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漂白粉浸渍桑叶消毒后采用不同时间的漂洗、浸渍消毒后不漂洗、桑叶不消毒直接饲养云蚕7、云蚕8原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浸渍消毒后不漂洗直接晾干后饲养云蚕7、云蚕8的原蚕,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单蛾产卵量、单蛾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指标,都比桑叶浸渍消毒后漂洗不同的时间或不消毒直接喂蚕的处理区低;桑叶不消毒直接喂蚕的茧层率及病蛾率最高。从养蚕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看,1~3龄蚕用含有效氯0.33%~0.35%、4~5龄蚕用含有效氯0.35%~0.38%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桑叶浸渍消毒5 min,滤去药液保持湿润15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后脱水晾干喂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赖祥地 《四川蚕业》2009,37(2):26-27
<正>目前,各种场基本上在农村原蚕区饲育原蚕,收茧制种。由于农村千家万户养蚕,条件不一,种场生产布局一般春季养种茧,其他季别饲养丝茧,造成污染严重,要彻底搞好消毒防病工作困难较多,特别是防微工作,是困扰种场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难  相似文献   

3.
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种茧育实践,探讨如何提高种茧小蚕共育质量,总结出抓好种茧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把握小蚕饲养技术环节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要重点抓好桑园合理低伐、科学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控;小蚕饲养要把握好收蚁、给桑、温湿度调控、眠前眠后技术处理、除沙扩座等技术环节以及消毒防病防微措施,做好小蚕发放管理,科学饲育小蚕,提高种茧育小蚕品质。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夏秋蚕产茧的质和量都比不上春蚕。影响夏秋蚕生产的主要因素有气候、桑叶的叶质、病虫害、养蚕技术等。要养好夏秋蚕,必须抓住夏秋蚕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趋利避害,才能保证夏秋蚕的稳产高产。1影响夏秋蚕饲养的主要因素1.1气候整个夏季气候条件变化较大,前期高温  相似文献   

5.
原蚕区养蚕是一家一户分散的养蚕方式,在生产实践中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户平时管理较好,养蚕条件也不差,虽然都是使用方格蔟上蔟并在养蚕前进行了消毒,但到茧质调查时,健蛹率反而不是很高。经过对比分析,对原蚕区熟蚕上蔟有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对大丰市新丰镇2013年秋蚕上蔟期部分养蚕农户发生大量不结茧蚕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提出把握治虫节点、科学使用农药、强调划片治虫、变更采叶方法、弃用下部老叶、注重叶面消毒、调整养蚕布局等措施,防范不结茧蚕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原蚕相对于普蚕抗逆性较差,在上蔟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原蚕区原蚕饲养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原蚕饲养阶段蚕体健壮,长势喜人,恰巧上蔟时遭遇气象环境条件突变,结果造成许多蚕不结茧,或者虽结茧但成为死笼茧,严重影响种茧的产、质量和蚕农生产种茧的积极性。因此,原蚕区饲养原蚕上蔟时依据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为熟蚕创造良好的上蔟环境,保证熟蚕正常营茧,是原蚕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节约成本、提质增效,绝大多数蚕种场均是采取在原蚕基地饲养原蚕、收购种茧回场制种的形式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原蚕区种茧生产,桑园这个基础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养蚕成绩,而且对后期的种茧质量、制种成绩、蚕种质量都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10.
浅谈原蚕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建设 《蚕桑通报》2012,43(1):41-43
原蚕基地建设在广西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依靠农村原有丝茧育基础进行种茧生产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当前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中,采取原蚕基地饲养原蚕、蚕种场与蚕农签订合同收购种茧回场部制种这个模式已十分普遍,可以说原蚕基地是蚕种生产的第一车间。但由于农村蚕区环境条件复杂,原蚕户分散,蚕室、蚕具、桑园、饲养环境、农户养蚕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各种技术措施难以统一落实到位,致使蚕病难以控制,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不能得到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1.
韦伟 《广西蚕业》1998,35(4):29-30
利用原蚕点饲养原蚕,收购种茧来制种,这是许多种场普遍采用的办法,这对于解决种场土地紧张,减轻投资压力有很大的帮助,但原蚕点情况复杂.养蚕技术水平不一,防病措施难以落实,蚕造不稳定等等,给种场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蚕种生产是集种桑、养蚕、制种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它投入高,风险大,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随着丝茧价格的持续攀升,南通地区基本都维持在18元/kg以上,2005年秋南通地区丝茧价格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24元/kg,在高丝茧价格下,而且南通地区有饲养续春蚕的习惯,饲养两季春丝蚕的效益相当可观。相对而言饲养一季种蚕的比较效益并不明显,因此蚕农饲养种蚕的积极性低下。为适应当地农村养蚕结构的调整,调动蚕农饲  相似文献   

13.
当前修水县蚕农的养蚕方式是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致使修水县部分蚕区蚕病危害逐年加重,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梁方 《广西蚕业》2002,39(4):51-51
去年十月中旬 ,笔者到老蚕区指导养蚕生产时 ,曾有一蚕户说 ,其上一批蚕因工作忙 ,养蚕只在蚕前消毒、蚕中喂饱桑叶 ,未曾添食任何蚕药 ,也未使用石灰粉进行蚕座消毒防病 ,饲养0 .2 5张蚕种 ,产茧 9.5公斤 ,产值 1 50 .1元 ,未见死蚕。他问是否可以今后养蚕不用添食蚕药和石灰了 ?我当时就说 :“你是偶尔成功 ,不值得提倡”,对他解释如下 :您可能是养蚕前消毒较彻底 ,批饲养量少 ,叶质好 ,喂叶足 ,加上 1 0月份的天气 ,也较适合蚕的生长发育 ,只要蚕生长健壮 ,饲养环境没有太多的病源存在的情况下 ,一般蚕依靠自身的抵抗力 ,都能正常上蔟结…  相似文献   

15.
<正> 回顾我市蚕桑生产发展历程,养蚕布局曾进行过两次调整。1965年之前,由于都是利用农户家前屋后乔木桑养蚕,一般全年仅饲养春蚕、中秋(群众称之为桂花蚕)两期蚕。1966年开始,大力引种推广湖桑。为充分发挥其产叶量高的优势,第一次进行养蚕布局的调整。在饲养春蚕、中秋蚕基础上,增养夏蚕、早秋和晚秋蚕。逐步形成全年饲养5期蚕的养蚕布局。进入八十年代中期,秋蚕发种量最大的一批中秋蚕,由试养到基本全部实行春种秋养以后,为适应饲养蚕品种这一新的突破,确保稳产、高产,养蚕布局又一次进行了调整,由全年饲养5期蚕调整为饲养  相似文献   

16.
胡文侠 《江苏蚕业》2004,26(1):29-30
<正>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小蚕期部分联户或集体共育外,大蚕期及绝大部分养蚕户的小蚕期都是分户饲养方式,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小蚕饲育方式对蚕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浅塑料筐养蚕比较试验。将塑料筐养蚕分设成有饲养台区和无饲养台区,有饲养台区细分为石灰区、置换区和高架区,无饲养台区细分为覆膜区和空白区。结果表明:5种饲育方式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无显著差异;2龄眠蚕体重石灰区、置换区与覆膜区,以及与高架区、空白区有显著差异;石灰区、置换区对BmNPV的抗性优于空白区。  相似文献   

18.
陶积阳 《广西蚕业》2003,40(3):35-37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俗语言简意赅说明了养好小蚕在养蚕生产中的重要性。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但这项措施在一些原蚕基地或老蚕区却未能推广,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而且已经习惯了各家各户独自饲养小蚕的模式。2002年上半年,我总站在武鸣、郊区两个原蚕点各进行了两批小蚕共育,共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张种产茧量、种茧质量、公斤茧制种量都有很大提高。实践证明,原蚕点只要全面推广实施小蚕共育,原蚕点的种茧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1原蚕点实施小蚕共育的必要性1.1原蚕点原蚕由各家各户饲养,由于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结果造成种茧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吴江市、如东县的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养蚕户的平均年龄为55.5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4年。丝茧育户平均拥有桑田0.126hm^2,平均每667m^2桑饲养春蚕1.21张;种茧育户平均拥有桑园0.409hm^2。春季丝茧育平均每户饲养蚕种2.275张,平均孵化率达96%,平均结茧率90%,60%蚕户的张种产量高于40kg,55%农户667m^2桑园的产茧量超50kg。2008年春季蚕病总体发生较少,丝茧育总发病率为0.786%,以病毒病的发生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遗失蚕比例高达9%,大大高于发病率;丝茧育续春蚕总发病率达4%,比春蚕明显提高;种茧育总发病率为1.23%,其中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邓玉娟 《广西蚕业》2008,45(2):45-47
通过加强原蚕区建设和实施原蚕饲养技术管理规范化,提高了原蚕饲养成功率,确保了种茧质量,为生产优质高产蚕种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对蚕种生产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