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干旱区成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宁夏灵武陶林园艺场果园内不同季节不同层次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平均光照度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果园内不同季节1.5 m和3.0 m高度气温都呈现出昼高夜低型的日变化波形;晴天气温变化出现单峰型曲线,阴天出现双峰型曲线,雨天变化振幅较小,两高度间差异也较小。果园内湿度较大,不同季节1.5 m和3.0 m高度相对湿度日变化均为夜高昼低的波形曲线。从风速看,春季和冬季日变化特征最明显,日振幅也最大,夏、秋季风速相对较小。不同季节地表0 cm地温受气温变化影响最大,5 cm、10 cm次之,20 cm地温受气温变化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棚内外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度等因子的观测分析研究,揭示大棚内小气候效应和气象因子变化规律,从而为大棚设计建设及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状态下,于2006年8月中旬,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体温与所处环境的气温、地温、水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度等进行了测定,并对体温与上述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斑侧褶蛙体温与气温、地温、水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光照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利用如皋蔬菜大棚小气候站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棚内小气候因子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并与同期棚外相关要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晴天时棚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升温和降温均较明显,多云天气变化幅度小于晴天,阴天棚内气温基本趋于平稳,大棚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相对湿度昼夜变化较大,白天较低,夜间相对湿度基本维持在94%以上;地温的变化曲线和气温基本一致;光合有效辐射晴天高于多云和阴天。开发了小气候站实时资料查询、气象要素模拟、作物灾害气象灾害指标库、服务产品的制作与发布应用平台,可以更好地开展精细化的设施农业专业气象服务,提高气象为农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5.
泽陆蛙夏末秋初体温与环境因子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夏、秋季节交替时(7-8月) 泽陆蛙体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自然状态下,对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体温及其所处环境的气温、地温、水温、空气相对湿度和光照度等进行了测定,并对其体温与诸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温与气温关系密切,7月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月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地温及水温之间关系密切,7月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8月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光照度之间关系较密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温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负相关关系,7月份空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不明显,8月份则明显受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梨大棚栽培期温、湿度环境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2007年对温岭市梨大棚内外温、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观测与比较。结果表明:大棚内外的温、湿度变化都具有良好的同步性,气温和地温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促成栽培期大棚内的温、湿度均明显高于露地,温度的提高是梨大棚栽培提早成熟的重要因素。不同天气类型气温的高峰值均出现在中午时段,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的差异幅度晴天>阴天>雨天。晴天12:00~14:00空气相对湿度最小,22:00~24:00空气相对湿度最大,相同时间段相对湿度雨天>阴天>晴天。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徐州地区日光温室室内外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种植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光温室室内气象要素(气温、地温、相对湿度、太阳辐射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室内外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据此提出了一些调控日光温室温度、相对湿度、光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太阳杏设施栽培主要生态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金太阳杏高产设施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6年3~5月研究了金太阳杏在塑料大棚内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大棚内光照度(I)与外界光照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棚内低于棚外。透光率晴天为41.2%~49.6%,阴天为61.1%~69.2%。棚内气温(Ta)旬变化为13.5~26.6℃,0cm地温(Ts0)为12.5~23.3℃,20cm地温(Ts20)为9.8~20.2℃。棚内空气相对湿度(RH)旬变化为55.4%~80.3%,日变化晴天为44%~88%,阴天为53%~94%。晴天和阴天,T、Ta、Ts0先升后降,峰值和谷值均出现在14:00pm。在不同因子变化中,T起主导作用,Ta、Ts0与I呈正相关,RH与T、Ta、Ts0呈负相关。Ts0在1天内较为平稳少变,受Ta影响较小。[结论]塑料大棚内的环境因子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并整理陈巴尔虎旗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和其近30年浅层地温(即40厘米)数据,对陈巴尔虎旗浅层地温的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地形起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近30年的浅层地温变化规律,分析浅层地温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分析浅层地温气候异常变化年份其前后气温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地区浅层地温近30年来在逐步变暖,这与其气候变化的特点基本一致。分析其月浅层地温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可知,其变化规律一致,但是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地形的起伏对浅层地温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肖清华  李树军  崔建云  袁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62-16866
[目的]研究设施农业发展对潍坊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站作为温室大棚种植区的代表站,利用潍坊市1961~2010年的降水、气温、相对湿度等资料,分析了全市及温室大棚种植区的气候变化情况,并对比分析设施农业种植以前和以后的气候变化趋势及不同季节的演变特征。[结果]近50年全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自温室大棚大规模种植以来,温室大棚种植区年降水量下降幅度低于全市,相对湿度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全市,年平均气温升幅高于全市,年最高气温升幅高于全市,年最低气温升幅略高于全市。[结论]该研究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艾比湖流域土壤呼吸日变化及水热因子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干旱区植物群落土壤呼吸日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利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测定艾比湖流域四种植物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结合实测的温度、湿度因子,分析土壤温度、湿度,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梭梭、芦苇、盐节木四种群落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基本都呈单峰曲线.在日时间尺度上,胡杨群落、梭梭群落、盐节木群落、芦苇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上10和150cm高度处气温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各群落土壤呼吸速率与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并没有固定的相关关系.不同的植物群落,对土壤呼吸起首要作用的温度因子不相同,且气温通过土壤温度对土壤呼吸的间接影响不相同.可用一元或二元线性函数来描述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关系.各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地上10和150cm处空气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在日变化尺度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共同影响了土壤呼吸速率,由温度和湿度共同拟合出的模型能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78;以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温室小气候变化特征及预报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黑龙江省日光温室内各气象要素变化,分析了黑龙江省双城市公正乡日光温室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室内外气温、地温及土壤湿度,并建立室内外气温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秋季、冬季和春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室内气温明显高于室外,而夏季较小,室内气温偏高不明显。在寒冷季节不供暖情况下,室内气温基本在10℃以下,难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各层次地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基本规率基本一致。以棚外温度为自变量,以棚内温度为因变量,建立相关模型,大部时段绝对误差为0~2.8℃。  相似文献   

13.
杏麦间作环境温湿度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间作系统内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EI-USB-2温湿度记录仪及StevensPOGO便携式土壤温湿度测定仪观测杏麦间作区与杏单作区内空气和地表温度、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结果】间作区与单作区的温、湿度变化具有相同的规律,气温和地温均随太阳辐射的升高而上升,随其下降而降低,呈正比关系;相对湿度变化则呈负相关。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温度分别较单作区低4.53和0.7℃;间作区内平均空气、地表相对湿度分别较单作区高4.90%和3.93%。【结论】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对果园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胶东地区日光温室内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对番茄栽培的适宜性,并对内部温湿度进行预测,利用不同传感器,全天候监测并分析了2019-06-01至2020-05-31温室内外温湿度,同时建立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内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条件下气温及相对湿度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根均方差(RMS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部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温度最低,分别为29.7和14.1 ℃。温室内春秋季日期数较外部增加了78 d,冬季减少了118 d。不利于番茄生长的时期集中在夏季和冬季,温室内易产生夏季高温低湿、冬季低温高湿现象。温室内气温、相对湿度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RMSE值分别为4.1 ℃、10.1%,模型的模拟效果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15.
设施栽培油桃物候期内温室内外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5年1-5月观测的设施栽培油桃(Prunus persica var.nectarina Maxim)物候期和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地温等数据,系统研究了油桃在整个物候期内温室内外气温、地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温室栽培油桃的物候期较露地栽培油桃提前50 d左右。油桃萌芽、开花期,温室内的平均气温可达到11.8~13.7℃,最低气温在5℃左右,此气温水平较好满足了油桃萌芽、开花的需要。果实膨大期及成熟期内,温室内平均气温为14.9~24.1℃,但最高气温有时达30℃以上,应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延长温室的通风降温时间。温室内外气温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晴天温室内外日温差比阴天大,温室内的气温始终高于室外的气温。1月下旬至3月中旬,日光温室内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为13.5~17.2℃,地温不能满足油桃根系生长发育的需求。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内外地温的日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温室外地温日变化与温室外气温日变化具有相关性;温室内地温日变化较平稳,最高地温较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存在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环境因子监测,分析研究了长白山次生白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演替是环境因子指标变化的主导因素;林内空气温度、林内空气温度日振幅和相对湿度日振幅随群落演替下降,光合有效照度和相对湿度随群落演替升高,土壤温、湿度不随着群落演替有规律变化;变化速率vav能明显地反映环境因子随群落演替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vav获得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的敏感性:光合有效照度〉5 cm深土壤湿度〉相对湿度日振幅〉10 cm深土壤湿度〉林内空气温度日振幅〉相对湿度〉林内空气温度〉20 cm深土壤温度〉10 cm深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17.
单栋大棚和连栋塑料温室温、湿度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栋大棚和连栋塑料温室内进行黄瓜栽培试验,以研究设施内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6月份上中旬,连栋塑料温室的土壤和空气温度均高于单栋大棚,但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二者最低温度差值逐渐减小;6-7月份,单栋大棚的最高土壤温度明显高于连栋塑料温室;整个生长期,连栋塑料温室内的空气湿度明显低于单栋大棚;连...  相似文献   

18.
坡向和坡位对大兴安岭干旱阳坡蒙古栎林温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5月中旬至10月初,在大兴安岭干旱阳坡的蒙古栎林内,选择不同的坡向和坡位设置观测样地定点测定土壤温度、空气温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为南坡、西南坡、东南坡,气温由大到小为西南坡、南坡、东南坡,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由大到小均为东南坡、西南坡、南坡;南坡空气和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为坡上、坡下,土壤含水量坡下大于坡上含水量,空气湿度坡上大于坡下湿度;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受空间位置和季节分布影响差异较大,不同坡向和坡位土壤温湿度差异明显,不同季节空气温湿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9.
日光温室土壤温度变化特征和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红  徐为根  彭明艳  孙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71-6473,6482
[目的]研究日光温室内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及其预报模型。[方法]利用徐州地区标准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和温室内多层次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和日变化,并对温室内土壤温度的预报模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温室内土壤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下层温度变化振幅小于上层。温室内各层土壤温度(最高值、最低值和平均值)与当日温室外同类型气温的相关性最为密切。以当日和前一日温室外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为预报因子,建立了温室内同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温度预报模型。温室内各层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对应层的最高温度的模拟效果,劣于对应层日最低温度的模拟效果;下层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平均温度的模拟效果优于上层;实测土壤温度在15~30℃模拟效果较好,其他温度段模拟值较实测值偏低。[结论]该研究为日光温室内植物的生长发育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