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猪瘟又称经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根据OIE制定的《陆生动物卫生法典》2005年版,CSF被列为法定报告的疫病之一,在我国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宁夏中宁县是养猪大县,养猪业是支柱产业之一.现在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具有免疫力强、保护率高且持久、性能稳定、无残余毒力等优点,是国际上公认的效果好的猪瘟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猪瘟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猪瘟(Hog cholera,HC 或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对养猪业威胁最大的烈性传染病[1,2],我国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占病死猪的1/3以上;1993年后,一些已宣布消灭了猪瘟的国家和地区,如荷兰、瑞士、比利时、瑞典、德国、西班牙、英国等,又先后出现了猪瘟的复发。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猪瘟在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上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此外,迄今为止虽然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或Hog Cholera Virus,HCV)还只有一个血清型,但用单克隆抗体(MAb)可以将CSFV区分为不同的毒株,而应用基因分析方法可将CSFV分为2个基因群5个亚群。  相似文献   

3.
唐迪  刘迪  刘林  王众  郑宁  郑业鲁 《广东农业科学》2019,46(11):104-11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es,ASFV)引起的猪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年龄段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由于ASFV本身的复杂性及对毒力因子和相关保护基因的了解不足,暂无有效疫苗和针对性药物。自2018年8月我国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以来,ASF给我国养猪业绿色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威胁。对ASF的成功防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快速可靠的实验室诊断、猪群疫情的隔离扑杀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检测两方面综述了当前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普通PCR、荧光定量PCR、数字PCR、等温扩增技术等,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红细胞吸附反应、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法、免疫印迹等,以期为不同条件下非洲猪瘟诊断提供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4.
猪瘟(hogcholera,HC),是由猪瘟病毒(HCV,C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常表现为急性,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该病情的蔓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直以来,受世界各国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些年以来,猪瘟的流行性特点有了新的变化,大有区域性蔓延的趋势。本文通过对部分规模猪场种猪群瘟疫感染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主要是对猪瘟作抗原抗体水平的检测,对免疫方法和免疫手段的免疫效果进行评估,得出了一些对当今种猪群的饲养与繁殖极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古老传染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也广为流行,成为养猪业的一大天敌。不过自从我国的方世杰、周太冲和李继庚等老一辈科学家,通过将CSF石门系强毒在兔体上传几百代后,培育成功了1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国际上称C株),为我国CSF防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猪瘟疫苗在我国的应用已经快50年了,但是,由于猪瘟疫苗的使用不当和猪场规范程度差,使得猪瘟免疫常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形成了CSF带毒母猪持续感染,产下经胎盘感染的仔猪,使得仔猪形成免疫耐受,这除与CSF本身的发病特点有关外,还与现在人们对猪瘟疫苗的认识不够有关。因此,本文对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猪瘟淋脾苗和细胞苗的再认识,提出猪瘟免疫的注意事项,目的是使广大养猪户更好地使用它们,以减少CSF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基因主要抗原区原核表达质粒载体,高效表达E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E2亚单位疫苗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用RT-nested PCR技术扩增CSFV流行毒株SX-YL株E2基因主要抗原区,克隆于表达载体pET32a中,成功构建表达质粒pET32a-E2,将pET32a-E2转入BL21(DE3)受体菌并用IPTG诱导表达E2蛋白,对E2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分析和可溶性鉴定。【结果】CSFVE2基因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蛋白量占菌体蛋白量的33.2%,表达蛋白E2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E2能识别天然猪瘟多克隆抗体。【结论】E2蛋白表达量高并具有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致病原是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E2囊膜糖蛋白是CSFV的主要抗原蛋白.本文对E2蛋白的分子结构、抗原特性、对病毒毒力的影响和在进入靶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等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猪瘟(CSF)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古老传染病之一,其流行范围几乎遍布世界各地.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国际上称C株)对猪瘟预防有着显著地作用,有些国家已经利用此疫苗消灭了猪瘟,因此本文通过对猪瘟新型疫苗、免疫注射方法以及使用误区上进行综述,目的是为生产实践上猪瘟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100%。为搞好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猪瘟(CSF)疫苗免疫猪抗结构蛋白E2、E0和C抗体的产生规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CSF疫苗免疫程序提供参考。利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CSF疫苗免疫猪过程中,抗E2抗原血清抗体的产生特征;分别以重组猪瘟病毒(CSFV)结构蛋白E0和C为抗原,建立检测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检测疫苗免疫过程中抗E0和C蛋白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显示:CSFV-E0和CSFV-C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抗原最佳包被质量浓度分别为2.09和1.59μg/mL,待检血清样本最适稀释度分别为1∶60和1∶80,酶标二抗稀释度分别为1∶100和1∶350,2种ELISA方法与常见猪病原的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CSF疫苗免疫后第7天即可检测到抗E2、E0和C蛋白的抗体,其中抗E2和E0的抗体在免疫后第21天达到最高水平,E2抗体滴度先上升后下降,E0抗体在免疫后第21天开始下降并最终趋于稳定;C蛋白抗体在免疫后第7天出现,随后开始下降,在第28天转为阴性。结果表明,利用重组抗原建立的CSFV血清抗体ELISA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评价CSF疫苗免疫后血清中针对3种结构蛋白的抗体消长特点,从而为临床猪瘟疫苗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瘟免疫失败的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猪瘟免疫失败的防止措施,指出应全面掌握生猪的健康状况、严把疫苗质量关、规范免疫操作、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强化抗体监测、加强猪瘟的净化、加强饲养管理,以期为提高免疫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RT-PCR技术检测河南省猪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5个猪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191只疑似猪瘟发病猪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猪瘟阳性检出率平均为77.4%。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种严重疫病,对我国的养猪业构成重大威胁,而准确的病原学检测可以快速发现、预防及控制该病。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以期提高非洲猪瘟预防和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猪瘟脾淋苗阻断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以3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猪场为试验点,将猪瘟带毒母猪随机分成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试验Ⅰ组采用脾淋苗1.5头份免疫,试验Ⅱ组采用脾淋苗2头份免疫,对照组采用细胞苗4头份免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猪瘟抗原状况。[结果]接受猪瘟脾淋苗免疫的带毒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母猪所产仔猪的抗原阳性率(48.1%),但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之间的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猪瘟脾淋苗免疫带毒母猪对阻断垂直传播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苜蓿多糖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应答强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苜蓿多糖作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强化剂 ,对 6 0日龄体重 1 8~ 2 0kg的仔猪进行免疫试验。结果表明 ,苜蓿多糖可使猪外周血液的B淋巴细胞增多 ,IgG水平提高 ,可显著增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半个世纪的回顾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猪瘟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毁灭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中国首创了举世闻名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即C株),随后创制了不同的疫苗制造工艺,如细胞培养苗、乳兔组织苗和牛体反应组织苗等。C株是一株非常安全的弱毒疫苗,对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没有副作用,并且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它能同时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对不同基因型的猪瘟病毒株均能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免疫母猪通过母乳可对仔猪提供被动免疫保护,但过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会影响仔猪对C株疫苗的主动免疫应答。目前已经完成了包括C株及其亲本株在内的几十株猪瘟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注释,建立了猪瘟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初步解析了猪瘟病毒主要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并构建了不同的反向遗传操作标记疫苗,赋予了C株疫苗新的生命和内涵。C株疫苗可以用于猪瘟的控制和根除,借助于C株疫苗密集接种和综合控制措施,有关国家有效地控制了猪瘟,甚至消灭了猪瘟。尽管如此,要在全球范围内根除猪瘟,今后依然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可能有赖于对C株进行进一步改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猪瘟病毒与机体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增殖特点、与毒力相关基因的预测。概括了世界猪瘟病毒的基因分型、不同基因型毒株的分布情况和流行病学,分析了病毒的遗传变异特点与疫苗免疫前景,讨论了消灭猪瘟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