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拟酸雨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模拟酸雨(pH 2.5、pH 3.0)对假俭草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6 h胁迫引起假俭草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Ф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下降,pH 2.5处理比pH 3.0处理的下降幅度大;酸雨处理停止24 h后, Fv/Fm、Fv/F0、qP、ФPSⅡ、ETR、NPQ回升;酸雨处理停止48 h后,回升至接近对照.研究还表明,利用非损伤的叶绿素荧光技术可快速检测草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
应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分别测定香樟8个无性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无性系Pc-2、Pc-1、Pc-706的叶绿素仪测定值(SPAD)、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等值均高于其它5个无性系,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相对较低,这3个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相关分析表明:Fv、Fm、Fv/Fm、Fv/Fo、QY、qp、ΦPSⅡ与SPAD值呈正相关,npq与SPAD值及其它荧光参数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鼓节竹、观音竹、凤尾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等值均高于其它竹种;(3)河边竹、花孝顺竹、破蔑黄竹、青竿竹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相对较高;(4)河边竹、青皮竹、青竿竹、鼓节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相对较低。综上可以看出簕竹属中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作为沿海沙地竹子引种的优选竹种。  相似文献   

4.
高温对曼地亚红豆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cv.DGS)为材料,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曼地亚红豆杉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讨高温对曼地亚红豆杉光合作用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Fv/Fo、Fv/Fm、Fv’/Fm’、qP以及ΦPSⅡ和ETR都有所下降,qN以及D和E都逐渐上升。高温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导致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降,光化学电子传递速率降低,另外,高温还影响了PSⅠ和PSⅡ的激发能分配平衡。  相似文献   

5.
5种箬竹属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5种箬竹属(Indocalamus Nakai)竹种叶片光合作用的横向异质性,结果表明,吸光系数Abs、PS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淬灭qP的异质性较低,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异质性较高。比较稳态荧光和荧光日变化,胜利箬竹的Fv/Fm、PSⅡ实际量子产量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都保持相对较高水平,矮箬竹和小叶箬竹则较低。  相似文献   

6.
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以黄河流域和西北地区常用的桑树砧木-1年生实生桑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加盐的方式模拟盐胁迫环境,通过设置1、3、5、7 g·kg.等4个盐分梯度,以不加NaCl(0 g·kg-1)为对照(CK),研究NaCl胁迫对桑树幼苗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g·kg-1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没有明显影响;而3、5、7 g·kg-1等NaCl处理则对Pn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7g·kg-1等的NaCI处理的影响显著,造成桑树幼苗Pn急剧降低,部分植株受害严重,甚至死亡.此外,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和胞间CO2浓度(Ci)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桑树幼苗的Ci,降低了Gs、Tr和WUE.盐胁迫对桑树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一定的影响.随NaCl处理浓度增大,初始荧光(Fo)呈下降的趋势,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则先升后降,但处理之间Fo和NPQ变化差异不明显;1、3 g·kg-1等NaCl处理对桑树幼苗的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没有明显影响,而5、7 g·kg-1等NaCl处理则显著降低其Fm、Fv/Fm、Fv/Fo和ΦPSⅡ.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完全施肥方案,研究了氮、磷、钾不同施肥配比对灵武长枣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Fv/Fo、qP、ETR值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Fo值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当施肥处理为处理5(N∶P_2O_5∶K_2O=2.53∶1.49∶1)时,Fv/Fm、Fv/Fo、ETR、qP和NPQ值最大,叶片光合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对17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树种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碱)、初始荧光R值、最大荧光Fm值以及Fv/Fo间差异极显著(Sig〈0.000);参试树种中,裸子植物的初始荧光昂值(55.53)明显大于被子植物的初始荧光(45.72),最大荧光R值的规律与昂相同。而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㈣)与Fv/F0则恰好相反,革质叶片的被子植物Fv/Fm与Fv/F0最大。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可以作为目的选择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以自然生长的国槐、加杨、银杏和黑松的离体枝叶为材料,利用连续激发式叶绿素荧光仪测定脱水过程中叶绿素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及相关参数的变化,以分析4种树木叶绿素荧光特性随体内水分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其耐旱特点。结果表明:随着脱水的延续,4种树木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荧光参数Fv/Fm,Fv/Fo,PI等逐渐降低,说明PSⅡ的光化学效率、潜在活性和整个光合电子传递链的效率等均随脱水而下降。以离体后脱水时间为横坐标,主要荧光参数Fv/Fm,Fv/Fo,PI等的下降表现为国槐最快、杨树次之、银杏较慢、黑松最慢,即4种树木抗脱水能力依次增强;但4种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快速降低的RWC阈值分别为国槐10%~20%、杨树30%~40%、银杏40%~50%、黑松60%~70%,表现为光合系统对脱水的耐力依次降低。可见,国槐和杨树对脱水有较强的耐受力,但失水快、耗水多,难以适应缺水的环境;黑松抗脱水能力强、耗水少,但对体内水分亏缺的耐受力不强,可以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环境;银杏的适应性介于上述2类之间。  相似文献   

10.
以南北不同纬度的4种1 a生楸树嫁接苗(滇楸、灰楸、梓楸、金丝楸)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条件下冷驯化期间4种楸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冷驯化期间随着自然温度的降低,4种楸树叶片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下降,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NPQ)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最终值偏低,其中Fv/Fm与抗寒性存在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楸树叶片抗寒性强弱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杨树栽植中沼气应用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枝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生物质原料,利用杨树枯枝落叶,结合林农复合生态系统要求,对沼气应用进行设计,建立多环节、多层次、高效益林农生产系统,改变人工杨树林地地力消耗大,不利于用养结合持续经营的局面,提高林地产出率,探索人工杨树种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杨树上的木腐菌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中国东北地区木腐菌研究结果的一部分,简要论述了中国东北地区杨树上的木材腐朽菌,共报道了生长在杨树或杨树木材及腐木上的担子菌121种。其中多数生长在杨树倒木或朽木上,大多数造成白色腐朽,少数导致褐色腐朽。硬粗毛孔菌Funaliatrogii(Berk.)Bondartsev&Singer和浅黄褐栓菌Trametesochracea(Pers.)Gilb.&Ryvarden等为人工林及行道树上常见种类;中国锐孔菌OxyporussinensisX.L.Zeng和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vaniniiLjub.等种类只发生在杨树原始林或保存完好的天然林分,它们当中有的为稀有种或濒危种类。杨纤孔菌Inonotusrheades(Pers.)Bondartsev&Singer和大孔薄孔菌AntrodialeucaenaY.C.Dai&Niemel 等是杨树上特有种类;杨木层孔菌Phellinustremulae(Bondartsev)Bondartsev&Borisov和树舌灵芝Ganodermalipsiense(Batsch)G.F.Atk等为杨树上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杨树抗性转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重点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中采用的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逆境基因类型及研究现状 ,并对杨树抗性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3种杨树木材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取自临沂市的11年生I-69/55杨,I-214杨和16年生毛白杨的树木,在新西兰林科院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了木材密度,心材比例,干缩率,应拉木及各项力学性能测试,对3种杨树木材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毛白杨木材密度较高I-69/55杨的木材密度与毛白杨相近,I-214杨的密度最低,心材含量以I-69/55杨最高,I-214杨次之,毛白杨最低,I-69/55杨木材干缩率较高,I-214杨次之,毛白杨  相似文献   

15.
不同俄罗斯杨树新品种扦插苗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引进的俄罗斯杨树新品种高加索白杨、N12、N2、N21和SL -1为参试品种,对其硬枝扦插苗生根、生长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硬枝扦插生根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SL -1品种的硬枝扦插苗生根率、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指标均优,其中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5项指标优于对照小黑杨品种,其硬枝扦插生根率、生长量和生物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北方杨树上冰核活性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辽宁省、黑龙江省及北京市的杨树不同部位及干部溃疡类病害的病斑上分离到大量细菌。约有60%左右的菌株在-3.5~6℃具有冰核活性。其中,从树干冻伤部位分离的细菌数量最多,冰核活性细菌的比例也最高;由Dotheorella gregariaSacc,引起的大型溃疡病病斑上也分离到较多的冰核活性细菌。用干部大型溃疡斑上分离到的1个冰核活性较强菌株和叶部分离1个冰核活性强的菌株,在人工霜箱中测定,可使  相似文献   

17.
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种植转基因杨树纯林和混交林 ,研究了Bt转基因杨树对杨树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1hm2的小面积的新疆转基因杨树和非转基因杨树之间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别不大 ;而对 6 7hm2 以上的转基因杨树纯林和 1∶1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杨树混交林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 ,Bt转基因杨树会改变其昆虫群落结构 ,在转基因纯林中杨叶蜂为优势种 ,而在混交林中杨扇舟蛾为优势种。为了避免其它非鳞翅目食叶害虫的危害 ,在转基因时应采用对非鳞翅目食叶害虫有抗性的种类或品系。转基因纯林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混交林高 ,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 ,但转基因混交林中瓢虫的数量明显比转基因纯林高 ,分别为 0 2 1头·枝- 1 和 0 0 2 1头·枝 - 1 ,相差 1 0倍。蜘蛛的数量是纯林中较多 ,分别为 0 1 2 5头·枝 - 1 和 0 0 6 2 5头·枝 - 1 ,相差 1倍。转基因杨树对非目标昆虫和天敌的影响还需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转基因纯林和混交林的叶片被害率分别为 1 1 2 6 %和1 8 4 8% ,转基因纯林抑制目标食叶害虫的作用较好 ,但与混交林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两种林分的被害率都在不成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取食不同杨树对光肩星天牛幼虫体内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取食不同杨树的光肩星天牛幼虫,其羧酸酯酶(CarE)的活力具有明显差异,其变化趋势基本与6种杨树的抗虫性程度呈负相关.动力学研究表明:羧酸酯酶的活力随杨树的抗虫性而异,高抗的毛白杨随着取食时间增长,羧酸酯酶活力逐渐下降.取食后的前10 d,羧酸酯酶活力的变化主要由酶分子变构引起;10 d以后,则是由酶分子数量变化引起,感虫的加杨,随着取食时间的增长,羧酸酯酶的活力逐渐上升,其变化主要是由于羧酸酯酶的数量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树适应性的研究 ,提出了在干旱寒冷的晋西北地区 ,应选择以青杨为母本的杂交杨进行造林 ,单株营养面积应大于 2 0 m2。新疆杨作为引进树种在该地区生长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丰富,被认为是青杨组的现代自然分布和演化中心之一.约有28个种,22个变种和10个天然杂交种在该区有自然分布,其中包括25个中国特有种,18个地区特有种.这些资源在科学研究、杨树遗传改良、区域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但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及笔者调查基础上,对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价值、保护和利用进行探讨,旨在让更多人认识和关心这些基因资源.杨属系统分类是研究最多的领域,但在分类体系和种间演化关系上依然存在许多疑点;近年有研究对该区青杨和滇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评价,其他种类尚未涉及.在中高山河谷地带和高原面上,乡土杨树被广泛用于行道树、四旁树、防护林、风景林种植,但良种和栽培技术的缺乏限制了其利用.在遗传改良上,仅有滇杨曾被用于杂交育种的亲本,但没有明显的育种成效.在基因资源保护方面,缺乏有效的保护体系,仅有过零星的优树选择和保存工作.当前,大规模的水电开发正导致乡土杨树基因资源迅速流失,建议国家对西南地区的杨树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保存和利用,并对相关科学研究给予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