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按常规育种程序,育成一个茶树新品种约需20年左右,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有种步伐,提高育种效果,各国茶树科研工作者对品种选育中的早期鉴定作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从茶树形态、生化及分子水平就茶树产量、品质、抗性等早期鉴定技术研究概况作一粗浅论述,以供茶树育种工作者参考。二、茶树产量早期鉴定技术以高产为主的丰产性育种是茶树育种的目标之一。所以,茶树产量早期鉴定一直是各国茶树育种工作者所重视的工作。国内外已在茶树产量性状等与产量相关方面作了深入研究。骆耀…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为了缩短茶树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研究茶树育种的早期鉴定法。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明确茶树的特征特性与茶叶产量之间,以及茶树从种苗,经幼年期到成年期,其主要经济性状发育的内在联系,为茶树育种早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统计分析了本所  相似文献   

3.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月荣  石萌 《茶叶科学》2015,35(2):103-109
本文从茶树育种材料创新、育种鉴定技术发展、育种目标变化、育种程序的改进、育种成果以及良种繁育与推广体系等方面综述了茶树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茶树育种材料创新的手段仍然以杂交为主,理化诱变的应用日趋广泛,转基因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高分辨率检测设备和基因鉴定技术的应用,结合计算机预测模型开发,使茶树品种早期鉴定的准确性得到提升。茶树育种目标经过了高产、优质、早生的阶段,发展到了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时期。进一步提高早期鉴定准确度、缩短育种周期是茶树育种技术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茶树品种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1986,(2)
高产、优质、多抗是茶树育种的基本目标,也是鉴定茶树品种优劣的主要标准。由于茶树是多年生作物,选育一个茶树新品种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果,必须进行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老一辈茶叶工作者做了不少有关茶树专业育种的开创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由于时间久远,资料散失,早期茶树专业育种的成果和经验,现在鲜为人知。特撰此文,略作介绍,并对其现实意义,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茶树遗传资源研究、茶树品种选育研究、育种鉴定和诱变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研究以及良种良法技术研究等方面综述了2013年中国茶树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从茶树再生系统构建、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国外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茶树育种早期鉴定遗传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茶树育种早期鉴定中与产量、品质、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分子标记选择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手段加以利用,必须与外部形态、解剖结构、内部生化成分等其他遗传标记相结合,才能达到准确、高效、缩短育种过程的目的。建立包含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细胞标记、分子标记的综合遗传标记辅助选择体系是今后茶树早期鉴定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从幼苗到壮年期,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采用常规育种法,育成一个品种一般要花20年左右的时间,这种育种程序将不适应茶叶生产发展的需要。为了加速育种,缩短育种年限,茶树良种早期鉴定法,已引起广大育种工作者的重视。茶树的特征特性与茶树的产量、品质和抗性有着内在的联系,人们只要去研究、去  相似文献   

9.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巨根  刘祖生 《茶叶》1992,18(2):17-22
本文重点介绍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国内外茶树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内容包括:(1)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日本、斯里兰卡育成的一批性状独特的茶树良种;(2)种间杂种的利用;(3)育种技术的研究,主要综述早期鉴定技术与育种新技术;(4)茶树遗传习性研究,着重阐述各种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结果。参考国内外文献共65篇。  相似文献   

10.
茶树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诱发茶树的活体材料使之产生突变,然后在突变体及其后代中进行选择、鉴定,培育出茶树良种的方法。由于化学诱变是利用化学诱变剂直接处理育种材料,方法简单,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耗资少,而诱变效果往往比辐射诱变更好,所以近年这项技术很受国内外茶树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