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小爱  王满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895-11896,11901
根据台儿庄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了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79~2002年台儿庄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由8.024亿元降至5.139亿元,损失速率为0.125亿元/年。说明台儿庄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2.
姚瑶  周忠学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4):163-167,170
以关中地区1989~2008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并结合本区不同时间断面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测评,对关中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两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明显,园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率最大,最小的是牧草地和交通用地。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约10.3亿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最大,各单项服务价值变化也较明显。关中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服务变化率两者呈负相关,由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贡献程度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9和2005年建三江垦区两期TM影像,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点基础上,应用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9-2005年建三江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增加,沼泽湿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的"4增2减"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586亿元/a下降到467亿元/a.评估垦区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对加快生态垦区的建设和完善垦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新疆土地利用变化前后的变化,具体探讨利用土地方式改变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造成的影响。[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总结的评估方法和中国生态系统价值当量表,分析修正了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而计算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新疆的未利用土地达58%以上,2007—2016年园地、建设用地面积有较大增幅,牧草地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007—2016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7年的41 385.08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41 694.78亿元,增加309.70亿元,表明研究区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增长;通过计算敏感性指数,表明新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对于生态价值系数来说均缺乏弹性,因此所选取的价值系数对于研究区而言是较为合适的。[结论]该研究为干旱区的土地利用、维护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对土地生态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卫东  孙鹏举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2):168-171,185
结合1996—2005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临夏州近10 a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6—2005年临夏州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了1.27亿元,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从宏观角度看是可持续发展的,其主要得益于生态退耕还林,为保证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不断改善,生态管理意识需加强,并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生态管理方面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嘉陵江流域2000、2005和2015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将地理数学方法与GIS相结合,研究了嘉陵江流域15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等动态变化信息,并估算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0—2015年,嘉陵江流域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而建设用地、草地、水域、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嘉陵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43 109.36百万元减少到2015年的242 805.95百万元;嘉陵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反映耕地面积的变化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RS和GIS技术,选择浙江省嘉兴市为研究对象,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分析了2005年和2010年嘉兴市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并通过生态系统功能偏离累积模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生态服务价值流向阐述了这5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嘉兴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迅速,2005—2010年嘉兴市居民点及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水域,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由于生态价值系数的差异,增加的生态服务价值并不能弥补损失的价值,致使嘉兴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下降,从2005年的3283亿元减少到2010年的3131亿元,降低了464%。  相似文献   

8.
乌蒙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乐山市2010~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和经济数据,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测算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2010~2016年期间林地、园地分别以1.45%、13.08%的变化率持续增加,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湿地面积均缓慢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77.88亿元增加至382.35亿元,增长率为1.45%;由于林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并且两者增加量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减少量,因而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为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根据乐山市2010~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和经济数据,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测算了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情况。研究表明:2010~2016年期间林地、园地分别以1.45%、13.08%的变化率持续增加,耕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湿地面积均缓慢减少;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377.88亿元增加至382.35亿元,增长率为1.45%;由于林地和园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并且两者增加量远大于其他类型土地的减少量,因而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为增长趋势,增长幅度较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是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提升。林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应切实加强林地资源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987年和2001年两期大庆市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为基础,参照谢高地等制定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系数及评估方法,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对估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对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66.59亿元下降到118.24亿元,下降率29.02%;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显著,杜尔伯特所占比重最高,为40.74%,肇州最低,仅占5.58%;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不同,2001年大庆市湿地、水体、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5.35%、28.76%、19.45%、11.18%、4.93%和0.32%.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 ,人类的一切活动同样离不开土地 ,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各类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而影响到它们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与功能。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平谷区做出修正 ,计算得出平谷区 1996年至 2 0 0 1年 5年间在GDP增加 14 6亿元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增加了 0 3亿元 ,很好地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生态价值所占比例偏低 ,建议该地区在土地利用结构中还应加大生态建设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正确核算可以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类正确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而促进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结合武都区1996年、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该区1996~2006年10a间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6.7×103万元,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73%;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和GDP增长率之间差异明显,表明该区目前GDP的增长模式对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陇南市武都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7~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以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依据R.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8年来河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增加值为56.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这说明现行的生态建设工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但由于研究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所以今后的工作中仍要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荒漠化的治理,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LUCC)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以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万州区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6期TM影像为基础,通过图像解译,分析了万州区各地类变化,估算了研究期间各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 1) 1990-2015年间,万州区耕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9 389.7 hm~2和3 695.85 hm~2;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增加了4 063.14,2 716.83和6 304.86 hm~2; 2) 1990-2015年万州区生态服务价值由18.82亿元增至19.41亿元,增加了3.10%;林地与万州区生态总价值呈相同的"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下降,草地先增后减,水域则相反; 3)万州区生态服务价值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间上以长江为界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 4) 1990-2015年间,万州区各地类各年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万州区生态服务价值对其系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15.
唐国滔  姚焕玫  覃楠钧  顾富敏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166-168,171,封4
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产品提供功能,初步构建了适用于生态系统服务产品提供的价值评估方法。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产品提供的价值达4394545万元,其中农产品总产值为2249258万元、林产品价值为2145287万元,生态系统服务产品提供的价值存在高度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理论和方法,以干热河谷区云南省元谋县为例,对2008年和2016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下降。建设用地转入特征和未利用地转出特征较为明显。2008年和2016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静态价值分别为25.98亿元和26.54亿元,总动态价值分别为9.179亿元和16.004亿元。虽然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仅为同期总静态价值的35.40%和60.30%,但其增长率为74.01%,明显高于总静态价值变化率(2.27%)。土壤形成与保护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最高,2008年和2016年其值分别为4.91亿元和5.03亿元。农业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水土保持和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了林地面积的恢复。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显著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的增长。因此,应强化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调控,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工作,以维护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变对干旱区生态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新疆喀什地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以1978、1988、1998、2008和2018年5期的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我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估算新疆喀什地区1978~2018年41a间各土地类型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结果】 (1)41a间,耕地、林地、湿地、建设用地和沙地面积扩大,而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和盐碱地面积缩小;(2)41a间喀什地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呈现减少趋势。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78年的593.23×108元减少到1988年的585.06×108元,在1998年增加到592.89×108元,而到2018年的生态服务价值又减少到552.70×108元;(3)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功能的价值贡献最大,而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的价值贡献最小,新疆喀什地区生态服务功能属于调节性功能;(4)41a间,新疆喀什地区各土地类型各年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新疆喀什地区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其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结论】 近41a来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建设活动相吻合,引用生态服务价值系数运用于喀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研究,有助于定量的分析喀什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8.
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5年来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以期为该区域资源管理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1975年和2000年的TM 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谢高地的评价方法分析了25年来奎屯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结果]1975~2000年,奎屯河流域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盐碱地和沙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沼泽的面积均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75年的3 108.68×106元减少到2000年的2 953.91×106元,减少量为154.77×106元,减少率为4.98;;[结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说明该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将来区域发展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公共服务功能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花费法、收益资本化法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服务的总价值为2.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354.64万元,保持土壤价值为7 815.75万元,固碳吐氧价值为4 273.9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为3 120.99万元,林产品价值为3 232.10万元,森林景观与游憩价值为1 369.47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90万元。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巫山县1996到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和谢高地等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表,测算了巫山县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和生态敏感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巫山县全县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42 515.83万元,年均增长4 723.98万元;全县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三峡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林地和园地大量增加是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量最大;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生态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