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陕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对陕西省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建立了由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科技5个大类38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89~2008年度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协调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科技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个子系统及PREEST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按时间序列均基本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总体上有从不可持续状态发展成为可持续状态的趋势。(2)经济与其他子系统之间均呈现协调发展,但某些年份的协调发展水平低于整体协调发展趋势。(3)"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波动最大,而且在2001年之前波动幅度大于之后的;"经济———科技"的协调发展波动也较大,在1996之前的波动幅度大于之后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趋势是强调土地利用变化的综合性研究和土地利用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协同演进研究。文章统地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机制,并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做了实证分析。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目标、利用方式和开发水平的变化以及各产业部门间对土地利用的特殊要求和比较经济效益的差异,导致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间流转和重分配,从而引起土地利用变化,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又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演进和变化,二者是一种协同、互动的演进关系。在陕北产业经济类型的转变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机制也由国家计划调配主导型转变为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竞争机制主导型、经济效益最优机制及各种政策主导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优机制主导型,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野菜资源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呼伦贝尔盟高等植物野菜资源,目前发现该地区共有野菜29科77属127种,笔者对各种野菜的生境、食用部位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常常由于误食金属异物造成创伤性网胃炎、创伤性心包炎等疾病,导致奶牛前胃驰缓、消化不良、拉稀、消瘦、产奶量下降,乃致提高淘汰、死亡。奶牛的饲养年限很长一般都在10年左右。食入金属异物的可能性越大,奶牛受到的伤害就越严重。一些单位和个人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采取了一定措施,如:用取铁器牛胃取铁、牛胃下磁管吸铁、牛胃手术取铁等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这些措施都是在奶牛误食金属异物后采取的被动措施,而未在奶牛误食金属异物前采取主动预防。如何在奶牛采食饲料前采取主动预防…  相似文献   
5.
以汉江上游安康水库和渭河流域临潼站1960-2000年发生的特大洪水资料为依据,对其发生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具有一些共同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大流域特大年径流量年份,完全与华西秋雨多雨年份相对应,但特大洪水并不都是发生在华西秋雨异常多雨年份,而是错前错后发生.受到季风活动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汉江上游和渭河流域特大洪水的发生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殊性,汉江上游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初夏和秋季,渭河流域特大洪水主要发生在盛夏和秋季;一年中汉江上游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渭河流域;渭河流域秋季特大洪水发生时间早于汉江上游特大洪水.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蚀荒漠化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强烈的水土流失直接导致了土地质量下降和荒漠化景观的出现。研究表明 ,目前有轻度以上水蚀荒漠化土地 2 .71× 10 5km2 ,占总面积的 4 2 .89% ,其中严重水蚀荒漠化占 11.0 2 % ,水蚀荒漠化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其成因和产生机制的探讨 ,对典型区域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89-6890,6911
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新阶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新阶段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指导作用,指出农业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主体。  相似文献   
8.
陈山山  周忠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26-16029
[目的]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为迁村并点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村庄发展的机制选择经济建设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社会建设指标3大模块,对涉及村庄发展潜力的18项综合评价项目的数据建立子集,并进行量化处理,运用客观赋值法构建各个指标权重值,建立村庄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并以河南北阳镇为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进行技术验证。[结果]建立了3级指标的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其中包括5个2级指标(村庄规模、村庄区位、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村庄文化),下分18项3级量化考评指标;又可归类为经济建设12项指标、生态建设3项指标和社会建设3项指标模块,并对每一项指标的选取理由作了充分说明。同时运用该体系对河南省北阳镇33个自然村的发展潜力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有7个自然村综合评分在0.20以上。这一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该模型切实可行。[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对每一项指标数据的选取和量化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加入了生态环境与民俗民风元素,使考评体系更贴近民众,更加大众化,从而使迁村并点的选址更具科学性,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关天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关天地区2000~2008年农村社会经济指标数据为依据,构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了关天地区与其各地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和协调等级。结果表明:(1)2000~2008年,关天地区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表现为2000~2006年持续上升,2006~2007年有所下降,之后呈上升趋势,生态子系统协调度在波动中下降,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度表现为稳定的上升趋势,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处于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2)关天地区各地市的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表现为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天水市的农业生态经济的协调度上升最快,宝鸡、咸阳、渭南和杨凌区次之,西安、铜川市上升较慢;(3)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生态子系统对地区农业系统协调度有抑制作用,经济子系统表现为促进作用,社会子系统处于波动增长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的生态条件,详细介绍了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技术,介绍了此项技术的特点,具体的实施措施: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为大豆的丰产栽培提供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