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2005~2011年间石河子地区12个规模化奶牛场及部分散养户饲养的12 613头奶牛皱胃移位发病情况,共确诊皱胃移位患牛629头,平均发病率为4.99%.调查发现,581头表现为皱胃左方移位,占发病牛的92.37%;47头表现为皱胃右方移位,占发病牛的7.47%.奶牛皱胃移位与年龄、胎次、产犊时间、料重比、泌乳量等因素有关,应根据不同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引起奶牛养殖者对奶牛蹄病的重视,减少因奶牛蹄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笔者对临洮城区两个奶牛场472头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产奶牛1~6胎次发病率分别为11.63%,12.77%,16.00%,25.00%,26.67%和35.71%。说明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3胎以上产奶牛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1~2胎。从发病程度来看,1~5胎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中+,重"程度发病产奶牛比例逐渐加大,而"轻"程度发病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而6胎次的奶牛发病程度的变化与前者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为了引起奶牛养殖者对奶牛蹄病的重视,减少因奶牛蹄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笔者对临洮城区两个奶牛场472头不同胎次奶牛蹄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产奶牛1~6胎次发病率分别为11.63%,12.77%,16.00%,25.00%,26.67%和35.71%。说明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蹄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3胎以上产奶牛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1~2胎。从发病程度来看,1~5胎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中+,重"程度发病产奶牛比例逐渐加大,而"轻"程度发病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而6胎次的奶牛发病程度的变化与前者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我国荷斯坦奶牛体重体尺(十字部高和胸围)随胎次、泌乳及妊娠月龄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选取我国西北、华北、中原和南方地区规模化牧场,于2019年7—11月分别对467头第1~5胎次泌乳1月的荷斯坦奶牛进行体重测定,对1 668头第1~5胎次奶牛进行体尺测量,对6 711头第1~3胎次泌乳1~10月奶牛、4046头第2~4胎次妊娠3~10月龄奶牛进行体重测定。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分析胎次、泌乳及妊娠月龄对奶牛体重体尺的影响。结果表明:第3胎次奶牛体重显著高于第2胎次,二者均显著高于第1胎次,3胎次后奶牛体重无显著变化,平均体重超过我国成年奶牛650 kg标准;第2~5胎次奶牛的十字部高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第1胎次;第1~4胎次奶牛的胸围随胎次增加而显著增加;各胎次奶牛泌乳2~4月时体重最低,在妊娠6、7月体重开始显著增加,至妊娠10月达到最高。本研究表明奶牛体重体尺受胎次、泌乳及妊娠月龄影响,规模化牧场需考虑奶牛生长规律配制日粮,设计牧场设施。  相似文献   

5.
我市奶牛场 2000年6~7月份突然死亡成年奶牛8头,后将病料送省畜牧兽医站化验室诊断,再结合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饲养管理等确诊为奶牛猝死症,现将发病情况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该场存栏成年母牛356头,猝死症死亡8头,其中分娩后4天内死亡7头,临产前2天死亡 1头。其特点均为成年怀孕奶牛分娩前后发病,犊牛、育成牛不发病;发病牛与胎次无关,最小的为第2胎,最大的为第7胎;呈散发式,病年零星出现,集中在6~7月份。产后发病的7头,有5头发生产后瘫痪,经补钙后站立,2头体温稍高,用抗生素后体…  相似文献   

6.
奶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在5岁以上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在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在3~7胎次,并随着产犊胎次的增多,其发病率相应增高。日产奶25千克以上的舍饲奶牛多发,发病季节以3-8月青草充足时为多,其他季节较少发病。  相似文献   

7.
选择体型外貌较为一致、来源相同、产犊时间相近,均为第一胎次的20头黑白花奶牛。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隔离饲养,每组10头。试验组奶牛每天饲喂青贮玉米20~22.5千克,随意采食柔碎的玉米秸,按饲养标准供给精料,饮水充足,舍饲;对照组奶牛除了不给青贮玉米外,其它饲养管理条件  相似文献   

8.
河南部分地区荷斯坦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河南地区荷斯坦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于2014年6月份—2016年8月份对河南省5个县(市)部分牛场的2 656头荷斯坦奶牛的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同时在2015年对部分牛场的1 326头荷斯坦成年奶牛进行了各月份和不同胎次患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地区荷斯坦奶牛子宫内膜炎平均发病率为12.8%;一年中7—8月份发病率最高,3—6月份、10—11月份发病率较低;发病率随胎次的增加而上升,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说明气温和胎次与荷斯坦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生产中应加强产犊月份调控和高胎次母牛的饲养与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奶牛场乳腺炎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分析昆明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临床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昆明某奶牛场饲养的342~426头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方法]应用奶牛临床乳腺炎诊断方法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牛场奶牛临床乳腺炎平均发病率为8.35%,各年之间平均发病率(8.17%~8.63%)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之间最高和最低发病率相差5.22个百分点(6.57%~11.79%),差异显著(P<0.05),不同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较大(6.32%~16.67%),1~3胎次与4~7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日均产奶量分别为0~10 kg、10~20 kg、20~30 kg和30 kg以上的奶牛临床乳腺炎发病率(3.33%~11.88%)差异极显著(P<0.01).乳区的平均发病率为9.35%(8.99%~9.80%),各乳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区平均瞎奶头率为3.21%(1.60%~4.45%),后乳区的瞎奶头率极显著(P<0.01)高于前乳区.[结论]昆明地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引起奶牛养殖者对奶牛蹄病的重视,减少因奶牛蹄病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笔者对临洮城郊几个奶牛场的四百多头不同胎次奶牛的蹄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奶牛1~6胎次内随着胎次的增加,蹄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并且3胎以上产奶牛的发病率明显要高于1~2两胎。从发病程度来看,1~5胎随着胎次的增加"中+,重"程度发病产奶牛比例逐渐加大,而"轻"度发病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而6胎次的奶牛发病程度的变化与前者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后瘫痪是高产奶牛或分娩胎次较多的奶牛在产后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症。患牛以站立不稳,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知觉减退或消失及四肢瘫痪,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通常在产后12~72小时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河南乡赵某饲养5头奶牛,2011年有1头奶牛产后第2天发病。病牛有短暂的兴奋不安,对外界反应迟钝,继而精神沉郁,肌肉震颤,口流清涎,运步异常,走路不稳,左右摇晃,四肢无力,摔倒在地,不能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细胞计数(SCC)法对杨凌某奶牛场中60头不同胎次和泌乳时间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检测,对引起乳房炎的可能诱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规律,为本病的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受检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3.3%。1胎~2胎奶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40.0%,3胎~4胎为46.7%,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有随胎次增加而升高的趋势;泌乳时间少于200 d的泌乳牛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27.6%,200 d~300 d的为36.4%,300 d~400 d的为41.7%,超过400 d的为50.0%,提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有随泌乳期升高的趋势。本调查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和泌乳时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乳房炎发生的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3.
张智 《中国乳业》2019,(3):53-55
为了解河南省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本研究采用CMT方法对1 862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诊断,调查不同地区、胎次、季节、年龄和泌乳量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的规律。结果表明,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平均为45.2%,新乡县发病率最高,为52.6%,获嘉县发病率最低,为34.4%;5胎次以上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最高,为72.7%;每天泌乳量在20 kg/d以下的奶牛发病率最高,为69.4%;散养户发病率为62.4%。结果显示,新乡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广泛存在,需要高度重视,应加强防控,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分析了兰州某大型牧场2009~2018年奶牛真胃移位发病情况,结果发现,该牧场2009年、2016年的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率比较高,分别达到6.24%、5.19%,发病原因与奶牛产后掉膘、胎次、犊牛性别、发病时间、犊牛初生重、遗传、围产期饲养管理、精饲料投入水平等均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哈市某牛场2005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蹄病的284头奶牛,从泌乳量、胎次及发病月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泌乳量在4500kg~6500kg之间的奶牛蹄病发生率最高,6500kg以上者发生蹄病的奶牛比例下降;2~4胎期间蹄病发生率较其他胎次期间发生率高;7~9月份蹄病发生率较其他月份高。蹄病发生后,泌乳量也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牛奶价格持续上涨,饲养效益稳步增长,饲养户注重奶牛高产而无度榨奶,导致奶牛产后瘫痪成为我县成年母牛常发、多发病之一.2000~2010年,我们对全县的22个规模饲养场进行了跟踪技术服务,本病一般见于5~8龄(3~6胎次)的高产奶牛,饲养管理不当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率一般在5%~8%,各季均有发生,并且呈散发.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天以内发病,产奶量越高,榨奶越多,发病越多.临床上,以血钙浓度下降、肌无力、瘫痪和昏迷为特征,可继发或伴发难产、子宫下垂、胎衣不下、子宫感染、瘤胃臌气、酮病、乳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患牛产奶量下降,繁殖性能降低,高产奶牛淘汰率增高,给奶牛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青冈县某奶牛场60头围产期母牛,共出现了12头产后瘫痪病牛,占产房母牛总数的20%.而上年同期本病的发生率为10%,呈现上升趋势.现就本场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于3~6胎次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天内发病。2010年我地某牧场共分娩牛453头,发生产后瘫痪38头(发病率8.4%),其中1头因治疗无效死亡,2头因治疗无效被淘汰。现将该病的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及时发现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掌握奶牛的营养状况,本研究对呼图壁种牛场3个牧场的3 289头荷斯坦牛进行体况评分,对场、胎次、月龄嵌套胎次以及泌乳阶段等因素对奶牛体况评分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场、月龄嵌套胎次、泌乳阶段对体况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胎次对体况评分影响显著(P<0.0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结合牛场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奶牛的生理时期和泌乳阶段的体况评分来调整饲养管理水平,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检测及实验室检测对石河子地区14个规模化奶牛场12 643头成母牛进行了奶牛乳房水肿调查,并对其发病原因、发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牛群的奶牛乳房水肿平均发病率为22.36%,最高49.5%;围产前期发病牛占总发病牛的58.73%,围产后期发病牛占总发病牛的41.27%;乳房水肿的发生与奶牛饲养管理、泌乳阶段、气候环境、胎次及血清相关离子的代谢水平密切相关。本次调查结果为石河子地区有效预防与控制奶牛乳房水肿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调查研究了2010年度农八师石河子地区8个规模化奶牛场奶牛分娩产犊后胎衣不下发病情况,共确诊胎衣不下奶牛393头,发病率平均为17.83%;并对发病奶牛的发病季节、年龄、胎次、分娩情况进行了统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实验室检测对胎衣不下奶牛血清V_A、V_E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奶牛胎衣不下不仅与季节、年龄、胎次、分娩异常等因素有关,而且与奶牛机体维生素A、E的代谢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