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探究化学疏雄对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 )生理生长、成花坐果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黔核7号’为试材,管理一致,修剪强度一致,树势基本一致,且雄花数量较多,座果率稳定的树为对照(CK),设置化学疏雄配方 ETH+GA3(1550mg/kg乙烯利+28mg/kg赤霉素)、DPC+ETH(1550mg/kg甲哌嗡+121mg/kg乙烯利)、LS(0.4%石硫合剂),统计化学疏雄后枝条的数量和类型、成花数和坐果数,计算坐果率,测定叶片和果实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坚果品质。【结果】ETH+GA3、DPC+ETH处理能够显著提高‘黔核7号’的总枝条数、结果枝数和营养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44.09%、63.36%、32.69%;并且,经B处理时其雌花数、坐果数、坐果率以及单青果重,比对照最高提高了30%、45.3%、9%和17.8%;叶片和果实中的不同营养元素含量在 ETH+GA3、DPC+ETH处理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同时经ETH+GA3、DPC+ETH处理后不明显改变黔核7号的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壳厚、出仁率,但能够促进其核仁重量、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积累,其中,ETH+GA3、DPC+ETH处理均能显著增加了黔核7号的单果重,比对照分别提高了21.3%、18.3%。【结论】化学疏雄能够增加黔核7号泡核桃的叶片和果实中养分含量,促进成花和坐果,并提高坚果品质。  相似文献   

2.
 对五节芒与荻种间人工杂交种群体的开花物候、花粉育性、结实率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F 植株群体和个体花期持续时间长,从6月上中旬至10月中下旬,个体之间花期具很高同步性;通过对抽穗开花分蘖数的统计分析,在杂交种的持续开花过程中,可以将群体和个体的花期分为2个开花高峰,第1次开花高峰出现在6月,第2个开花高峰期出现在9月;从孕穗期和始花期的时间看,杂交种66.07% 的个体的花期偏向于早花的荻亲本,31.25%的个体的花期与亲本五节芒相近,只有2.68%的花期晚于五节芒,说明早花性状的遗传力高;开花物候指数与结实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时间与结实率呈负相关关系,开花数和花期持续时间与结实率呈正相关关系。2)亲本荻和五节芒花粉育性较高,可育花粉率显著高于F 群体植株;F 群体2次开花高峰的花粉育性分别为(50.79±18.61)%,(65.42±14.71)%,第2次开花高峰时的花粉育性比第1次开花高峰时高;花粉育性在杂交种群体个体间有较大的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9.56%;花粉育性与结实率的关系不密切,相关系数低,未达到显著性水平。3)种间杂交种F 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只有少部分的花粉母细胞出现染色体的异常行为,各时期异常行为率均低于2.0%。本试验结果说明五节芒和荻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开花物候和生殖特性的研究数据表明杂交种进行进一步遗传改良不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3.
木地肤的开花动态与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超  严成  魏岩 《草业学报》2014,23(4):87-93
在自然种群中对木地肤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进行观察,用MTT法测定了木地肤单花花粉的活力及其柱头的可授性。结果表明,木地肤生殖枝穗状花序的开花顺序是:中上部→下部→顶部,叶腋聚头状花序的开放顺序是:中央小花→外轮小花;木地肤单花花期分为雌性亚期和雄性亚期,雌性亚期10~12 d,雄性亚期1 d;木地肤有红黄两种颜色柱头,雄蕊有红黄两种颜色花药,自然种群中花有 4 种不同的柱头花药组合类型;木地肤的花粉活力在盛花期>80%,4~8 h内花粉活力最高,之后活力明显下降,黄色花药的花粉寿命(8 h)长于红色花药内花粉寿命(4 h);木地肤红色和黄色柱头的可授性变化趋势一致,柱头在刚露出花被片时就具有可授性,并随柱头生长持续加强,在第8~12天时可授性最强,柱头可授期长达12 d,占单花花期的92.3%;P/O(花粉/胚珠)比值为61900~6420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对开花动态与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的研究将为探讨其繁育系统进化及生态适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新疆荒漠地区饲用半灌木良种的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促进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是偃麦草属植物栽培草地成功建植的关键。通过不同浓度外源赤霉素 GA3溶液(0、500、1 000、1 500 和 2 000 mg/L)对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偃麦草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分析外源 GA3对 3 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外源 GA3处理浓度的增加,3 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显著提高,1 500 mg/L 是最适合打破种子休眠而萌发的浓度;GA3浸种处理促进了 3 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提高了内源生长促进物质 IAA 和 GA3 含量,降低生长抑制物质 ABA 含量,且提高了胚芽的 POD 活性,降低了 MDA 含量。 1 500 mg/L 外源 GA3浸种处理可较好地调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继而促进种子萌发,为偃麦草属植物种子高效生产和草地建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华南红壤中,施用有机肥和硫磺在提高有机质含量的同时也能维持土壤酸度,有利于蓝莓的植株生长。为了探索最佳硫磺施用量,本研究以‘蓝雨’品种的组培苗为试材,设置了0.11%~0.56%的5个梯度,研究不同施用量对组培苗生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硫磺施用量逐渐提高,土壤pH显著降低,且氮、磷、钙、铁的有效含量不同程度增加;5个硫磺处理均促进蓝莓的生长,但是0.22%施用量的促进效应最好,而0.33%~0.56%施用量的促进效应有所降低;MDA含量和SOD、POD、CAT酶活测定表明0.33%~0.56%施用量的植株存在一定的胁迫,推测可能与SO42?的累积有关。本研究表明,在华南红壤区栽培蓝莓,大量施用硫磺可能导致SO42?的累积而削弱硫磺对蓝莓生长的促进效应,建议施用有机肥时选择pH较低的种类,以减少硫磺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在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选取长势一致乌丹蒿植株,定株观察其开花动态和花后柱头的形态变化,并用TTC法检测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检测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乌丹蒿整体开花格局是从上至下,头状花序内的小花是由外向内逐次开放,头状花序开花持续时间为3~7d,单株花期最长时间为19d;花粉寿命长达4d,在开花后第3d花粉活力最高,为47.12%;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后3~4d;柱头可授性时间为6d,边缘花开花后第3d柱头的可授性最强;乌丹蒿花粉活力最高期与柱头可授性最佳期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夏黑’和‘阳光玫瑰’为试材,观测了赤霉素(GA3)、吡效隆(CPPU)和链霉素(SM)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 mg/L GA3 + 4 mg/L CPPU分别在花后1周、2周和3周处理‘夏黑’果穗,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推迟,膨大果实的效应减弱;各时期处理均提高果形指数,而对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果实硬度无显著影响,但膨大效果的提高伴随着色的降低。‘阳光玫瑰’在盛花前1周单独以200 mg/L SM处理的果实重量、穗重、果实硬度、果形指数、色泽参数与清水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也未显示无核化效应;盛花后1天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后,无核化显著增加,高达95%,单粒、单穗重、果实硬度、果形指数有所提高;盛花前1周处理SM 200 mg/L+盛花后1d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使‘阳光玫瑰’无核率达100%,并有利提早成熟,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使单果重、穗重降低,对色泽、总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盛花后1d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 结合盛花后14d处理20 mg/L GA3后,穗重和单果重显著提高,果形指数和果实硬度增加、无核率为80%;在盛花前1周处理200 mg/L SM + 盛花14d处理20 mg/L GA3穗重和果重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果实硬度显著提高,无核率为50%;在盛花前1周处理200 mg/L SM + 盛花后1d处理20 mg/L GA3+ 4 mg/L CPPU + 盛花14d处理20 mg/L GA3后,穗重、果重、果形指数提高,无核率为93.3%。以上结果表明,葡萄发育早期(花后2周内)是膨大果实的关键时期。盛花后1d 是GA3+CPPU处理诱导无核化的关键时期,配合花前1周处理SM无核化效果更佳,但SM并不能单独诱导无核化;无核化处理后,花后2周内再做GA3处理,才可显著膨大果实,同时明显提高果实硬度。无核化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苏芸芸  王康才  薛启 《草业学报》2016,25(9):189-196
主要对不同产地的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各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检测经过多种方法筛选后选择红墨水法,柱头可授性测定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不同产地藿香的花粉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各产地开花习性较为一致,均在7至8月开花,群体花期15~28 d,单花花期约为3~5 d。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随着开花时间的延长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平均花粉活力在18.46%~26.52%之间。5个产地当中,成都产地藿香平均花粉活力最高,长春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最低。花粉寿命在4~5 d之间,柱头可授性可持续5~6 d。同时,在藿香刚开花第1天各产地柱头具可授性,在2~3 d内,具有较强的可授性。因而,不同产地藿香进行人工授粉最佳时期为开花后2~3 d。此外,不同产地藿香花粉粒形状主要为近球形或椭球形。花粉粒大小在42.93 μm×31.99 μm~46.59 μm×37.67 μm之间,均具6条萌发沟,萌发沟狭长、裂痕近两极。花粉外壁纹饰呈网状,网眼为不规则多角形,近圆形,大小不一。本文较为系统的比较了不同产地藿香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花粉形态,以期为藿香的人工栽培以及良种繁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药用植物唐古特瑞香(Daphne tangutica Maxim)野生植株花多果少、坐果率低的问题,以唐古特瑞香野生种群为试验对象,观察其开花物候、花器官形态变化、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等特征,并结合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的测定,访花者行为观察,揭示其繁育系统类型及坐果率低的限制因素。结果表明:唐古特瑞香为两性花,顶生或腋生头状花序,花期5—6月,群体开花持续17~22 d,单花序花期8~11 d,单花花期7~9 d;雌蕊先于雄蕊成熟,单花待开时柱头可授性最强,盛开时花粉活力最强;P/O和OCI的判定以及访花者观察显示其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多数需要如中华蜜蜂(Apis cerana)、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灰熊蜂(Bombus grahami)等有效传粉者。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的最强时期不遇,细长的花冠管需要有效传粉者授粉,盛花期散粉量不高,异交竞争力弱和自交亲和度低,以及有效访花昆虫的数量和种类少等因素可能是造成唐古特瑞香开花量大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为今后规模化、优质化人工繁育唐古特瑞香及祖师麻药材产量提升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南高丛蓝莓新品种引种栽培表现,对‘明星’、‘绿宝石’和‘珠宝’3个蓝莓品种果实品质及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个蓝莓品种中,‘明星’蓝莓果实最大,Vc、花青素含量和固酸比最高,Fuzzy综合评判结果显示,‘明星’综合品质为优,‘绿宝石’和‘珠宝’综合品质为良;‘明星’蓝莓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绿宝石’和‘珠宝’,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n与Tr、Gs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胞间CO2浓度(Ci)相关性不显著,故认为‘明星’蓝莓光合性能高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所决定的。综上可知,‘明星’、‘绿宝石’和‘珠宝’3个南高丛蓝莓品种均适合当地栽培与推广,其中‘明星’蓝莓综合品质及光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福建地区爱文芒果9月上旬至11月下旬三个月内不同放梢期对结果枝成花坐果的影响,分析了结果枝的矿质营养状况,研究了在嫩梢期、转绿期、老熟期三个不同生长阶段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PP333)控、放梢效果及其对成花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爱文芒果结果枝放梢期适宜范围较大,除当年气候条件能直接影响爱文芒果成花和坐果外,结果枝的长度、粗度、叶片数和叶片矿质营养状况也是影响成花和坐果的重要因素,在正常年份爱文芒果放梢最好在9月下旬,结果枝最长、叶片N元素含量最高,现穗率达100%,平均单枝挂果数量最多。PP333处理时间早,浓度低有利于芒果提早开花,而处理的时间迟浓度高则比对照延迟开花。在嫩梢期低质量浓度处理效果优于高质量浓度处理;老熟期则相反,低质量浓度处理效果低于高质量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13.
绵羊在发情周期中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与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排卵数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了12只成年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类固醇激素(E2和P4)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 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排卵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在排单卵组和排双卵组绵羊间变化规律不同,E2在排单卵组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排双卵组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P4在排单卵组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排双卵组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排单卵和排双卵组绵羊在各时间点的E2和P4激素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雌激素(estrogen,E2)对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中前列腺素E2合成酶(PGES)和前列腺素F合成酶(PGFS)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E2对奶牛输卵管生殖生理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采用了体外培养荷斯坦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技术,分不同时间(0、2、4、8、16、24和48 h)和不同浓度(10-12、10-11、10-10、10-9 mol/L)添加雌激素E2(以不加雌激素作空白对照),采用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PGES和PGFS mRNA表达。不同浓度的E2或同一浓度不同刺激时间的E2均能增加PGES的表达,但4 h浓度为10-10 mol/L时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PGFS在24 h添加浓度为10-12 mol/L E2时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E2对培养的奶牛输卵管上皮细胞PGES和PGFS 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说明雌激素E2对前列腺素酶PGES和PGFS mRNA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贵州4个地区蓝莓灰霉病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5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发现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腐霉利EC50值范围为0.56-31.21mg?L-1,嘧菌酯EC50值范围为0.81-75.57mg?L-1,丁子香酚EC50值范围为1.08-2.17mg?L-1,氟硅唑的EC50值范围为1.46-4.47mg?L-1,多菌灵的EC50值范围为1.65-298.42mg?L-1。为增强杀菌剂效果、延长使用时间,应根据地区病原抗性、杀菌剂持效期及作用类型科学确定药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寻红阳、贵长猕猴桃的高效授粉时间,应对优质授粉雄株与待授雌株花期不遇问题。【方法】分别于一日内不同时间及不同开花天数,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试红阳与贵长的柱头可授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授粉雄株倍性。离体培养法检测授粉雄株花粉活力。【结果】红阳和贵长整个花期内柱头均有可授性,红阳和贵长均在开花第一天和第二天柱头可授性较强,一天内红阳11:00-16:00,贵长09:00-16:00柱头可授性较强。4种花粉在-80℃干燥保存一年后花粉活力(49.6%-70.1%)可满足猕猴桃生产需求。【结论】红阳和贵长整个花期内柱头均有可授性,可在花开较多时,集中在11:00-16:00对红阳授粉,09:00-16:00对贵长授粉,不必频繁授粉。花粉在-80℃干燥保存,可用于次年授粉以应对雌雄花期不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花萱草‘金娃娃’的花器结构和繁育系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花粉及柱头活力、坐果率等指标对大花萱草‘金娃娃’(Hemerocallis hybridus cv.‘Stella de oro’)的花部特征、开花动态及授粉特性等进行研究。在人工栽培条件下,金娃娃萱草5-9月开花,花苔分3~4次抽生,首次开花群体花期32 d,单苔花期9~16 d,单花花期1 d。雄蕊短于花柱,花药与柱头相差2.71 c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始终不变。开花前1 d的花粉活力最强,开花前1 d和开花当天的柱头具有较强的可授性。杂交指数为4,花粉/胚珠值为1 164,结合坐果率,可以判断其繁育系统属于兼性异交,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特殊的花部结构、缺少传粉者和花期短可能是金娃娃萱草结实率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原产我国大别山区的两份完全雄性柿种质,‘雄株3号’、‘雄株8号’,以及偶开雄花的完全甜柿‘鄂柿1号’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的蔗糖(100 g/L、150 g/L、200 g/L)、硼酸(100 mg/L、150 mg/L、200 mg/L)和硝酸钙(100 mg/L、150 mg/L、200 mg/L)对悬滴培养条件下花粉萌发的影响,同时比较碘-碘化钾(I2-KI)和TTC(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在花粉活力检测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蔗糖对柿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最大;这三种花粉在蔗糖含量为200 g/L、硼酸含量为150 mg/L、硝酸钙含量为100 mg/L时萌发率最高;I2-KI和TTC染色均可快速测定柿花粉活力,但前者测定需时更短;I2-KI和TTC染色检测结果均低于悬滴培养法。因此,花粉活力检测以不同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为宜。本研究结果可为柿遗传改良中花粉活力的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定点观测与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对种植8年的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花部特征、开花物候、花粉形态与活力、柱头可授性、交配系统与访花昆虫进行了观察与研究,旨在为喜盐鸢尾引种驯化与品种培育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喜盐鸢尾5—6月开花,部分雌雄异熟;花粉活力开花当天最强,随后降低,与开花前后的天数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柱头可授性比例开花第2 d最高,随后降低,与开花前后的天数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雌雄异位,开花过程中雄蕊向上弯曲,柱头向下弯曲。花粉/胚珠比2 175.47,杂交指数为5,喜盐鸢尾的交配系统以异交为主,需要传粉者;自然状态下存在花粉限制,部分自交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条蜂(Anthophora sp.)为潜在传粉者。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特点与繁育系统差异,以全缘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红花绿绒蒿为研究对象,观测植株的花期物候与传粉媒介,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别检测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期比川西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提前近1个月,后两者的花期接近,但三者花期均有重叠。2)3种绿绒蒿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均达5 d以上,且第3至4天时可授性最强。3)在散粉后的8 h内,全缘叶绿绒蒿和川西绿绒蒿的花粉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红花绿绒蒿的花粉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全缘叶绿绒蒿花粉胚珠比为990±28,川西绿绒蒿为2050±59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红花绿绒蒿为1380±202,与前两者无显著差异。且3种绿绒蒿均属于兼性异交。5)3种绿绒蒿有着相同的传粉者麻蝇;其中访问全缘叶绿绒蒿的昆虫种类最多;访问红花绿绒蒿的昆虫比较单一,但数量最多;访问川西绿绒蒿的昆虫数量最少。综上,3种绿绒蒿在繁育系统上表现出差异性:全缘叶绿绒蒿花期和柱头可授期最长,柱头可授性最强,授粉昆虫种类最多,弥补了花粉活力衰减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