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生态护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岸是河道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能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空间,同时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治理水土流失、稳定河岸、调节微气候和美化环境等,开展生态护岸的研究对于保护河道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护坡护岸的发展趋势,总结了生态护岸设计的基本原则,并以大凌河朝阳城区段为例,开展了河道生态护岸优化设计,最终选取了抛填石块与植树护岸形式。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永定河生态护岸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岸带是水陆交错带,其生态状况对河流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生态护岸评价对生态护岸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结合北京市永定河的实际情况,从防洪安全效果、生态效果、社会经济性效果3个方面选取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确立了生态护岸的健康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指数法作为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并用这套评价体系对永定河生态护岸11种护岸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北京郊区两种生态护岸方式温湿度效应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护岸是河流生态恢复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护岸区域小环境出发,以怀柔区怀九河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一渡河段及四渡河段抛石+植物、浆砌石+大块石+植物两种生态护岸作为监测对象,以生态护岸上近水边和护坡处游人休闲活动区域作为监测点,对监测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实地监测。结果表明生态护岸设计结构的不同对游人活动区区域小气候温湿度的影响不同,从而影响到人体的舒适度。从环境角度探讨了生态护岸的设计,以人为本,为探索新的治河理念及生态护岸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观点,对今后生态护岸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护岸是河道治理的新方法、新趋势,已成为城市河流修复的关键环节。为解决北京市段永定河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以"莲石湖—门城湖"河段护岸和上辛庄生态护坡为示范,采取数据定量和调查定性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永定河不同河段适宜应用的生态护岸模式。结果表明:(1)生态护坡与生态护岸的关联度主要是河岸坡的坡度特点、防护措施和抗土壤侵蚀度。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绿期长的乡土树种和多年生草本植物最适合护岸;(2)生态护岸指标有河流弯曲度、河岸高程、河岸坡度、抗水流冲刷度、岸坡抗土壤侵蚀度等,护岸模式要兼顾河流的防洪、生态、景观、亲水功能;(3)工程+植物复合护岸比单纯的工程或植物护岸效果好。8种互补的护岸和6种护坡模式适宜推广,H8松木桩拦挡扦插柳复合护岸和K4土工格栅+客土种植灌草护坡的最好,适合优先推广。该结果为永定河不同河段的岸坡治理提供参考价值,为永定河绿色生态廊道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永定河是北京市的防洪安全屏障和供水河道,河道生态系统修复问题亟待解决.选择河北省廊坊市永定河沙质河道,建立13个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设置2个岸坡坡比,选取5种材料复合得9种护岸配置形式,研究3个放水流量下不同护岸形式的减流减沙效果以及对于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潮白河上游生态护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北京地区潮白河上游河流河岸断面和岸坡形态,将河岸断面分类为V型、U型、漫滩型,根据岸坡坡度、岸坡高度,分析得出北京市适宜的可采取生态护岸措施的岸坡,并提出相应的生态护岸措施,同时进行柳桩护岸、石笼护岸及堆石护岸3种生态护岸的实例设计,为北京市山区河岸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道护岸作为城市河道的重要景观要素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在分析了城市河道景观现状特点及设计原则之后,以北京的昆玉河为例探讨了城市河道护岸景观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8.
河道生物护岸技术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护岸技术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功能于一体,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简要总结生物护岸的发展历史,讨论生物护岸的防护原理,着重介绍生物护岸的主要形式及其适用性,并结合现状分析当前国内生物护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城市河道生态型护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9  
国内生态型护岸技术综合起来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是单纯利用植物护岸 ,一是植物护岸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护岸技术。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常用的生态型护岸技术 ,着重介绍了国外常用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主要形式 ,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台湾南部屏东地区的黄缘萤栖地为研究对象,调查栖地水质环境并探讨水土保持工程(景观护岸)对黄缘萤之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水质环境相当适合黄缘萤的生存,黄缘萤繁殖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1月与6月,且黄缘萤求偶的高峰期约在日落后1h。土堤护岸黄缘萤数量为景观护岸的三倍以上,造成此差异的原因主要为景观护岸的设计并未考虑黄缘萤的成长及繁衍过程,所以造成影响。因此水土保持工程的设计与施作,必须考虑当地生物习性才能降低对生物栖地的破坏,以免影响生态保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自然河岸带和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为该区域的河岸带修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相关分析和偏冗余分析等方法,以汾河临汾段典型河岸带为例,探讨自然河岸带及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植被系统氮、磷含量的时空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河岸带植被总氮(TN),总磷(T...  相似文献   

12.
京郊河溪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模糊概率评价模型,构建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郊区安达木河岸边带进行了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并将适宜性分为:完全不适宜(Ⅰ),低度适宜(Ⅱ),适宜(Ⅲ),非常适宜(Ⅳ)共4个等级.结果表明,安达木河岸边带生态恢复适宜性总体处于Ⅱ和Ⅲ等级之间的过渡阶段,各等级岸边带所占比例分别为10.0%,30.6%,26.7%和11.7%.并在分析安达木河生态恢复适宜性评价图的基础上,针对处于不同适宜性等级的岸边带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恢复建议.  相似文献   

13.
湖(库)滨带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生态交错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土地利用对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以平顶山市白龟山水库库滨带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角度,构建了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影响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遥感手段获取土地利用类型相关信息,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分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因子权重。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对白龟山水库库滨带生态环境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不同分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别,影响大小次序为:分区1分区2分区3,分别属于较大退化影响、中度退化影响和轻微退化影响;影响较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有城市建设用地、果园菜地、耕地、林草地以及工矿用地等。  相似文献   

14.
蔡雅梅  冯民权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4):222-229,236
为明晰汾河临汾段河岸带土壤氮、磷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用现场检测、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自然河岸带及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氮、磷的化学计量学特征、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水文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各水期强人工干扰河岸带土壤TN、TP储量及其变异系数均大于自然河岸带,自然河岸带土壤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存在弱稳态性;(2)汾河临汾段河岸带土壤TN、TP含量随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横向来看河岸带近岸土壤TN、TP含量大于远岸部分,土层深度方向上TN、TP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3)河流水质、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是影响汾河河岸带土壤TN含量的相关因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和N/P是影响河岸带土壤TP含量的相关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汾河河岸带土壤氮分布与河流水文特性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土壤磷分布与河流水文特性无明显的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等技术来建立消落区生态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2003年、2009年和2015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年呈增加趋势,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不同距离阈值下,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浑河上游河岸带土壤质量现状,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测定了其天然灌木草地、次生林、人工松林和玉米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现出在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松林次之,玉米地最少的趋势;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类群中占绝对优势,比例为99.87%~99.94%;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12.95~76.43,0.35~1.80,1.32~6.39,0.35~1.61 mg/(g·d)及0.93~3.27 ml/(g·20 min);5种土壤酶活性呈现出在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中最多,人工松林次之,玉米地最少的趋势;相关性分析中,细菌数量与5种酶活性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除了过氧化氢酶之外的其他4种酶活性显著正相关,真菌和蔗糖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4种植被河岸带中,天然灌木草地和次生林具有最高的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土壤质量高,是很好的河岸带形式。  相似文献   

18.
沈阳地区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的削减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本研究选取辽宁省沈阳市两条典型河流——浑河与蒲河为对象, 研究其滨水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表明: 在6 种河岸植被带中, 人工林草地对氮的削减效果最好, 对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平均削减率分别为47%、36%和31%; 人工林地对磷的削减效果较好, 平均削减率为74%; 而人工林地对氮以及人工草地对磷的削减效果较差。随长度增加, 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基本呈增强趋势。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不同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径流中氮、磷的削减各有优点。在对遭受污染的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时, 应考虑环境污染特点和地表特征, 以充分发挥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  相似文献   

19.
密云水库集水区河岸生物工程措施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芳  高甲荣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238-240,243
密云水库作为北京城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集水区流域多山,夏季降水高度集中,水土流失面积大,严重的水土流失威胁着水库集水区生态环境,如何治理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失,改善集水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生物工程以其具有生物生态学属性这一最突出的特点,而不同于传统的土木工程.它把植物及其对坡面、河岸不稳定的影响与侵蚀过程联系起来,在防治侵蚀和保护环境中具有快速的工程效应和持久的防护作用双重功能.从河岸带的功能出发,阐述了河岸生物工程措施的复合功能,介绍了河岸生物工程措施植物的选取原则,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集水区河岸生物工程措施的类型及设计模式,以期为密云水库集水区河岸整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主要河流河岸带实施平原造林工程后,对河岸带植被类型及土壤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研究河岸带原有及重建植被类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河岸生态系统土壤碳氮磷平衡及固碳潜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选取北京温榆河昌平段岸边原有植被类型3种样地(乔木林、乔灌林及草地),重建植被类型2种样地(乔木林与灌木林),共15个样方,采集3层(0—10,10—20,20—30 cm)土壤样品,分析并计算碳(C)、氮(N)和磷(P)含量及计量比。结果表明:原有与重建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分别为3.810~10.320,0.223~0.700,0.551~0.692 g/kg,C/N、N/P、C/P分别为11.592~25.373,0.373~1.022,5.662~15.493;SOC与TN均在表层聚集,且同N/P、C/P一样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趋势,C/N反之,TP受土层深度影响较小;原有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SOC和TN均高于其他植被类型,在10—20,20—30 cm土层间C/N、C/P均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P<0.05);原有植被类型(草地)在0—10 cm土层间N/P最低;重建植被类型(乔木林)土壤T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植被类型;重建植被类型(灌木林) C/N显著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研究区土壤N素为植物生长的限制元素,乔木、乔灌林下土壤有机质释放更多,P有效性更高,固碳潜力强;重建植被类型有机质矿化较慢,固磷能力更强。因而,建议温榆河河岸带采用乔木纯林和乔灌混交模式来积累土壤有机质,提高河岸带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及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