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气候变化对盘锦自然物候及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盘锦地区近50 a(1960—2009年)气温、降水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对盘锦地区气候变化对自然物候及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地区呈现气温升高、降水略减少的气候变化趋势;自然物候与农作物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后,并且推后的幅度较春季提前的幅度大;近30 a盘锦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8 d左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近40 a盘锦玉米适宜播期提前13 d左右。  相似文献   

2.
气象条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以来,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总结出了一套可以用自然物侯衡量气候变化的规律。人们通过分析和统计,已经将物候资料应用到了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以及实验室设备、药品信息分布比较分散,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可视化,但是借助GIS技术进行管理可以很简单的实现.本研究以Visual Studio.net2008为开发平台,以Windows 2003 Server作为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以自带的ⅡS为WEB服务平台,采用SQL2005数据库,应用ArcGIS Server.NET ADF模板以及ASP.NET技术构建了B/S架构的研究生及实验室管理系统,系统不仅实现了地图放大、缩小等基本功能,而且实现了研究生、实验室设备和药品信息的录入、更新以及查询功能,系统的构建提高了学院对研究生及实验室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研究开发广西特色农业产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平台构建了六个环节构成的服务组织体系,采用B/S/D架构开发了包括综合资讯服务系统、产品交易系统、视频培训系统、远程会议培训系统、咨询呼叫服务系统、信息推送服务系统等实用应用系统。随着各服务系统的充分集成与推广,该平台有利于广西特色农业向产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前应用计算机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另一类应用传统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前者制约了园林景观的建模和效果展示,后者却忽略了作为园林景观设计基础的地形研究与应用。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出“G[地理信息系统(GIS)]R[遥感(RS)]MESDSMAX]三维园林”综合方法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先用GIS生成园林设计区域数字高程模型,用RS创建3D数字地形模型,再把3D数字地形模型导人3DSMAX,制作基于三维地形的园林景观模型。该方法应用于广西都乔山森林公园设计,其设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95-2013年格尔木地区草本植物芦苇发育期及其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格尔木地区芦苇各物候期发育期时段与对应气温、降水、日照的气象条件适宜性,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发育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曲线关系,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气候变暖,芦苇生长发育期延长。研究芦苇发育期及其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当地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以及合理利用农牧业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熟肉制品从"原料到流通"的质量安全追溯,以熟肉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信息编码、多平台溯源、B/S与C/S混合架构等技术,结合熟肉制品加工生产的特点,开发了熟肉制品通用管理框架,建立了多层次、多角色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功能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生产管理、指标管理和溯源管理,不仅面向企业实现了原料、生产过程、质检、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并以电话、网络、短信、移动溯源终端等多种方式向消费者、监管部门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张训途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71-7273
[目的]对比分析南极中山站与我国内陆的气象要素。[方法]利用南极中山站建站以来的气象观测资料(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与我国内陆商河站的同期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地各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要素间的不同变化关系。[结果]虽然两站的地理环境不同,分处南北半球,但两站各气象要素之间存在同一变化规律。气象要素年际间的距平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正负距平的变化超前或滞后1~2年。[结论]该研究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尤力克柠檬在桂北的引种表现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尤力克柠檬在广西桂林地区的引种表现。[方法]在桂北进行引种栽培,观测其物候期与常见病虫害及栽培表现等。[结果]按产量计算,尤力克柠檬在桂北地区的产量20 610.30 kg/hm2。[结论]尤力克柠檬在桂北地区有较强的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广西苦楝春季物候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广西物候资料、气象常规观测数据,结合相应地理空间数据资料,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的物候期受地理因素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其营养时期的物候期受经度影响比纬度影响略大,在其生殖时期的物候期受纬度影响比经度影响大.从气象因子角度和地理因子角度分析可得到大致相同的广西苦楝春季物候变化的规律.[结论]广西苦楝物候期发生的时间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从河谷平原到山区推迟;对苦楝春季物候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是气温,影响时段主要集中在该物候期发生的前1个月到前3个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南地区连续26年蒲公英物候资料的统计,结合历年各物候期气象条件综合分析贵南县气候条件下蒲公英物候期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贵南地区气候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基于GIS技术构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的智慧化提供方法思路和手段。【方法】以广西河池为例,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平台采用B/S架构,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属性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库使用PostgreSQL数据库管理系统,WebGIS前端采用ArcGIS API for JS。【结果 /结论】采用GIS技术,可以构建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综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可视化展示,推动农业信息共享互通,为农业的智慧化管理和综合服务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农业向智能化、现代化发展。该平台可以作为智慧农业的基础支撑平台,为智慧农业数据采集、数据展示、数据应用、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提供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利用GIS在空间分析和系统开发上的优势,集成了灾害强度和灾情要素的评估模型,建立了自然灾害灾情要素评估系统.系统以C/S结构为主体架构,基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和J2EE平台,实现了我国10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依据不同灾害的强度和灾情要素,开发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成灾演进过程的系列评估模型,并以洪涝灾害为应用案例进行评估,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李卫宁  匡昭敏  卢远  李莉  何立  罗永明  曾行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96-17298,17329
[目的]简化制作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产品的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评估图件的精细化水平。[方法]综合运用GIS和数学、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和学科知识,以干旱监测、评估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广西2006年11月4日的干旱进行监测,并用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结论]基于GIS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实现了GIS与专业监测、评估模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简化制作农业干旱监测、评估产品的操作流程,提高监测评估图件的精细化水平。[方法]综合运用GIS和数学、气象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手段和学科知识,以干旱监测、评估为核心,研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结果]应用该系统对广西2006年11月4日的干旱进行监测,并用实际情况进行检验,证明取得了较好的监测效果。[结论]基于GIS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实现了GIS与专业监测、评估模型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灵活的人机交互界面和可视化表达,实现了农业干旱的监测、评估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发农情遥感信息服务与野外监测云平台,实现农情遥感产品数据动态可视化空间展示、统计分析与野外数据采集,为辅助遥感影像解译、产品精度检验和农业部门相关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B/S和C/S混合模式下面向服务的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结合GIS、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关键技术,基于ArcGIS Server、JS API和离线地图包,通过构建统一的云平台数据访问接口,提供Web和移动端一体化和按需共享方式的遥感应用服务.[结果]在建设农情遥感信息一体化数据库基础上,云平台能够实现遥感产品服务自动发布、空间可视化查询定位、统计分析、离线地图下载、野外数据采集等功能.自2015年平台运行后,已实现海量农情遥感产品的有效管理、野外验证和地面农情数据的定位与采集.[建议]监测云平台在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同时,需转向多终端、智能化、操作便捷的轻量级应用模式,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随时按需的一站式、精细化智能终端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17.
利用GIS在空间分析和系统开发上的优势,集成了灾害强度和灾情要素的评估模型,建立了自然灾害灾情要素评估系统.系统以C/S结构为主体架构,基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和J2EE平台,实现了我国10种常见自然灾害的灾情评估.依据不同灾害的强度和灾情要素,开发了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成灾演进过程的系列评估模型,并以洪涝灾害为应用案例进行评估,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在海洋气象浮标站提供的海量海上气象水文资料准确性不断提高,对近海海域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预测预警能力的不断增强的前提下,提出了以GIS技术作为系统基础,选用C/S(Client/Sever)开发模式,以C#作为开发语言,设计了基于GIS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应用平台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采用GIS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信息管理能力、动态分析能力以及对近海海域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方法]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等[1]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8年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结果]48年来,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475℃/10 a的倾向率上升,降水量以11.495 mm/10 a的倾向率增多,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于1975和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以0.2 t/hm2/10 a的倾向率增长,并于1985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结论]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阿勒泰地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7;~9;.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0.06;~1.56;.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其物候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对其产量的影响是研究气候变化对于农业生产影响的重要内容。以黄淮海地区5个省(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提取出冬小麦主要生育物候期(返青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时空分布信息,分析气候变化对于冬小麦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变化与冬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返青期与气候数据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而抽穗期和成熟期与3月份气温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冬小麦产量与这2个物候期关系密切,抽穗期至成熟期时间段的长短与冬小麦产量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