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江西鄱阳湖区泥鳅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繁殖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三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得出了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无显著性;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显著;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249.6粒/g、小花斑439.7±189.8粒/g、无花斑573.5±127.5粒/g;受精率方面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分别为95±2.2%,85±3.2%,93±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2.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其永  杨甘霖 《水产学报》1986,10(2):213-222
本文对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狗母鱼类(多齿蛇鲻、花斑蛇鲻和大头狗母鱼)的食料生物组成、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以及消化器官与食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三种狗母鱼类都属于游泳动物食性的底层鱼类,而且是同种残食的中级肉食性鱼类,其食料生物组成比较简单,主要摄食鱼类和头足类,还兼食长尾类、短尾类和口足类。被捕食对象的大小,随着捕食对象(多齿蛇鲻或花斑蛇鲻)叉长的增加而增大。狗母鱼类周年均有摄食,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在产卵盛期(3—4月)摄食强度较高。它们的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肉食性相适应,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的消化器官和食性相近似,比大头狗母鱼的食性较凶猛。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泥鳅繁殖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江西鄱阳湖区泥鳅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繁殖与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体色可将其分为大花斑泥鳅、小花斑泥鳅及无花斑泥鳅3种。测定了可数可量性状、肥满度、成熟系数、相对怀卵量、受精率和产卵率,得出了生长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斑纹泥鳅之间形态学的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在同种斑纹泥鳅雌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5);相对怀卵量分别为:大花斑682.0±249.6粒/g、小花斑439.7±189.8粒/g、无花斑573.5±127.5粒/g;受精率分别为73.5%±3.6%、67.9%±2.5%、71.9%±4.1%;而孵化率为95.0%±2.2%、85.0%±3.2%、93.0%±5.2%;结果显示:大花斑泥鳅在繁殖性能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4.
漫话“江南花鳖”“江南花鳖”是目前新选出的一个中华鳖新品系。它的雌体呈马蹄形,雄体略椭圆形。雌雄背微高不突,体厚,裙边宽,除了背上有12个以上不等的点状花斑外,腹部靠尾的圆甲和中部翼甲上各有两块暗红的花斑,偶一看,酷似戏剧的脸谱。“江南花鳖”是萧山市...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395g/尾的花斑裸鲤855尾,经过170d的池塘驯养,成活778尾,驯养成活率91.0%,均重450g/尾,平均增重55g/尾,增重率13.9%;378g/尾的花斑裸鲤405尾,经过180d的流水池驯养,均重530g/尾,平均增重152g/尾,增重率40.2%,成活308尾,驯养成活率76.0%;345g/尾的花斑裸鲤2029尾,经过14个月的网箱驯养,均重500g/尾,平均增重155g/尾,增重率44.9%,成活1002尾,驯养成活率49.4%。野生花斑裸鲤驯养试验平均总成活率为72.1%。寄生虫病是导致花斑裸鲤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驯养试验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了黄河上游特有鱼类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在池塘、流水池、网箱中人工驯化养殖试验情况。395g/尾的花斑裸鲤855尾,经过170d的池塘驯养,成活778尾,驯养成活率91.0%,均重450g/尾,平均增重55g/尾,增重率13.9%;378g/尾的花斑裸鲤405尾,经过180d的流水池驯养,均重530g/尾,平均增重152g/尾,增重率40.2%,成活308尾,驯养成活率76.0%;345g/尾的花斑裸鲤2029尾,经过14个月的网箱驯养,均重500g/尾,平均增重155g/尾,增重率44.9%,成活1002尾,驯养成活率49.4%。野生花斑裸鲤驯养试验平均总成活率为72.1%。寄生虫病是导致花斑裸鲤成活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驯养试验对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和增殖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繁殖季节性腺发育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组织切片技术研究汤旺河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繁殖季节的性腺发育。结果表明: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在6月份最高,其中雄性群体的平均成熟系数为(1.26±0.28)%,雌性群体为(27.6±3.14)%;6~8月,花斑副沙鳅性成熟系数逐渐降低,推断其繁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繁殖季节汤旺河花斑副沙鳅精巢发育处于精子形成阶段,精小囊相互融合,大量的精细胞向精子转变,排精后精巢内充满网状的结缔组织,染色后呈粉红色,精原细胞游离于囊腔内,精巢结构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花斑副沙鳅只有一侧卵巢,繁殖季节卵巢切面显示,主要由第Ⅰ、Ⅱ、Ⅲ(早期)、Ⅴ和Ⅵ5个时相卵母细胞构成,其中第Ⅰ、Ⅱ、Ⅲ(早期)和Ⅵ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存在于产后恢复期的卵巢内,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存在于成熟卵巢内。成熟卵母细胞卵径为628.9~893.6μm,放射带厚度为13.69~20.486μm。依据卵巢切面组织学及性成熟系数月份变化,推测汤旺河花斑副沙鳅为一次性产卵鱼类。  相似文献   

8.
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是青海重要的土著鱼类,也是开展黄河流域增殖放流的重要鱼类之一。为给增殖放流提供持续的种质资源,研究和总结了近年来在青海高原条件下花斑裸鲤苗种池塘规模化培育的设施条件、饲料投喂、日常管理及鱼病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文章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 b, cytb)基因全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的遗传结构特征。从8个采样点266尾样本中共检测到142种单倍型,各采样点均表现出很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25 1~0.992 9)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3 145~0.003 852)。单倍型的中间连接网络图呈现以4个优势共享单倍型为中心的星状发散结构,未发现与地理群体对应的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表明花斑蛇鲻的遗传变异绝大部分(99.79%)来自种群内的个体之间,而群体之间几乎没有贡献遗传变异。成对遗传分化系数(FST)显示花斑蛇鲻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是一个随机交配群。中性检验表明种群历史动态显著偏离稳定种群模型,核苷酸错配分布表明花斑蛇鲻历史上曾经历过种群的快速扩张,扩张时间推算约在距今4万~10万年之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和陆架的花斑蛇鲻遗传分化不显著,在渔业上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来管理。  相似文献   

11.
4种岩礁性鱼类视网膜感光细胞和最小分辨角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超  王亮  覃乐政  张秀梅 《水产学报》2014,38(3):400-409
运用组织学方法,对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性成熟个体视网膜光感受细胞和最小分辨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的排列方式为4个双锥细胞围绕一个单锥细胞构成正方形或者菱形镶嵌结构,铠平鲉和花斑平鲉的双锥细胞排列成行,单锥细胞随机分布于4个双锥细胞之间;分析认为,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排列方式更复杂,单锥细胞与双锥细胞的比值(SC/DC)更高,推测其具有更好的色觉。(2)铠平鲉和花斑平鲉视柱细胞与视锥细胞的比值(R/C)大于7∶1,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的R/C小于3∶1;推测铠平鲉和花斑平鲉更适合在夜间活动,而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属白天活动的鱼类。(3)铠平鲉、花斑平鲉、大泷六线鱼和斑头六线鱼视锥细胞密度最高处分别位于视网膜的腹-颞(V-T)区、腹区(V)、腹-颞(V-T)区和背-颞区(D-T),与各自的生活习性和摄食行为相适应。(4)4种岩礁性鱼类的成熟个体中,铠平鲉的最小分辨角最大,其次为花斑平鲉和大泷六线鱼,斑头六线鱼的最小分辨角最小。分析认为,即使是同样栖息于礁区的鱼类,其视觉特征也存在差异,这或许可以为岩礁区选择性渔具的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短盖巨脂鲤(Colosscma bzackyomum)俗称淡水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淡水鲳体型侧扁,背高肉厚,鳞细、鳍红、尾黑、体表有黑色花斑。1982年我国台湾省最先从国外引进,经三年多的培育,认为是良好的可养殖的食用鱼。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花斑蛇鲻生物学特征的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1959-1960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和2009-2010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生物学资料,对花斑蛇鲻(Saurida undosquamis)群体组成、生长和生殖力参数等生活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斑蛇鲻的平均体长从1959-1960年的185.5 mm下降到1992-1993年的163.1 mm、1997-1999年的133.2 mm和2009-2010年的130.5 mm,相应地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6.5 g、46.4 g、23.8 g和22.6 g。1959-1960年、1992-1993年、1997-1999年和2009-2010年间的Von Bertanaffy生长方程的渐近体长(L)、生长参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0)分别为497.8 mm,0.26,-0.49;424.1 mm,0.28,-0.48;385.3 mm,0.33,-0.41和342.5 mm,0.39,-0.36。体质量拐点年龄(tr)分别从1959-1960年的4.05龄提前到1992-1993年的3.66龄、1997-1999年3.05龄和2009-2010年2.43龄。50%性成熟体长(L50)则从1959-1960年111.2 mm下降到1992-1993年的105.2 mm、1997-1999年的95.6 mm和2009-2010年的96.7 mm。对于同一体长组,当前花斑蛇鲻的个体相对生殖力比20世纪60年代上升了56.4%。花斑蛇鲻种群生活史特征参数的一系列变化表明,在捕捞引起进化背景下,北部湾花斑蛇鲻种群产生了适应性进化反应,种群明显趋向小型化和低龄化,生长速度加快,性成熟提前。  相似文献   

14.
玛曲渔场几种裂腹鱼类脑的形态结构与真食性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典群 《水产学报》1987,11(2):149-158
本文对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花斑裸鲤和厚唇重唇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和脑的形态结构观察,并对脑结构和食性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这四种鱼类属于底层味觉食性鱼类,其中极边扁咽齿鱼和黄河裸裂尻鱼主要靠口腔、腭部味蕾觅食泥土和藻类,迷叶发达;厚唇重唇鱼主要靠触须寻找甲壳类为主的水底昆虫,面叶和小脑发达;花斑裸鲤的脑结构特征与其杂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冶力关虹鳟鱼养殖场主要从事土著鱼类、鳟鱼的苗种繁育培育,该场养殖的花斑裸鲤、厚唇裸重唇鱼等土著鱼及虹鳟、山女鳟的亲鱼于2018年8月下旬开始发病,在9月中旬采取盐水、高锰酸钾消毒等方式治疗未见成效,造成较大损失。甘肃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于2018年10月9日到现场进行诊治调查。现将具体过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现场初步调查1.发病原因调查该场主养品种为花斑裸  相似文献   

16.
鳙鱼,地方名胖头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之一,体型与白鲢相似,但其头部比较肥大,占体长的1/3,口大,吻宽,体色较黑并带有黑色花斑,鳞细小,极易脱落。鳙鱼喜欢在肥沃的水体中生活,一般生活在水域的上层,行动比较迟缓,性情温驯,容易捕捞。在池塘中几乎可以一网打尽。鳙鱼的抗病力较强,疾病很少,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17.
<正>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属鲽形目、鲽科,星鲽属,俗称花斑宝、花豹子、花边爪,分布于黄、渤海。圆斑星鲽属冷温性大型底栖鱼类,身体呈椭圆形,体形优美,色彩斑斓美丽,是我国北方传统的名贵鱼种,民谚"春花秋鳎"的"花"即花斑宝(圆斑星鲽)。圆斑星鲽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圆斑星鲽适应性强、抗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对比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消化酶活性差异。两种鱼各挑选9尾体重100g左右的鱼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中的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作为无胃鱼,两种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其中前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后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青海湖裸鲤具有较高的脂肪和糖类消化能力,而花斑裸鲤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采集南海北部陆架海域的多齿蛇鲻(Sauridatumbil)和花斑蛇鲻(Sauridaundosquamis)样本,测量其叉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并读取其耳石和日龄数据,对这2个种的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多齿蛇鲻和花斑蛇鲻叉长、体重雌雄间差异显著(P0.05)。多齿蛇鲻雌性与雄性样本,叉长范围分别为109~310 mm、117~283 mm,体重范围分别为13~358 g、20~297 g,日龄范围分别为76~558 d、73~526 d,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分别为:L_(∞♀)=278 mm, L_(∞♂)=276 mm; K_♀=1.30, K_♂=1.30; t_(0♀)=-0.07 a, t_(0♂)=-0.08 a。雌性性腺成熟度Ⅲ期样本从350~400 d日龄组开始出现,雌性与雄性样本孵化高峰期在3月、7月、9—10月。花斑蛇鲻雌性与雄性样本,叉长范围分别为105~269 mm、95~264 mm,体重范围分别为11~220 g、8~228 g,日龄范围分别为79~486 d、84~488 d,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的相关参数分别为:L_(∞♀)=269 mm, L_(∞♂)=265 mm, K_♀=1.29, K_♂=1.29, t_(0♀)=-0.06 a, t_(0♂)=-0.06 a,雌性性腺成熟度Ⅲ期样本从200~250 d日龄组开始出现,雌性与雄性样本孵化高峰期在6—11月。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南海海域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出现个体大小逐渐减小、性成熟提前等适应性特征。结论认为,为了南海多齿蛇鲻与花斑蛇鲻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降低南海近海的捕捞压力以促进南海渔业资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集装箱+生态池塘”的陆基推水养殖模式是近几年兴起的1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以池塘边陆地为依托,采用集装箱系统对鱼进行集中饲养管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粪便通过干湿分离器过滤分离,养殖尾水利用池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实现有害物质降解,然后将净化后的池塘水抽回集装箱内,达到循环养殖的目的。本文就我国青海高原地区首次用集装箱开展花斑裸鲤养殖试验情况及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