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和钾肥施用量对烟薯25号和龙薯9号两个鲜食甘薯品种产质量的影响,为北方地区鲜食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不同种植密度(每公顷52 500、67 500株)、钾肥施用量(0、75、135 kg/hm~2)对鲜食甘薯产量、品质、钾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随钾肥用量增加,两品种的产量、商品薯率、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均有所提高,T/R值有所降低;而在相同钾肥施用量条件下,烟薯25号的产量、收获指数、蔗糖、果糖含量及钾肥偏生产力随种植密度升高而减少;龙薯9号的产量、收获指数及钾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最长蔓长、茎叶鲜重及T/R随种植密度增大而降低。在钾肥与种植密度互作条件下,烟薯25号在每公顷种植52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有最高产量31 944.6 kg/hm~2和最高商品薯率74.6%,分别较最低处理增加19.0%及18.6%;龙薯9号在每公顷种植67 500株、钾肥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甘薯产量为76 993.4 kg/hm~2,商品薯率为74.1%。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两个甘薯品种的最适宜栽种处理:烟薯25号每公顷种植密度52 500株、龙薯9号每公顷种植密度67 500株、钾肥施用量均为135 kg/hm~2,此时有较高的产量、较高的商品薯率、更合适的T/R值和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在高(900kg·hm~(-2))、中(750kg·hm~(-2))、低(600kg·hm~(-2))3种施肥条件下进行4种种植密度(45 000株·hm~(-2)、52 500株·hm~(-2)、60 000株·hm~(-2)和67 500株·hm~(-2))试验,并对其主要生长指标和产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旱作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商品薯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同等肥力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产量及商品薯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60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及商品薯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0 112.45kg·hm~(-2)和89.1%;相同密度下肥力越高,单株个数、大中薯个数、单株薯质量和大中薯质量也越大;施肥量×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但对产量影响显著。综合来看,900kg·hm~(-2)施肥量与60 000株·hm~(-2)种植密度组合为该种植区秸秆覆盖马铃薯种植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3.
辣椒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品种天椒12号、天椒14号为试材,观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小(80 000~116 000株/hm~2)时,种植密度对辣椒生育期与农艺性状影响不大;当种植密度较大(116 000~140 000株/hm~2)时,株高与果实畸形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株幅、有效分枝数与单果重则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显著减小。辣椒折合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呈抛物线变化。天椒12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04 000株/hm~2时最高,为92 045.4 kg/hm~2;密度为116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91 666.7 kg/hm~2。天椒14号辣椒折合产量以密度为116 000株/hm~2时最高,为86 931.8 kg/hm~2;密度为104 000株/hm~2折合产量较高,为85 984.8 kg/hm~2。综合考虑,建议在天水市辣椒生产上天椒12号种植密度以110 700株/hm~2左右为宜,天椒14号辣椒种植密度以112 100株/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号为试材,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165000株/hm~2、222 000株/hm~2、330 000株/hm~2)下研究其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的处理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薯新品种龙紫4号适宜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施肥量对甘薯产量和薯块性状的影响。[结果]甘薯产量和大中薯数比例随种植密度提高先增加后降低,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7.52 t/hm2)。薯单株薯重、大中薯重比例和单株结薯数随种植密度的提高而降低。甘薯产量、单株薯重、大中薯数比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施肥量为525 kg/hm2时,甘薯产量最高(38.78 t/hm2)。[结论]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能增加甘薯产量。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施肥量为525 kg/hm2时龙紫4号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6.
以菏豆28号、菏豆29号和菏豆33号大豆新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和底荚高逐渐升高,而主茎节数、茎粗和有效分枝数逐渐降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随密度增加都有所降低,而对每荚粒数和百粒重影响不大;随种植密度增加,各品种单产均先升高后降低,但达到最高产量时的密度有所区别,菏豆28号每公顷密度21. 0万株时产量最高,为4 460. 0 kg/hm~2,菏豆29号25. 5万株时产量最高,为4 480. 0 kg/hm~2,菏豆33号16. 5万株时产量最高,为4 386. 7 kg/hm~2。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15年国家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南方薯区龙岩试点的试验情况。结果表明:10个参试品种中,龙薯31号的鲜薯产量最高,为36.94 t·hm~(-2),比广薯87(CK)增产8.42%;福薯604的薯干产量最高,为11.44 t·hm~(-2),比CK增产11.50%;湛薯11的干物率最高,为37.51%;普薯32号的食味最佳。龙薯31号和福薯604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闽西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探讨马铃薯品种丽薯10号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丽薯10号生育期影响不大,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均有影响,单株薯块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其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当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时平均产量最高,为28 102.5 kg/hm~2。丽薯10号适宜种植密度为5.25~6万株/hm~2。  相似文献   

9.
移栽密度对鲜食型甘薯烟薯25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农业科学》2019,(7):32-36
为探讨甘薯苗移栽密度对鲜食型甘薯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研究以鲜食型甘薯品种烟薯25号为试材,研究不同移栽密度处理对鲜食型甘薯生长发育、薯块产量及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薯25号的鲜薯单产、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均随移栽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T2处理(每公顷密度54 375株)的鲜薯产量最高,达55 462.5 kg/hm~2;商品薯产量和商品薯率则为T4处理(每公顷密度73 566株)最高,分别是40 320 kg/hm~2和76%。T1处理(每公顷密度48 100株)的大薯数量最多,中薯数量则为T4处理最多。增加移栽密度能缓解条筋薯和裂皮薯的发生率,但同时提高小薯数量占比。综合分析,烟薯25号的最佳移栽密度范围在T3和T4之间,即每公顷密度62 531~73 566株。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在沂南县进行了4个密度试验,分别为39 000、46 500、55 500、63 000株/hm~2。对龙薯9号在临沂丘陵山区的适宜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试验条件下63 000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甘薯品种龙薯13号等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龙薯15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 235.3kg/667m2,比金山57(ck)高12.03%,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低;龙薯24号鲜薯产量最低,为2 395kg/667m2,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高,分别为792.75和537.27kg/667m2。龙薯14号和龙薯24号的食味很好,其他4个品种食味差别不大。龙薯24号的干物率、蛋白质、蔗糖、维生素C、总磷、钾的含量在6个品种中都最高。龙薯21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龙薯1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龙薯14号铁的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薯品种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甘薯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蔓茎干物重产量最高,种植密度对蔓茎干物重的影响高于栽培方式,且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具有极显著的互作响应;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薯块干物重产量最高,直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最低,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薯块干物重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响应;平栽、密度60 000株·hm~(-2)处理鲜薯干率最高,平栽、密度37 500株·hm~(-2)处理鲜薯干率最低,栽培方式与种植密度对鲜薯干率的影响具有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平栽、密度52 500株·hm~(-2)处理的产量、商品薯率和T/R值均优于其他处理;不同栽培模式下各处理间主要农艺性状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研究结果能为甘薯合理种植模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5个高淀粉脱毒甘薯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甘薯1号产量最高,为45 000 kg/hm~2,增产幅度最大,较对照胜利百号增产30.4%,综合性状最好;其次是豫薯抗病1号,单产38 100 kg/hm~2,较对照增产10.4%,2个品种均适宜在铜仁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在桂北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试验选取了栽植密度和栽插时间两个因素,对甘薯桂粉2号的产量、农艺性状及淀粉含量影响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插时间对甘薯桂粉2号的蔓长、分枝数、结薯数、薯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栽植密度下,甘薯桂粉2号的产量水平部分间达极显著差异。在夏季(6月29日)以每亩4 000株的栽植密度种植的甘薯产量最高,达2 822.67 kg,淀粉含量为28.9%。试验结果可为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在本区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7个玉米品种在宁县旱地的引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宁县旱塬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7个玉米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及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幼苗长势较强,出苗均匀整齐。产量因品种特性在不同密度下表现出差异,在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以陇单339折合产量最高,为13 920 kg/hm~2;金穗1203、陇单8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13740、13 160 kg/hm~2。在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以先玉335折合产量最高,为13 720 kg/hm~2;吉祥1号折合产量较高,为12 440 kg/hm~2。且这5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抗逆性强、丰产及适应性好,建议今后在全县范围里选择各自适宜种植密度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合本地种植的甘薯品种,引进甘薯优良品种进行小区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品种为四季红,平均产鲜薯37 500 kg/hm~2,主要缺点为株蔓高、容易倒伏;其次是福薯604,平均产鲜薯35 835 kg/hm~2,主要缺点为丝多、口感一般;产量高、食味佳、值得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主要有广薯87(产量33 450 kg/hm~2)、普薯32号(产量31 905 kg/hm~2)、广薯79(产量30 465 kg/hm~2)。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玉米高产的重要因素。以高产、耐密、紧凑型夏玉米新品种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为试材,在行距0.6 m条件下,种植密度均设54 000、58 500、63 000、67 500和72 000株/hm~2计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参试玉米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时穗部综合性状较好,产量最高且均与其他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63 000株/hm~2时2个品种均开始出现少量倒伏,继续增加密度,倒伏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本研究条件下,邢玉10号和邢玉1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为67 500和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扦插密度对早熟甘薯新品种“心香”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娇娜  于琪 《北京农业》2014,(33):42-43
为丰富北京地区特色甘薯品种类型,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早熟型甘薯品种“心香”进行不同等级的密度试验,以研究最高产量下的最佳扦插密度。综合“心香”在北京市大兴区甘薯主产区密度试验点植株生长势、平均单块薯重、大中小薯率及产量效益调查结果分析,该品种在北京地区的合理种植密度应当控制在4300株/667 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甘薯最适宜的有机无机肥配施方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6种不同肥配施对龙紫9号和龙薯9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有助于提高甘薯产量,两个品种间产量存在显著性差异,龙薯9号产量高于龙紫9号;不同肥料处理间甘薯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中等肥力土壤条件下,龙紫9号在施用有机肥1620kg/hm~2、复合肥420kg/hm~2;龙薯9号在施用有机肥2 700kg/hm~2、复合肥300kg/hm~2时,鲜薯产量最高,分别为43.68和49.46 t/hm~2。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