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徽池州市茶轮斑病病原鉴定及4种杀菌剂对其抑制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轮斑病是安徽产茶区近年来发生的重要病害,可导致叶片脱落甚至植株死亡,严重影响其经济价值。为明确茶树轮斑病病原菌种类和对杀菌剂敏感性,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病原菌,并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之后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应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常见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茶树轮斑病的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heae;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其致死中浓度(EC50)最小,为0.03 μg·mL-1。  相似文献   

2.
2017—2021年从福建和安徽茶区采集茶树轮斑病叶,利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多位点序列分析和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发现分离获得的40株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不同,共存在4种类型;分生孢子形态特征相似,均为纺锤形、直或稍弯曲、中间3个细胞褐色,两端细胞透明。进一步对代表性菌株进行ITS、TUB2和TEF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将测试菌株分别鉴定为茶假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e-sinensis和山茶假拟盘多毛孢Ps. chinensis,其中由Ps. chinensis引致的茶树轮斑病在福建茶区为首次报道。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不同来源的茶树轮斑病菌对3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测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均较高,EC50值分布在0.035 0~0.267 5μg·mL-1;其次为戊唑醇和多菌灵,EC50值分布在0.126 3~1.582 6μg·mL-1。在生产实践中可应用苯醚甲环唑和戊唑醇作为防治茶树轮斑病的优选药剂。  相似文献   

3.
茶树病害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茶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茶叶的病原菌,为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水城县主要茶园产区带病斑的茶树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病害有4种,分别为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新煤病和茶饼病。  相似文献   

4.
茶树病害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和茶产业的发展,为了明确茶叶的病原菌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水城县主要茶园产区带病斑的茶树叶片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危害茶树的病害有4种,分别为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新煤病和茶饼病,为茶树的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助力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5.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混配对茶树轮斑病(Pseudopestalotiopsis camellia-sinensis)和茶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博落回生物碱和茶皂素对2种茶叶病原菌EC50、毒性比率,以及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博落回生物碱对茶树轮斑病和茶树炭疽病的EC50分别为6.219、51.674μg·m L-1;茶皂素对茶树轮斑病和茶树炭疽病的EC50分别为416.435、453.925μg·mL-1;通过毒性比率筛选和联合毒力测定,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28.7的混剂对茶树轮斑病菌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45;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质量比为1∶3.8、1∶5.9、1∶8.8、1∶13.2的混剂对茶树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2.698、2.345、2.974、1.533。综上可知,博落回生物碱与茶皂素复配对茶树轮斑病和茶树炭疽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  相似文献   

7.
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斑菌接种玉米幼苗和用大斑菌的培养滤液处理玉米根冠细胞的试验证明,大斑菌无论在体内或体外均能产生致病毒素。大斑菌不同菌株,1号和2号生理小种所产生的毒素作用强弱不同。在不含Ht_1基因的玉米1号小种(真16号菌株)的毒力明显强于2号小种(260号菌株)。大斑菌毒素制剂以病叶提取液的毒素作用最强。毒素的生物测定以根冠细胞测定法精确度高。用大斑菌接种玉米幼苗后形成的病斑大小和其毒素处理玉米离体根冠细胞的死亡率呈正相关,接种和处理含Ht_1基因的RB37Ht_1自交系的结果也相同。可见,应用大斑菌毒素可以代替大斑菌分生孢子接种玉米鉴别1号和2号生理小种和自交系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在Hm—毒素——根冠细胞测定法中,处理的温度,离体根冠细胞的浓度,毒素制剂的pH值和光照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玉米根冠细胞的存活和Hm—毒素诱致根冠细胞死亡的结果。试验证明:在低温,有光照和偏酸性的基质下获得的测定结果不理想,而黑暗25℃下处理12个小时,离体根冠细胞浓度为1000个/ml,毒素制剂的pH值为7.0左右时测定最宜。试验还发现,虽然改良Fries培养基中的酒石酸铵,NH_4NO_3和NaCl诸组分会影响玉米根冠细胞的存活,但用这种培养基制备的培养物滤液诱致的玉米根冠细胞死亡仍比病叶提取液强。此外,不同玉米自交系的根冠细胞其自然存活率的差异也很大;测定的时间须控制在12小时以内。可见,进行定量的Hm—毒素生物测定,严格地控制上述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柑橘黄龙病田间试验药剂橘叶青的防控效果。[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喷施橘叶青后的柑橘叶片和果皮中黄龙病病原菌的含量。[结果]喷施橘叶青后的叶片和果皮组织含菌量明显降低,叶片组织含菌量降低了近35倍,果皮组织含菌量降低了约7倍。[结论]防治药剂橘叶青对柑橘黄龙病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可以有效控制病原菌在柑橘组织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地区用药水平-寄主植物-棉蚜三者共同作用对害虫抗药性产生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取食寄主植物对不同地区用药水平棉蚜种群杀虫剂的敏感性及解毒酶活力的影响。[结果]用药水平不同对棉蚜种群的抗药性和酯酶活力具有明显的效应,高密地区棉蚜对杀虫剂的耐药性高于北京地区棉蚜,高密地区棉蚜的酯酶总酶活力明显高于北京地区棉蚜,而高密地区棉蚜的酯酶比活力明显低于北京地区棉蚜,这可能与高密地区棉蚜具有显著的高蛋白含量有关;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棉蚜的酯酶酶活力之间也具有明显差异,取食棉花和石榴棉蚜的酯酶酶活力显著高于木槿和花椒棉蚜。[结论]不同地区用药水平与寄主植物对棉蚜酯酶酶活力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豆疫霉对根分泌物中异黄酮、氨基酸和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原位土培法种植大豆疫霉感病品种Sloan、抗病品种Williams82及非寄主菜豆一点红,收集3个品种根分泌物,分别测定根分泌物中异黄酮、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种类及含量,从3个方面(游动孢子趋化性、孢子成囊率及孢囊萌发率首次测定单一组分和混合组分在相对原位浓度下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趋化作用。结果表明,寄主大豆与非寄主菜豆根分泌物中均含异黄酮daidzein和genistein,但含量未达到显著性差异。非寄主菜豆根分泌物中含全部供试18种氨基酸、Williams82仅含9种,Sloan为5种,共有氨基酸中,非寄主菜豆根分泌物中浓度均显著高于寄主,抗病品种略高于感病品种。测定6种可溶性糖中,非寄主菜豆根分泌物中含4种,Williams82含5种,Sloan含4种,其中半乳糖(Gal)仅在Williams82中存在,麦芽糖(Mal)在3个品种根分泌物中均不存在。所有单一组分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均具显著促进作用,除少数组分如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对孢囊萌发有抑制作用外,其他组分均显著趋化游动孢子成囊及孢囊萌发。异黄酮混合液、氨基酸混合液和可溶性糖混合液对游动孢子3个生理指标影响较各组分作用之和均显著减效,18种氨基酸混合液和6种可溶性糖混合液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萌发由促进作用转为抑制作用。将试验组分按其在3个品种根分泌物中相对原位浓度混合后,对游动孢子3个生理指标表现显著促进或抑制作用,且作用显著低于其SUM值,表明3类物质混合后减效作用显著,减效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非寄主菜豆一点红、抗病品种Williams82和感病品种Sloan。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温郁金根腐病有效的生物药剂。[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生物药剂对温郁金根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0.5%施特灵氨基寡糖素AS和哈茨木霉菌WP对根腐病菌抑制作用较好,其EC50值分别为1.14和3.61 mg/L;其次为3%中生菌素、3%氨基寡糖素和荧光假单胞杆菌,EC50分别为11.64、13.52和16.61 mg/L。[结论]0.5%施特灵氨基寡糖素AS和哈茨木霉菌WP对温郁金根腐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大田试验。  相似文献   

13.
岳锋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649-14651
[目的]以藏柏、樟树、滇青冈为试材,研究不同非寄主植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方法]将云南松针与藏柏、樟树、滇青冈等非寄主植物叶片配成0 g6∶g,1 g5∶g,2 g∶4 g,3 g3∶g,4 g∶2 g,5 g1∶g,6 g0∶g 7种比例置于"Y"型嗅觉仪反应臂中作为气味源,对照臂为空白,观察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反应。[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混交林营造中混交比例的确定、云南切梢小蠹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借鉴。当非寄主在混合叶片中的比例较小时,非寄主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行为影响较小。随着非寄主叶片所占比例的逐渐增大,叶片混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率越来越小。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以4 g2∶g,5 g∶1 g 2种比例混合时,与混合叶片中全为云南松针(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比例6 g0∶g)相比,其对云南切梢小蠹引诱率相差较小,最大相差14%。当云南松针与非寄主叶片以1 g∶5 g,2 g4∶g 2种比例混合时,与混合叶片中全为云南松针相比,对云南切梢小蠹的引诱率下降,下降最大值为40%。[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混交林营造中混交比例的确定、云南切梢小蠹植物源引诱剂和驱避剂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旱区植物根系构型及其功能特征。[方法]以艾比湖流域四种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盐爪爪、盐角草、猪毛菜、碱蓬为对象,分析四种植物地下根系的数量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结果]碱蓬和盐爪爪主根较长,细根分布范围较广,根系相对发达,猪毛菜和盐角草主根较短,细根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株高较小,但根径和茎径较粗,四种植物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顺序均为碱蓬>盐角草>盐爪爪>猪毛菜。氮磷比值(N/P)碱蓬为最大,盐爪爪最小,N/P与植株的茎径和根径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植株株高、根长、根径、冠幅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植株根系活力贡献最大的因子是全磷、全氮和过氧化氢酶(CATU)含量,四种植物根系活力综合得分的排序为盐角草>猪毛菜>盐爪爪>碱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菌培养滤液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除草活性。[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7种植物病害真菌培养滤液对恶性入侵杂草薇甘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评价了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真菌培养滤液对辣椒和番茄的安全性。[结果]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真菌培养滤液对薇甘菊种子萌发以及根、茎、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达72.7%、93.0%、32.4%和54.6%(鲜重)。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真菌培养滤液对番茄种子萌发和根茎生长均表现安全,而对辣椒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结论]橡胶树黑团孢叶斑病病原真菌毒素培养滤液及其代谢物值得作为生物除草剂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深入研究西瓜枯萎病的抗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毒素培养滤液浸根处理西农8号和郑杂5号的幼苗,研究该毒素滤液对西瓜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50%的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刀菌毒素培养滤液处理后,感病品种郑杂5号24 h后叶片开始萎蔫,抗病品种西农8号没有明显变化。接种毒素后,郑杂5号的叶部蛋白图谱产生了一条比较明显的新的蛋白条带,分子量为40 KD,根部与茎部的蛋白图谱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西农8号的根部产生了一条分子量为44 KD的蛋白条带,茎部的蛋白图谱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抗病品种西农8号更容易产生新的特异性蛋白条带。  相似文献   

17.
丹皮与赤芍提取物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永金  乔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060-4061,4065
[目的]探讨丹皮与赤芍提取物的抑菌谱,为进一步开发这2种药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滤纸片扩散法,研究了不同浓度丹皮与赤芍提取物对6种食源性微生物和致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丹皮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炭疽杆菌(B.anthracis)抑制作用较强,MIC分别为0.09和0.19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猪粪链球菌(S.faecalis)抑制作用较弱;赤芍提取物对李斯特氏菌(L.monocytogene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分别为0.10和0.19mg/ml,而对猪粪链球菌(S.faecalis)抑制作用较弱。[结论]丹皮和赤芍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草莓根腐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筛选防治草莓根腐病的理想药剂。[方法]以清水为对照,50%多菌灵WP500倍液、40%根腐宁WP600倍液、50%根病必治WP500倍液、95%恶霉灵WP3000倍液、50%根腐灵WP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800倍液和72%克露WP800倍液为供试药剂,在定植缓苗期及开花前5~7d采用灌根法用药,筛选防治草莓根腐病较为理想的药剂。[结果]各种杀菌剂对草莓根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根腐灵WP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800倍液、72%克露聊800倍液3种药剂灌根对草莓根腐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3种药剂在α=0.05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建议生产中使用。[结论]该研究为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史冬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986-7987
[目的]探讨苦荬菜和苦菜提取液的抗菌性能。[方法]以苦荬菜和苦菜为供试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供试菌种,采用滤纸片法研究苦荬菜和苦菜提取液对这3种常见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苦荬菜和苦菜的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中苦薯菜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强,而苦菜提取液则对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2种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相对弱些。2种试验材料含有较强的抑菌物质,最低抑菌浓度在10%以下。二者的提取液对葡萄的保鲜有一定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植物提取物在果蔬保鲜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慧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880-13882
[目的]研究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养法收集棉花根系分泌物,在棉田土壤中添加棉花根系分泌物,培养15 d后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结果]中、高浓度的棉花根系分泌物能显著增加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表现出中高浓度促进的效应(P<0.01);而不同浓度处理的土壤放线菌的数量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该研究探讨了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为棉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