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洞庭湖区机收夏玉米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2个宜机收玉米品种(郑单958、湘农玉27号)为材料,于2017—2018年在湖南桃源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施氮量(150、225、300 kg/hm~2)与种植密度(60 000、75 000、90 000株/hm~2)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全生育期随施氮量增加延长2~4 d,适当早播可以缩短夏玉米全生育期;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无显著性影响,种植密度、品种和种植密度互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宜随种植密度增大适当减少;郑单958在90 000株/hm~2与15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湘农玉27号在90 000株/hm~2与225 kg/hm~2施氮量条件下产量最高;施氮量、种植密度及两者的互作对夏玉米氮素吸收效率与氮肥利用效率影响显著;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与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2个品种均适应密植机收,适当控制施氮量、增大种植密度,有利于夏玉米氮肥高效吸收与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更好发掘玉米品种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丰乐303的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栽培密度范围内,丰乐303的产量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达到57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种植密度超过63 000株/hm~2时产量开始下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空杆率、倒伏率和倒折率逐渐增大,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逐渐加重;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玉米抗逆性增强,病害减轻。[结论]丰乐303的最佳栽培密度为57 000株/hm~2。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在种植密度4.5万~10.5万株/hm~2范围内,按照梯度0.75万株/hm~2设9个密度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行数、行粒数、穗长、百粒重、穗粗、轴粗和轴重均呈线性减少趋势,秃尖长度呈线性增加趋势,出籽率和产量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影响邢玉10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出籽率和穗长,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为7.44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夏玉米品种衡单6272在冀中南夏玉米种植区适宜的种植密度及耐密性,在行距均为0.6 m的条件下玉米种植密度由株距调节,试验设玉米种植密度60 000、67 500、75 000、82 500和90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单6272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不同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9 419.81 kg/hm2)最高,种植密度为75 000 kg/hm2时产量(9 347.97 kg/hm2)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为0,种植密度67 500株/hm2时玉米空秆率随着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秃尖长度逐渐增加,穗长逐渐缩短,千粒重逐渐降低,穗行数和行粒数变化不明显,但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穗行数和行粒数均最大。在生产上衡单6272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该密度下,玉米产量最高,植株空秆率低,穗秃尖长度短,经济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玉米品种选育和大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三北61、三北63、先达607三个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中晚熟春玉米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穗长、单穗重、穗行数、行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株高基本保持恒定,穗位有所抬高,出籽率变化不大,穗粒数、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小幅度减少;三北61、三北63均在密度67 500株/hm~2产量最高,大田生产上密度应控制在60 000~67 500株/hm~2较为适宜;先达607受株型的影响在密度9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根据试验产量、试验区域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地力、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需要,密度控制在67 500~7 5000株/hm~2较为适宜。因此,要根据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密度获得安全的生产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分析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状指标的影响,可以为玉米生产上合理密植提供依据。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多抗较耐密玉米品种丹玉86号和高抗耐密玉米新组合丹3363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设52 500、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相关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玉86号种植密度在52 500~82 500株/hm2范围内,产量与密度呈二次回归方程的关系,其中,在60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丹3363在75 0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高,在52 500株/hm2密度时产量最低。2个品种穗行数、行粒数和粒长随密度变化不大,穗粒重随密度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丹玉86号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均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75 000株/hm2密度时最小;丹3363穗长、千粒重和秃尖长度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玉86号穗粗随密度增加而减小,出籽率随密度变化不明显;丹3363穗粗在60 000株/hm2密度时最大、在67 500株/hm2密度时最小,出籽率在52 500~75 000株/hm2密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在82 500株/hm2密度时降低。丹玉86号在75 0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大、粒厚最小,在67 500株/hm2密度时粒宽最小、粒厚最大;丹3363粒宽和粒厚随密度变化不明显。密度对不同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生产上应结合品种自身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旱塬地玉米单产实现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在黄土高坡旱塬地生态区,以玉米新品种临玉3号、晋单63号、大丰30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种植密度(B_1:67 500株·hm~(-2),B_2:75 000株·hm~(-2),B_3:82 500株·hm~(-2),B_4:90 000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坡旱塬地推荐种植玉米新品种大丰30,适宜密度为7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鲁中当地气候的玉米品种,为当地玉米种植品种选择提供依据,对鲁中地区有较大推广潜力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本试验分别选取了20个玉米品种,考察这些品种在60 000株/hm~2密度下和67 500株/hm~2密度下的田间表现及产量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黑马603、淄玉308、士海928等7个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优良,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伟科702、鲁单818、登海3737等8个品种增产潜力较大,综合性状优良,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龙薯9号、心香和普薯32号为试验材料,探究豆-薯-麦三熟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熟制下品种特性是决定甘薯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密度对甘薯品种的地上部农艺性状无显著影响,对甘薯产量影响显著。其中,心香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18 706.44 kg/hm~2和16 901元/hm~2;龙薯9号在67 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29 939.88 kg/hm~2和9 568元/hm~2;普薯32号在60 0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8 706.44 kg/hm~2,但经济效益为负。在江汉平原豆-薯-麦三熟制下,甘薯品种心香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1.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一定生态条件下玉米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豫单998和郑单958玉米品种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郑单958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豫单998的产量开始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产量达最大(9 375.47 kg/hm^2),当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个供试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秃尖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有所差异,郑单958的适宜高产密度为75 000株/hm^2,豫单998的适宜高产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丰玉8号、半紧凑型百农5号和平展型临奥1号为材料,每个品种分别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共3个密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株型品种在不同密度处理下产量形成的源、库特征,为湘西北春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源和库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密度过高时,收获指数和粒叶比下降,流变得不够通畅。不同株型的玉米品种要协调好源、库、流之间的关系,紧凑型丰玉8号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半紧凑型百农5号最适密度为54 750株/hm~2,平展型临奥1号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连续2a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DH605的农艺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株高、穗位高均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率和倒折率显著增加;夏玉米的产量随密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推广种植DH605最佳密度为67 500株/hm2,为夏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玉米新品种安玉308的适宜种植密度,设计60 000、67 500、75 000、82 500、90 000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玉308在67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1 706 kg/hm2;株高和穗位高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穗长和穗粗均呈现减小的趋势;秃尖长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宿州市埇桥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67 500~75 000株/hm2,60 000株/hm2以下产量显著降低,75 000株/hm2以上产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邢玉11号为试材,在底施等量磷肥和钾肥条件下,尿素施用量设0(CK)、270、360、450和540 kg/hm~2计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株高、穂位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显著降低玉米秃尖长度,且指标值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缩短生育期,但对穗粗影响不大。其中,施氮量450与540 kg/hm~2处理的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和生育期差异均不显著。从经济角度考虑,邢玉11号的适宜施氮量为450 kg/hm~2。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玉米杂交种丹玉336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化学调控对玉米抗倒性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在75 000株/hm~2的化控处理产量最高,达13 736.6 kg/hm~2,高于60 000株/hm~2条件下的常规种植产量;在75 000株/hm~2和90 000株/hm~2密度下同密度水平内比较,化控和常规种植产量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在75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38.5%的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没有倒伏;在90 000株/hm~2密度下,常规种植的丹玉336发生84.6%的严重倒伏,而化控处理的玉米倒伏在35.8%,相比之下减少48.8%,说明在中高密条件下,化控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株高、穗位和重心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株型、改善茎秆质量性状、增强抗倒伏能力,从而增强了田间通风透光能力、提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实现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8.
宿州市維桥区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夏玉米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是67 500~75 000株/hm2,60 000株/hm2以下产量显著降低,75 000株/hm2以上产量增加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揭示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科早玉9号、科玉9572、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60 000、67 500、75 000和82 500株/hm2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的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穗行数、穗长、秃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3个玉米品种的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的影响均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科早玉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科玉9572和先玉335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  相似文献   

20.
辣椒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品种天椒12号、天椒14号为试材,观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小(80 000~116 000株/hm~2)时,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与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当种植密度较大(116 000~140 000株/hm~2)时,株高与果实畸形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株幅、有效分枝数与单果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辣椒折合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变化。天椒12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04 000株/hm~2时最高,为92 045.4 kg/hm~2;密度为116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91 666.7 kg/hm~2。天椒14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16 000株/hm~2时最高,为86 931.8 kg/hm~2;密度为104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85 984.8 kg/hm~2。综合考虑,建议在天水市辣椒生产上天椒12号种植密度以110 700株/hm~2左右为宜,天椒14号辣椒种植密度以112 1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