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系统整理,发现该海域记录的鱼类种类有620种,隶属于26目98科301属。地理分布以印度-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西太平洋3种类型为主,典型珊瑚礁鱼类的科属类型突出,证实了该水域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物量以及高生产力的特性。采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分析得出,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77、11.58、23.85),(3.07、6.33)和(2.06),与东沙群岛海域较为接近,且明显高于东海陆架区海域,证明低纬度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低,种类组成主要集中分布于较少数的分类类群。使用PRIMER5.2软件计算了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数值分别为60.0和164.0,其中△+低于东海陆架区(65.7),高于东沙群岛海域(55.2),说明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组成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东海陆架海区近而比东沙群岛海区远,这可能与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主要受南海反气旋式环流系统所支配,环境因子变化大有关。对比我国同处于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海区的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海域,并对10科典型的珊瑚礁鱼类进行相对丰富度和相似性指数分析,发现任意两海域之间典型珊瑚礁鱼类科的相对丰富度差异均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同处西太平洋地区物种多样性中心,起源同源有关。西沙和中沙群岛与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较为相似,基本体现了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的特点;其鱼类组成的多样性符合以世界物种多样性高的三角区为中心,呈降低的梯度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支持西沙和中沙群岛海域鱼类地理位置靠近世界物种多样性高的三角区。  相似文献   

2.
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海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北部湾海域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北部湾海域共记录鱼类626种,隶属2纲27目。其中软骨鱼类为7目16科27属42种;硬骨鱼类20目122科344属584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有331种,占硬骨鱼类总物种数的56.8%,其次为鲀形目、杜夫鱼目等。北部湾海域鱼类平均△+约为63.5,∧+约为110。北部湾海域鱼类△+高于东沙群岛的珊瑚礁海域,但低于北方的黄渤海海域和一些河口区域,符合纬度较低的海域其△+一般也较小这一规律;而∧+与其他海区相比则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在2012~2014年期间,对海南分界洲岛潮间带至潮下带的贝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贝类种类与数量、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结果表明,在分界洲岛共采集到贝类137种,隶属于4纲13目44科,其中多板纲1种,腹足纲94种,双壳纲40种,头足纲2种。各科的组成中,宝贝科11种,骨螺科9种,帘蛤科9种,芋螺科8种,凤螺科6种,嵌线螺科6种,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小于5种。按种的性质而论,分界洲岛贝类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关系的热带种或亚热带种,其区系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印尼-马来亚区。  相似文献   

4.
在2012~2014年期间,对海南分界洲岛潮间带至潮下带的贝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贝类种类与数量、生态分布、区系性质。结果表明,在分界洲岛共采集到贝类137种,隶属于4纲13目44科,其中多板纲1种,腹足纲94种,双壳纲40种,头足纲2种。各科的组成中,宝贝科11种,骨螺科9种,帘蛤科9种,芋螺科8种,凤螺科6种,嵌线螺科6种,其他各科的种类均小于5种。按种的性质而论,分界洲岛贝类大多数属于和珊瑚礁有密切关系的热带种或亚热带种,其区系性质属于印度-西太平洋的印尼-马来亚区。  相似文献   

5.
对广西中北部6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发现鱼类70种,隶属5目16科50属。6个自然保护区的鱼类以老第三纪原始鱼类类群后裔及南亚暖水性鱼类为主。比较了6个保护区鱼类起源、分布和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浙江乐清湾海区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于2018—2019年在乐清湾及邻近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该海域鱼类与水温、盐度及水深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乐清湾共有鱼类50种,隶属于2纲11目23科35属,其中暖温性种类34种,占68.0%,暖水性鱼类16种,占32.0%;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鮻(Liza haematocheila)为该海域的优势种;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37;龙头鱼、刀鲚等沿岸性鱼类,其分布受盐度影响较大,尖嘴魟(Dasyatis zugei)、中国魟(Dasyatis sinensis)等对环境选择无明显偏好;影响乐清湾鱼类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盐度,其次为温度,水深对分布影响相对较小,这些环境因素综合解释了此区域鱼类群落结构57.10%的总变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江苏省宝应湖鱼类组成进行研究。[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通过标本采集和走访调查的方法对扬州市宝应湖鱼类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宝应湖鱼类有41种,隶属7目、14科、33属。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鲤形目,达26种,占调查鱼类物种总数的63.41%。从相对重要性指标(IRI)来看,宝应湖鱼类的优势种分别为鲫鱼、红鳍原鲌、条、贝氏条,多数优势种的平均体重为8.63~18.31 g。[结论]宝应湖鱼类种数减少,低龄化、小型化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湖湾附近海域2016年4个季度鱼类群落结构和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方法]以Pielou指数、Shannon-Winener指数和Margalef指数描述鱼类群落多样性特点。采用Pinkas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算鱼类群落优势种的组成。运用ABC曲线法分析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结果]各季节调查共计捕获鱼类83种,其中肉食性鱼类占84.34%,底层鱼类占59.04%,暖水性鱼类占75.90%。各季节间优势种变化较为明显。在时空分布上,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最高均出现在夏季,生物量和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趋势。多样性方面,夏、秋季鱼类种类组成相对较为丰富,冬季生物量优势度最高。2016年度平均营养级指数为3.427,秋季高营养级鱼类平均体质量最高。[结论]甲湖湾海域鱼类以中、高级肉食性为主。鱼类年度平均营养级属于中级水平。海域渔业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9.
喀什兰干水库鱼类寄生虫区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库鱼类寄生虫病现状,对喀什地区兰干水库鱼类寄生虫的种类及区系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鱼体及虫体的采样、鉴定及统计均采用常规方法.[结果]采集兰干水库鱼类7种,共计446尾,发现寄生虫14种,隶属于4门,6纲,9目,10科,10属.[结论]14种寄生虫在寄主鱼的寄生情况:复口吸虫和页形指环虫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3;和38;,其中复口吸虫的感染强度最高,寄生在草鱼眼部的高达93只/尾,通过优势度计算得出复口吸虫是优势虫种.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6年5月--2007年2月在浙江南部外海渔场使用单拖网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的鱼类样品,初步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渔场调查海域共有鱼类205种,其中硬骨鱼类为195种,软骨鱼类为10种,隶属于20目,85科,145属。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共有135种,占鱼类总种数的65.9%;暖温性种类次之,共有67种,占鱼类总种数的32.7%;冷温性种类较少,仅3种,占鱼类总种数的1.5%。鱼类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日亚区,其区系关系与我国南海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是日本,而与黄海、渤海关系较疏远。在调查所得的鱼类中,以底层鱼类所占比重最大,为65.9%,近底层鱼类次之,占15.6%,岩礁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分别占9.8%、8.8%。经济价值较高、捕捞产量较好的重要种类主要是刺鲳、竹筴鱼、短鳍红娘鱼、带鱼、黄鳍马面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