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以62个平欧杂种榛品种(系)的新梢韧皮部为试材,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研究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特征。结果表明:平欧杂种榛韧皮部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有3个区,共25条酶带,R f范围在0.087~0.557之间,多数品种(系)之间的谱带存在差异,部分品种(系)间酶带数量及强弱不同。62份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5~1之间,距离系数在0~2.00之间。以距离系数1.6为标准,可将供试资源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2.
8种大白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8个大白菜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在酶带教、迁移率、酶量(酶带宽窄)及酶活性(酶带深浅)等方面均存在相似性,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依酶谱带特征初步将8个品种进行分类,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54对欧榛SSR引物,对榛属12个种、平欧杂交榛及平平欧杂交榛共64份榛属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欧榛遗传变异丰富,64份榛属资源18对SSR引物在欧榛10个样本中共检测到9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2~10个,观测杂合度值(Ho)和期望杂合度值(He)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214~0.816和0.348~0.800。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4份榛属种质可划分为6组,平榛与欧榛亲缘关系最近。由此可知,欧榛SSR标记是榛属植物资源遗传分析的有力工具,为平榛资源的遗传改良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分布规律,鉴定不同四棱豆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选育优势杂交亲本,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同一株四棱豆(K0027)不同节位成熟叶片和16个品种的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表明: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9个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酶带数均为10条,并且各酶带相应的Rf值基本相同;而在16个不同四棱豆品种中酶带数为6~11条,并且各酶带的宽窄、颜色深浅等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结合各酶带的相对迁移率(Rf值)和品种间的联合相似系数(S值)分析可知,(1)POD同工酶在同一株四棱豆不同节位成熟叶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相似性;(2)POD同工酶在所选的16个品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K0006和K0035、早熟二号,K0021和K0028品种间的S值在0.2~0.4之间,为最小值,即这两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为优势杂交亲本组合;(3)同时阐明了POD同工酶在四棱豆中的相关分布规律,为植物分类或品种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杂交育种选材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PAGE、酶谱紫外扫描及Fuzzy聚类法研究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功能叶POD同工酶的结果表明,甜瓜POD同工酶共有11条正极带,其中的3条是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的基础酶带.供试薄皮甜瓜各品种POD同工酶均为6条酶带,其中2条为该类群的特征酶带.供试厚皮甜瓜各品种POD同工酶均为9条酶带,其中3条为该类群的特征酶带.Fuzzy聚类分析表明,两类甜瓜品种间POD同工酶谱的相似系数为(0.50,1.00),其隶属度为(0.64,1.00),厚皮甜瓜品种含笑与薄皮甜瓜的亲缘关系比与厚皮甜瓜其它品种的亲缘关系更近,厚皮甜瓜与薄皮甜瓜在分子水平上没有截然的界限.从甜瓜POD同工酶角度证明了两类甜瓜具有初生起源中心及次生起源中心的分化.甜瓜感染花叶病后,植株的POD同工酶活性增强,某些品种出现了新酶带.  相似文献   

6.
对32个国内外西瓜品种(栽培、半栽培和野生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在不同的品种类型、不同部位差异明显;用衰老部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生长活跃部位酯酶同工酶分析亲缘关系效果较好;亲缘关系相差愈远酶谱差异愈大,野生品种同工酶谱带数多干栽培品种,其中的28个有代表性品种根据老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聚成8个种类。  相似文献   

7.
栗不同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板栗和日本栗两个种的41个品种(系)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栗品种叶片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可分为二大酶区,第Ⅰ酶区相对泳动率(Rf)范围为0.056-0.272,共检出6条酶带;第Ⅱ酶区Rf=0.478-0.647,共检出8条酶带。根据各覆盖的出现频率,提高出了栗品种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基本酶谱,并采用信息量凝聚聚类法,初步绘出了栗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图,认为我国板栗与日本栗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作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谱带作相关及聚类分析,以探讨四川盆地不同产地25份麦冬及其近缘植物野生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为麦冬分类、鉴定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生化依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及其近缘植物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具有6~11条酶带;EST同工酶有15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有4~8条酶带;同工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25个样品被分为4类,并与染色体核型具有同一性。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D、EST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麦冬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将其加以区分,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经典理论研究,可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平欧杂种榛FISH-AFLP技术体系,并应用该技术分析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遗传关系。【方法】以达维等10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经DNA提取、PstⅠ/MseⅠ双酶切,进行FISH-AFLP反应,数据转换为“0—1”矩阵后,使用NTSYS pc 2.11F和Popgene 1.3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图。【结果】从64对引物中,筛选出15对多态性强的PstⅠ/MseⅠ引物,共获得1 739条谱带,引物平均多态带比率97.94%;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相似性系数为0.7556—0.8543,当阈值为0.8398时,可分成4个AFLP群,其中,玉坠(84-310)、辽榛4号(85-41)和平欧69号(84-69)单独为1群,其他品种为1群;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3921、0.2482和0.3957,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的特征条带可用于平欧杂种榛主栽品种的快速鉴别。【结论】由于平欧杂种榛的实生选优群体是多亲本组合的混合后代,因此,该群体是一个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的群体,主栽品种间存在复杂的亲缘关系;研究构建的FISH-AFLP技术流程、筛选得到的引物以及分析得到的各项遗传参数,可为其他榛属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10个陆地棉G.hirsutum品种为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方法,分别对10个棉花品种种子萌发20d时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0个棉花品种的子叶、根、茎、叶POD同工酶酶谱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茎的酶带数最多,根的酶带数次之,子叶的酶带数较少,叶的酶带数最少。其中在各器官之间差异最大的是真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带数;各品种各器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根部活性最强,叶次之,子叶最弱;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品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近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张家川平欧杂种榛子引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川县平欧杂种榛子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3个品种3年生树平均株高1.25 m,冠径0.85m,萌芽率89%,成枝力38%,新梢生长量48.8 cm,最长达68.0 cm.平均有根蘖苗2.6个/株,根蘖苗平均高度78cm,最高110 cm.栽植后第2年18%的单株有雄花穗,第3年平均有雄花穗11.8个/株,雌花3.7个/株,自然座果率32.5%,平均产量48.0 g/株.果实经济性状与原产地接近,单果重(带壳)以平欧88最重,为2.9 g,出仁率以平欧41最高,为47%.同时具有管理简单、早果和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适宜在张家川县不同地域建园种植.  相似文献   

12.
平榛(Corylus heterophylla)与毛榛(Corylus mandshurica)果实形态,特别是果皮显微构造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野生榛子选优采种基础上,对两种榛子果实形态,果皮显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榛子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果皮显微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可指导当前林区发展榛产业,解决选优采种、种子催芽处理、育苗生产上遇到的理论依据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榛属植物中紫杉醇类化合物,探讨其应用前景,综述了榛属植物中的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的发现及相关研究进展,提出了榛属植物中紫杉醇的利用发展趋势。榛属植物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生物量大、再生能力强,是开发紫杉醇药品新资源的理想材料,值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紫叶曲枝榛和平榛为试材,研究了其发育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苷和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紫叶曲枝榛和平榛的叶长和叶宽随发育天数的增加而增加,5月27日左右时发育成功能叶,平榛功能叶大于紫叶曲枝榛;紫叶曲枝榛发育期叶片中花青苷、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高于平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平榛发育期叶片中花青苷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逐渐升高;平榛叶片中叶绿素a/b高于紫叶曲枝榛,但紫叶曲枝榛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平榛;紫叶曲枝榛和平榛发育期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升→降→升→降的变化趋势,出现峰值的时间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紫叶曲枝榛叶片中叶绿素与花青苷呈极显著负相关;平榛叶片中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呈显著正相关,其它相关性均表现为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榛属植物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和总结了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综述了榛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为榛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该属植物具有较多的化学成分和较强的药理活性,应加快现代研究进度,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西丰县野生榛林资源十分丰富,面积达3 300多hm2,占铁岭全市榛林面积的38%。但由于榛林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缺乏管理,多数榛树生长衰退,病虫害严重,产量低,质量差。因此,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加强野生榛林的垦复和管理,是提高榛子产量、改善榛子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1建立榛子垦复园选择盖度在80%以上,集中连片的阳坡、半阳坡榛林为专业经营的榛子垦复园。根据山形、道路、沟塘等自然条件划分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1 500 m2左右,小区与小区之间留1~2 m作业道。这样分区经营,合理利用,既可提高榛子产量,增加收入,又能解决农户烧柴。野生榛…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平榛(Corylus heterphylla)的抗旱性,以优良抗旱植物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对照。测定干旱胁迫下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及SOD活性等6项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天数的增加,平榛的脯氨酸积累量多于紫穗槐;2种植物的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表明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总含量略上升后下降;紫穗槐和平榛的SOD活性先后出现了2个峰值。综合分析表明,平榛的抗旱性优于紫穗槐。  相似文献   

18.
平欧杂种榛优良品种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杂种榛品种的1年生盆栽苗为材料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分别取样测定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研究其变化规律和差异性,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新榛3号叶缘发黄,新榛2号和新榛4号稍有发黄,新榛1号叶片没有明显变化。4个品种的相对含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升高;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4个品种的各个指标变化幅度均不相同。各品种间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差异极显著;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差异显著;SOD活性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各品种的抗旱性生理指标,得出其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新榛1号、新榛2号、新榛4号、新榛3号。SOD活性不宜作为评价杂种榛抗旱性的单一指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MDA质量摩尔浓度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可作为杂种榛抗旱性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因子对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影响,分析树体茎流速率变化,为榛树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平欧杂种榛新榛1号(84-254)为材料,利用FLGS-TDP插针式茎流计连续监测平欧杂种榛的茎流速率,分析平欧杂种榛茎流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平欧杂种榛在不同月份相同天气和相同月份不同天气下,茎流速率均呈倒“U”型变化曲线。在不同天气下各月的茎流速率均表现为晴天>多云>阴天,5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小。5月晴天和阴天天气下,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而多云天气下为太阳辐射,6、7和8月影响茎流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大气温度。【结论】晴天茎流速率大于阴天和多云天,7月茎流速率变化幅度最大。大气温度和太阳辐射是影响平欧杂种榛茎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