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中医黄证是指家畜气壮迫血旺行,血离经络,积郁肤腠,化为黄水的一类疾病。中医将黄证有外黄和内黄之分,其中几种能危及生命的称之为恶黄,如偏次黄、黄等。有些为普通黄,这些黄证虽然发生部位不同,但从病因、症状和疗法等方面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阴黄和阳黄两类。阳黄发病较急,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为阳中之阳;阴黄发病较慢,局部红肿热痛不明显,为阳中之阴。1阳黄1.1病因多因劳役过重,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2.
对含波尔山羊、努比羊、吐根堡不同血缘成分的南江黄羊外血羊,进行早期的体重、体尺观测,表明:南江黄羊导入外血在1/8~1/4之间优于含外血1/4以上的组合,以含吐血和奴吐血的“波、奴、吐、黄”四元和“波、吐、黄”与“波、奴、黄”三元组合比“波、黄”二元组合生产性能优。  相似文献   

3.
家畜水黄为家畜常见的外科疾患之一,《元亨疗马集·疮黄论》说:“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溢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为黄也。”文中所载的家畜水黄,系指局部软肿微热,有明显的水肿现象,针刺则有血水或黄水流出为特征。因发病部位不同而病名各异,常见的有肚底黄、胸下黄、颌下黄、肘肩黄等。笔者多年共遇30余例,其中黄牛16例,水牛10例,马6例,均采用石灰、醋、  相似文献   

4.
《元亨疗马集·疮黄论》说:“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溢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本文所指的“外黄症”即外科上的黄症。发生于肌表各部位的黄肿,常见的有鼻黄、腮黄、胸黄、膝黄、肘黄、肚底黄、遍身黄、虾蟆黄(后肢内侧)、木肾黄等19种之多。牛、马等大家畜的上述外黄症在我县常有发生,给农牧业生产特别是对家畜使役的影响极大。为了探索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经多年努力,筛选出天南星擦剂,用于治疗牛、马的外黄症86例,治愈86例,现报道  相似文献   

5.
黄症是为气血运行失调、血中津液外溢、滞于肌肤腠理之间,形成肿胀、或因气血旺盛、血离经脉、溢于肌肤、化为黄水、称之为黄。根据黄症的预后、可分为恶性黄和普通黄;据其病变部位、有内黄、外黄之分;依其病理特征:有阴性黄、阳性黄之异。在临床实践中,以辨证阴阳,内服、穿刺、外敷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阴性黄23例、阳性黄315例,都获良效。 病因病机:多因劳役过度、饲养管理失调、复感热邪、热毒积于心胸、三焦壅极、致使气血妄行;或因久卧湿地、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上海动物园职工在本市西郊野外捕获一只幼龄刺猬。作者从小刺猬体表共采集到外寄生虫—蜱10余个,雌雄皆有,全为成虫,经鉴定均是硬蜱科(Ixodidae)血蜱属(Haemaphysalis)的褐黄血蜱(Haemaphysalis flava)。据文献记载,褐黄血蜱主要分布于日本、印度、斯里兰卡、越南等国,我国江苏、湖北、台湾的猪、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区域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情况及其遗传进化关系,试验以采集自湖南、河南省的20只褐黄血蜱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其内转录间隔区Ⅱ(ITS-2)和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Ⅰ(nad1)基因序列,并对所获序列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在所获ITS-2和nad1基因序列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褐黄血蜱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利用ITS-2和nad1基因序列分别构建褐黄血蜱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褐黄血蜱ITS-2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 160 bp,nad1基因序列长度均为285 bp;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9%和0~0.4%;湖南省褐黄血蜱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4%和0~0.4%,而河南省的种内差异分别为0~1.2%和0~0.4%;两省褐黄血蜱ITS-2及nad1基因的种间差异分别为37.0%~52.0%和13.6%~24.8%。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所有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共处于同一分支上。结果表明,来自于两省的褐黄血蜱之间均存在基因变异的现象,但湖南省褐黄血蜱的基因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均高于河南省;两省褐黄血蜱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暗示两省褐黄血蜱之间有基因交流,未出现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
广东目前的黄羽鸡种通过育种专家的多年努力 ,通过引入外血或改良杂交等手段 ,在生产性能方面已得到了重大改进 ,基本形成了广东黄鸡快大型品种 (系 ) ,如岭南黄、新广黄、康达尔黄等。同时 ,饲养方式上也要求由原来的传统散养方式向集约化的饲养方式转变。因此 ,种鸡饲养管理技术也必须相应地提高 ,才能充分发挥种鸡的生产性能。1 特别注重种鸡苗的质量(1 )选择优良适销品种 目前广东快大型黄鸡有多个品种 ,所以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选择好适销的品种 ,调整好种鸡的品种结构。(2 )选择具备所选品种特征的健壮苗 不同品种通过不同的杂交…  相似文献   

9.
牛外科黄肿主要发生在夏季,多因气血相凝而引发,发生于皮下局部软组织,患部开始较硬,后变软,肿胀有波动性、弹性,皮肤较紧张,在中央穿刺能流出黄水。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颈黄、胸黄、肚脐黄、膝黄等。近十年来,笔者白拟中药方治疗牛外科黄肿,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取与家蚕黄血基因(Y)协同作用的相关蛋白的基础信息,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5龄起蚕黄血个体和白血个体的中肠蛋白进行分离并作图像分析,发现分离出的较为清晰的蛋白点主要集中在14~80kD区域,等电点(pI)4~9。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其中一些差异明显的蛋白点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较为可信的5个蛋白点包括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功能蛋白,这些蛋白可能与家蚕黄血性状的形成有关。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质谱鉴定出的质子转移ATP合酶β亚基2编码基因在家蚕黄血近等基因系黄血个体和白血个体5龄不同发育时期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2种个体中的表达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黄血个体中的表达量明显较白血个体高,5龄第1-2天的相对表达量高7倍左右,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家蚕的黄血性状有关联。  相似文献   

11.
黄肿是皮肤局部炎性或非炎性肿胀,临床上以软而不痛为特征。针刺时初流血水,继流黄水。常见的有鼻黄、胸黄、锁口黄、背黄、肚底黄等。笔者采用蟾酥和安钠加混合液肌注治疗皮肤黄肿病马、骡、驴40余例,均获痊愈。成年马、骡、驴用蟾酥注射液20毫升、10%安钠加30毫升颈部肌肉注射,每日一次。一般病例注射一次后,1—3天黄肿全消;少数病例需注射2—3次。除注射上述药物外,还需结合用针乱刺放出黄水。  相似文献   

12.
黄多因劳役过度、饮喂失时、气候炎热、奔走太急、外感风邪、内伤草料,致使热邪积于脏腑,循经外传,郁于肌腠而成黄肿,或因跌扑损伤,外物所伤,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凝聚于肌腠所致。《元亨疗马集》记载:黄是气血流行太过,不及发之而殊也,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溢于肌腠,肌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化为黄水故日黄也。《元亨疗马集》记载36种黄,本文只涉及锁口黄、颊黄、腮黄、胸黄、肚底黄、遍身黄,在诊疗过程中用西医抗菌消炎疗法疗程长,治愈率低,  相似文献   

13.
褐黄血蜱是我国中东部各省、市、自治区的优势蜱种,其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由于该蜱偏好于侵袭野生动物,尤其是刺猬,故长期被忽视。该论文对褐黄血蜱产卵和孵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褐黄血蜱卵呈椭圆形,其大小约535.63μm×361.56μm,重量0.064 mg。26℃~30℃均是褐黄血蜱产卵的适宜温度,在这些温度下,雌蜱产卵量与体重有正相关关系;产卵过程受培养温度、雌蜱体重影响较大。在26℃~30℃下,孵化温度升高则孵化时间缩短。32℃不是孵化褐黄血蜱卵的最适温度。研究温度对黄血蜱产卵和孵化的影响,对建立实验种群、开展试验研究和防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黄症是马夏季较常发生的疾病。黄是一种范围包括很广,病因病原较复杂的疾病。中兽医把局部软肿,日久破流黄水的病患统称为“黄”。一般都或多或少有全身反应。在我们南方,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7—10月,天气炎热,湿热熏蒸,气盛溢血,凝于肤腠而生黄。马黄症因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发生于肚脐周围的称“肚底黄”、发生于阴肾者称“阴肾黄”,发生于膁部的称“膁黄”等等。马外黄患部周围界限明显,未化黄水之前较硬,  相似文献   

15.
不同采血时间血清样 BVD 抗体滴度是不同的.1.国内捡疫第一次血清样 BVD 抗体滴度与国外检疫结果比较,除1头牛为零外,其余普遍提高。2.国内检疫一、二次血清样比较抗体滴度上升3以上的10头牛,二、三次血清样比较,有1头牛抗体上升0.5个滴度,有3头牛为零,有6头牛下降。一、二次血清样滴度差为2的16头牛二、三次血清样滴度差有56.2%的牛在上升。3.一、三次血清样抗体滴度差与一、二次和二、三次血清样滴度差进行比较又有所不同。本文对不同采血时间的血清样滴度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褐黄血蜱唾液内细菌的种类和传播途径,本研究分别提取褐黄血蜱饱血、半饱血的蜱虫及其唾液细菌总DNA,以其为模板,以通用引物扩增细菌16S r DNA V3区,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唾液内优势菌序列分别与狡诈球菌、鞘氨醇单胞菌属、立克次体、不可培养的细菌序列高度相似。虫体的优势菌序列与葡萄球菌属、立克次体、柯克斯体属的序列相似。饱血、半饱血蜱的唾液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而蜱虫与其唾液的菌群结构差异很大。本研究表明褐黄血蜱唾液含条件致病菌,有经唾液传播疾病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家畜黄症医案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亨疗马集》记载三十六黄.其含义相当广泛,除体表可见黄肿外,还包括属于温病范畴的肝黄、脾黄、肺黄、脑黄、肠黄等病.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诸类病症已有了很科学的论证和治疗,这里不再赘述.仅发生在家畜体表常见的鼻黄、腮黄、外颡黄、胸黄、腰黄、半身黄、遍身黄、肚黄、膝黄、跗黄、虾蟆黄、对节黄、蹄黄、阴肾黄等二十多种,现择录医案数例,以飨读者,若有谬误之处,敬请赐教.  相似文献   

18.
中医黄证分为滴水黄、锁口黄、肚底黄、遍身黄、胸黄、串皮黄、大头黄和锁喉黄等。《元亨疗马集》疮黄论:"黄者气之壮也,气壮使血离经络,血离经络滥于肤腠,肤腠郁结而血瘀,血瘀者而化为黄水,故曰黄也"。一般说来,毒气侵入腹下生黄者称为肚底黄;毒气侵人肌表,黄无定处称为串皮黄;遍身多处生黄者称为遍身黄。中医以清热解毒为治则。  相似文献   

19.
1.四龄眠前1天蛋白带图谱(1)白血系统共同具有蛋白带13条,最多素白17条,最少兰白15条。(2)黄血系统共同具有蛋白带9条,最多是中花黄、白黄16条,最少为小花黄13条(3)白、黄血系统共同具有9条带。2、五龄上簇前2天血液蛋白图谱(1)白血系统共同具有15条带,最多素白17条,最少兰白15条。(2)黄血系统共同具有带12条,最多小花黄、大花黄17条,最少是兰黄14条。(3)黄、白血系统共同具有带12条。3、四、五龄蚕及血色系统血液蛋白图谱的异同。(1)五龄蚕血液蛋白图谱宽狭明暗比四龄清楚。(2)黄血系统品种,南一、中花黄、花白黄5龄比4龄多1~2条。(3)白血系统蛋白带多于黄血系统,五龄蛋白带一般比4龄多。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褐黄血蜱的带菌情况及其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采集褐黄血蜱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为模板,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细菌16S r DNA V3区,经DGGE电泳回收DGGE 16个优势条带,并选取其中13个条带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选取条带分别与立克次氏体属、柯克斯氏体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大肠杆菌属等高度相似。采用传统细菌学方法,从中肠内容物培养分离到2株细菌,经鉴定其中1株为蜡样芽胞杆菌。对各地区褐黄血蜱半饱血雌成蜱和吸血雄成蜱中肠菌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其带菌情况基本相同,但饱血雌成蜱3个地区间具有较大的差异;而饱血雌蜱和其它两种状态下的蜱肠道菌群也有差异。贝纳柯克斯氏体、菊欧文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及软腐果胶杆菌是褐黄血蜱中肠内的优势菌。本研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褐黄血蜱中肠内容物,为蜱传播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