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TC3、TC5、TC9、TC16和TC20等5个1年生红椿家系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淹水胁迫对红椿幼苗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淹水胁迫下(3~6 d),TC9和TC3叶绿素含量有小幅度的上升,TC16、TC9和TC3的MDA含量增长较慢,质膜相对透性呈先增加后下降,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增长快、峰值高,TC16、TC9和TC3的SOD活性最高值为854.287、899.598 U·g-1和734.619 U·g-1,TC16、TC9和TC3的POD活性最高值为33 463.156、37 573.641 U·g-1·min-1和31 786.820 U·g-1·min-1。在长期淹水胁迫下,5个红椿家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淹水胁迫第21天,TC5和TC20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0.548 mg·g-1和0.756 mg·g-1,叶片几乎全部变黄;MDA含量增加,在淹水胁迫第21天,TC5和TC20MDA含量达到21.399 μmol·g-1和17.019 μmol·g-1;质膜相对透性增大,TC5和TC20相对电导率达到76.3%和74.3%;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呈下降趋势。可见,长期淹水对5个红椿家系幼苗影响大;TC9、TC3和TC16在短期淹水胁迫下具一定的适应性,在育苗造林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溶液对甜瓜抗白粉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于4叶1心期对甜瓜植株喷施纳米银(T1处理)、纳米氧化铁(T2处理)溶液及清水(CK),对薄皮甜瓜幼苗叶片病情指数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喷施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可显著提高薄皮甜瓜抗白粉病的能力,显著降低叶片病情指数,其中,T1-4和T2-4处理(10.00 μmol·mL-1)病情指数比对照分别减少32.52%和34.96%。T1和T2处理均提高了叶片中POD和SOD活性,在病原菌接种后不同处理时间,T1和T2处理中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均出现在接种后72 h,其中,接种72 h后T1-3处理(5.00 μmol·mL-1)POD活性较对照高56.6%,T2-4处理(10.00 μmol·mL-1)比对照高61.1%。T1处理中SOD活性先升高,在72 h达到峰值后降低,T1-3处理(5.00 μmol·mL-1)接种72 h后出现最大值,为376.0 U·g-1 FW;T2处理中SOD活性呈现逐渐升高的特点,T2-4处理(10.00 μmol·mL-1)接种96 h后较对照高85.6%。与对照相比,T1和T2处理叶片CAT活性呈现不一致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T1处理MDA含量较低,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1-3处理(5.00 μmol·mL-1)48 h MDA含量较对照降低15.8%;T2处理中MDA含量除处理72 h低于对照组,其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1(1.25 μmol·mL-1)处理24 h后MDA含量较对照组升高41.5%。综上所述,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处理对甜瓜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为纳米银和纳米氧化铁对甜瓜白粉病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4-10月7批次采收的6个品种桃叶为试验材料,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分析比较了桃叶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桃叶片中总黄酮含量依生长期存在显著性差异,6个试验品种生长期总黄酮月均值高低排序为4月(42.79 mg·g-1)>10月(28.36 mg·g-1)>7月(26.70 mg·g-1)>5月(24.11 mg·g-1)>8月(23.98 mg·g-1)>9月(23.07 mg·g-1)>6月(19.05 mg·g-1)。不同品种桃叶的总黄酮含量也差异显著,其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为:中油8号(31.34 mg·g-1)>瑞蟠7号(29.52 mg·g-1)>京春(29.45 mg·g-1)>早硕蜜(26.24 mg·g-1)>早黄(23.91 mg·g-1)>燕红11(20.72 mg·g-1)。同一生长期不同品种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其中6月初的差异最大。综合考虑桃树生长需要和品种间差异,建议对4月份修剪掉的桃树嫩叶和9月底或10月初桃子采收后的桃叶中的黄酮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 mg·g-1、5.35%±2.40%、(32.05±17.45) mg·g-1和(9.39±3.65) 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 mg·100 g-1、(51.12±16.48) mg·g-1、(47.57±15.73) mg·g-1和(25.34±17.58) 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盐胁迫对藜麦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3种抗逆基因在藜麦中的响应模式。【方法】以藜麦品种Temuco为材料,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200、 450 mmol·L-1)处理藜麦种子和盆栽幼苗,通过测定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指标、成熟植株农艺性状、种子营养成分含量,以及SOD、 POD、BADH基因的时空表达,明确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藜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种子品质的影响,以及3种抗逆基因对不同盐胁迫的响应。【结果】(1)在高浓度NaCl(450 mmol·L-1)胁迫下藜麦种子发芽和植株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影响种子N元素的吸收,Na+/K+比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酶活性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低浓度NaCl(200 mmol·L-1)胁迫有助于藜麦生长发育,除发芽指数下降外,种子活力指数和鲜重显著增加,各营养元素含量不受影响且略有上升,诱导SOD和POD酶活性显著增加,MDA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为推进大蒜产区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大蒜栽培减肥增效,在大田条件下,以大蒜品种徐蒜918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研究玉米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大蒜生长、抗氧化胁迫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1/3钾(S+1/3K)的处理大蒜干重和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27.67 g·株-1和20.18 mg·g-1·h-1,叶片色素含量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1/3钾处理显著降低大蒜叶片与根系SOD活性、根系POD活性与叶片CAT活性,降低了根系MDA含量;提高了大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并降低了大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秸秆还田配施适量的钾肥可促进大蒜干物质的积累,提高根系活力,保持大蒜体内良好抗氧化酶活性水平,降低根系MDA含量,促进了大蒜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以鱼藤1 a生枝为插穗进行扦插试验,研究不同插穗类型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以及不同激素处理对扦插生根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鱼藤1 a生枝基部、中部穗条生根率比稍部穗条高,采用1 a生枝木质化程度稍高的中部和基部作插穗时,其生根率分别为56.7%和53.3%,而其稍部的生根率为35.0%;采用浓度分别为100、200和300 mg·kg -1的ABT1和NAA等2种激素处理均可提高扦插生根率,处理激素浓度与枝条的生根率呈相关,用浓度为300 mg·kg -1的ABT1处理生根效果最高,达86.7%。  相似文献   

8.
研究防褐化处理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蒙古栎3年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分别采用乙醇、硝酸银、抗坏血酸对插穗进行防褐化处理,采用500 mg·L-1 IBA-K浸蘸处理后扦插,并分别在扦插后0、10、20、30、40、50 d取样测定不同生根时期氧化蛋白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防褐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扦插生根率,以1%乙醇1 h+500 mg·L-1 IBA-K处理2 h最佳,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21.1%和5.713。在生根过程中,外施500 mg·L-1 IBA-K能够提升插穗内POD、PPO的活性,降低IAAO的活性,且IAA/ABA、IAA/ZR的比值升高,有利于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由此说明1%乙醇1 h浸泡结合500 mg·L-1 IBA-K激素处理,通过提高POD与PPO的活性,可降低IAAO的活性,增加IAA/ZR和IAA/ABA的比值,提升蒙古栎嫩枝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从1年生及4年生纳塔栎母树上剪取插穗,在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间苯三酚(THB)混合溶液中处理1 h,三者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00、250、50 mg·L-1,以清水处理相同时间为对照(CK),测定各处理插穗的愈伤率、生根率、一级根数、平均根长,同时研究了8、9、11月3个不同采穗时期纳塔栎生根率的差异,并采用GC-MS技术对插穗生根过程中影响其生根的物质相对百分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激素对纳塔栎扦插生根有显著影响,1年生、4年生母树的插穗均是处理组的生根率高于对照组。母树年龄、采穗时期对纳塔栎生根也有一定影响,其中,从1年生母树剪取的插穗,各生根指标均高于4年生母树的插穗。对于不同采穗时期,1年生母树的插穗在8月份扦插的生根率较9月份略高,但二者差异不显著,11月份扦插的生根率显著下降至20.2%;4年生母树的插穗,3个时期扦插的生根率差异显著,其中以8月份最高,11月份最低。在生根过程中,对影响纳塔栎插穗生根的物质进行GC-MS测定,发现γ-谷甾醇、桦木脑、正癸酸、邻苯三酚等物质,其中γ-谷甾醇、桦木脑在生根过程中相对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正...  相似文献   

10.
生根粉处理对杉木扦插生根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杉木穗条生根过程中的生根特征与穗条内源激素含量的相互关系,探明穗条内源激素对杉木扦插生根影响,以杉木优良无性系020半木质化穗条作为扦插材料,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ABT1~#生根粉浓度、穗条长度和切口类型对杉木优良无性系穗条生根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根率最高和最低处理穗条在不同生根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250 mg/L ABT1~#、穗条长度为10 cm和60°斜切口条件下,穗条生根率最高,达86.68%。在穗条生根过程中,内源吲哚乙酸(IAA)含量逐渐增加,并在不定根形成时期(20 d)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并且T9处理(生根率最低)内源IAA含量极显著高于T5处理;而内源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则随着扦插时间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而且T5处理穗条的ABA和ZT含量显著低于T9处理。上述结果表明,外源生根粉处理通过影响穗条内源激素的水平,进而调控穗条生根,过高的IAA、ABA和ZT浓度均不利于杉木穗条的生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获得一种较好的杉木组培苗移栽方式,降低杉木组培苗生产成本。[方法]以广西杉木种子园混系的组培继代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600、800、1 000 mg/L)ABT1#生根剂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在同一浓度ABT1#生根剂处理下,研究不同移栽基质对杉木无根组培苗瓶外生根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随着生根剂浓度的升高,生根率和平均根系数逐步增大,在该浓度范围内可安全使用;当ABT1#生根剂浓度设定为800 mg/L时,最适合杉木组培苗瓶外生根的移栽基质是黄泥。[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无性系苗的市场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广西杉木快繁技术,为杉木组织培养和种苗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杉木优良树种基部枝条为试验材料,进行茎段外植体消毒、不定芽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以75%酒精处理30s+0.1%升汞消毒6min的效果较理想,污染率为30%;初代培养基为1/2MS+NAA0.2mg/L+6-BA0.6mg/L,第8d即有芽萌动,诱导率可达47%;继代培养基I/2MS+IBA0.3nlg/L+6-BA0.4mg,L中加入蔗糖30g/L,25d腋芽增殖倍数可达3.4倍;1/4MS+IBAO.15mg/L+NAA0.075mg/L对杉木生根诱导效果较好,生根率为52%。【结论】,杉木外植体用75%酒精和0.1%升汞消毒6min效果较理想,适当减少培养基中矿质元素有利于杉木外殖体芽的诱导和试管苗的增殖生长,NAA可促进试管苗生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水培苗生长、生理指标及根系结构的影响,初步探究雷竹水培苗对缺氧的适应性机制。   方法   以雷竹水培苗为材料,设置0、2、4、6、8 mg·L?1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进行处理,分析不同溶解氧质量浓度对雷竹水培苗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根系结构的影响。   结果   雷竹水培苗生物量积累、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均随溶解氧质量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8 mg·L?1处理组中雷竹水培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峰值,分别为746.13×16.67 nkat·g?1、63.13×16.67 nkat·g?1·min?1、59 395.45×16.67 nkat·g?1·min?1和407.46 ×16.67 nkat·g?1·min?1。水培条件下,雷竹水培苗根系中形成溶生型通气组织,其面积占根系横截面面积的百分比随溶解氧质量浓度降低而显著升高(最高达到7.1%),通气组织个数变化趋势则相反(P<0.05)。   结论   水培条件下,溶解氧质量浓度越高,雷竹水培苗长势越好,且雷竹水培苗生长对氧气的需求大于8 mg·L?1。水培条件下,缺氧会诱导雷竹根中形成溶生型通气组织,但不足以使其具有高度耐水淹的能力。图5参50  相似文献   

14.
陈家琛    左晓东    陈立    朱琴    孟芳芳    廖文海    范福金  曹光球    曹世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119-125
明确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的影响,以期为人工林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指导。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板桥管护站13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2019年设置未间伐(CK,保留密度2 505株/hm2)、轻度间伐(LIT,保留密度1 500株/hm2)、中度间伐(MIT,保留密度1 200株/hm2)、重度间伐(HIT,保留密度900株/hm2)4个处理。2020年于试验林地内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历经1年分解时间后,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未间伐、轻度、中度、重度间伐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年分解速率依次为0.27,0.34,0.32,0.30 g·g-1·a-1;相较于未间伐,轻度、中度、重度间伐处理下杉木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分别提升25.93%、18.52%、11.11%。不同强度间伐下,杉木林凋落物C含量在180 d前下降显著,之后波动相对平稳,N、P含量呈先释放后固持的模式。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处理和分解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模拟生物培养方法,以1年生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敏感型、忍耐型)为试验材料,以不同连栽代数(杉木1代林、连栽2代林、连栽3代林)及闽楠人工林(CK)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测定杉木叶绿素含量[Chla、Chlb、Chl(a+b)、Chla/Chlb],叶绿素荧光参数(Fo、Fm、Fv、Fv/Fm、Fv/Fo),抗氧化酶(SOD、CAT、POD、PPO)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从而揭示不同化感型杉木无性系对连栽地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种杉木无性系随连栽代数增加,Chla、Chlb、Chl(a+b)呈下降趋势,Chla/Chlb呈上升趋势,Fo呈上升的趋势,Fm、Fv、Fv/Fm、Fv/Fo呈下降趋势,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也呈上升趋势。(2)同一林分类型土壤下,忍耐型杉木无性系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值基本高于敏感型杉木无性系,而抗氧化酶及丙二醛值基本低于敏感型杉木无性系,且这2种杉木无性系各参数之间差异显著。(3)杉木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Chlb、Chl(a+b)与Fo呈负相关,与Fv/Fo呈显著正相关;Chla/Chlb与Fv、Fv/Fm、Fv/Fo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连续3年施用磷肥后对紫花苜蓿叶片养分吸收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紫花苜蓿高效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19—2021年,以‘WL366HQ’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牧草试验站连续开展为期3年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磷肥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CK)、50 kg·hm-2(低磷,LP)、100 kg·hm-2(中磷,MP)和150 kg·hm-2(高磷,HP),共4个磷肥处理。于苜蓿初花期进行取样,测定干草产量、叶片氮磷含量、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氧化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施加磷肥3年后,叶片的氮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及气孔开度显著增加(P<0.05),其中叶片氮磷含量在中磷处理下最高,分别为54.74和2.99 g·kg-1;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在中磷处理下最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或中磷处理下最高,且均在CK最低;气孔开度在中磷处理下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CK(P<0.05)。因此,磷肥对苜蓿叶片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有不同的影...  相似文献   

17.
提高杉木优良无性系插穗生根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生根能力的苗床基质、圃地管理、时间以及穗条的起源、处理和长度等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冬春之季进行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繁殖,选择长度为5.1-7.0 cm且带有顶芽的穗条经生长素处理,在河沙的插床上培育2个月以加快穗条愈伤组织形成后,将插穗移植到黄心土(80%)+火烧土(20%)为基质的苗床内,可大大提高杉木优良无性系的生根能力。在插穗培育过程应注意保水保温,同时对筛选出的杉木插穗关键技术进行了组装配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