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近冰温冷链运输处理对采后杏果实贮藏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方法】以新疆赛买提杏为材料,利用振动平台及冷藏库来模拟近冰温冷链运输振动环境,分析杏果实分别在不同运输温度1~2℃(CK1)、4~6℃(CK2)、近冰温(-1.1~-1.6℃)条件下,振动处理8 h后,贮藏期间品质及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近冰温(-1.1~-1.6℃)运输处理的杏果实较(1~2℃、4~6℃)冷链运输处理的杏果实有效减缓了细胞膜透性增加、丙二醛含量积累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增加,及杏果实中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延缓了杏果实硬度、抗坏血酸、叶绿素含量下降。【结论】近冰温冷链运输有效减缓了杏果实细胞膜脂的氧化损伤及衰老软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疆油桃果实不同贮藏方式对其呼吸代谢和质构指标的影响,为延长桃果的商品货架期提供参考。【方法】以阿克苏地区4个新疆油桃优良种质绿光5号、13-6#、绿光6号、黄光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1±1)℃ MA冷藏和(1±1)℃冷藏两种方式,测定贮藏期间新疆油桃果实的呼吸代谢指标(果实呼吸强度、气体比率变化、乙烯释放量)和质构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胶黏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新疆油桃果实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具有明显的呼吸及乙烯释放高峰;MA冷藏处理较冷藏方式更能有效抑制4种新疆油桃果实的呼吸速率,推迟呼吸高峰的出现;冷藏处理到第15 d时4种油桃均达最高值,13-6#最高为37.74 mgCO2/(kg·h),绿光6号最低为28.39 mgCO2/(kg·h);MA冷藏处理到第35 d时才达最高值,黄光1号最高为32.40 mgCO2/(kg·h),绿光6号最低为25.17 mgCO2/(kg·h)。MA冷藏处理能有效抑制乙烯的释放,冷藏处理的乙烯释放量出现明显峰值在第15 d,高峰范围在10.92~17.64 μL/(kg·h),MA冷藏处理的出现明显峰值在第20~30 d,范围在18.47~24.23 μL/(kg·h)。低温、低O2、高CO2的微环境有效抑制了硬度、胶黏性、内聚性、咀嚼性的降低,从而更好地抑制果实腐烂。【结论】MA冷藏方式较冷藏方式延缓果实腐烂时间15 d左右,贮藏期间绿光6号的成熟度明显有所延缓,果实质地优于其它3个种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性氧对草莓果实衰老的影响。【方法】试验以‘红颜’草莓果实为试材,采用H_2O_2和茶多酚处理采后草莓果实,研究促进和清除活性氧对草莓果实活性氧代谢和衰老的影响。【结果】在草莓果实采后衰老过程中,H_2O_2处理、茶多酚处理和对照的果实腐烂指数和腐烂率均持续上升,H_2O_2处理的腐烂指数和腐烂率始终高于对照,茶多酚处理的两者始终低于对照。H_2O_2处理、茶多酚处理和对照的脂氧合酶(LOX)活性、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均上升。在果实衰老过程中,H_2O_2处理的O_2~(·-)产生速率、MDA含量均高于对照,CAT活性和APX活性基本均低于对照;茶多酚处理后O_2~(·-)产生速率、MDA含量均低于对照,CAT活性和APX活性基本均高于对照。【结论】促进活性氧使果实保护酶活性下降,加剧了活性氧的上升积累,从而加速了草莓果实衰老;清除活性氧则提高了保护酶活性,缓减了活性氧的上升积累,从而延缓了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4.
以蟠桃(PrunusperisicaL.)为试材,研究了果实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果实营养成分、呼吸强度、果胶酶(Pectase)、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果实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延缓果实酸度的降低,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变化没有影响;降低呼吸强度,抑制呼吸跃变的发生;抑制果胶酶的活性,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处理前期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贮藏后期使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0.25μl/L1-MCP处理使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5mmol/l的抗坏血酸(ASA)处理杏果实,研究了ASA对果实衰老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衰老,果实硬度迅速下降,细胞膜透性不断增加,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上升而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一直下降。ASA处理抑制了MDA的积累,减缓了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速率,维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延缓了果实的衰老。  相似文献   

6.
探究壳聚糖协同次氯酸盐对北碚447锦橙贮藏期间酶活性及质构的影响.以北碚447锦橙作为试验材料,对贮藏过程中果实的果皮和果肉硬度、失重率、丙二醛(MDA)摩尔质量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总体上,在贮藏中后期,各个壳聚糖处理组的果皮和果肉硬度,SOD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MDA摩尔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贮藏第30d,1%壳聚糖+200mg/L Ca(ClO)2组的果皮和果肉硬度,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值分别为706±19.1N/g,203.5±4.0N/g,249.8±7.5U/g,310±20mg/(g·min);MDA摩尔质量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值为0.090±0.02μmol/g.综合考虑,得出1%壳聚糖+200mg/L Ca(ClO)2处理组能维持较高的果实硬度,降低MDA摩尔质量浓度,提高SOD和CAT的活性,有利于北碚447锦橙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7.
【背景】 聚乙烯薄膜单果套袋是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柑橘贮藏期保鲜方式,近50年来在全国大范围应用。近年来聚乙烯薄膜果袋因使用后回收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且由于柑橘单果套袋主要依赖手工完成,导致劳动力日益紧缺、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研发一种能替代聚乙烯薄膜的新型涂膜材料,实现柑橘保鲜生产向全程机械化转型是产业的重大需求。【目的】 研发以小烛树蜡及蜂蜡为基础的“BC”(Beeswax-Candelilla Wax Coating)涂膜剂配方,并用于处理温州蜜柑果实,评价其保鲜效果以及替代聚乙烯薄膜单果套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最优比小烛树蜡、蜂蜡和甘油组合涂膜剂,以成熟‘尾张’温州蜜柑果实为试验材料,进行套袋或涂膜处理。对处理后的果实在不同时间节点检测以下指标:果实失重率、硬度、色差、果汁总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总酚总黄酮含量、呼吸强度、果实内部气体成分和异味物质含量,并用气相质谱仪检测不同处理果皮初生代谢物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果面蜡质形态;同时对光泽度、异味、风味、出汁量、甜度、酸度和总体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结果】 BC涂膜剂处理温州蜜柑果实常温贮藏28 d后,果实失重率从22.62%显著降低到3.83%;同时延缓硬度与色差值的变化,延缓果实内部TSS和TA含量变化,提高果皮总酚、总黄酮及初生代谢物含量。果实内部CO2浓度适度升高,呼吸强度从43.36 mL·kg-1·h-1显著降低到16.75 mL·kg-1·h-1;较对照处理而言,BC处理还增强了果实感官品质,总体满意度从3.09提升至3.69。除异味物质、呼吸强度外,其他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表明BC与套袋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BC处理的果实中乙醇含量(777.9 mg·L-1)显著低于人类感知阈值水平(1 500 mg·L-1)及商业涂膜剂处理后的浓度(2 021.2 mg·L-1)。【结论】 BC涂膜剂保水性能良好,涂膜处理后与套袋果实相比,果实的内部品质、外观品质以及测定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且涂膜处理与果实采后加工分选线兼容性好,可实现在线打蜡处理,生产效率高,生产用工少。综上表明BC涂膜具备替代套袋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热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虎皮病和贮藏效果的影响。【方法】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42℃的热空气处理果实24h,然后置于(0±0.5)℃下贮藏195d,以采收后直接入库的果实为对照,果实出库后置于20℃条件下15d(模拟货架期),定期测定各项指标,并观察虎皮病的发生情况。【结果】热处理能极显著降低虎皮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减少α-法尼烯和共轭三烯的积累,降低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提高POD活性,抑制PPO活性,促进总酚物质的积累,降低果实失重率,维持果实硬度(P<0.01)。热处理对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极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P<0.01),使固酸比上升。【结论】热处理可以抑制红富士苹果虎皮病的发生,延缓果实衰老,降低果实软化速度,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沼液施用年限对柑橘园土壤环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红美人柑橘为材料,设置常规施肥(CF)、沼液施用1 a(BSF1)、沼液施用2 a(BSF2)、沼液施用4 a(BSF4)处理进行试验。不同处理养分施用量一致(N 225 kg·hm-2、P2O5 100 kg·hm-2、K2O 200 kg·hm-2),沼液处理50%氮素由沼液替代,沼液所含相应磷、钾量在施肥总量中扣除,2020年采集、分析土壤和果实样品。结果表明,随着沼液施用年限的延长,土壤 pH逐渐升高,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逐渐累积,微生物量碳氮比显著下降;沼液施用4 a后,土壤磷酸酯酶、蛋白酶、脱氢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沼液施用显著提高了红美人果实VC含量,施用2 a后果实固酸比也显著升高。沼液施用提高了红美人果实品质,改善了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0.
臭氧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臭氧(O3)处理对板栗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板栗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淀粉酶活性、还原糖和总糖含量、淀粉含量、失重率及腐烂率。结果表明:在(-1±0.5)℃贮藏条件下臭氧处理能抑制板栗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延缓淀粉和糖的变化,显著抑制栗果的失重率和腐烂率,在贮藏期间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和淀粉酶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适宜蟠桃物流的包装和蓄冷剂,找到最佳的包装组合应用到蟠桃保鲜中,为保持蟠桃物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将其置于0℃下预冷18 h后,采用周转箱+冰袋(周袋)、周转箱+冰膜(周膜)、泡沫箱+冰袋(泡袋)和泡沫箱+冰膜(泡膜)以及对照组置于自然环境下贮藏24和48 h后,测定箱内温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和蔗糖含量。【结果】蟠桃在贮藏24 h后货架期1~2 d试验中,周袋组处理的蟠桃果实能较好保持其货架期品质,降低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降低,保持糖酸适中,口感较好,其余经过预冷处理的各组保鲜效果依次周膜组、泡袋组和泡膜组。蟠桃在贮藏48 h的实验中,各组的温度均在15℃以上,保鲜效果较好的组合与贮藏24 h的结果一致。【结论】周转箱保鲜效果优于泡沫箱;冰袋的保鲜效果优于冰膜,周袋组贮藏24 h蟠桃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一氧化氮(NO)对冷藏过程中桃果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5 μmol/L NO、5 μmol/L c-PTIO (NO清除剂)、对照(去离子水)浸泡30 min处理桃果实。测定0℃下桃果实的线粒体完整性、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在桃果实低温冷藏过程中,NO处理可以维持桃果实硬度、色差L值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线粒体耗氧量和减少活性氧的积累,调节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线粒体膜电势,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以及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结论】NO通过减少线粒体氧化损伤,维持线粒体的完整性,延长桃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输过程中不同强度振动对哈密瓜机械损伤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寻找减轻运输振动逆境对哈密瓜贮藏品质影响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哈密瓜在运输过程中的振动条件,哈密瓜的包装设置为半筐包装方式和全筐包装方式.在经过2、4和6h的振动处理后分析哈密瓜的机械损伤变化.测定与分析其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硬度、果实果...  相似文献   

14.
采收成熟度对冷藏水蜜桃果实品质和冷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南方软质型水蜜桃在低温下的贮藏效果及抗冷性,以探索适宜的果实采收成熟度,为软质型水蜜桃低温贮藏提供依据。【方法】以7-8成熟和9成熟2种不同采收成熟度的“湖景蜜露”水蜜桃为材料,测定在1℃28 d贮藏期间果实腐烂指数、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相对电导率、褐变指数和SOD、POD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7-8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过程中果实硬度增加,出汁率在7 d后开始下降,不能正常后熟,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果实的品质降低;而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缓慢下降,出汁率平稳增加,能正常后熟,未出现明显的冷害症状,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与7-8成熟的水蜜桃果实相比,9成熟的水蜜桃在冷藏期间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较高,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较大,SOD和POD活性较高。【结论】9成熟的水蜜桃具有较好的抗冷性,适宜于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桃果肉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桃果肉中酚类物质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桃的品质育种和科学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水蜜桃、蟠桃和油桃3种类型共15个品种的桃果肉为试验材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HPLC)检测各品种中的酚类物质,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3种方法测定抗氧化能力,并利用相关性分析酚类物质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供试品种总酚与总黄酮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5—2.54 mg CHA·g-1 FW和0.08—3.32 mg RE·g-1 FW。整体上蟠桃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高于水蜜桃和油桃,‘早露蟠桃’的含量最高。3种类型桃果实中共检测到酚酸6种(没食子酸、香草酸、原儿茶酸、阿魏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类黄酮4种(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槲皮素)。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在桃果实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不同类型桃果实的酚类物质组成与含量明显不同。其中,水蜜桃以表儿茶素和绿原酸为主,变异范围为37.57—105.49μg·g-1和40.19—49.8μg·g-1;蟠桃以表儿茶素、绿原酸、新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分别为35.94—297.32μg·g-1、36.14—80.57μg·g-1、1.45—29.26μg·g-1和0—44.64μg·g-1;油桃以绿原酸和儿茶素为主,变异范围为30.97—48.05μg·g-1和9.22—53.73μg·g-1。DPPH清除速率、ABTS和FRAP值分别为0.21—7.01μmol TE·g-1 FW、0.66—8.57μmol TE·g-1 FW和0.59—5.60μmol TE·g-1 FW,综合抗氧化指数依次为:蟠桃水蜜桃油桃。供试品种中,‘早露蟠桃’多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最高。总酚、总黄酮、新绿原酸、表儿茶素与DPPH清除速率、FRAP及ABTS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不同类型桃果实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表儿茶素和绿原酸是水蜜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表儿茶素、儿茶素、绿原酸和新绿原酸是蟠桃的主要酚类物质,绿原酸、儿茶素是油桃的主要酚类物质。蟠桃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高于水蜜桃和油桃,表儿茶素和绿原酸在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1-MCP对库尔勒香梨采后活性氧相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延缓库尔勒香梨采后衰老的机理,为香梨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u)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处理对香梨果实贮藏期间活性氧代谢相关酶活性、超氧阴离子(O2·-)、丙二醛(MDA)、果皮色调角(h°)的影响.[结果]贮藏前期,1-MCP处理抑制了香梨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提高了POD的活性.整个贮藏期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低于对照;1-MCP处理果实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果实;1-MCP处理在贮藏前期抑制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保持了较高的果实色调角.[结论]1-甲基环丙烯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香梨活性氧产生速率,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7.
甜樱桃果实上市集中且不耐贮运,为延长甜樱桃的货架期和储运时间,以新型材料—纳米包装箱为外包装,观察了不同内包装对模拟物流运输条件下甜樱桃对机械损伤的抗性。结果表明,72 h的运储对各处理甜樱桃的可溶性固形物无影响,纳米箱+内包装PE保鲜膜处理在36 h的运储期果实无腐烂,果梗干枯指数比对照纳米箱无内包装处理低74.39%,可有效抗机械损伤且保鲜效果好。长距离运输时(72 h)纳米箱+内包装果实套袋处理抗机械损伤效果最好,其腐烂率为对照纳米箱无内包装处理的55.80%,但纳米箱+内包装果实套袋处理在装箱时应注意剔除腐烂果及裂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蟠桃磷脂酶D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材料,将CTAB改良法提取的蟠桃总RNA反转录成cDNA作为模板,通过RT - PCR扩增约347 bp的保守片段,将目标片段插入到pSK - int中间表达载体中,获得pSK - PLD - RNAi中间表达载体,然后将其转入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CAMBI1301中,构建该基因的shRNAi表达载体pCAMBIA - PLD - RNAi.[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蟠桃磷脂酶D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CAMBIA - PLD - RNAi已构建成功.[结论]蟠桃磷脂酶D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通过RNAi技术延长蟠桃果实的贮藏寿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熟桃不同果实生育期对种子发芽生长的影响,为桃杂交种子的处理、提高成苗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10个中熟桃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果实生育期、成熟度、种子的干物质含量等对种子发芽及后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同一品种随果实生育期延长及成熟度增加种皮黄色比例、发芽势、发芽率、干鲜重比、地径均不断增加;在果实达到八成熟(除CrimsonGold)和九成熟时,种子的发芽率均达到100.0%;发芽势在九成熟时所有品种均达90.0%以上.比较发现果实发芽率和发芽势与果实生育期、种子干重和干鲜重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而种子的干重、鲜重、株高、根长并未呈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种皮颜色不能作为中熟桃杂交种子处理的判断依据,在果实生育期达到90 d以上、果实成熟度达九成熟时种子发芽率可达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