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大豆叶片对~3H-MET的吸收、运转、分配规律及MET对大豆吸收~(32)P的影响表明,~3H-MET叶面施用很快被大豆吸收,施后1小时吸收量占施用量的39.17%,3小时为51.26%,6小时达61.21%,此后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吸收能力逐渐降低,48小时达66.37%;叶片吸收的~3H-MET基本上滞留于原处理部位,占叶片吸收量的97%左右,向植株其它部位输出较少,而且主要向处理叶上部的茎和叶运转。MET叶面喷施能提高大豆植株对~(32)P的吸收和增加单株干重。  相似文献   

2.
硼磷、硼钾对棉苗吸收~(32)P和~(86)Rb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缺硼的灰紫色土上,应用~(32)P及~(86)Rb示踪法,研究硼磷、硼钾对棉苗吸收~(32)P、~(86)Rb及其在体内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磷、钾水平下,低硼和高硼均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在低硼条件下,随磷用量增如减轻棉苗缺硼症状,加速真叶生长,促进`(32)P在真叶中积累;钾用量增加,则加重缺硼症状,抑制真叶生长,促使~(86)Rb在子叶中积累。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性核素~(32)P示踪研究表明,在5—25℃范围内,玉米苗期对磷的吸收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747。苗期叶面喷磷能促进根系对磷的吸收,提高玉米的抗寒能力。喷磷后0.5小时遇50mm/h降雨,磷素冲刷率为42%,一般不需要重新喷磷。  相似文献   

4.
王永锐 《核农学报》1992,6(4):219-224
研究结果表明,高产杂交水稻有较多的~(32)P和~(14)C积集在分蘖和孔熟期的稻穗中,杂交水稻F_1乳熟期同化的~(14)C-葡萄糖向稻穗输送的百分率高。观察发现,杂交稻谷粒产量与~(14)C-葡萄糖在稻穗中分布及与IAP(输入积)之间的相关性高。低产杂交稻没有上述特性。放射性同位素~(32)P、~(14)C在分蘖和稻穗中的分布可作为预测杂交水稻F_1谷粒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盛殿阁  王一凡 《核农学报》1993,7(2):105-109
利用~(15)N、~(32)P示踪研究硅氮磷颗粒肥对水稻吸收利用NP影响结果表明,硅氮磷颗粒肥对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蘖、增穗有明显作用。插秧时施用,稻谷平均增产18.4%。水稻植株体内积累总N量比不施硅氮磷颗粒肥的高11.45%,全磷高12.1%。水稻植株对肥料N、P利用率分别提高7.7%和3.4%。  相似文献   

6.
小麦品种耐湿性鉴定的示踪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32)P、~(14)C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淹水条件下测定了孕穗期小麦的根系活力及叶片C_3光合酶RubIscb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其根系活力和Rubisco活性有显著差异。根据根系活力及叶片光合酶Rubisco活性鉴定小麦品种耐湿性结果与根据主茎绿叶数及产量性状鉴定耐湿性结果是一致的。因此,利用示踪技术评价小麦品种的耐湿性是可行的,且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32P与14C示踪研究表明,水稻生育后期培土,能保持和延长地上节位根的生理功能,提高水稻生育后期14CO_2同化能力,促使14C-同化产物向稻穗运输,提高灌浆速度,而且能使水稻株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增产幅度14.11—17.67%,每亩增产稻谷53.3—53.6kg,经生物统计分析,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人参不同生育期,采用(14)~CO_2标记整体植株的方法,测定人参同化(14)~C产物的分配比率和残留率。结果表明,展叶末期同化的光合产物60%用于建造人参营养体,为地上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绿果期以后的同化产物是参根中干物质和有效成份构成的主要来源;施用人参复合肥料,4年生参根干重及总皂甙含量较对照提高16.1%和4.3%。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大麦叶片~(14)C-同化物在不同时空状态下输出的变化。结果发现,在不同空间序列的叶片,随叶位上升,~(14)C-同化物的输出量逐渐增加,同化~(14)CO_2后不同时间观察,趋势相同;1天内不同时间同化的~(14)C产物的输出量表现不同,8:00同化的~(14)C产物的输出量高于12:00和18:00同化的~(14)C产物输出量;随叶位上升,不同时间同化的~(14)C产物输出量增多,叶位间差异还表现为随叶位上升,早、中、晚3个时间同化的~(14)C产物输出量差异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0.
巫建华  龚荐  罗时石 《核农学报》1992,6(3):147-152
在小麦生育进程各主要叶龄期分别用~(32)P和~(14)C标记各根层和叶层,研究根系营养物质流与地上部光合同化物质流的动态变化及兵在产量形成上的相互关联作用。研究表明,小麦各层次生根的最大功能同主茎叶龄进程基本上保持同步关系,即n/0叶龄发生的根至n+3/0叶龄发挥显著吸收功能。小麦某一叶龄期的功能叶和功能根在同化物质和营养物质输配上表现出互相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32P和^14C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嫁接促活剂可使砧木吸收^32P的量比对照增加1倍,使砧木吸收的^32P运到接穗或使接穗同化的^14C到砧木比对照提早2d,并且明显提高了^32P和^14C的输出量及比例,明显促进接口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维管束的连接,提高了嫁接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金钗石斛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32 P研究了金钗石斛对磷素的吸收和运转。结果表明 ,金钗石斛植株各部位均可吸收磷素 ,成长叶的总放射性活度最高。植株吸收的总32 P放射性活度随根系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至 96h达最高 ;随移栽后日龄的增加 ,植株各部位干物重逐渐增加 ,新生茎和新生叶增加最快 ,32 P亦逐渐向新生茎和新生叶运转。 2 5℃和 40℃温度处理 ,植株吸磷量分别为 1 0℃处理的 2 3和 2 5倍。中度光 ( 2× 1 0 4 Lx)和高光强( 5× 1 0 4 Lx)下植株吸磷量分别较弱光 ( 5× 1 0 3Lx)下增加 74%和 2 3 %。  相似文献   

13.
西洋参产量构成与同化产物的有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向高  李艳丽 《核农学报》2001,15(4):247-253
利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参龄各主要生育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动态及对产量的关系 ,揭示了不同生育期同化产物转化为能量、结构物质和贮藏性物质的相对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3年生西洋参不同生育期14 C 同化产物向根运输快于向果运输 ,根是西洋参最强的同化产物竞争库 ,果实次之 ;4年生西洋参各主要生育阶段同化产物在生长、呼吸及贮存间的分配比例不同 ,展叶期的同化产物 85 %以上用于后续生长的能量代谢和器官建造 ,收获期参根中 80 %的干物质来源于花期以后的同化产物  相似文献   

14.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根系生长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与土柱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干拌种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促进根系的生长,使后期单株根系鲜重增加,孕穗至灌浆期有较大的根量;孕穗后根系的SOD活性提高,根系MDA含量降低,根系活力增强,从而延缓了根系衰老;处理同时提高了灌浆中期根系吸收32P的能力,使32P分配给穗、根系和叶的比例提高,减少了分配给茎鞘的比例。其中以20mgkg的烯效唑浓度干拌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用~(15)N示踪法研究人参吸氮及其对~(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N法踪法研究了人参对肥料氮的利用和损失及氮对人参光合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对肥料氮利用率,1年为9.85%,2年为19.06%;肥料回收率第1年为81.59%,第2年为69.78%,2年肥料氮损失率为30.22%,供氮10g/m^2时,人参的^14CO2同化力以及硝酸还原酶(NR)活性最高;供氮40g/m^2时,总可溶性糖、蔗糖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增加,人参皂甙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不同磷营养油菜品种根系形态及生理特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研究不同磷营养油菜对磷素的反应及其根系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磷高效油菜需磷量较小,而在缺磷时吸磷量较大;缺磷时两种油菜品种根冠比增加,且磷高效品种增加幅度大于磷低效品种;缺磷时,磷高效品种具有较长的根系,较大的根体积、根表面积与根活跃吸收表面积,而加磷时,两品种差异不大。油菜缺磷时,磷高效品种磷外渗率小于磷低效品种,加磷时两品种磷外渗率差异不大。缺磷时磷高效品种对磷的亲和力大于磷低效品种,加磷时磷高效品种中磷进入根系的最大净流量小于磷低效品种。  相似文献   

17.
短枝西洋参培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果期两年生西洋参^14C同化产物分配及根活力的测定表明,两年生西洋参于移栽前切除部分主根,后续生长中,参株发育正常,侧根及须根系发育良好,主根缩短;果期叶面喷施ABT增产灵,能促进同产产物向根部转移,提高根系活力,尤其是提高侧根根系活力。可以认为,在培植短枝西洋参过程中,移栽前切除部分主根是一简便而有效的主要措施,而适时施用ABT增产灵是必要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下,控释肥BNCRF和BRCU处理较专用肥分次施用的SNRSF处理能提高水稻生育前期、中期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全生育期伤流液的氨基酸态氮输出强度;明显增加了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有效吸收面积。同时,BNCRF处理在前、中期氮、磷吸收速率显著增强,BRCU处理仅在生育中期显著提高。采用低钾控释肥BLCRF处理,水稻前期伤流强度、氨基酸态氮输出强度及吸收面积均较小,但中、后期明显增高,氮、磷吸收速率与高钾含量的SNRSF处理相当。说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能显著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生育中期养分吸收速率,改善水稻根系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