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作者对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及信阳地区牛群、鸭群和鸡群的隐孢子虫病流行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郊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的平均感染率为40%,随着牛的年龄增大,感染率有呈下降的趋势。经鉴定,郑州市郊奶牛场的隐孢子虫为小鼠隐孢子虫。郑州市开封市及信阳地区家鸭的群体隐孢子虫感染率为69.57%,1~8月龄感染率(87.5%)明显高于8月龄以上鸭的感染率(60%).阳性鸭群粪中卵囊数均较少.郑州市郊8个猪场的粪样中有7个猪场粪样呈阳性.粪样的平均阳性率为17.7%,郑州猪场的隐孢子虫亦为小鼠隐孢子虫.郑州地区12个鸡扬中没有发现隐孢子虫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红原地区牦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采用巢式PCR对采自红原县的216头份牦牛粪便进行了检测(其中包括腹泻粪便样本18份)。该地区牦牛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14.8%,其中Cryptosporidium bovis 感染率为3.7%,C. ryanae感染率为5.1%, C. andersoni感染率为6.0%, 而腹泻样本并未检出隐孢子虫。以上结果表明,牦牛是隐孢子虫的天然宿主,但该实验中未见隐孢子虫和牦牛腹泻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隐孢子虫和牦牛腹泻之间的关系需要后续研究来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3.
鹌鹑隐孢子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掌握畜禽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作者于2003年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查了郑州、焦作2市7个鹌鹑养殖场429份粪便样品,结果有5个鹌鹑场隐孢子虫感染为阳性,根据卵囊形态初步鉴定1种为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另1种为火鸡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meleagridis);总阳性率为14.69%(63/429),其中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阳性率4.66%(20/429),火鸡隐孢子虫的阳性率为10.02%(43/429),并分别用2种卵囊试验感染鹌鹑和雏鸡研究其致病性,观察了2种隐孢子虫在鹌鹑体内的排卵囊规律,以及火鸡隐孢子虫在免疫抑制雏鸡和非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排卵囊规律。  相似文献   

4.
对经口感染(4.0×10~5个/鸡)贝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baileyi)卵囊的雏鸡在其饲料中分别添加交沙霉素(4.0g/kg)、复方新诺明(4.9g/kg)、大蒜素(400mgkg/)、甲硝唑(2.0g/ks),任鸡自由采食,连用7d.结果表明,实验鸡潜隐期延长,粪中卵囊数显著降低,体重明显增加,血液学值及血清酶学指标与健康对照鸡无明显差异.由此证明,这4种药物对实验性雏鸡隐孢子虫病有不同程度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寄生虫角度明确猪场发生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为防控云南规模化猪场毕氏微孢子虫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巢式PCR对云南玉溪和保山地区4个猪场的129份猪粪样本进行猪毕氏微孢子虫检测,扩增微孢子虫的ITS序列,经测序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确定其基因型.[结果]129份猪粪样中有30份感染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为23.26%;其中,云南保山地区的猪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为56.82%(25/44),玉溪地区的感染率为5.88%(5/85),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按不同发育阶段划分,发现以仔猪的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最高(76.92%),成年猪的感染率相对较低(11.39%),感染率在不同发育阶段间差异极显著.经测序分析发现共有6个基因型,包括5个已知基因型[CHC5(n=3)、CHG19(n=7)、EbpD(n=9)、EbpA(n=2)和EbpC(n=4)],1个新的基因型YNZ1(n=5);从基于微孢子虫ITS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检测出的6种基因型均属于Group 1,即具有人兽共患的可能性.[结论]云南猪场普遍存在毕氏微孢子虫感染,且均属于具有人兽共患可能性的基因型.因此,要重点加强猪场微孢子虫的防控工作,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等养殖污染物必须经过堆肥发酵或消毒处理后才能作为农家肥使用或排入污水中.  相似文献   

6.
据 Miyaije 报道,黄胸鼠隐孢子虫自然感染率为48.50%,褐家鼠为21.30%。国内连自强等报道,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隐孢子虫自然感染率分别为32.86%,21.76%和16.67%。本次实验诱捕到26只家鼠(其中19只为黄胸鼠,7只为褐家鼠),取粪样用蔗糖漂浮法处理后镜检,黄胸鼠的感染率为47.26%(9/19),褐家鼠的感染率为28.57%(2/7).如此高的感染率提示我们,家鼠隐孢子虫能否成为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感染来源,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合肥地区鸡隐孢子虫感染及其季节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合肥地区4个鸡场的120个粪样进行检查,结果表明,鸡隐孢子虫感染率为50.83%;每日检查1次(30个粪样),连续12个月对同难鸡场鸡隐孢子虫感染与季节的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鸡隐孢子虫感染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夏,秋感染率较高,冬季感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重组鸡α干扰素(IFN-α)对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的治疗作用,选用3日龄罗曼公雏,每只经口1次接种1×105个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同时对不同组别雏鸡分别肌内注射500,1 000,2 000,4 000 IU·只-1的重组鸡IFN-α进行防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重组鸡IFN-α均可减轻雏鸡贝氏隐孢子虫病的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9.
应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福州市9个养殖场鸡群进行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抗体检测。共采集了鸡血清样品427份。结果表明,被检样品总的阳性率为29.51%(126/427),阳性的鸡场数占鸡场总数的77.78%(7/9),养殖场个体阳性率在0~98.36%之间。经比较不同品种REV抗体阳性率,发现肉鸡的感染率最高(61.18%),蛋鸡次之(15.48%),种鸡最低(6.60%)。不同日龄段不同品种的鸡群REV抗体阳性率呈散在分布。  相似文献   

10.
正鸡大肠杆菌病是养鸡业常发的一种病,据调查:发病率30%-60%,病死率几乎100%。(马国璧.2011)20-45日龄肉鸡发病率5%-20%,严重50%。(杨国平.2005)给养鸡业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畜产品质量下降。1.鸡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不同地区、品种、季节和日龄的鸡均可发生鸡大肠杆菌病。以雏鸡多发。初产和高峰蛋鸡多发,肉鸡比蛋鸡多发,患病鸡没有死亡高峰但是病程持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禽流感免疫程序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从汉中市某规模化养鸡场采集罗曼蛋鸡的血清样品,检测不同时期的抗体水平。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后,检测用不同剂量的疫苗免疫后雏鸡血清中抗体水平。[结果]1d雏鸡平均母源抗体效价为8.9,在19d降到4.3。免疫36d后,平均抗体效价达6.37,保护率为100%。免疫85d后,抗体达最高值。免疫9周后,平均抗体水平降至4.17,保护期约为2个月。禽流感的首免时间应在出生后19~22d。首次免疫85d后,HI抗体水平逐渐降至临界值。建议在3月龄左右进行第2次免疫,剂量可增大到0.5ml/只。[结论]鸡场应建立抗体效价监测手段,应对抗体水平偏低或空白的鸡群及时再接种。  相似文献   

12.
尿素及丝兰提取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提高肉鸡生长速度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0.10%尿素及0.01%丝兰提取物,研究尿素和丝兰提取物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日粮单独添加0.10%尿素或单独添加0.01%丝兰提取物都可以提高黄羽肉鸡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但效果不明显;日粮中同时添加0.10%尿素及0.01%丝兰提取物,黄羽肉鸡的日增重明显提高,料肉比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丝兰提取物配合尿素共同使用,能明显提高黄羽肉鸡的生产性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71-1872
[目的]为凉山岩鹰鸡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100日龄凉山岩鹰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公、母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岩鹰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差异不显著,腿肌的肉色测定值小于胸肌。笼养条件下岩鹰鸡的嫩度和失水率均高于散放饲养。在宰后45 min,岩鹰鸡胸、腿肌pH值接近7,而宰后24 h有所降低。[结论]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的肉用性能优于笼养,主要与其在散放饲养条件下活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市售肉类食品源大肠埃希菌的污染和耐药情况。【方法】自2011年7月至8月,从广州市各大农贸市场和超市采集市售肉类样品310份,其中猪肉253份,鸡肉57份。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琼脂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310份样品中共分离到21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68.7%,其中猪肉源177株,鸡肉源36株。受试菌株对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超过75.0%,对氨苄西林、萘啶酸、氯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磷霉素、环丙沙星、安普霉素、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为10.0%~60.0%,而对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黏菌素和阿米卡星表现较为敏感,耐药率小于5.0%。鸡肉源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猪肉源大肠埃希菌,差异极显著(P0.01)。213株大肠埃希菌中82.2%为多重耐药菌。【结论】广州市售肉类食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污染,且鸡肉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猪肉源大肠埃希菌严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冰鲜鸭肉加工特性和游离脂肪酸组成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生产高品质鸭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并比较番鸭、高邮鸭、荆江鸭3种鸭肉中的水分、粗脂肪、蛋白质含量、pH值、失水率、剪切力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3种鸭肉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和失水率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品种鸭肉的剪切力差异显著(P<0.05)。一般来说,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鸭肉肌内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游离脂肪酸为油酸,其在番鸭、高邮鸭和荆江鸭的提取脂肪中含量分别为7.65、16.10和12.80 mg/g。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也较高,而棕榈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较低。肌内脂肪主要是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50%。[结论]肉鸭的脂肪酸组成与地方鸡种和肉鹅类似。  相似文献   

16.
鸡人工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气管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鸡人工感染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后气管病理组织学变化,为人工制造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例模型方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健康鸡为对照,应用滴鼻、点眼及气管滴入方式同时进行感染,每只鸡接种100 TCID50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液0.5 m l,研究感染鸡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对鸡进行人工感染后,鸡能够产生所报道的病理变化。[结论]该研究的人工感染方式所引起发病的鸡可以作为患传染性喉气管炎鸡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邢瑞  车轶  崔勇华  徐世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64-10467
[目的]研究微波对鸡胚生长发育及雏鸡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j采用磁控管发射2450MHz的微波来模拟微波辐射源辐射种蛋,直到雏鸡孵出后,分别采用一次性被动回避学习和RT—PCR检测微波对雏鸡认知功能和NMDA受体NRl亚基与NR2亚基表达量的影响。f结果]微波辐射后,暴露组的回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特别在辐射强度最高组的回避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暴露组有2组雏鸡体重增加,其中一组的孵化时间有所增加。经RT—PCR分析,NR2亚基表达量在第lO天及15天时都上调,NRl亚基表达量只在第15天时才下调。[结论]微波对个体发育具有一定影响,通过使端脑中NMDA受体结构组成和功能发生改变,使自身的调节能力下降,从而对认知功能有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鸡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白羽肉鸡鸡肉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位组设计,将1 000只肉鸡随机分为基础日粮+黄霉素、基础日粮+中草药0.3%水平、基础日粮+0.4%水平、基础日粮+中草药0.3%水平+甜菜碱、基础日粮5组。[结果]结果表明:各处理匹配度超过800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共50中,包括醛、醇、烃、酮、酸、酯以及含N、O、S的杂环化合物等七类,其中以醛、酮等羰基化合物为主,醇、烃次之,中草药组挥发性成分多于抗生素组。[结论]中草药组与抗生素组相比较,多出的成分均为烯、醛、醇,可以提高肉仔鸡的风味,该组方0.3%添加量可以提高肉鸡鸡肉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提高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徐海鸡的肉用性能。[方法]以13周龄徐海鸡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4只(12公鸡,12母鸡)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13周龄徐海鸡公、母鸡活重分别为771.92和644.17 g,屠体率分别为92.42%和90.02%,全净膛率分别为67.11%和65.88%。公、母鸡腿肌的p H分别为5.94和5.93,系水率分别为71.66和72.04,剪切力分别为3.05和2.89,且差异均不显著。公鸡腿肌的L值大于母鸡,a、b值小于母鸡,且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徐海鸡经多世代提纯选育后,可用于优质肉鸡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蝙蝠蛾拟青霉液体发酵菌丝体作为饲料添加剂对淮北麻鸡生产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虫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淮北麻鸡为试验对象,在试验动物基础日粮中添加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考察菌丝体对淮北麻鸡的日增重、屠宰性能和肌肉中水分、粗脂肪、蛋白质等含量的影响。[结果]在动物日粮中添加0.3%的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可显著促进淮北麻鸡的生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动物日增重提高了12.09%;同时也发现母鸡腹脂率有了明显降低(P<0.05);但对淮北麻鸡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可显著提高腿肌中肌间粗脂肪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腿肌间粗脂肪含量提高了17.18%。[结论]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不仅能提高淮北麻鸡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改善淮北麻鸡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