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灌水量对‘绿岭’核桃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和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早实核桃适宜的灌水方法和灌水量,以10年生早实核桃‘绿岭’为试材,分别进行了30、40、50、60、70 kg/(株·次)5个水平的灌水处理。结果表明:雨季来临前各处理距树干0.5~1.5 m范围内的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9.82%、10.24%、10.41%、11.27%、11.58%,60 kg/(株·次)和70 kg/(株·次)灌水量处理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处理,50 kg/(株·次)处理显著高于30 kg/(株·次)处理;各处理中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50 kg/(株·次)处理最大,蒸腾速率以50 kg/(株·次)处理和60 kg/(株·次)处理为最大;30 kg/(株·次)灌水量处理的胞间CO2浓度高于其它4个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为2.43、2.89、3.4 4、3.22、3.03 kg,50 kg/(株·次)灌水量处理极显著高于30 kg/(株·次)处理,显著高于40 kg/(株·次)处理,50、60和70 kg/(株·次)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好果率分别为63.33%、62.65%、58.83%、52.78%、51.91%;各灌水处理的坚果单果质量、三径及三径平均值、横膈膜厚度、总蛋白含量及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出仁率分别为65.35%、65.36%、65.68%、65.61%、67.08%,以70 kg/(株·次)处理最高,显著高于30 kg/(株·次)和40 kg/(株·次)处理;各处理壳厚依次为0.91、0.89、0.88、0.87、0.81 mm,70 kg/(株·次)处理显著低于60 kg/(株·次)处理,极显著低于其它3处理;各处理的缝合线高度分别为1.57、1.56、1.45、1.46、1.37 mm,70 kg/(株·次)处理极显著低于其它4个处理,50 kg/(株·次)和60 kg/(株·次)处理极显著低于30 kg/(株·次)和40 kg/(株·次)2个处理。  相似文献   

2.
不同灌水量对早实核桃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早实核桃水分管理,以8年生早实核桃‘绿岭’为试材,每次分别进行0,15,30,45和60kg/株5个水平的灌水处理,以常规管理园片的灌水量600 kg/(株·次)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树干液流、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60kg/(株·次)5个处理及对照的4—9月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7.16%,18.11%,19.21%,20.30%,21.12%和21.88%;晴天各处理液流速率日变化曲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小由单峰变为双峰,且主峰的波峰变窄;瞬时最大液流速率及日平均液流速率均以60 kg/(株·次)或对照最大;各处理蒸腾速率、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以30kg/(株·次)最高,为1.54mmol/mol;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叶片水势日变化曲线由"V"型变为"W"型,日平均叶片水势以对照最高,为-1.23MPa;坚果品质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得以一定程度的提高,产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两者之间呈‘抛物线’状相关。早实核桃‘绿岭’的最适土壤含水量范围为20.01%~21.96%。  相似文献   

3.
模拟酸雨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模拟酸雨(pH 2.5、pH 3.0)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6 h胁迫引起假俭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Ф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pH 2.5处理比pH 3.0处理的下降幅度大;酸雨处理停止24 h后, Fv/Fm、Fv/F0、qP、ФPSⅡ、ETR、NPQ回升;酸雨处理停止48 h后,回升至接近对照.研究还表明,利用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可快速检测草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4.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在大四条件下,通过对五种红山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亚组、同一亚组不同系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存在差异.且亚组间大于亚组内。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R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的日变化与光强有关.其中,Fm、Fv/Fm、Yield随光强的变化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呈单谷曲线;而ETR则相反呈单峰曲线;FO呈双峰曲线。不同树种的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常用的桑树砧木-1年生实生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设置1、3、5、7 g·kg.等4个盐分梯度,以不加NaCl(0 g·kg-1)为对照(CK),研究NaCl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g·kg-1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没有明显影响;而3、5、7 g·kg-1等NaCl处理则对Pn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7g·kg-1等的NaCI处理的影响显著,造成桑树幼苗Pn急剧降低,部分植株受害严重,甚至死亡.此外,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和胞间CO2浓度(Ci)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桑树幼苗的Ci,降低了Gs、Tr和WUE.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随NaCl处理浓度增大,初始荧光(Fo)呈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则先升后降,但处理之间Fo和NPQ变化差异不明显;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降低其Fm、Fv/Fm、Fv/Fo和ΦPSⅡ.  相似文献   

7.
淹水胁迫对丁香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丁香属植物在淹水情况下对淹水胁迫的响应,以紫丁香Syringa oblata、暴马丁香S.amurensis和小叶丁香S.microphylla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淹水胁迫对3种丁香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丁香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各叶绿素荧光参数受淹水胁迫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淹水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丁香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的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明显上升,而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电子传递速率(RET)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呈显著降低趋势,3种丁香比较,小叶丁香的变化幅度最小,紫丁香的最大。表明小叶丁香对淹水的抗性最大,其次为暴马丁香,紫丁香的抗淹水能力最小。  相似文献   

8.
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鼓节竹、观音竹、凤尾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等值均高于其它竹种;(3)河边竹、花孝顺竹、破蔑黄竹、青竿竹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相对较高;(4)河边竹、青皮竹、青竿竹、鼓节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相对较低。综上可以看出簕竹属中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作为沿海沙地竹子引种的优选竹种。  相似文献   

9.
以毛竹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在不同浓度(0、50、100、150 mmol.L-1)NaCl胁迫条件下的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毛竹幼苗的植株生长量、苗高生长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条件下,毛竹幼苗叶片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显著降低。低NaCl浓度(50 mmol.L-1)胁迫下,光化学淬灭(qP)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NaCl浓度(100~150 mmol.L-1)胁迫下,qP显著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无显著差异;毛竹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低NaCl浓度胁迫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高NaCl浓度胁迫下,显著降低;各个NaCl浓度处理下的毛竹叶片脯氨酸含量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3种引种杨树和3种乡土杨树苗叶的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3种引种杨树和3种乡土杨树苗木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3种引种杨树为芬兰山杨A21、芬兰山杨16、加杨,3种乡土杨树为小青杨、小叶杨、兴安杨。其测定结果表明,3种引种杨树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高于3种乡土杨树,同时蒸腾速率(E)、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也高于3种乡土杨树的苗叶。从而说明3种引种杨树的光合能力较强,对吸收的光能和水分的利用效率较高。3种引种杨树苗叶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稳定荧光(Fs)、光适应下最小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的平均值均高于3种乡土杨树,3种引种杨树的可变荧光(Fv)、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平均值均低于3种乡土杨树。相关分析表明,Pn与Tr、Tr与Ci、Fm与Fo、Fv/Fo与Fv/Fm、ΦPSⅡ与Fo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ΦPSⅡ与Fm、F′v/F′m与Fv/Fo呈显著正相关(P0.05);Fv/Fo与Fo、Fv/Fm与Fo、NPQ与Fv/Fm、NPQ与Fv/Fo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qP与F′v/F′m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1.
辽宁杨树主要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辽宁省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发展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进行了介绍,并重点阐述了发生在杨树上的主要种类蒙古象甲、黑绒金龟、白杨透翅蛾、杨干象、青杨天牛、光肩星天牛、杨树溃疡病、杨树腐烂病、杨树黑斑病的形态识别、危害部位和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陈祖建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13-115,122
提出了竹木家具的概念,并分析我国今后家具发展趋势和制约我国家具发展的原因,阐述了竹木家具的发展的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兰州市园林绿化用土紧缺,绿地土壤存在密实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污染严重、土源短缺、养护管理缺乏科学性等问题,必须提高土壤改良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确保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杉引种及种和种源早期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引进的欧洲云杉、西加云杉、白云杉、黑云杉以及国内的川西云杉和青海云杉的24个不同种和种源生长及分枝性状进行早期(8年生)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5年生长期内生长及形态性状在不同的云杉种间和种源间的差异多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且种和种源的方差分量分别占总方差分量的32.47%和23.97%,证明不同种间和种源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通过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发现,国外的云杉种较国内种在生长表现和适应性上均有明显的优势.经性状相关分析得知:各个生长及形态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尤其是苗高与各分枝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值为0.825 9.最后利用苗高为主要指标初步筛选出6个优良种源,人选的种源均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其中苗高、侧枝总数以及当年侧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117.07 cm、57.75、12.46,均分别比对照种源的总平均值高48.54%、56.46%和63.30%.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发展与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杰 《吉林林业科技》2000,29(6):34-35,44
本文从旅游资源环境、旅游企业经营、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对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现有法律、法规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针对旅游现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以保证旅游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进山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62-164,174
通过对永安市湿地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概述 ,就如何加强永安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华山矾大、小孢子发育和花粉壁的形成以及大孢子的发生和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华山矾的花药四室。绒毡层腺质型 ,发育后期出现双核至多核。小孢子四分体四面体型 ,胞质分裂连续型。成熟花粉具 2细胞。子房 2室 ,中轴胎座。胚珠倒生 ,单珠被 ,薄珠心 ,胚囊发育为蓼型。该研究为山矾科的胚胎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桑树为桑科桑属植物。我国是桑树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桑叶的主产地之一。桑树在我国已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数千年来,桑树在我国丝绸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我国桑树资源极为丰富,品种繁多k,主要有:家桑或白桑(Morus alba)、鸡桑(M. australis)、华桑(M. cathayana)、蒙桑(M. mongolic)、山桑(M. diabolica )等10多个种和变种。桑叶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食品科技界和医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日本已有部分桑叶保健品面市,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桑叶制品将越来越得…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2~2004年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基本调查,初步掌握了大连地区花卉苗木立枯病的发病原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了立枯病的流行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针对主要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提出了具体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肉桂双瓣卷蛾Polylopha cassiicola是一种严重危害肉桂Cinnamomum cassia和樟C. canphora的害虫。本研究在樟树梢上采集肉桂双瓣卷蛾幼虫,将其室内饲养至化蛹和成虫羽化,观察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的形态特征。结果发现,雌蛹末端分节不明显,无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远;雄蛹在第9腹节有纵裂缝,裂缝较雌蛹长,且两边均呈半球形瘤状突起,生殖孔和排泄孔距离较近;雌蛾腹部末端饱满浑圆,腹部末端有对称黄色长毛簇;雄蛾腹部细长,尾部有整齐棕色短毛簇。以此为标准建立肉桂双瓣卷蛾蛹和成虫雌、雄形态鉴定方法,可准确辨别性比,可以为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预测和化学生态学研究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