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广东省作物(茶叶组)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乐昌白毛1号、白叶单丛等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被认定为我省茶树良种。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黑叶水仙、黄叶水仙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培育的优良茶树品种,其中英红一号、英红九号适制红茶,品质优异;黑叶水仙、黄叶水仙兼制  相似文献   

2.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英红九号红茶产品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青睐.2008年英德市出台农业(茶叶)产业化扶持政策,全市上下掀起发展种植英红九号的热潮.根据英德市茶叶发展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调查的情况,英红九号茶树成活率普遍不高,约50%,这一定程度制约了英德市英红九号茶园面积的快速扩大.  相似文献   

3.
“英红九号”高香型茶树品种,是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适制红茶的省级高香型茶树良种。“英红九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亩产干茶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值可达2—3万元。2010年高端的英红九号金毫零售价每斤达到6000元,高档的英红九号红茶每斤售价600元以上,中档的每斤达3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提高夏暑季“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红九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英红几号无性系良种鲜叶研究开发的高档工夫红茶,产品品质优、知名度高、效益好,市场空间大。推广种植英红九号品种茶树成为广东省新一轮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英红九号品种加工红条茶的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系我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早芽良种.该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比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可达200公斤以上.目前,在我省的粤北、粤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湖南、广西也有少量种植.英红九号加工成的红条茶,品种茶特色突出,品质高超,其色、香、味在目前华南茶区红茶类中“出类拔萃“,产品卖价高,其经济效益比目前我省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高4倍以上,成为振兴英德红茶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英红九号品种的面积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为更好地将英红九号种的品种优势,变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配套其品种特色茶加工工艺技术,我们开展了英红九号各加工红条茶工艺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找出了加工红条茶的最佳技术参数,现将春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英红九号茶树品种系我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制性广的大叶早芽良种.该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比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可达200公斤以上.目前,在我省的粤北、粤西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在四川、湖南、广西也有少量种植.英红九号加工成的红条茶,品种茶特色突出,品质高超,其色、香、味在目前华南茶区红茶类中"出类拔萃",产品卖价高,其经济效益比目前我省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高4倍以上,成为振兴英德红茶最优良的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英红九号品种的面积有大幅上升的趋势.为更好地将英红九号种的品种优势,变为规模经济优势,同时配套其品种特色茶加工工艺技术,我们开展了英红九号各加工红条茶工艺技术试验,通过试验找出了加工红条茶的最佳技术参数,现将春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英红九号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的大叶早芽良种,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对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200kg以上。2007年起用英红九号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原料,研究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出英红九号金毛茶红茶,该产品的品质为外形紧结秀直、金黄色、毫多、锋苗好;香气甜香馥郁毫香显、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甜醇爽滑。目前该类产品价格每公斤200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现将英红九号金毛茶采制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茶树果是一种年年可再生、资源丰富的天然资源,但目前茶树果的综合利用仍存在大量浪费的问题,且相关营养性成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极少。本文以几个不同品种的茶树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水浸出物、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品种茶树果不同部分的内含物质含量差异,并考察了不同品种茶树果对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树果中桂青种种仁的水浸出物(79.56%)、英红九号果皮的茶多酚(10.73%)、福云六号种仁的可溶性糖(27.88%)、英红九号种仁的氨基酸(4.70%)和总黄酮(11.05mg/g)含量最高,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仁的98.89%,DPPH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英红九号种壳的95.07%,证明茶树果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英红九号品种的茶树果抗氧化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英红九号是英德红茶的典型代表,也是英德红茶中的佼佼者,目前在广东省大面积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极高。英红九号内含物丰富,品质优异,但关于英红九号的保健功效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对英红九号红茶的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合本研究团队和现有的英红九号功效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对英红九号已验证的和潜在的保健功能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英红九号茶树鲜叶特性和广东地区气候特点^([1]),提出对英红九号黄茶的加工工艺:鲜叶—轻萎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各个工序的操作方法、控制程度、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等,为进一步开发英红九号黄茶提供一定的研究制作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英红九号与秀红、五岭红、八仙、金萱、黄旦、福建水仙等6种不同品种砧木嫁接组合的成活率和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统计。发现成活率英红九号/福建水仙组合为55%,最低;英红九号/五岭红组合成活率为94.7%最高;其余4种组合成活率均超过80%。此外,不同嫁接组合的接枝生长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砧木与接穗的品种间亲和性对接穗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砧木的生长状态对成活接穗的生长性状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红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相似文献   

13.
炒青绿茶品质水平的生化变化及提高品质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前言我国炒青绿茶历史悠久,具有独特风格,素为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成为我国茶叶生产的主要产品。我国绝大部分产茶省都生产绿茶,其中浙江、湖南、安徽、江西等省生产较多。绿茶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我国茶叶生产和内销,而且关系到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近年来,消费者对某些炒青绿茶品质下降有所反映,正引起各方面的严重关注。品质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为了有利于炒青绿茶品质的稳定提高,保持我国炒青绿茶的传统声  相似文献   

14.
炒青和烘青的制造炒青和烘青都是绿茶,炒青主要供作外销珍眉绿茶的原料,烘青为内销绿茶或供作窨制花茶的茶坯。一、品质特点和要求炒青、烘青的品质各有特点和不同要求。一般说,作为外销眉茶的炒青,外形条索紧直、匀整、园浑(园滚滚的),有锋苗,  相似文献   

15.
从韩国和中国市场收集的炒青绿茶样品,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化学成分和茶汤色差分析,比较两国绿茶的品质特点和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显示,两国炒青绿茶的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韩国市场销售的炒青绿茶样含水量和咖啡因含量低于中国绿茶,而氨基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高于中国绿茶。韩国绿茶样品汤明度高于中国绿茶,但色度比中国绿茶样品低。  相似文献   

16.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之一,众多香气化合物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茶叶的香气品质.名优炒青绿茶一般具有滋味好、香气高的特点,是我国优质绿茶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关于名优炒青绿茶香气成分的研究逐渐增多,但针对不同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点等尚缺乏系统阐述.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名优炒青绿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进展,汇总已...  相似文献   

17.
贮藏条件对炒青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福鼎大自茶、槠叶齐和白毫早三个品种早春一芽一叶鲜叶所制炒青绿茶为材料.研究炒青绿茶在不同温度、含水量及光照等贮藏环境下主要品质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贮藏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温度越高,下降得越快;经太阳光照射和暴露在空气中的茶叶更容易陈化劣变,使茶叶失去其品质特征。且供试的三个品种绿茶各品质成分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英红九号茶树适宜防冻技术管理措施,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索不同修剪模式对英红九号茶树抗寒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英红九号茶树冬剪与夏剪在发芽密度和产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改冬剪为夏剪不仅可以提高茶树发芽密度和产量;还可以提高成茶品质和经济效益.因此,立地条件容易受霜冻影响的地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探讨(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炒青绿茶品质检验标准,国内外至今尚未拟订。本文根据多年来对我国炒青绿茶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以及粗纤维等进行的系统检测研究,在取得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炒青绿茶品质化学标准的建议。鉴于各类炒青一至六级级差的设置是不同的,故参照有关国际标准,拟订一级和六级的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控制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证明所拟订的炒青绿茶化学标准是可行的,检验方法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炒青绿茶是我国重要的绿茶种类,介绍国内生产的首条炒青绿茶全自动生产线的设计与实现方案.该生产线按照炒青绿茶加工工艺特点进行生产线模块化分割,再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组合,设计出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并针对该自动化生产线开发出了与炒青绿茶加工工艺和设备相匹配的数据监控与采集系统(SCADA),SCADA系统依据控制功能要求分为三层:现场控制层,过程集中监控层,管理服务层.该控制系统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精确控制,简单方便的人机操作界面和适应信息时代的远程访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