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羽《茶经》是茶文化的“圣经”.发展当代茶文化必须继续重视陆羽《茶经》,以弘扬光大陆羽的精神;必须精研陆羽《茶经》,于继承中创新;必须超越陆羽《荼经》,接轨世界,与各国茶人合作.建议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各国茶经济、茶文化专家编撰《世界茶经》,以推动全世界的茶经济、茶文化持续发展,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2.
唐代茶文化与陆羽《茶经》浙江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朱乃良唐代中期,饮茶习俗蔚然成风,是我国历史上茶文化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书于唐建中元年(780)的陆羽《茶经》,是盛唐茶文化的结晶,又推动了茶文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就唐中期茶事活动的概貌、《茶经》...  相似文献   

3.
湖州和九江是与陆羽及其《茶经》深有渊源的两个产茶大市。在发展的新常态下如何走好"一带一路"、用好"一带一路"是中国茶人的重大课题、重大担当。两市携起手来,共同传承陆羽和茶文化的前提是大家都十分重视走好、用好"一带一路";其纽带是"一带一路"指引下的湖州、九江茶和茶文化组织围绕这个方面,本文提出了两市如何共同努力,继续深化茶文化研究,着力在弘扬茶圣陆羽及其《茶经》精髓上下功夫、求进展和"申报陆羽《茶经》文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等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代陆羽以其《茶经》奠定了他在中国茶文化史上"茶圣"的地位,并第一次在中国文化史上提出了茶人的品格要求,即"精行俭德",成为一千多年来中国茶人的品格标准。同样,陆羽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其后一千多年的中国文人。陆羽的价值取向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品格和人格上"精行俭德"的价值取向,二是精神上的独立自由的个性取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的《茶经》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茶经》涵盖了茶叶的历史渊源、采摘生产经验、饮茶技艺等多个方面。不仅总结了前代关于茶事的各种记载,并记述了陆羽本人多年对茶的调查研究和制作茶汤的亲身经验。因此《茶经》既是茶学专著,又是精辟的农学文献。其中对茶树、茶叶自然特性的总结,对茶叶采摘、烹煮生产经验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特别是关于茶树种植中的"法如种瓜"的介绍,极有可能表明唐代种植茶树已经采用了混作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刘祖生 《农业考古》2003,(2):185-185
各位领导、各位茶友 ,您们好 !今天 ,海内外茶人代表在陆羽的第二故乡湖州欢聚一堂 ,隆重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12 70周年 ,其意义十分重大 ,对继续弘扬陆羽精神 ,促进茶学在新世纪的发展 ,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 ,请允许我代表浙江省茶叶学会代表团全体成员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预祝这次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茶圣陆羽是世界茶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茶经》的出版 ,标志着古代茶学的创立。《茶经》涉及茶的起源、形态、生态、栽培、加工、品质以及茶史、茶区、茶事等 ,内容极其丰富 ,是涵盖茶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古代茶学百科全书。自…  相似文献   

7.
法门寺塔地宫出土茶具与《茶经·四之器》对比研究法门寺博物馆王仓西,田生华陆羽一部《茶经》,深刻地真实地总结了中国唐代茶道。对唐以后,特别是宋代茶道、日本茶道产生了深刻影响。《茶经》是研究唐代茶文化的“圣经”,陆羽本人也被称为“茶圣”。陆羽一生主要活动...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陆羽专著《茶经》问世1220周年。在陆羽第二故乡湖州,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 究会主办,湖州市旅游局、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承办,有关单位参与,于4月8日至25日举行了一系列纪念 活动,先后有近3万人参加,既隆重,又热烈。 4月8日下午,举行“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纪念活动暨四月苕溪茶会开幕式”。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 会副会长宋少祥等来宾莅会。湖州市副市长丁文贲宣布开幕,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董淑铎致开幕辞, 来宾讲话,然后品茗斗茶,观赏了茶艺和文娱表演。 从4月15日至2…  相似文献   

9.
陆羽《毁茶论》散佚,后世学者因其内容无所考证,出现《毁茶论》系陆羽受辱后反对饮茶或陆羽未作此篇等不同的推测。通过梳理可以看出,在唐代饮茶风尚的普及中,常伯熊增益陆羽之法以及陆羽写作《毁茶论》对于饮茶风尚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李季卿对陆羽和常伯熊的态度差异亦非源自二人的茶艺、茶道器具和程序,而是源自二人的装束,且陆羽在写作《毁茶论》后还对《茶经》进行过两次修改,并且继续从事相关的茶事活动。所以,《毁茶论》的主要内容当是反对李季卿之流重视茶人装束而忽视茶道本身的行为,而非反对饮茶。  相似文献   

10.
唐诗与《茶经》湖北襄阳师专附中郭孔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在唐朝出现了新的高潮。而唐代有关的茶事的诗歌,则是唐代茶文化高潮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激起唐代诗人们赞美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陆羽《茶经》的流传。唐代前期写茶事的诗是较少的,以咏茶为主题的诗则更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或者说中国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而且是一种独具中国民族特性的审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就是中国文人从唐代以来不断审美的过程。因此 ,中国茶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文人的审美取向。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文人审美的过程 ,这种审美以空灵的田园山水或超然物外的环境状态为取向。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以陆羽的《茶经》的写成并流传于世为标志。陆羽的《茶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中国品茶经验的总结和中国茶艺进行规范的专著。也许《茶经》中还看不出多少陆羽的审美取向 ,他在《茶经》…  相似文献   

12.
陆羽与越州     
陈郑 《农业考古》2021,(2):197-201
陆羽《茶经》第一次系统整理了茶事,建构了后世茶学著作的基本架构,为普及茶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陆羽也被尊称为"茶圣"。为考察茶事,陆羽走访了很多地方,其中包括越州。在越州,陆羽品鉴越茶,到会稽山祭祀,和越州结下了深厚的渊源。越州的考察经历也影响到陆羽的创作,在其创作的作品中,尤其是《茶经》中,也留下了与越州相关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陆羽《茶经·七之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茶文化史料的历史遗产,涉及茶事或茶文化人物有四十三位,其中佛门人物三位,分别是敦煌人单道开、释法瑶和沙门谭济,由此引申出佛教与茶文化的因缘,为后世对于佛茶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茶文化第一人,茶圣陆羽为唐代茶文化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书,其所著《顾渚山记》亦是一部著名茶书。本文对惜已遗佚的《顾渚山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考证与注释,以供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研究者参考。顾渚山是陆羽撰写《茶经》的主要地区之一,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以顾渚为第一"。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为纪念陆羽《茶经》问世1220周年,澳门茶艺界在今年4月15至24日,于 于花城公园举办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其内容包括: 《茶经、茶书、茶具展》:展出《茶经》各种版本、陆羽生平简介、各种茶文化书刊、历代茶具。时间从4月15日至4月24日。 “茶缘茶会”暨茶艺示范:来自澳门、台湾、香港、广州、珠海五地的茶艺爱好者,举行露天茶会。时间为4月15日下午3时开始。 陆羽《茶经》专题讲座:由台湾茶文化专家范增平和香港茶艺专家叶惠民两位教授主讲“《茶经》对中国及世界茶文化的影响”、“《茶经》对中国茶…  相似文献   

16.
文献资料是深入研究的基础,前人的著述是当代发展的借鉴,历史的积淀是未来社会的根脉。──摘自《〈中国茶文化经典>前言》一千二百年前,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部茶著——唐代陆羽的《茶经》诞生了。作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开山之作,《茶经》曾被后世的中外茶文化研究者奉为经典,陆羽也被誉为茶圣。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由高级农艺师、著名茶文化专家陈彬藩教授任主编、著名茶文化研究专家余悦研究员和香港企业家。国际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关博文先生任副主编的《中国茶文化经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之际,奉献给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董淑铎 《农业考古》2003,(2):197-198
茶圣陆羽自唐代上元初 ( 76 0年 )来湖州定居 ,至贞元末 ( 80 4年 )在湖州逝世 ,除中间有 1 0年曾移居江西洪州、上饶等地外 ,在湖州先后居住了 30多年 ,所以湖州是他的第二故乡。在湖州 ,不仅留下了他的茶事和文学业绩 ,特别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 ,而且还留下了他的遗风和遗迹。他的故居青塘别业 ,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茶经》最后成书之所 ,在茶文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目前的境况如何 ,更受到中外茶人的普遍关注。据历代《湖州府志》记载 :“陆羽别业 ,在青塘门外。”唐武德四年 ( 6 2 1年 )所筑的湖州府城 ,西北隅的城门就…  相似文献   

18.
茶香万里,茶人一家.2007年11月18日,由湖州妙西民间自发举办的"纪念茶圣陆羽文体活动"又一次吸引了韩国茶人李根柱先生.5年前,遵韩国"茶星"崔圭用师遗命,首次赴妙西探访陆羽遗迹的李先生曾写下"茶道为修身至德"的感言,此后,崇仰茶圣陆羽的他与《茶经》诞生地湖州结下了跨国之缘.  相似文献   

19.
陆羽的《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产生,有它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今天,我们来简析它们的形成过程,对指导现在以及今后的中国茶文化活动是有好处的。陆羽《茶经》和唐代茶文化的形成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现在,我姑且分两个方面加以叙说。一、陆羽《茶经》产生的时代背景陆羽的一生经历,促成他写出了卓越的《茶经》。1.坎坷一生,钻研茶学,积累了丰富的茶学知识。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3年),复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门市)。唐代的竟陵是一个河渠纵横、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开元、天宝,号称唐代盛世,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20.
陆羽《茶经·七之事》“茗菜”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1,(4):211-213
陆羽《茶经·七之事》是《茶经》一书中内容最为复杂的部分 ,涉及与饮茶有关的历史人物 ,传说人物、神话传说 ,茶叶产地、风俗掌故等 ,以一人一事为单位 ,分条叙述 ,共约 2 5 0 0来字。其中第二大段第三条引《晏子春秋》的记载 :“婴相齐景公时 ,食脱粟之饭 ,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笔者按 :戈应作弋 ,卯应作卵 )。 2 0 0 0年新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茶人之部”根据陆羽的引文 ,以晏婴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茶人 ,并加按语说 :“按 :《晏子春秋》内篇作 :“苔菜” ,《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作 :“茗菜” ,同《茶经》。当时茗 (茶 )作为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