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研究杏鲍菇菌丝体中多糖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子试验,分析醇析条件、菌丝体破碎方法和浸提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对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多糖得率的主次因子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最优提取条件为:3倍体积95%乙醇沉淀8 h以上,超声波处理10 min,浸提温度97℃,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8。在应用最佳工艺时的杏鲍菇的多糖得率为6.52%。  相似文献   

2.
用发酵法培养大白菇菌丝体,并对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测定粗多糖含量,摸索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时间、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浸提液最终浓度.结果表明:大白菇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浸提液浓度80%,浸提时间1h,浸提温度25℃,浸提比为1:50.  相似文献   

3.
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毛木耳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筛选毛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其免疫功能进行评价。用蒸馏水提取毛木耳多糖,以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水比和浸提次数为主要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进行提取工艺的优化,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含量后计算多糖得率,并采用动物试验对获得的毛木耳多糖进行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试验和碳粒廓清试验。影响毛木耳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料水比>浸提次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毛木耳多糖在100 mg.kg-1剂量下能明显提高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和碳粒廓清能力。通过正交试验及其验证试验确定的毛木耳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水比1∶40,浸提次数2次,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100℃,在此条件下,毛木耳多糖得率可达5.90%,且获得的毛木耳多糖能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个方面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禚同友  周丽洁  陈艳秋 《食用菌》2007,29(4):59-59,61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桦褐孔菌菌丝体粗多糖提取的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沉淀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浸提温度,2.5h浸提时间,85%乙醇沉淀浓度。  相似文献   

5.
彭璐  杨健华  王巍  王琦 《食用菌》2017,(5):24-28
为提高柳生金针菇多糖产量,通过装液量、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箱转速单因素实验及正交优化试验,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取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及液料比3个因素,以菌丝体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适宜柳生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120 m L/250 m 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3℃、培养箱转速150 r/min。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 h,液料比50∶1,浸提温度90℃,最佳工艺路线为:热水浸提2 h,过滤,合并3次提取液,旋转蒸发仪浓缩发酵液至原体积的1/10,4倍体积无水乙醇4℃醇沉24 h,3500 r/min离心5 min,去上清,-80℃预冻过夜,真空冷冻干燥,称重,再次溶解多糖,离心去沉淀,上清液醇沉,再次干燥,得菌丝体多糖,多糖提取率为74.39%。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黄伞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延友  苏延峰  杨杰 《食用菌》2004,26(1):10-1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黄伞粗多糖提取的浸提比、浸提时间、乙醇沉淀浓度等因素进行了试验。结果黄伞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20的浸提比,2h的浸提时间,90%乙醇沉淀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苯酚硫酸法作为灵芝多糖的测定方法,研究了从固体发酵灵芝菌丝体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的工艺,对浸提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固液比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利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法和薄层层析法对主要组分GLPI进行了分子量测定和单糖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40min,固液比1:20和提取次数为2次;GLP1分子量约为179900,初步判断为甘露聚糖。  相似文献   

8.
以淡豆豉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各因素对淡豆豉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淡豆豉多糖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浸提温度,其中微波处理时间的影响显著(P0.05)。淡豆豉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处理3 min、浸提温度为80℃、微波功率为600 W;在此条件下,淡豆豉多糖的提取率为1.03%±0.02%。该提取方法工艺简单,提取率高,可为淡豆豉多糖的提取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和提取次数对金针菇水溶性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和提取次数的影响作用较弱,二因素的适宜水平分别为7和1次;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的影响较显著。采用Box—Behnken组合设计进一步考察3个因子对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所确定的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7℃,提取时间2h,料液比1:20,在此条件下金针菇粗多糖提取率为1.38%。  相似文献   

10.
以市售新鲜葡萄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葡萄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料液比,而提取时间影响不大.葡萄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为90℃、料液比为 1:2、提取时间为2.0 h.经苯酚-硫酸法测定,葡萄多糖含量为7.53%(以半乳糖计),加样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9%.  相似文献   

11.
陈帅  王兆丰 《蔬菜》2021,(8):12-18
为了优化酶法辅助提取边麻菇多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液固比、酶解时间、pH值和酶复合剂用量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液固比21,酶解时间62 min,pH值5,酶复合剂质量分数1.65%,3次重复验证试验平均多糖得率为(10.96±0.12)%;优化的酶法提取边麻菇多糖的工艺简便易行,可作为边麻菇多糖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2.
醇沉条件对猴头菌多糖得率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粗多糖得率和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水提醇沉制备猴头菌多糖(Hericium erinaceuspolysaccharides,HEP)工艺中主要醇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出猴头菌多糖醇沉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液的浓缩比(粗提液体积∶子实体干重,mL∶g)为3∶1,醇沉浓度70%,加入乙醇时浓缩液温度为40℃,醇沉时间和静置温度分别为8 h和4℃。不同醇沉浓度得到的多糖分子量分布及体外免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醇沉浓度为40%时,得到的多糖大分子部分占的比例较高,活性较好。醇沉浓度越高,多糖含有的小分子物质越多。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多糖工艺,并分析多糖对肝损伤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60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0 min、醇沉浓度70%、料液比1∶40(g∶mL)的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25±0.04)%.影响多糖得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功率、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与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灌胃尖顶羊肚菌多糖处理组的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巴西蘑菇多糖冲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巴西蘑菇多糖的条件,研究了多糖冲剂制备工艺,并用苯酚-硫酸法对巴西蘑菇多糖冲剂中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水为溶剂,巴西蘑菇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30min,微波功率为80%(全功率为800w),液料比为20:1.巴西蘑菇多糖冲剂配方为:巴西蘑菇粗多糖:可溶性淀粉:甜蜜素=1:4:0.04,冲剂中多糖含量为7.624%.  相似文献   

15.
以杭白菊干品为原料,选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液料比为考察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并用药典方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菊花多糖的超声波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菊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40,提取功率40W;提取温度是影响菊花多糖提取率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12种不同品种灵芝(Ganoderma lucidum)为材料,采用超声辅助水提法提取灵芝粗多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多糖得率为0.604%~2.590%,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54.9%~95.0%,还原能力范围0.207~0.417。其中日本进口品种(1号)灵芝的粗多糖得率最高为2.59%(25.9 mg·g-1),并具有最高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95%、0.417。对1号灵芝粗多糖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精制多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发现,1号灵芝精制多糖具有C-O键、C-H键、-OH等多种多糖特征键。通过测定12个不同品种灵芝多糖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明确了各品种灵芝间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灵芝多糖的提取及对不同品种灵芝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枸杞多糖的提取得率为衡量指标,考察了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三种因素对枸杞多糖得率的影响,从而优化了枸杞多糖的提取工艺。最终实验得出提取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7g/mL,浸提温度81益,浸提时间为2.5h。在此条件下,枸杞多糖得率为5.03%。经过对二次响应面的分析,在最佳工艺参数下,得出枸杞多糖提取获得率的二次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以白及块茎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聚乙二醇6000/磷酸氢二钾(PEG 6000/K2HPO4)双水相法提取白及多糖,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BBD中心组合)试验相结合分析料液比、提取时间、多糖粗提液体积、PEG 6000用量、K2HPO4用量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期为高效提取白及多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多糖粗提液体积和PEG 6000用量、PEG 6000用量和K2HPO4用量交互作用显著,而多糖粗提液体积和K2HPO4用量的交互作用较弱,对白及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大小为PEG 6000用量>多糖粗提液体积>K2HPO4用量;最佳工艺条件为多糖粗提液体积5.0 mL,K2HPO4用量1.0 g,PEG 6000用量2.0 g;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经过3次平行试验,多糖提取率为72.81%,与预测值的偏差为0.94%,说明工艺条件稳定可行,结果重现性较好。白及多糖对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并且清除率随多糖浓度提高而增大。由此说明,优选出的白及多糖提取工艺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9.
对蛹虫草新菌株3号多糖进行提取纯化,通过体外氧化反应体系评价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及精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不同浓度时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粗多糖总还原力为0.182,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4.4%,且随多糖浓度上升,羟自由基清除率增大。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总还原力为0.136,羟自由基清除率为55.3%。蛹虫草新菌株3号粗多糖总还原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均优于蛹虫草新菌株3号精多糖。由此推断蛹虫草新菌株3号中多糖种类繁杂,并非单一多糖,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功能的多糖,且多糖之间的抗氧化功能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回流法从飞机草中提取总黄酮。单因素试验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作为考察因素,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法设计,采用响应面法(RSM)评估了4个因素对飞机草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的典型分析可知稳定点是最大值,决定系数为0.9722。飞机草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4.5h、料液比1∶41、乙醇浓度51%。在此条件下飞机草黄酮的得率为7.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