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赛道维护方式对伊犁马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影响,为伊犁马选种选育和赛道维护提供依据。【方法】以8匹伊犁马公马为研究对象,设计1 600 m途程比赛。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伊犁马在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直道、弯道、终点的步态特征的视频素材,终点计时系统记录马匹比赛成绩,分析不同赛道维护方式下伊犁马各赛段步态特征、比赛成绩的差异性。【结果】直道阶段,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总步幅、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弯道阶段,后位后蹄支撑相、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后位前蹄支撑相、对角双支撑相、前肢间隔期、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均极显著低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1);腾空期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步幅(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终点阶段,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压实组显著低于耙地组(P<0.05);步频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后肢步幅压实组显著高于普通组(P<0.05);双支撑相步幅压实组极显著高于耙地组(P<0.01),耙地组显著低于普通组(P<0.05);最大开张角度压实组显著高于耙地组和普通组(P<0.05)。【结论】压实组马匹步幅、步频较大,比赛成绩最好,赛道状况的差异会导致运动性能的差异。在选种选育,评价马匹运动性能过程中应考虑赛道状况,以提高个体选择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态化赛事马匹3 600 m途程细分体尺与步态特征间关系。【方法】以2岁伊犁马为对象,选取3 600 m赛马15匹,测量基础体尺后拍摄标准照片与动态视频,测定线性体尺、关节角度及步态特征数据,分析细分体尺、关节角度与步态特征间相关性。【结果】体高与后肢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与双支撑相步幅显著负相关(P<0.05);与后位后蹄摆动相、腾空期显著正相关(P<0.05)。体长与后肢步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前肢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胸围与后肢步幅、前肢步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前肢双支撑相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位前蹄支撑相和腾空期显著正相关(P<0.05),对角间隔期显著负相关(P<0.05)。管围与后位后蹄支撑相、后肢间隔期、前位后蹄支撑相、后位前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前位前蹄支撑相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步频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对角双支撑相显著正相关(P<0.05)。胸深与后肢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肩胛骨长与腾空期步幅显著负相关(P<0.05)。肱骨长与后位后蹄摆动相显著正相关(P<0.05)。前臂长与双支撑相步幅显著负相关(P<0.05);与腾空期显著正相关(P<0.05)。后管长与后肢步幅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后肢间隔期、后位前蹄支撑相、前肢双支撑相显著正相关(P<0.05)。颈础角与双支撑相步幅显著正相关(P<0.05)。肘关节与对角间隔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体高、体长、胸围、管围、颈础角、肘关节与3 600 m赛马步态特征关系密切,可作为3 600 m赛马选择的相关指标并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肢体角度对步态特征的影响,为速步赛马匹调教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8匹成年伊犁马为试验对象,组织速步训练赛,使用Kwon3D软件测定运动中步态特征及肢体角度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伊犁马1 000 m速步测试赛中弯道步频显著高于直道(P<0.05),弯道前蹄高指数极显著高于直道(P<0.01),肩最小闭合角弯道极显著低于直道(P<0.01);弯道膝关节最大开张角与后蹄高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飞节最大开张角与周期速度和后蹄步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肩最大开张角与前蹄步幅指数、步幅和步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前球节最小闭合角与后蹄高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直道后球节最大开张角与前蹄高指数和后蹄高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膝关节最小闭合角与步频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肘关节最小闭合角与前蹄高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伊犁马1 000 m速步测试赛运动中部分肢体角度与步态特征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在调教过程中可进行针对性肢体角度训练,用以提高其运动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调教训练对1 000 m速步赛伊犁马血气指标的影响,为国产速步赛马调教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8匹健康伊犁马母马为试验对象,速步专项训练2个月,在训练开始前和训练结束后分别组织速步测试赛,采集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马匹血液样本,测定样本血气指标,对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15 min测定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训练前和训练后测定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调教训练前,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后15 min(P<0.01),HCO-3浓度、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5),PCO2和TCO2运动后即刻极显著低于运动前(P<0.01)Hct和Hb浓度运动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运动前(P<0.01),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调教训练后,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血液pH值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运动前和运动后15 min(P<0.05),Na+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前(P<0.05);Hct和Hb浓度在运动后即刻显著高于运动后15 min(P<0.05)。通过对调教训练前和调教训练后对比发现,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调教训练前、后静脉血液剩余碱浓度运动后即刻调教训练后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前(P<0.05),PCO2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低于调教训练后(P<0.05),Hb浓度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极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1),Hct在运动后15 min调教训练前显著高于调教训练后(P<0.05)。【结论】 综上所述,调教训练后能够增强1 000 m速歩赛伊犁马酸碱平衡能力、气体交换能力及血液运输能力,有效降低马匹在运动过程中的机体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各赛段步态特征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速度赛伊犁马专项运动性能的训练、调教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挑选18匹3岁身体状况良好的伊犁马并组织1 000 m速度赛,用高清摄像机拍摄马匹在起跑、直道、弯道、终点处的视频,并用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获取步态特征指标,分析不同赛段之间步态特征的差异性与各赛段步态特征与步速的相关性。【结果】 直道、弯道处的步频均极显著大于起跑、终点处(P<0.01),起跑处步频极显著大于终点处(P<0.01);终点、弯道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处(P<0.01),直道处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直道处的双支撑相步幅极显著大于弯道、终点处(P<0.01),起跑、弯道处的双支撑相步幅极显著大于终点处(P<0.01);弯道处的前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直道、终点处的前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弯道处的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直道、终点处的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处(P<0.01);弯道处的腾空期步幅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起跑、直道、终点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直道、弯道处的最大开张角度均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处(P<0.01),且弯道处显著大于直道处(P<0.05);弯道处的步速极显著大于起跑、直道、终点处(P<0.01),弯道处显著大于直道处(P<0.05)。除了终点处的后肢步幅与步速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P>0.05)以外,其余所有赛段的步态特征均与该赛段步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不同赛段下,马匹的步态特征均差异较大,各赛段步幅、步频等步态特征均与步速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较高,可作为马匹训练调教、性能测定的相关参考指标,提升马匹的运动性能及该项赛事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障碍马80 cm高度越障性能,研究其静态肢体角度和4个阶段步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与越障性能相关的肢体角度指标,为障碍马体型结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高速摄像机拍摄20匹障碍马静态肢体角度和越障时步态特征。并借助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提取马匹静态肢体角度和四个时期步态特征数据,分析肢体角度和步态特征的关联性。【结果】在起跳阶段时,头俯仰角和后位后蹄支撑相关系数为0.495,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起跳位置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悬空阶段时,后球关节和前位后蹄摆动相相关系数为0.564**,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头俯仰角和跳跃距离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着陆阶段时,后飞节和前肢双支撑相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球关节和前肢双支撑相相关系数为0.568,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缓冲阶段,前球关节和步频呈显著正相关(P<0.05)。股骨倾角和后位前蹄摆动相呈显著正相关(P<0.05)。膝关节和腾空期步幅呈显著正相关(P<0.05)。头俯仰角和前位前蹄摆动相相关系数为0.570**,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在80 cm越障过程中,障碍马头俯仰角变异系数为14.59%对起跳阶段,悬空阶段、缓冲阶段有显著影响。髋骨倾角变异系数为20.22%对起跳阶段和着陆阶段有显著影响。后球关节角变异系数为3.83%对悬空阶段和着陆阶段有显著影响。头俯仰角、髋骨倾角、后球关节角等关节角度可作为重要的障碍马体型结构指标,用于评估马匹的越障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率阈训练法对青年伊犁马日常速步训练效果,为科学指导伊犁马速步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匹伊犁马经8周个体心率阈法训练前后,测定马匹个体心率阈、心率阈走速、最大心率,1000m测试赛各阶段血液生化指标,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经过8周心率阈训练法训练后1000m成绩显著提高(P<0.05).训练前血浆LAC、ALT、LDH浓度测试赛各阶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8周心率阈训练法训练后赛后即刻LAC浓度相比赛前极显著升高(JP<0.01),AST、LDH浓度显著升高(P<0.05);训练前后测试赛各阶段血浆AST、CK、Ca2+与CREA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ALT浓度赛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AST浓度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CK赛前浓度水平训练后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LDH浓度赛后15 min、30 min显著高于训练前.[结论]心率阈训练法可用于指导伊犁马速步训练;生化指标LAC、ALP、AST、CK与LDH可作为马匹性能提高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阶段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调教训练方案的可行性,为青年伊犁马的调教训练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对8匹青年伊犁马制定坡道训练与间歇训练相结合的专项训练方案,进行为期6周的调教训练,分别于训练第0周、第2周、第4周、第6周检测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ALT/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EA)、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尿酸(UA)、乳酸(LAC)、钙离子(Ca~(2+))、磷离子(P~+)12项血液生化指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并对比不同训练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赛前ALT和ALT/AST训练第4周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TG和Ca~(2+)浓度训练第6周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赛后即刻ALT、ALT/AST和CREA训练第4周极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LAC浓度训练第6周显著高于训练前,Ca~(2+)浓度训练第6周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结论】调教训练方案对试验马匹产生了积极作用,其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调教训练方案可作为马匹调教训练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游泳训练对马匹血液指标的的影响,分析马匹在不同训练阶段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伊犁马游泳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对12匹伊犁马进行42 d不同时长的游泳训练,每隔14 d在训练后即刻采血,对所采血样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游泳训练天数的递增,马匹AST活性在第14和28 d均显著低于第0 d(P<0.05);CK活性在第0和28 d均显著低于第42 d(P<0.05),第14 d极显著低于第42 d(P<0.01);PvO2第0 d显著低于第28 d(P<0.05);Hct和Hb第42 d均显著低于第0 d(P<0.05);不同时长的游泳训练中,CREA活性在试验1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UA浓度在试验1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5);TG浓度在试验1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CK活性在试验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ct和Hb对照组均极显著低于试验2组(P<0.01),显著低于试验1组(P<0.05)。【结论】在陆地训练强度一致的情况下,对马匹进行游泳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增加肺活量,可以降低陆地训练对马匹肢蹄造成的损伤。游泳训练可成为伊犁马日常训练的科目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伊犁马12 km测试赛后血pH、血气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伊犁马12km测试赛前后血pH、血气变化等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伊犁马在12 km测试赛前后血pH、血气等指标变化规律,为伊犁马训练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12 km测试赛赛前、赛后即刻、赛后20 min、赛后1h检测伊犁马静脉血血气指标,并对各时间点测试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赛后即刻PvCO2、BE、HCO3-、TCO2、Ca2+极显著低于赛前水平(P<0.01),pH水平显著低于赛前水平(P<0.05);PvO2 、SvO2、Hct、Glu值在赛后即刻极显著高于赛前水平(P<0.01);K+在赛后即刻与赛前不显著(P>0.05),但赛后1h显著低于赛后即刻(P<0.05);经1h休息后,除Ca2+显著低于赛前水平(P<0.05),其余各指标均基本恢复至赛前水平(P>0.05).[结论]马匹在12 km测试赛后会造成体内乳酸堆积,呼吸加快、氧气供应不足的现象;剩余碱降至负值,马匹有轻微的酸中毒现象;静脉血中BE、TCO2、HCO3-对酸碱平衡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K+和Ca2+在运动后存在少量流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音乐对新疆伊犁马运动性能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音乐应用于伊犁马赛前状态的调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匹3~5岁的伊犁马为研究对象,赛前测定伊犁马在轻音乐、民族音乐及摇滚乐条件下的HRV数据,赛后测定800 m速度赛成绩,分析R-R周期的时域、频域、非线性特征及成绩的变化规律。【结果】摇滚乐组竞赛用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及轻音乐组(P<0.01),显著低于民族音乐组(P<0.05),民族音乐组竞赛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轻音乐组SDNN、RMSSD、pNN50、VLF、LF、HF、SD1及SD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民族音乐组Mean 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摇滚乐组SDNN、RMSSD、VLF、HF、SD1及SD2均极显著高于轻音乐组(P<0.01),pNN50显著高于轻音乐组(P<0.05),VLF显著高于民族音乐组(P<0.05),LF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F/HF较其他组高(P>0.05)。【结论】轻音乐组、民族音乐组马匹赛前副交感神经占主导,安抚马匹情绪,提高马匹福利;摇滚乐组马匹赛前交感神经占主导,提高马匹兴奋性,增强比赛动机,且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均衡性相对较好,更有利于伊犁马发挥出更好的参赛状态,将此种音乐适当应用到伊犁马训练中,为800 m速度赛成绩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步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障碍赛马越障时步态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障碍赛马的越障性能评估,调教训练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方法】 选7~12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障碍赛运动马20匹,按照越障能力将马匹分为优秀组、良好组、一般组、较差组。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试验马匹跳跃单杆40、60、80 cm障碍的动态视频,并用Kinovea视频分析软件处理,获取马匹在跳跃障碍时的步态特征数据,分析不同水平障碍赛马在越障时步态特征的差异性和在不同高度时步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40 和 60 cm障碍高度时,优秀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良好组、一般组(P<0.01);较差组的起跳位置极显著大于一般组(P<0.01);较差组的起跳角度极显著大于良好组(P<0.01),显著大于优秀组(P<0.05)。起跳位置与起跳角度、着陆角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起跳角度与着陆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肢步幅与跳跃距离、着陆位置、着陆角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与起跳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80 cm障碍高度时,优秀组、较差组的后肢步幅极显著大于一般组(P<0.01);优秀组、良好组的起跳位置显著大于一般组(P<0.05);一般组、较差组的起跳角度极显著大于良好组(P<0.01)。起跳角度与着陆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后肢步幅与起跳位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跳跃距离、着陆角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在40、60、80 cm障碍高度时马匹的后肢步幅、起跳位置、起跳角度指标可以作为评估障碍赛马越障性能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伊犁马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为专门化肉用马选种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41匹成年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颈静脉血液样本及其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5个部位肌肉样本,提取伊犁马DNA样本并测定肉质性状,利用PCR测序法筛选LPL基因突变位点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合伊犁马肉质性状数据与LPL基因多态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所选马匹中共检测出2个突变位点(g.715T>C和g.12074C>A),均为内含子突变,2个位点均只检测出2种基因型,为低度多态位点。g.715T>C位点TT基因型马匹背阔肌和臀中肌失水率显著高于TC基因型马匹(P<0.05),背阔肌剪切力极显著大于TC基因型马匹(P<0.01),腹外斜肌剪切力极显著小于TC基因型马匹(P<0.05),三角肌和臀中肌剪切力显著大于TC基因型马匹(P<0.05);g.12074C>A突变位点CC基因型马匹臂三头肌和臀中肌失水率极显著低于CA基因型马匹(P<0.01),背阔肌和腹外斜肌失水率显著低于CA基因型马匹(P<0.05),臂三头肌熟肉率极显著高于CA基因型马匹(P<0.01),三角肌和腹外斜肌熟肉率与CA基因型马匹呈显著差异(P<0.05),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剪切力极显著高于CA基因型马匹(P<0.01)。【结论】LPL基因g.715T>C和g.12074C>A位点是影响伊犁马肉质性状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机体状态及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赛前最佳热身程度条件的确立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 HRmax、60%~70% HRmax、50%~60% HRmax分别在10、5、3 min时间区间,共9个热身程度组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对各组热身程度热身后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9组热身程度中,Ⅱ组热身后血液Glu浓度极显著高于Ⅸ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Ⅷ组(P<0.05);Ⅱ组Hct,Hb浓度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Ⅵ组Cl-浓度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Ⅸ组Cl-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Ⅵ组和Ⅶ组Na+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Ⅵ组K+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Ⅰ组K+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pO2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Ⅶ组TCO2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组TCO2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SO2极显著高于Ⅲ组、Ⅷ组和Ⅸ组(P<0.01);Ⅱ组pH值极显著高于Ⅴ组和Ⅸ组(P<0.01),显著高于Ⅷ组(P<0.05);Ⅶ组和Ⅸ组Lac浓度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Ⅴ组(P<0.05);Ⅰ组、Ⅱ组、Ⅵ组和Ⅶ组BE(ecf)浓度显著于高Ⅴ组(P<0.05)。【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Ⅱ组热身程度下热身,马匹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水平较好,提升马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