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分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南海北部湾海域鱼类物种种类组成的历史资料,系统整理了鱼类物种组成,并计算了北部湾海域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结果显示,北部湾海域共记录鱼类626种,隶属2纲27目。其中软骨鱼类为7目16科27属42种;硬骨鱼类20目122科344属584种,以鲈形目种类最多、有331种,占硬骨鱼类总物种数的56.8%,其次为鲀形目、杜夫鱼目等。北部湾海域鱼类平均△+约为63.5,∧+约为110。北部湾海域鱼类△+高于东沙群岛的珊瑚礁海域,但低于北方的黄渤海海域和一些河口区域,符合纬度较低的海域其△+一般也较小这一规律;而∧+与其他海区相比则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舟山近海常见鱼类分类多样性, 以及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舟山近海渔业资源, 根据舟山近海鱼类资源调查与文献数据资料, 基于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物种进行了系统整理, 利用分类阶元包含指数(TINCLi)、分类多样性指数 (Δ+和Λ+)、属间-科间多样性指数 (G-F指数) 和相对丰富度指数 (Rr)等, 从不同分类阶元分析了舟山近海常见鱼类的分类多样性.结果表明: 舟山近海常见鱼类共16目63科118属154种, 其中, 鲈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 鱼类组成目所拥有的科、属、种平均值分别为3. 88、 7. 38、9. 63, 科所拥有的属、种平均值分别为1. 90、 2. 48, 属所拥有的种平均值为1. 31, 在目、科级水平的分类阶元包含指数值高于唐山湾与东山湾, 但低于大亚湾与东海大陆架; 舟山近海常见鱼类的平均分类差异指数 (Δ+) 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 (Λ+) 分别为60. 0和340. 8, Δ+值低于唐山湾、东山湾、大亚湾、东海大陆架4个研究海域, 而Λ+值则高于上述研究海域; G-F指数分析显示, G指数为4. 67, F指数为23. 44, G-F指数为0. 80, 均高于浙江近海的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等5个海湾; 相对丰富度指数结果显示, 目级水平上鲈形目最高 (462. 5), 科级水平上虾虎鱼科最高 (26. 98).研究表明, 舟山近海常见鱼类种类组成较为集中, 亲缘关系较近, 分类均匀程度较低, 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及其优势物种,为广西涠洲岛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及科学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采用三重刺网结合潜水和垂钓的方法逐月对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5个采样点进行鱼类采样调查,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优势物种,并采用相似度指数(Sc)、非加权平均聚类法(UPGMA)及无度量多维排序(NMDS)比较分析不同珊瑚礁海域的鱼类物种组成结构.[结果]从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共采集鱼类标本2051尾,经鉴定隶属于2纲12目49科84属114种,其中,软骨鱼纲有2目2科2属2种,硬骨鱼纲有10目47科112种.硬骨鱼纲中以鲈形目种类最多(85种),占采集物种总数的74.56%.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四季的鱼类物种数存在一定差异,春季有88种、夏季有63种、秋季有76种、冬季有50种;从鱼类栖息水层来看,底层鱼类有53种,中下层鱼类有45种,中上层鱼类有16种,分别占采集物种总数的46.49%、39.47%和14.04%;该海域鱼类以暖水性鱼类为主(102种),暖温性鱼类仅12种,未见冷温性和温水性鱼类.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组成与同纬度徐闻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最高,与海南岛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相对较低,而与西沙赵述岛珊瑚礁海域的相似性最低.[结论]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以暖水性为主,四季鱼类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以底层和中下层鱼类为主,但鱼类物种相对丰度较低且数量相对偏少,与受人类活动干扰有一定关系.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广西涠洲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减缓过度捕捞或旅游区开发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及物种之间的差异关系,根据对3个河口水域鱼类的调查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名录进行系统整理,运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各分类单元相似性指数和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方法,对3个河口水域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3个河口水域共有鱼类1210种,其中黄河口水域198种,长江口水域338种,珠江口水域1009种,各水域鲈形目种类最多,且目级相对丰富度也以鲈形目最高;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均以珠江口水域最低,说明珠江口水域鱼类较其他2个河口水域鱼类群落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不同分类阶元间物种分布较均匀;相似性分析表明,黄河口水域和珠江口水域鱼类相似性在各分类阶元均最低,说明两个河口水域之间鱼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黄土高原清涧县丘陵沟壑区不同年限退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退耕地10 a的群落变化进行调查,应用物种组成、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等指标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该区群落内共有48种植物,分属于17科40属,其中禾本科(Poaceae)7属7种、豆科(Leguminosae)8属8种、菊科(Asteraceae) 10属13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14.6%、16.7%和27.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初期的优势种为菊科植物,随后依次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随着退耕时间的延续,群落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坡向对群落的物种组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秦岭生态保护区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生态保护区地表径流众多,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因而孕育了种类丰富的野生鱼类。实地鱼类资源考察、检视鱼类标本以及参考鱼类分类、分布的文献表明,区内现有野生鱼类共7目16科75属141种(亚种)。通过物种多样性G-F指数的比较分析表明:区内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在邻近省份中是最高的,而且该地区的鱼类区系地跨古北界和东洋界,具有显著的过渡区特点;区内不同水系间鱼类组成差异显著。目前,秦岭生态保护区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正面临来自不合理捕捞、水工程建设、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等多方面的压力。为恢复和保护这一地区的野生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了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进行全海域的大面积定点调查,共采获科鱼类31种,分隶属于11属。通过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率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深以及昼夜变化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区的渔获率最高,粤东海区最低,并由西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冬季科鱼类的渔获率较高,而春、秋季较低;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为≤100m水深海域沿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水深海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以80~100m海域的渔获率相对较高;午夜的渔获率最低,14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鯵科鱼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了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进行全海域的大面积定点调查,共采获鲹科鱼类31种,分隶属于11属.通过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率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深以及昼夜变化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区的渔获率最高,粤东海区最低,并由西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冬季鲹科鱼类的渔获率较高,而春、秋季较低;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为≤100m水深海域沿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水深海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以80~100m海域的渔获率相对较高;午夜的渔获率最低,14时最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浙江乐清湾海区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于2018—2019年在乐清湾及邻近海域进行渔业资源调查,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该海域鱼类与水温、盐度及水深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乐清湾共有鱼类50种,隶属于2纲11目23科35属,其中暖温性种类34种,占68.0%,暖水性鱼类16种,占32.0%;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鮻(Liza haematocheila)为该海域的优势种;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2.37;龙头鱼、刀鲚等沿岸性鱼类,其分布受盐度影响较大,尖嘴魟(Dasyatis zugei)、中国魟(Dasyatis sinensis)等对环境选择无明显偏好;影响乐清湾鱼类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盐度,其次为温度,水深对分布影响相对较小,这些环境因素综合解释了此区域鱼类群落结构57.10%的总变异。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2月至1999年6月对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进行了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调查分春(4-6月)、夏(7-9月)、秋(10-12月)、冬(12-2月)4个季节,每个季节都进行全海域的大面积定点调查,共采获科鱼类31种,分隶属于11属。通过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率在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水深以及昼夜变化等的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海区的渔获率最高,粤东海区最低,并由西往东呈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冬季科鱼类的渔获率较高,而春、秋季较低;渔获率沿水深梯度的变化为≤100m水深海域沿水深的增加而增加,>100m水深海域随水深的增加而下降,以80~100m海域的渔获率相对较高;午夜的渔获率最低,14时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南沙渚碧岛和永暑岛的维管植物的情况,笔者于2019年8月对南沙渚碧岛和永暑岛的植物种类、生长情况和来源类型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南沙渚碧岛和永暑岛上共有维管植物有48科145属176种(含变种和变型),其中渚碧岛有45科131属156种,永暑岛有41科94属105种,与2012年的调查记录比较,植物数量和植物多样性均有大量增加。根据西沙群岛植被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来源类型,结合2018年调查美济岛的情况,提出合适南沙岛礁植物的引种策略,为保持岛礁植物群落生态平衡、绿化美化南海岛礁促进军民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7月和2005年3—4月采用深水三重刺网在南海的羚羊礁、华光礁、银砾滩、东岛、滨湄滩、排洪滩、本固暗沙、比微暗沙、武勇暗沙、海鸠暗沙、双子群礁、中业群礁、鲎藤礁、美济礁、仁爱礁、仙宾礁、南方浅滩、棕滩、大渊滩、永署礁、南薰礁、牛轭礁、道明群礁等23座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专业调查,其中有21座岛礁共渔获到7目15科33种408尾软骨鱼类,而美济礁和南方浅滩没有渔获到软骨鱼类。根据调查资料,通过物种各分类阶元的分布、优势度(IRI)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等几个方面分析南海重要珊瑚礁过渡性水域软骨鱼类的组成与分布,旨在为南海珊瑚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西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73~499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六鳃鲨和黑梢真鲨;中沙群岛的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114~245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迈氏条尾虹、灰三齿鲨;南沙群岛除了美济礁和南方浅滩外其重量单位努力量渔获量范围为51~846kg/10^4m^2,其优势种类是黑梢真鲨、灰三齿鲨。  相似文献   

14.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 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 maxima)、番红砗磲(T. 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西沙群岛的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特征,于2016—2019年期间对西沙群岛附近珊瑚礁区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连续的采样调查,系统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的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5个生物大类中的252种底栖生物中,甲壳动物出现的种类最多,有120种;其次为软体动物,有72种;棘皮动物37种,环节动物17种,其他门类生物6种。大型底栖生物密度为(334.45±396.40) ind·m?2,生物量为(110.79±126.56)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85±0.84、丰富度指数(d)为5.51±2.64、均匀度指数(J’)为0.89±0.05;多样性指数显示,2016年永兴岛及2018年西沙州海域受到轻度扰动;群落聚类分析显示,该区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随时间变化较显著;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ABC曲线)评价显示,2017年和2018年的部分岛屿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一定程度干扰。结果说明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总体上以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调查时间的变化比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有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沙蜂亚科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该亚科目前世界已知3族84属1699种。此外对沙蜂亚科的生物学特性、分类研究简史、地理分布等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郑颖  戴小杰  朱江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10-9513
根据1999~2007年长江河口区定置张网的渔获物组成,分析了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共收集鱼类样品1 060 488尾,隶属于11目,22科,28属,共32种,其中以石首鱼科鱼类最多。资源密度指数CPUE呈现年下降趋势。相对多度表明,优势种出现年际变化,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优势种。调查结果显示,河口鱼类群落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简单化发展。鱼类区系组成以海洋种类占优势,而洄游种类数量逐年降低。多样性指标特征值平均为:丰富度指数1.283 6,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1.053 2,均匀度指数为0.409 1,优势度指数为0.4716。其中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逐年下降,优势度指数则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也探讨了引起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大头泥蜂亚科的分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该亚科目前世界已知4族8属1132 种。此外,文中对该亚科种类发表年代及地理分布作了统计分析,对分类研究简史和生物学特性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珠江河口区的鱼类组成进行了初步探究。采用线粒体12S部分序列作为条形码标记,对采自珠江口伶仃洋7个采样点的水样滤膜DNA进行扩增,共获得有效序列26777条,聚类得到35种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序列。经比对共检测出35种鱼类,隶属于9目20科29属。其中30种鉴定到种水平,5种仅鉴定到属水平。在7个采样点中分别检测到9~31个种类,种类数量最多的是鲈形目,共22种。在A和F点检测到易危(Vulnerable)物种——迈氏条尾魟(Taeniura meyeni)。通过与珠江河口不同海域的两项类似的研究对比发现,研究区域、样品采集策略和采用的条形码标记的不同使得检测到的鱼类种类的数量和组成上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珠江河口伶仃洋鱼类种类组成调查,可以作为传统调查方法的一种补充手段,用于河口区鱼类多样性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0-2012年在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进行的8个航次底拖网调查数据资料,从鱼类分类学和生态类群等方面,结合多样性、资源密度和相对重要性指数,对该保护区鱼类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调查海域共采集鱼类55种,隶属2纲12目32科44属。其中,鲈形目鱼类26种,占47.3%;趋礁性鱼类41种,占74.5%;暖温性、暖水性和冷温性鱼类分别为30、24和1种,其中暖水种约占所有偶见种的70%;定居种、近海洄游种和季节性种分别为27、24和24种;底层、近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分别占40.0%、36.4%和23.6%,其中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和鳀科鱼类分别成为各水层的绝对优势种。所有调查站点鱼类平均生物量指数夏季最高(1043.7 kg/km2),春季最低;尾数密度指数春季最高(122×103 尾/km2),冬季最低;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指数最高与最低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多样性的分析显示,Margalef丰富度(D)冬季最高,秋季最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H'')与Pielou均匀度(J'')均为夏季最高,秋季最低。聚类和NMDS方法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鱼类群落组成格局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表明,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鱼类资源结构受近海季节性洄游种类影响较大,鱼类分布季节动态多呈现洄游性更替节律,保护区内虽已出现鱼类多样性下降趋势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现象,传统经济种类的优越性在逐渐下降或边缘化,但独特的岛礁生境仍能很好地发挥着维持固有种类和提供良好栖息场所的优势,随着海洋牧场建设与一系列资源保护与修复措施,石首鱼科幼体已形成优势群体,而且保护区内出现大量小型饵料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