草鱼种、鲫鱼有大量车轮虫寄生时会发生在饵料台前打转狂游的现象,导致摄食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钟岳 《江西水产科技》1998,(3):16-18,26
黄尾密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属鲤科鱼类鲴亚科,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两大水域,摄食水底有机碎屑、附生藻类和水生昆虫等,病害少、易饲养、池养条件下,不与其它养殖鱼类争饵料,并能清除利用各种饵料残渣,素有池塘养鱼清洁工之称。在大、中型水库放养,能形成水库鱼类的资源种群,获得一定生产力,因此,历来为萍乡以及邻近地区群众养鱼的主要混养品种之一。一般情况下,黄尾密鲴产量占池养总产的10-20%。萍乡市1966年突破鲴鱼繁殖技术以来,鱼苗产量供不应求,繁殖生产上用鲤鱼PG作为催产黄尾密鲴的催产剂,年消耗鲤…  相似文献   

11.
刘宗庆 《内陆水产》2006,31(4):21-22
细鳞斜颌鲴属鲤形目、鲤科、密鲴亚科鱼类,是生长速度较快的鲴鱼品种,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以腐殖质、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为主要食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町摄食配合饲料,目前已成为我市继草鱼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鱼类养殖品种.是我市池塘、水库等多种水域主要混养鱼类。由于细鳞斜颁鲴自然繁殖率低、苗种产量小、小易收集,不利于扩大规模化生产,制约了我市细鳞斜颌鲴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们在我市关口街道办事处庙冲渔场和集里街道办事处东沙渔场开展了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用LRH—A+DOM作催产药物,用环道流水孵化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斑点叉尾鲴又称沟鲶、钳鱼,属于鲶形目、鲴科鱼类,原产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其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食肉率高、无肌间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且具有生长快、个体大(500 g即达食用规格)、抗病力强、适应性强、杂食性等优点.斑点叉尾鲴喜欢群居于阴暗的环境条件下,适温范围为0~38 ℃,水温4~5℃开始摄食,39℃时停食,生长温度为4~36℃,最适生长温度为18~34℃,溶氧3 mg/L以上为好,正常生长的pH值为6.5~8.9.刘家峡水库水质清澈、水流通畅、水位稳定,5-10月中旬表层水温大于14℃、积温3 313℃,溶氧6.5 mg/L以上,pH值在6.5~8.0之间,透明度大于2m,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斑点叉尾鲴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养殖前期青苔的大量滋生已成为影响河蟹生产的主要难题,甚至能决定养殖的成败。如何采用生态环保的技术进行青苔数量防控,进一步提高河蟹的养殖整体效益,是当前河蟹养殖技术人员的研究重点。细鳞斜颌鲴摄食藻类如青苔、底部有机质,能净化水质,降低养殖污染。本文通过研究河蟹池中混养不同密度青虾和细鳞斜颌鲴对水质、产量和养殖效益等的影响,旨在  相似文献   

14.
鲴鱼属鲤科,为中型经济鱼类。在国内主要养殖对象有四种,即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园吻鲴和银鲴。目前在我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其次是银鲴和黄尾密鲴。为了探索鲴鱼不同属杂交种的生长优势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发挥它在养殖生产中的更大作用。一九八一年,省水科所、地区科委和地区畜牧水产局已  相似文献   

15.
细鳞斜颌鲴,鲤科,鲴亚科,斜颌鲴属,江苏苏南地区俗称鲴鱼或黄条.细鳞斜颌鲴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在自然水域中,体长达4 cm后转食水体中的各种藻类、植物碎屑及腐殖质等天然饵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食各类配合饵料.2007-2011年我站及句容水库管理所在开展"细鳞斜颌鲴种苗繁育及养殖示范基地推广"、"细鳞斜颌鲴健康饲养及标准研究"等科研项目期间,对草鱼主养池塘套养殖细鳞斜颌鲴相关技术做了大量研究及技术推广,目前在句容市已推广草鱼主养池塘套样细鳞斜颌鲴水面面积达21 630×667 m2.取得了理想套养产量和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16.
彭良宇 《水利渔业》2007,27(6):34-34,46
细鳞鲴在水库中的性成熟年龄雌雄均为2冬龄,性腺成熟发育阶段的主要时间为4~6月。一次性产卵类型。性腺从Ⅳ期初发育至Ⅳ期末的时间较长,产卵时间也较长。绝对生殖力与体重为直线正相关,回归方程R=496W-32 630。产卵时间为5月上、中旬,每年产卵2~3次,卵为微粘性,属沉性卵。从受精卵发育到仔鱼早期的肠管形成、能主动摄食,在23~30℃的水温条件下需历时129 h。  相似文献   

17.
黄尾密鲴系鲤科、鲴亚科的一种中小型鱼类,其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其肉厚、质实,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黄尾密鲴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中可以自然繁殖。但近几年来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扬。目前,人工养殖黄尾密鲴发展较快,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产量不高,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不显著。现将黄尾密鲴人工养殖高产高效技术介绍如下。1 人工繁殖技术1.1 亲鱼选择黄尾密鲴2冬龄即达性成熟,其体重在350~450克,可于每年的捕捞季节在江河湖泊内捕获繁殖用亲鱼。黄尾密鲴的雌、雄在生殖期极易…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1982,(1):38-42
鲴鱼属鲤科,为中型经济鱼类。在国内主要养殖对象有四种,即细鳞斜颌鲴、黄尾密鲴、园吻鲴和银鲴。目前在我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有细鳞斜颌鲴,其次是银鲴和黄尾密鲴。为了探索鲴鱼不同属杂交种的生长优势及其生物学特性,以期发挥它在养殖生产中的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鲴亚科鱼类在湖南主要有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银鲴及园吻鲴等,其中细鳞颌鲴与银鲴已能大量的人工繁殖并在池塘养殖作为优良的搭配品种,有明显的增产作用。近年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黄尾密鲴与细鳞斜颌鲴在水库鱼类资源自然增殖方面效果显著,值得重视的研究对象。它的渔业价值主要是:  相似文献   

20.
细鳞斜颌鲴(以下简称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1],俗称沙姑子、黄片、板黄鱼、黄尾刁子等,属鲤科,鲴亚科(xenocyprininae),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的淡水鱼[2]。在我国分布很广,它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并常以其较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石面或泥表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