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目标任务 2009年至2012年,全省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超过1900万人,创劳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到2012年,全省年输转劳动力稳定在50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00亿元,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71.5万人。试点地区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常年稳定型输转比例达到60%以上,有组织输转率达到60%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例超过50%,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促进该县农  相似文献   

3.
岔河镇是洪泽县的一个劳务输出大镇,人口4万,农业人口3.8万,占总人口的95%。年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8万人,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88%。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岔河镇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强化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在继续抓好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现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共组织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00人,其中转移就业1070人,转移就业率达90%。在开展农民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自2004年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项目以来,有力地带动了全省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2007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20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170亿元,全省农民工资性收入1178元,占人均总收入的28%。今年,全省预计可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实现劳务总收入210亿元,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1450元。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成为我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开化县位于浙江西部,全县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68%,年劳务收入10亿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但自从2009年10月以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为此,下面就如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开化县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的源头,全县总人口3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6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8.7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68%,年劳务收入10亿多元,农户打工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外出务工收入已成为开化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景宁县位于浙西南山区,人口17万,其中农业人口15.58万人,占总人口91.6%,全县耕地面积10.196万亩,人均0.56亩,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贫困山区县。近几年来,我县建立健全了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和转移培训工作,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城市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比较缓慢,不能有效地解决就业出路。为解决贫困山区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拓宽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于加快河南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劳务经济是河南的重大战略之一。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积微鼓励、支持引导,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2004年底.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1411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总数28001万的50%多.其中省外输出838万人。全年劳务总收入达613亿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5%。  相似文献   

10.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密地区近两年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加大引导、培训和服务力度,加之不少先行转移的成功经验强烈的示范作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意愿明显增强,外出务工人数快速上升。2004年外出务工人数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1%,较2000年外出务工人数增加2.6万人余人,增长近10倍。2004年全地区劳务总收入达到4674万元,较2000年增加4201万元,增长了8.9倍;人均劳务收入由2000年的27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1.5%上升到8.8%。  相似文献   

11.
文霞 《甘肃农业》2009,(11):F0002-F0002
近年来,我省劳务输转工作大力实施“东稳西进”、“保二增三”、“岗位提升”和“反季节务工”四个调整和四大战略,通过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务工人员就业能力:大力开展“春风送岗位”等专项行动,为务工人员送信息送岗位,截止十月底,全省已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77.45万人,完成全年输转计划450万人的106.1%,同比增长12.1%。  相似文献   

12.
据河南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外出务工人员总量已达13lO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人数4691万人的27.9%.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已占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以上。河南在整个劳务输出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大批名优劳务品牌。如“十万大军出太行,十万大军富太行”的林州建筑业品牌.2003年林州市向外输出人员已达15万人.劳务  相似文献   

13.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到目前为止,扶余县已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94000人,其中,离土离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46000人,离土不离乡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民达到41700人,离乡不离土到域外从事种养业的农民达到6300人。劳务收入达到4.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738元。全县已有3423户、9146口人举家迁人城市。  相似文献   

14.
宣威是一个拥有141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73.2万个,有富余劳力34万个,占农村劳动总数的46%。近几年来,宣威一直把劳务经济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截止2005年底,全市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力22.4万人,实现转移就业收入10.04亿元。  相似文献   

15.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11390万人,比上年增加920万人,增长8.8%。外出务工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证明了的社会经济规律,我们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应该顺应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中发展劳务经济,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结合新疆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以促进农民增收做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科技》2005,(9):51-51
今年以来,精河县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214人次,劳务创收1323万元,精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喜人局面主要得益于充分调动了“两个积极性”:一是对县、乡、村各级领导都实行了严格的考核责任制;二是县里注重发挥农村能人、农村劳务经济人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农民在劳务经济人和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带领下。既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又不用担心工资被拖欠,增强了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玉溪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经过多年的转移和输出,截止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人员达25.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2%;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24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8%.然而,在培训和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不愿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培训和转移就业服务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武胜县是典型的丘陵县,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农民人均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劳务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现,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职业技能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瓶颈。全县现有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时间仅为7.14年,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63.9%。  相似文献   

20.
常德忠 《吉林农业》2011,(9):216-216
在抓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退伍军人作用,把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鼓励并积极支持农村退伍军人外出就业,并且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要把发展劳务经济,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实施积极的劳动力转移政策,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输出转移的步伐,四平市2011年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就业人数达到70万人以上,其中异地输出转移就业50万人次,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0万人次,全市劳务性经济总收入实现60多亿元,外出务工农民年人均劳务性经济收入超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