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长江 《海洋渔业》1997,19(2):83-86
<正> 我国近海总面积约400万km~2,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适于渔业生产的大陆架面积达22亿亩,居世界第四位。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渔业资源占主要的位置。据统计,我国海洋鱼类有1500多种,其中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鱼类数百种;各种虾类400多种,其中毛虾、对虾和龙虾合称三大经济虾类;各种贝、藻种类也十分丰富、多样。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  相似文献   

2.
虾类是东海区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东海区的拖虾渔业以虾类为主要捕捞目标,发展之初对于促进捕捞结构调整、减轻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压力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该种作业方式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渔船和渔具的大型化,渔获物中经济虾类和兼捕幼虾的矛盾日益突出,对东海区的渔业资源造成较大程度的破环。本文主要介绍了东海区拖虾渔业的发展和资源概况,主要经济虾类的种类、分布、作业渔船的产量和数量变化,分析了东海区拖虾渔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水养殖是海洋渔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海水养殖的水生动物的种类主要包括贝类、虾类、蟹类和鱼类。贝类主要为牡蛎、贻贝、扇贝、泥蚶、蛤、缢蛏、鲍、珍珠贝类等;虾类主要为对虾、罗氏沼虾、日本龙虾等;鱼类主要为鲻鱼、梭鱼、罗非鱼、鲷鱼和石斑鱼等。海水水生动物是指终生生活在海水里的水生动物。我国的海水水生动物养殖产量居世界之首。据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记载,2006年我国海洋渔业的总产值为453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4.6%。其中海水水产品的总产量达3715万t,而海水养殖产量为2309万t。2007年上半年海洋渔业创造…  相似文献   

4.
人工鱼礁     
鱼礁是适合鱼类群集和栖息环境的海底礁石或其他物体。它们可使海流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的有机物和近海底的营养盐等带到海水中上层,促进饵料生物繁衍,吸引鱼类聚生。人工鱼礁是为了增殖资源、改善渔场环境、促进海洋捕捞生产的发展,而用人工方法投置混凝土构件、  相似文献   

5.
一、广东省海洋与生物资源概况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的南部,濒临南海,拥有大陆海岸线3368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1/5;沿海岛屿1431个,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759个,岛岸线2414公里;拥有大小港湾510处。10米水深以内的近岸海域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可供发展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和港湾面积有84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在建成的人工渔礁群增养殖刺参,有利于修复渔业资源,调节海区的生态环境,净化鱼类、虾类的栖息、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同时,因为刺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为人们所青睐,所以开发利用人工渔礁进行增养殖刺参,不仅能增加海区的刺参资源量,提高海区的刺参产量,达到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而且还增加了市场海珍品供应量,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人工培养糠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糠虾类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软甲亚纲、糠虾目,目前全世界已知的糠虾种类已超过600多种,且全系海产。我国糠虾的种类有50多种,最常见的有黑褐新糠虾和长额刺糠虾等。糠虾是鱼类的天然良好饵料,而且在某些水域无疑成为海洋生物链中的主要环节。近几年来,随着大黄鱼、牙鲆、东方大菱鲆、石斑鱼、真鲷、海马等海产名贵鱼类人工养殖的开展利用糠虾做为活饵料来源是很好的途径,特别是在育苗期间是鱼苗的最适活饵料。糠虾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蛋白质接近于干重的70%,脂肪量约占15%左右,作为饵料对象对捕食者极为有效,目前有的国家将糠虾引种入池来…  相似文献   

8.
在建成的人工渔礁群增养殖刺参,有利于修复渔业资源,调节海区的生态环境,净化鱼类、虾类的栖息、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同时,因为刺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为人们所青睐,所以开发利用人工渔礁进行增养殖刺参,不仅能增加海区的刺参资源量,提高海区的刺参产量,达到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而且还增加了市场海珍品供应量,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2年4月和10月拖网调查资料,分析和研究了福建兴化湾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鱼类区系特点、资源结构、密度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有96种,其中鱼类64种、虾类11种、蟹类10种、头足类6种、口足类5种;春季游泳动物种类比秋季少。鱼类以暖水性和暖温性、底层和中上层鱼类为主,春季优势种有13种,秋季15种;春、秋季渔获的重量组成和数量组成均以鱼类为主,春季分别占64.91%和74.71%,秋季分别占79.98%和70.41%;两季游泳动物的平均重量密度为796.78 kg/km~2,平均尾数密度为72 127 ind./km~2;春季重量密度高于秋季,而尾数密度低于秋季;游泳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春季均显著低于秋季。  相似文献   

10.
首次报道苏州及邻近地区鱼句亚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确认该亚科有 10个属、17个种及亚种 ,占全国鱼句亚科 90种及亚种的 18 9% ,且鱼句亚科种类在华东区鱼类区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针对该地区鱼句亚科鱼类种群数量减小和鱼体逐渐小型化趋向 ,作者认为主要应改善水域环境 ,保护经济种类增殖  相似文献   

11.
东海主要经济虾类繁殖期和分布区域及其资源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根据生物资源专项调查、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网等调查资料,对东海主要经济虾类的繁殖期、分布区域、资源状况等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东海虾类资源保护措施以及设立东海虾类生产休渔期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东海绿鳍马面鲀群体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黄、东海底栖性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4年春、夏、秋和冬季在东、黄海底拖网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东、黄海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四季共捕获虾类33种、蟹类12种和虾蛄3种。东、黄海的优势种有:大管鞭虾、假长缝拟对虾、鹰爪虾、长角赤虾、凹管鞭虾、脊腹褐虾、东海红虾、高脊管鞭虾、双斑蟳、三疣梭子蟹和口虾蛄,其中,大管鞭虾、假长缝拟对虾和鹰爪虾为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多样性指数中的丰富度指数(D)与多样度指数(H’)的四季变化趋势一致。在春季,由北到南呈下降趋势;夏、秋两季由北到南呈上升趋势;冬季则处于东海北部较高、黄海南部和东海中部较低的趋势。均匀度指数(J’)在3个区域各个季节之间相差不大。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东海中部的群落相对稳定,而东海北部具有黄海南部和东海中部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海细点圆趾蟹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俞存根 《水产学报》2004,28(6):657-662
根据1998—2000年在东海虾蟹资源调查和渔业生产监测调查中周年采集的1576只细点圆趾蟹样品,开展了基础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细点圆趾蟹的渔获群体甲长分布范围为26~95mm,甲宽为32~120mm,体重为5~410g,雄蟹个体平均大于雌蟹;春季雌蟹生长不明显,而雄蟹则生长迅速,2—6月平均增长率达38.7%;周年雌蟹略多于雄蟹,性比约为1:0.88,繁殖盛期为3—5月,不同个体怀卵量在6.8~75.8万粒之间,最小抱卵个体的甲长为46mm,甲宽为60mm,体重为59g,多数抱卵个体的甲长为50~60mm,甲宽为65~80mm,体重为80~115g。周年摄食强烈,半胃、饱胃率多数时间在50%~60%以上,其中冬春季摄食强度大于夏秋季.  相似文献   

15.
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为应对当前渔业新形势,实施新的组织体制,建造了第三代先进的渔业调查船一阳光丸,以加强对日本近海及东、黄海国际渔场的资源调查,并希望加强与中、韩两国的渔业合作,期待日、中、韩三国在东海实施共同的渔业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与地理隔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往研究认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可划分为3个种群,其中在东黄海,浙江的岱衢洋大黄鱼和福建的官井洋大黄鱼被认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本研究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 1982年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和海洋水文方面,重新审视了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问题,为大黄鱼种群划分和大黄鱼资源兴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东海北部外海和东海南部近海是大黄鱼主要的两个越冬场,其中闽东温台水域的大黄鱼产量在东海南部近海产量占主导地位。东海南部近海大黄鱼地理分布表明,从温台渔场到闽东渔场大黄鱼的越冬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而官井洋大黄鱼正是闽东渔场大黄鱼的主体部分。由此可以认为:官井洋所在的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东黄海大黄鱼同属于东黄海大黄鱼种群。这一结论通过3个旁证得到印证:其一,大黄鱼标志放流结果显示,1959年4月21日在连江县北茭洋东32 m深的地方(26°21′5″N、119°50′E)重捕到浙江水产实验所于1958年5月20日在岱衢洋寨子山东偏北大黄鱼产卵场放流的1尾雄性大黄鱼,因此,闽东渔场的大黄鱼和岱衢洋是相互混栖的同一群体;其二,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终年影响着闽浙近海,难以形成大黄鱼种群隔离、种群分化所需要的海洋学条件;其三,官井洋大黄鱼春夏之交产卵,与岱衢洋和猫头洋大黄鱼相似,而与粤东和粤西大黄鱼在9-12月产卵完全不同。本研究旨在为大黄鱼资源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苗种培育的科技进展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乔振国 《海洋渔业》2005,27(2):159-163
锯缘青蟹是我国南方沿海各省传统养殖的海水蟹类,在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被列为主要发展品种之一。鉴于苗种是限制青蟹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对青蟹的种质、性成熟机制,产卵、孵化条件,幼体培育过程中营养条件、盐度、温度、光照、疾病等,以及从大眼幼体到仔蟹的中间培育技术等作了简要归纳,并对研究现状和进入产业化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分布于中国四大海区的天然三疣梭子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状况,实验以大连(DL)、东营(DY)、连云港(LYG)、舟山(ZS)、湛江(ZJ)和漳州(ZZ)6个三疣梭子蟹地理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D-loop全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中国海三疣梭子蟹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用于分析的1 141 bp的D-loop全基因序列中共有185个变异位点,129个简约信息位点。60个个体中共计48个单倍型,单倍性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显示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三疣梭子蟹在过去没有出现很强的选择效应,群体大小稳定。6群体三疣梭子蟹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89 7,将中国沿海三疣梭子蟹作为一个大群体来讲已产生了中度分化,群体分化时间推断为(19.68~26.05)万年。LYG分别和DY、ZJ、ZZ,以及ZJ和ZZ这4组之间无明显分化,基因流较大(Nem>5),而其他11个群组间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特别是ZS与其它5群体产生了高度的遗传分化,DL与其他4群体发生了中度分化。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群体发生与扩散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渤海主要生物种间关系及食物网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根据1992年-1993年渤海增殖生态基础调查大面定点底拖网试捕的渔获物,对渤海27种鱼类和10种虾蟹类的3801个胃含物样品进行了分析,并与10年前渤海鱼类的食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蓝点马鲛、小黄鱼和白姑鱼等主要捕食鱼类胃含物中鱼的比例较10年前明显增加,鱼类的食性类型无明显变化。渤海低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由1982-1983年的平均2.4上升为2.5,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营养级分别由原来的平均3.2和3.8降为2.8和3.3。渤海主要鱼类之间饵料重叠系数大于0.6的占15%。鱼为渤海多数中、高级肉食性鱼类的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