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土壤外界环境对茶树根系的影响,是探求茶树丰产优质目的之一。各种农作物栽培,土壤是基础,肥料是关键。而根系是直接生活在土壤之中,施肥是否合理,耕作是否科学,气候是否适宜等各种外界因素又直接影响根系生育的好坏。然而在茶树栽培上人们往往对茶树地下部的根系注意不够,  相似文献   

2.
我国茶树根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概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动态、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研究、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树VA菌根、土壤pH值、根系分泌物对茶树及茶树根际微生物的影响,提出了今后茶树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氮素对茶树生长的重要性、对茶树根系的影响及茶树根系氮素吸收的研究方法,以期为氮素对茶树作用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深度、范围、数量以及质量等,与茶树的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有很大关系。研究茶树的根系,对茶叶生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与学术意义。但由于根系观察研究的难度较大,专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拟就茶树群体对根系分布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茶树与其他植物一样,各部分器官各有其独立性,但又有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相关性。就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关系来论,茶树根系的生长有赖于叶的光合作用,而茎叶的生长反过来又有赖于根系的数量及其吸取的水分和养分,两者之间是  相似文献   

6.
茶树根际环境是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营养成分吸收和新陈代谢的场所。在茶树根际生境中,根际微生物广泛存在,并对茶树生长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根系向外界分泌的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根系的各种死亡组织不断脱落到根的周围,为根际微生物类群的代谢和繁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生态环境。茶树根系和根际微生物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本文从根际微环境生态角度,引证综合分析根际微生物与茶叶生产的直接意义。并对茶树根际微生物的动态、根际微生物  相似文献   

7.
茶树的自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茶树的叶、枝条、果皮水抽提液及根系分泌液作供试液对茶子的萌发和茶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测的供试液对茶子的萌发,茶幼苗根系及地上部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中能积累茶树自毒物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体起毒害作用,本研宄还进一步证实多酚类、咖啡碱是茶树自毒作用的主要物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浅述茶树根系的作用与茶树根系生长特性,并探讨茶园深耕改土的实践意义和茶园改土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茶树叶面肥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树叶面肥是指施于茶树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可从叶片直接进入茶树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在茶树生长发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肥可以补充此时茶树由于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不足而造成的养分亏缺,而且可以在茶树根系受到破坏时,及时弥补茶树所遭受的产量损失。因此,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面对当前化肥施用范围迅速扩大、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形势,叶面肥研究与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建所60年,尤其是建国45年以来,本所科技人员,对茶树生物学特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揭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茶树根系的生育特性,深耕对茶树根系的更新效果;茶籽的贮存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茶花开放期和茶果成熟期;茶树品种的生育类型;茶树种群的原始生殖特性;茶树枝梢的生育轮性和鱼叶的生育特性等。对茶籽的“后熟”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茶叶科学理论,并对茶叶生产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后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  相似文献   

11.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经济作物,每年有4至5个采摘轮次,针对茶树所特有的多轮采收特性,要提高茶叶单位产量,必须把握以下六点技术要领。一是选地选苗,精心栽植.栽种茶树前,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团位结构、呈微酸性的肥沃土壤.茶苗要选择无带菌、苗木健壮、根系发达的幼苗,茶苗栽植后要精耕细作,保持土壤松软,以利幼苗根系发育,促进生长,为茶树高产稳产打好基础.二是施足基肥和适时追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化肥.首先,茶苗栽植前要施足人粪尿、牛粪、土杂肥等有机肥,配合施一定量的磷肥;其次是在茶树投产期间要增施氮磷…  相似文献   

12.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矿质营养元素之一,不同氮素形态均影响植物对磷素的吸收。植物细胞膜H+-ATPase在矿质营养元素吸收过程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因此不同氮素形态调控茶树磷素吸收可能与细胞膜H+-ATPase相关。本研究采用二相分离法提取茶树根系质膜,并通过非损伤微测(NMT)、Western-blot等技术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舒茶早根系磷素吸收和细胞膜H+-ATPase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提高茶树对磷素的吸收;其茶树根系细胞膜电位、H+跨膜运输、H+-ATPase活性和蛋白表达均高于硝态氮处理;且细胞膜H+-ATPase专一抑制剂正钒酸钠(Na3VO4)显著减少不同氮素形态下茶树根系对磷素的吸收和富集。由此可见,茶树根系H+-ATPase可能参与不同氮素形态调控磷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茶要对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赵启泉等 《茶叶》2000,26(4):205-208
利用盆栽试验了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铵和茶树鲜叶,茶树干重显著增加。硫酸铵显著促进梢生长并提高氨基酸偏一,施茶树鲜叶显著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施茶树鲜叶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且pH最高、活性铝含量很低。施用硫酸铵处理的土壤显著酸化。研究表明,茶园土壤酸化的主导因子是施用酸性化学肥料和茶树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而并非茶树落叶和修剪叶还园。  相似文献   

1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是高富集氟的植物,氟在叶片中被大量累积。饮茶是人们摄取氟的重要途径,氟的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茶树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富集氟,但是根系跨膜吸收氟的生理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茶树根系吸收氟的主动和被动途径,总结根系H+-ATPase和Ca^2+-ATPase介导氟的跨膜主动吸收过程与分子机制;剖析离子通道和Al-F络合在根系被动吸收氟过程中的作用及微观过程;分析影响根系吸收富集氟的主要因素及其调控措施。提出通过研究茶树根系氟跨膜吸收相关转运蛋白及其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功能验证,以揭示跨膜吸收氟的分子机制;进而研究调控根系对氟的选择吸收,以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饮茶健康。  相似文献   

15.
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茶树修剪叶和不同氮肥对土壤pH和活性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硫酸铵和茶树鲜叶,茶树干重显著增加.硫酸铵显著促进新梢生长并提高氨基酸含量,施茶树鲜叶显著促进茶树根系生长.施茶树鲜叶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而且pH最高、活性铝含量最低.施用硫酸铵处理的土壤显著酸化.研究表明,茶园土壤酸化的主导因子是施用酸性化学肥料和茶树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而并非茶树落叶和修剪叶还园.  相似文献   

16.
任明兴  骆耀平 《茶叶》2005,31(1):28-31
VA菌根是一类重要的内生菌根,VA菌根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能与茶树根系联合共生。本文综述了茶树VA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VA菌根真菌对茶树的侵染及影响因素及VA菌根对茶树的效应,并展望了VA菌根在茶树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茶园不同时期施基肥的效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建瓯茶区施基肥比重大,约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在施肥方法上,习惯于立春后下肥,且此时气温开始回升,茶树进入萌动期,根系生长活跃,下锄挖掘开沟易伤根系,伤口愈合较慢,影响茶树的吸收、运转和施肥效果。因此,笔者根据茶树生理学的理论,结合建瓯茶叶生产实际,与同仁一  相似文献   

18.
茶树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有关磷酸盐转运体参与硒吸收的分子机理研究较少。克隆茶树CsPHT1;3基因,并探究该基因的特性及对硒浓度和价态、pH、时间的响应,以及在不同聚硒茶树品系中的表达情况。基因特性分析表明,CsPHT1;3属于磷酸盐转运蛋白PHT1亚家族成员,定位于质膜且具有PHT1蛋白保守结构域GGDYPLSATIxSE。在不同器官中表达模式分析表明,CsPHT1;3在成熟叶和根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不同浓度和价态硒诱导结果表明,CsPHT1;3在茶树根系中于1 d和7 d显著受低浓度Se4+诱导表达;除处理后3 d外,茶树根系中CsPHT1;3显著受Se6+诱导上调表达且基本不受Se6+浓度影响。不同pH处理茶树结果表明,茶树根系中CsPHT1;3在pH=5时对Se4+响应于24 h达最高;在pH=3时对Se4+响应于48 h达最高;而在pH=7时,对Se4+响应于72 h达最高。硒酸钠处理不同聚硒茶树品系结果表明,CsPHT1;3在不同品系的叶...  相似文献   

19.
王立 《中国茶叶》1993,15(2):2-3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要使当前茶叶产量有重大的突破,关键在于了解根系的形态建成及其生长初态,克服限制根系生长的不良因素以促进茶树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几乎所有的农业技术措施首先影响到茶树的根系,根生长在土壤中不易引人注意,其实根系的分布与生长动态,是制订茶园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栽培,首先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茶树嫁接通常是采用适应性强的茶树群体品种作砧木,选用无性系茶树良种作接穗,形成新的茶树嫁接体。具有根系分布广、深,吸收水分、养分力强大,抗旱力强的有性系根系特点,同时具有冠面性状一致、萌发整齐、产量高、品质好的优点,因此,嫁接茶树,兼有无性系良种与有性系品种的主要优点,又克服了无性系良种与有性系品种的主要缺点,能促进茶树迅速生长、健壮、高产优质,且可缩短建园时间,提早收获,节省投资,降低成本,是老茶园更换新品种的重要手段。 茶树嫁接的研究国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主要在嫁接成活的内在因素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