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皖西白鹅使用H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和生产性能的变化,随机采集1200份血样,开展H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抗体检测,并对种鹅生产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H9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抗体群体合格率94.3%,免疫后的鹅群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都比免疫前好.  相似文献   

2.
浙东白鹅是我国著名的中型肉鹅地方良种,其早期生长速度快、肉质鲜嫩、抗病力强,为充分挖掘浙东白鹅的遗传潜力,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我们进行了浙东白鹅种质测定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鹅来自象山县种鹅场的浙东白鹅选育种群的种苗鹅。1.2试验方法浙东白鹅种苗鹅出壳  相似文献   

3.
过去使用H5N2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水禽(鹅、鸭)进行免疫,免疫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改用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免疫水禽,免疫效果较为理想.通过免疫效果观察,制订出适合于本地的水禽禽流感免疫程序,对基层防疫人员和养殖户开展科学免疫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日龄与母源抗体水平的鸭和鹅,用H5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消长情况进行了比较和观察,结果,初生水禽3日龄首免即可对禽流感疫苗(H5亚型)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雏鹅母源抗体几乎以每4d下降1个HI抗体效价单位的速度消退;母源抗体对H5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HI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加强免疫鸭和鹅所产生的H5 HI抗体水平及其维持时间与仅免疫一次的鸭和鹅所产生的抗体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鸭和鹅免疫H5禽流感疫苗后第25~30d H5 HI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鹅品种间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及其对受精率的影响,为科学选配、提高水禽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观察记录法,比较四川白鹅与浙东白鹅求偶行为和交配行为的差异,分析发现,鹅求偶方式可分为公鹅单方主动求偶、母鹅单方主动求偶和公母鹅互相求偶3种,其中公鹅单方主动求偶为主要方式,且纯繁组公鹅主动求偶的频次大于杂交组。浙东白鹅纯繁组互相求偶频次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该组存在明显的选择性交配。浙东白鹅母鹅主动求偶频次与追逐公鹅频次均大于四川白鹅母鹅,其中反交组(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母鹅单方主动求偶和追逐公鹅的频次显著大于四川白鹅母鹅(P0.05)。对不同鹅品种杂交组合中求偶交配行为与受精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受精率与成功交配频次和母鹅配合交配频次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鹅的求偶行为与交配行为存在差异,且种蛋受精率明显受交配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制定种鹅科学选配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检疫》2008,25(4):4-5
1具体要求1.1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所有家禽进行强制免疫,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存栏家禽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对防疫条件好、进口国有要求的出口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报经省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对家禽不免疫。  相似文献   

7.
《山东家禽》2012,(2):52-52
1要求 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对进口国有要求且防疫条件好的出IZl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报经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不实施免疫。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设计两疫苗各5组单次免疫方案,测定相应的抗体消长规律。在单免试验基础上设计双次免疫试验,检测不同方案的抗体消长规律,建立合理、适用性强的免疫方案。试验结果显示,浙东白鹅禽流感H5亚型免疫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禽流感威胁小的区域和季节采用3周单次免疫,每羽鹅颈部皮下注射0.5 mL;在禽流感威胁严重的区域和季节采用1周首免,每羽颈部皮下注射0.5 mL,3周加强免疫,每羽颈部皮下注射1.0 mL。  相似文献   

9.
浙东白鹅原产于浙江省东部地区,是我国优秀地方品种。象山县是浙东白鹅的主要饲养地,2004年,全县饲养量达到200万羽,其中种鹅存栏9万羽,年生产苗鹅210万羽以上。我县已成为浙江省畜禽种苗工程浙东白鹅繁育基地、宁波市种苗工程基地。  相似文献   

10.
H5亚型禽流感疫苗对特禽及水禽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分别免疫SPF鸡、乌鸡、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鸭及鹅,免疫后采血测定其HI抗体,观察我国现有的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对特禽及水禽的免疫效力.结果,免疫后3周,SPF鸡、乌鸡、珍珠鸡、贵妃鸡、火鸡、鸭及鹅的平均HI抗体滴度分别为2 7.2、2 7.6、2 4.3、2 4.83、2 4.6、2 6.2及2 5.3,乌鸡两次免疫,其中一次HI抗体为2 9.65.试验证明,SPF鸡、特禽及水禽用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一定水平的HI抗体,但不同种类的家禽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存在较大差异,以SPF鸡及乌鸡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最高,而珍珠鸡、贵妃鸡及火鸡所产生的HI抗体滴度较低,水禽对H5N2亚型禽流感疫苗可产生一定水平的HI抗体.  相似文献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的管理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严管疫苗生产环节 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厂家多,品种较多,质量不一,免疫效果各异,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由于生产时间较短,疫苗质量不够稳定,副作用较为严重,包装规格单一,技术服务滞后.严重地影响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免疫效果。如有的厂家疫苗生产的批准文号和疫苗产品不相符。有的中试产品或有临时批准文号的疫苗,不按规定范围随意大面积推广,有的同一厂家生产的疫苗,不同批次质量不一,免疫效果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浙东白鹅的种质特性和生产性能,笔者曾于2006年5月对浙东白鹅(10周龄未经肥育肉鹅)的屠宰性能、鹅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及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从浙东白鹅原种场随机选择10周龄未经肥育的浙东白鹅12只(公5只,母7只),空腹12h后按常规方法屠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水禽禽流感(AD免疫防控的效果,一直是临床兽医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根据“水禽禽流感的免疫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所获得的主要成果,从疫苗质量控制、免疫程序制订与实施、免疫效果监测、卫生与饲养管理措施等重要方面陈述了水禽AI防控的技术要点,望对提升水禽AI的防控水平、增加水禽养殖业收益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目前推广的5种不同禽流感疫苗进行了免疫效果的比对分析;对麻花鸡群以不同免疫剂量进行接种,比较分析了疫苗剂量对禽流感免疫效果的影响;对比结果表明,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禽流感灭活疫苗(H5N2亚型,N28株)、禽流感(H5+H9)二价灭活疫苗(H5N1Re-1+H9N2Re-2株)抗体水平高,效果稳定,这3种疫苗为乌鲁木齐市麻花鸡禽流感防控中的疫苗首选;不同免疫剂量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禽流感疫苗接种剂量为0.5ml。  相似文献   

15.
鹅肥肝生产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2~18℃,不宜超过25℃,这就形成鹅肥肝的季节性生产,5月份后市场鲜肝供应困难,影响鹅肥肝的正常供应。本试验组织浙东白鹅、郎德鹅及杂交后代浙东白鹅×郎德鹅(F1)、浙东白鹅×F1(F2)进行高温环境下肥肝生产比较试验,观察肥肝性能及生产过程中的抗逆性,将试验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促使高温季节肥  相似文献   

16.
不同家禽红细胞悬液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不同家禽红细胞对禽流感血清抗体检测的影响,对不同家禽的禽流感阳性血清分别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做了一系列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经受体破坏酶(RDE)处理后,虽然可以消除异种家禽血清对异种家禽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的影响,但因处理复杂,费用高,不宜推广应用;经鸡红细胞吸附处理,可明显降低水禽血清对异种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作用,但处理费时;而用水禽红细胞检测同种水禽的禽流感血清抗体,可以有效去除血清非特异性凝集的影响.且更能准确地反映水禽经禽流感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因而,应选用与宿主来源相同的红细胞悬液检测水禽禽流感血清抗体。  相似文献   

17.
一、要求 对所有鸡、水禽(鸭、鹅)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对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参考鸡的相应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对进口国有要求且防疫条件好的出口企业,以及提供研究和疫苗生产用途的家禽,报经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不实施免疫.  相似文献   

18.
<正>农业部就做好2009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发出通知,通知中具体列出禽流感、新城疫等免疫方案。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方案一、要求对所有鸡、水禽(鸭、鹅)和人工饲养的鹌鹑、鸽子等禽只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强制免疫。对进口国有要求、防疫  相似文献   

19.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给养禽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是人畜共患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水禽已成为禽流感的易感宿主,制订合理而有效的免疫程序是禽流感防控的关键。禽流感免疫时间和免疫次数的不同对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影响很大。为此开展了两种免疫程序对番鸭免疫效果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我市近两年来部分水禽养殖场进行了禽流感H5N1免疫效果的血清学调查,以了解水禽禽流感防疫的实际效果。结果显示:按程序、足量、规范接种疫苗的水禽,其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较高,且抗体分布均匀,免疫效果良好;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抗体水平达到有效保护的时间较短,维持有效保护的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